11.2 词义的结构凸显
认知语法是在反对以乔姆斯基为首的生成语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上都与生成语法有很大的差异。认知语法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又称非客观主义的经验现实主义哲学,其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特别是格式塔心理学学派。我们知道,周围的物体都是处于一定的背景之中。例如,多数人习惯把图11-3中的内容看成是在白色背景上的一颗黑色心状图形。但是,这个图形也可以被看成是黑色背景上的三块白色的小图形,如图11-4所示。这种情形说明图形的背景对于知觉有决定作用,于是它成了认知语法三种方法表征(经验观,突出观,注意观)之一的突出观的心理基础。多数认知语言学家采用“图形—背景”这对术语,但是兰盖克在他的认知语法中使用“射体”(trajector)和“界标”(landmark)这对术语。它们只是名称的不同,所涵盖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
图11-3
图11-4
早在1932年,一位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M.魏特墨(M.Wertheimer)就注意到了这种图形—背景现象。他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人对图形的知觉由一些一般性原则决定,这些原则叫做格式塔原则。
接近性原则:即靠近在一起的成分倾向于组成知觉单位。如图11-5所示,人们通常把它知觉为四组两条垂直线构成一对对的图形。图11-6也是这样,因为黑色小点在竖排中比在横排中更为接近,所以人们把它知觉为五个竖形,而不看成五个横排。
图11-5
图11-6
相似性原则:即看起来相像的物体倾向于被知觉在一起。如图11-7所示,我们倾向于看成六排交替出现的小黑点和x形,尽管这时横排在空间位置上与图11-6相似。
良好的连续性原则:即通过图11-8可以得知,我们常把它知觉为两条线,一条从A到B,一条从C到D,尽管没有理由回答为什么不能说是另两条线,即从A到D和从C到B。由于从A到B的线条比从A到D的线条有更好的连续性,所以产生了这种知觉效果。
闭合性原则:对图11-9,我们倾向于把它知觉为一个圆把另一个圆堵住了,尽管被堵塞的物体也许并不是圆,而是另外的多种形状,如图11-10所示。
图11-7
图11-8
图11-9
图11-10
对称性原则:比较图11-11模式和图11-12模式。图11-11模式似乎是“好”得多的模式,因为它是对称的。格式塔的对称性原则能够决定人们知觉物体时的方式。让我们来看图11-13模式,我们多数会把图11-13知觉为由菱形和垂直线组成的图形,而不是看成由许多“K”字母组成的图形,尽管在这个图形中的确有许多正向的“K”和反向的“K”。这是因为图中菱形是对称的,而“K”是不对称的。
图11-11
图11-12
图11-13
认知语法接受格式塔心理学的上述原则,并用新的概念和术语作出解释。认知语法中意象和意象图式的概念受到上述原则的影响很大,但是认知语言学家们对它们的理解也各有不同的侧重。兰盖克认知语法中的意象意义指的就是说话人在心智上以不同方式构建所思考场景的能力。它们具体分为加细程度、假设和期待、结构突显,述义的比例和辖域以及视角。特别是结构凸显,它更为直接地来自上述五原则,因为这些原则是从另外的角度阐述了结构凸显内容。何谓结构凸显?它就是指某些结构相对于其他结构而言在语义上的凸显特征。
兰盖克认为,结构凸显有三种:第一种类型是“侧画”(profile)。语义描写即描写一个词语概念形成的意象,意象的形成需要一个基体(base),即一个述义所参照的辖域基础。基体的某一部分被凸显,成为注意焦点,即成为侧画,侧画才是词语表示的意义。
在英、美英语中有许多同词异义现象,这些词的基体应该说是一样的,但由于被凸显的部分不同,因而产生了这一现象。这种同词异义现象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一些词既出现在美国英语中,也出现在英国英语中,但它们凸显完全不同,分别表示不同的侧面,成为完全异义词;第二,有些为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共有的词大部分词义在两国是相同的,但在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中又分别表示不同的侧面,具有各自特有的意义,它们成为双向局部异义词;第三,一些词基本属于英、美英语的词汇共核,但又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另有附加意义,它们成为单向局部异义词。
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分别表示不同的概念,这些词是完全异义的。一次,有位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农民乘一艘英国船航行,吃午餐时,拿着菜单看了很长时间,要了一份biscuits,盼望能在游船上吃到香甜的软饼。可服务员端来的是硬硬的苏打饼,不禁气愤万分。同船的一位英国人解释说,在英国英语中,biscuits就是美国英语中的soda crackers。这位美国农民皱着眉头尝了一口却发现饼非常好吃,于是他对服务员说,他想再要一份crackers。服务员一听不由惊骇地瞪大了眼睛:“crackers?”原来英国英语里的crackers就是fire crackers(鞭炮)。overall在美国英语里指一种宽松的工作裤,在英国英语里指与皮靴相配的紧身裤;dodger在美国英语中意为“玉米饼”、“小传单”,在英国英语里意为“滑头滑脑,善于行骗的人”,同形异义现象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美两国彼此独立的发展,尤其是美国英语要适应北美新大陆环境的需要。
英、美英语词义差异最多的是局部差别,它们的一部分词义为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所特有,但其他部分的意义在两种英语中是重合的,双向局部异义就属于这种情况。faculty一词无论在英国还是在美国都是一个常用词,经常被用来表示“能力”、“本领”、“权力”、“权威”等概念。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多义词,faculty所代表词义的很大一部分在两个国家的语言中是相同的。与此同时,在两国英语中又各具有特殊意义。在美国英语中,faculty的特有意义是“全体教员”,只有英国英语才有的意义是“大学里的学院或学校”。有位美国教授讲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一位英国人到美国去需要一辆汽车,就向当地人询问,要买一辆Saloon该上哪儿去,经人指点他来到一间屋子里,结果那儿是办理售酒执照的地方。原来那位美国人以为他想开一间酒吧,造成这种误会的原因是Saloon一词在英、美两国除了共通意义之外,还各具特殊含义。在英国英语里,它可以表示一种轿车,在美国英语里表示酒吧。
除了双向局部异义词外,在英语这种语言中还有单向局部异义词。brotherhood表示铁路工会是美国用法,不为英国人所知。英国人也不知道dues可表示向俱乐部或其他类似组织缴纳的款子,它相当于英国人所知的subscription。英国人当然知道senior这个词,但他们通常不用作“大学高年级学生”解释。他们也知道homestead这个词,却不熟悉这个词在美国的特有意义,特指分给定居移民耕种的土地。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美国英语中,在英国英语中也存在。stall指“戏院正厅前排座位”,该意义纯属英国英语用法。同样,rug作“地毯”解时,属于两国共通意义,此外它在英国还可指“旅行用毛毯”。surgery在英国英语中不仅用来指“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室”,还可表示“开业医师的诊所”。smart则不但表示“聪明”,还可用来形容人“衣着漂亮”、“洒脱”等含义。
每一种意象都将一个侧画加在一个基体之上,基体是词义的认知域或背景、侧画是基体突显的次结构,即表达或标明的语义内容。如描写“斜边”的基体是直角三角形,如图11-14所示;标明“端、头”的基体是一个长方形物体,如图11-15所示;标明“弧线”的基体是一个圆,如图11-16所示。可见基体对描述语义是非常重要的,语言单位的语义值不仅仅在于突显的侧画本身,而是在于基体和侧画的关系中,两者缺一不可。
图11-14
图11-15
图11-16
所以,一个词语的语义值既不是基体,也不是侧画本身,而是两者的结合。描写“斜边”的基体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侧画即黑线部分。因此,“斜边”的语义即三角形为基体的一条斜线,基体是背景,侧画是背景上的凸显物,后者以前者为基础,不能独立形成语义(独立看只是一条线,不是“斜边”)。端、头和弧线的情况与斜边一样,不能离开背景,否则不能独立形成语义。这给读者和翻译工作者提供了正确理解原文的心理意象,该意象可以帮助读者和译者很快地发现句子的凸显内容。过去有些翻译工作者不理解侧画与基体的关系,产生了许多死译、硬译作品,就如鲁迅先生曾提到过的那样,有人把“Milky Way”译为“牛奶路”。milky与way结合,其语义既不是milky,也不是way,而是在两者的结合之中,应译为“银河”。请看下列例句:
(41)She was permanently waved both as to hair and figure.(Cornelia O.Skinner)
(42)God may forgive you your sins,but your nervous system won’t.(Alfred Korzybski)
例(41)中permanently waved是由permanent wave(电熨斗)引申而来,它们的语义既不是permanent,也不是wave,而是两者结合起来的凸显语义,即“永久曲线”。我们可以把例(41)译为“她的头发和身材好像都是永久的曲线”。例(42)也是一样,nervous system的语义,既不是nervous,也不是system,而是两者结合起来的凸显,即“良心”。我们可以译为“上帝或许会宽恕你的罪行,但你的良心不会饶过你”。如果译者不了解结构凸显,而把例(41)译为“她的头发与身材是永久地被烫”。例(42)译为“上帝或许会宽恕你的罪行,但你的神经系统不会”。这是典型的死译、硬译,歪曲了作者的假设与期待,让读者费解。认知语法中的结构凸显理论能指导翻译工作者克服上面提到的不足。
总的说来,某一述义结构的侧画决定了该结构的语法范畴,名词表达侧画的“物”,它被抽象地界定为“某一域内的地区(region)”。例如,名词短语big crow中的中心词crow标引的是鸟(bird)而不是大小关系。与名词不同,动词、形容词以及副词等语法范畴侧画的是不同种类的关系。比如在big crow中,形容词big所标引和侧画的是“大小”关系,而不是“鸟”。
有时结构凸显要受到一般知识的影响。早在1932年,L.卡迈克尔(L.Carmichael)等人曾做过一个经典的研究。他们向被试者呈现图11-17所示的图形,并且要求其中一些被示者各用一种名称去描述它分别是什么。一些被试者用“眼镜”去描述命名,对另一些被试者则用“哑铃”去描述命名。无论哪一组被试者,都要求他们去记住画片。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要求被试者从记忆中画出这个物体时,他们画出的东西受到命名的影响,而变得歪曲原形。用“眼镜”命名的被试者把它画成图11-18,用“哑铃”命名的被试者把它画成了图11-19。
图11-17
图11-18
图11-19
图11-18看上去更像一副眼镜,图11-19看上去则更像一副哑铃。由此可见,侧画和基体受到被试者的有关知识干扰。结构凸显并不像认知语法描述的那么简单。
这种侧画和基体受到有关知识影响的情况也反映在翻译过程中。归纳起来有两点:第一点是不同文化背景知识对侧画和基体的影响。同一客观事物,两个民族的结构凸显就不一样。如Walking tractor“手扶拖拉机”,英语民族的结构凸显是“跟着走”,汉语民族的结构凸显是“用手扶”。第二点是个人爱好、知识等对侧画和基体的影响。请看下列例句:
(43)A cold i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sometimes the Eyes have it and sometimes the Nose.(Phelps)
(44)My father’s bark is worse than his bite.(Oscar wilde)
如果是一般译者,他会把例(43)译为“感冒既是肯定又是否定,有时得之于眼,有时得之于鼻”。要是译者对美国国会投票情况比较了解,他可能会译为“感冒既是肯定又是否定,得了感冒的占多数,这是流感,未得感冒的占少数”。这是译者了解eyes(眼睛)对ayes(赞成票),nose(鼻子)对noes(反对票)来打趣的谐音双关语。翻译例(44)时,译者文化修养不高的话,他会直译成“我爸吠得比咬得更凶”。译者文化水平很高的话,他会译为“我爸口恶心善”,或译为“我爸外强中干”,以上各种译文都不错,到底哪种意思是作者的意思,必须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不能想当然地用译者自己的结构凸显取代原作者的结构凸显。
第二种类型的结构凸显与关系述义(relational predication)有关,关系述义在描绘句子的参加者时体现的是不对称性:具有特殊凸显价值的参加者称为“射体”,其他的则叫做“界标”。射体是关系侧画中的图形(figure),因而具有凸显价值。事实上,射体和界标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就是图形和背景的关系。一般而言,射体和界标之间的不对称体现为主语和宾语的不对称:射体通常是主语,而界标一般是宾语。例如:
(45)She sat on my left.
(46)I sat on her right.
例(45)和例(46)两句虽然在真值条件上完全相等,但在语义上却不完全相同,翻译这类句子要特别留神。其原因显而易见,在于句子中有不同射体的择取。从中不难看出,射体和界标的不对称所导致的句子语义值上的差异与述义的内容无关。也就是说,上述两个句子的语义差异并不在于两个句子本身的语义内容,而在于句子中射体的确定和择取。
在标准模型中,乔姆斯基接受了卡滋—波斯塔假说,认为句子的意义由底层结构决定,转换不改变句子的意义。所以,生成语法认为,虽然各个语言的表层结构有很大差异,它们的深层结构是十分相似的。听话者必须通过语言的表层结构来发现语言的深层结构,句子的意义是由其深层结构表达的。在过去五十多年中,生成语法在语言学理论中占据统治地位,翻译理论也受到这种观点的极大影响。译者们普遍认为一些句子只是表层结构不同,它们的深层结构是一样的,即语义相同。他们认为例(47)和例(48)是同一种意思的两种不同形式,均可译为:“在决赛中巴西击败了德国”。
(47)Brazil defeated Germany in finals.
(48)Germany was defeated by Brazil in finals.
但是,认知语法与生成语法的观点不同,认为以上两句有凸显上的区别。例(47)以Germany为界标(亦称背景)确定Brazil的地位,而例(48)以Brazil为参照点确定Germany的位置。凸显的部分不同,语义结构也不同,这种凸显部分和界标(背景)的非对称性是主语和宾语区分的基础。另外,从句子所传达的信息来看,它们也有所区别。在例(47)中,Brazil是旧信息(已知信息),defeated Germany是新信息;在例(48)中Germany是旧信息,was defeated by Brazil是新信息。这种新旧信息在句子分布中的改变,是“被动”转换在语义上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射体和界标的不对称具有深远的语言学意义,因为不仅语义内容牵涉其中,而且语用学对于话语解读的作用也纳入了考虑范围。这样认知语言学(认知语法)就在理论探讨上和实践操作中避免了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冲突,不必对两者做出严格的界定和区分,解决了一些其他语言学理论难以解决的问题。
最后一种类型的结构凸显与“分析性”(analyzability)相伴而生。兰盖克认为,复合表达式能够进行分析,因为说话人能够认识到某一表达式中的组成义素对理解表达语义整体的作用。表达式的可分析性一定会影响其语义值,能够进一步凸显结构所侧画的语义成分的凸显价值。过去,语言学家对于“同义关系”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同义词”的研究,忽略了对句子凸显价值的研究。他们甚至认为下列两句是“同义转译”,许多译者也持这种观点。
(49)The policeman slapped the thief in the face.
(50)The policeman hit the thief in the face with the flat of the hand.
他们的理由是,例(49)中slapped是动词,凡是理解to slap这个动词意义的人,都知道to slap就等于例(50)中的to hit with the flat of the hand的意思;也就是说to slap=to hit+with+the flat of the hand.他们认为,从slap这个词的表面看不出“语义合成”过程,slap的语义合成是“非透明的”,所以例(49)和例(50)还是“同义转译”。
认知语法认为语义即概念结构的形成过程。认知语法学家们不苟同上述分析,从语言交际的实际情况看,同义关系不仅表现在词与词之间,而且表现在句与句之间。孤立地研究词与词之间的同义关系,不能充分地说明在语言交际中产生丰富多彩的语义现象。只有在同义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句与句之间的同义关系,再考虑到人的认知因素,才能揭示在语言交际中产生的错综复杂的语义关系。他们的研究发现,人们认知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影响语义结构和语言的表达。客观现实中相同的情景,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关注的方面不同,会在大脑中产生不同的意象。由此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其语义也不同。例如:
(51)The doll is in the crib.
(52)The doll is sitting in the crib.
(53)The doll is staying in the crib.
(54)The doll is resting in the crib.
(55)The doll is pressing the crib.
(56)The crib is supporting the doll.
例(51)是普通的中性语义表达,是图式句子,加细程度最低。其他各句都比例(51)加细程度高,说明事件的一个侧面,凸显结构语义。例(52)中sitting凸显“坐姿”,可能坐姿非常漂亮;例(53)中staying凸显时间“一直在”,可能有人在找洋娃娃;例(54)中resting凸显洋娃娃的静止状态,好久没有人去玩它了;例(55)中的pressing凸显洋娃娃的重量,即洋娃娃很大;例(56)中supporting凸显童床的单细无力,即对地球万有引力的反抗。
上列例句表明不同的词和句法可以对同一情景进行不同的编码,即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利用不同的意象表达不同的含义。明确一点讲,意象是语义的基础,语言表达是意象的体现。任何一种语言,它生成句子的能力是惊人的。它可以根据有限的造句规则,使用有限的词语,造出无限的句子。但是,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在千千万万个句子中,可能有的句子真值条件相同,但没有两个句子是表达完全相同的意象意义。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凸显原则的基础是因为人们认知能力中注意点的不同,一个动的图形比一个相对稳定的背景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在认知语法中,对句子结构的选择与运用被看成是发话者如何观察一个情景和对其进行概念化,概念化是受注意力原则制约的。在翻译教学中,老师必须让学生知道结构凸显理论,对学生做好翻译是有帮助的,特别在中译英时帮助更大,因为结构凸显理论把翻译内容(物)和译者(人)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学生翻译“给这个婴儿穿上罩衣很容易”这个句子,可能会有下列几种译法:
(57)It is easy to get this baby into these overalls.
(58)This baby is easy to get into these overalls.
(59)These overalls are easy to get the baby into.
例(57)、例(58)、例(59)的客观真值条件相同,但它们的主观凸显意义不同。例(57)是常用图式句;例(58)凸显婴儿听话,穿衣时不乱动,是从奶奶、母亲、保姆的视角出发;例(59)是凸显罩衣的宽大舒服,适合婴儿穿,是从母亲认为罩衣买得好,或女售货员推销罩衣的视角出发。
汉译英时,译者应该知道凸显的参与者,特别是施事者经常作为主语,而凸显程度低的对象经常作为宾语出现;动词的选择要与主、宾的选择相匹配,并能再现情景的视角;其他的关系如地点、时间等可以以状语的方式明确表达。尽管各种语言有不同的语言策略来实现注意力的潜能,其基本的认知结构和原则可能是相同的。结构凸显是认知语法的重要探索之一,尽管它所表征的语言现象为我们所熟知,但在理论上进行系统地阐述兰盖克当属首创。虽然结构凸显理论目前并不十分完善,但是显而易见,这一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理论意义,而且在翻译过程中具有非常实用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