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词义的述义比例和辖域
概念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属性以及属性间结合的规则去定义的。属性是物体或事件的特征,例如,“能飞”是鸟的属性,尽管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鸟。一个属性具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含义。某些属性的含义之间是独立不相联的,例如:“性别”属性中的“男的”和“女的”,“婚姻状况”属性中的“已婚”、“未婚”,“丧偶”等。另有一些属性的含义是连续性的,例如:时间、重量、温度等等。具有连续维度的概念对于每一维度总有一定的范围限制。这就涉及述义比例和述义辖域问题,它是认知语法中的五种意象意义之一。述义比例大体与地图和工程图纸比例概念相同,它是一种语义参数值。
许多事物有很多的属性,但只有一些属性与概念有关。通过这些有关的属性,人们将一事物隶属于某一概念的具体成员中。什么是相关属性,什么是不相关属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依据人们使用的概念而定,例如:对于关羽的赤兔马,我们可以把它归入“马”或“动物”或“生物”等不同的范畴,每个范畴都有一套不同的相关性。把关羽的赤兔马归到一个范畴中去,是一种编码过程,它确定关羽的赤兔马在这个概念范畴中具有哪些相关性。这些相关属性均以某一辖域内的语义值为预设,如atlas和map均指某一地理位置的比例图,atlas以装订成册为语义预设;map以单一数量为预设,因此,atlas覆盖了map,而map隶属于atlas的辖域。
我们已知,述义的比例和辖域是述义的覆盖领域,用以说明蕴涵于基底内的语义参数值。通常任何一述义均预设某种不显而易见的辖域,虽然这种辖域无须精确描述,认知上也不必十分凸显。我们以puddle(水坑),pond(池塘),reservior(水库)和lake(湖)为例,它们的相关属性均为一片水,但它们在述义比例与辖域内的预设不同。puddle是下雨后暂时沉积在洼地上的一点水;pond是面积较小,常年有水的一小片水域;reservior是面积较大水域,到底有多大的水域,无法确定,但是它以有大坝、拦截河流为预设的;lake面积比水库大,大多少无法划定,但它以天然形成,有出入口直通大河、大江为前提的。如果水体呈细长状,既窄且浅,水域面积又不大,就很难被指为lake。值得注意的是述义比例和辖域可以用来说明许多词的语义,具有重要的翻译学意义。请观察分析下列句子:
(65)I regard her as being less than bright.
(66)She is regarded as being less than bright(by me).
(67)She strikes me as being less than bright.(伍谦光:语文学导论,196.1997)
按照生成语法和传统翻译理论框架,以上例(65),(66),(67)尽管在句法结构上或用词上不同,但它们是同义句。例(65)是主动句,regard用在主动结构里。例(66)是被动句,regard从主动结构转换为被动结构。例(67)中用了一个动词strike,这个句子在表层结构上看是主动句,但从语义上看是被动的。换句话说,例(65)这个主动句有两种被动转换形式:例(66)是句法结构上的被动转换;例(67)是词汇上的被动转换。认知语法不认同以上分析,用述义比例和辖域理论来考究以上三个例句,它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别的。例(65)和例(66)之间的差别在于射体与界标的不同,在例(65)中,射体是I,界标是her;在例(66)中,射体是She,界标是me。例(66)和例(67)之间也不同,例(66)中be regarded是以外界观察为预设和前提的,它的述义辖域是“be seen”,它的相关认知域是外部空间域。例(67)中的strike是以内在力量为预设和前提的,它的述义辖域是“make impression on”,相关认知域是内部空间域。有的句子客观真值条件相同,并不等于句子意象意义相同。运用述义比例和辖域理论指导翻译,分析原文句子,可以使译者更接近原作者,进一步理解原文的客观意义,还能把握住原作者的主观意义,使译文精益求精。
诺曼·C·史德基伯格(Norman C.Stageberg)在Readings in Applied English Linguistics(1964edited by Harold Byron Allen)上发表了“Some Structural Ambiguities”一文。作者用结构语言学理论观察和分析句子,认为英语句法模式中存在着许多歧义问题。文章指出英语歧义问题分为两大不同的类型:词法上的歧义和句法上歧义。词法上的歧义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是词的多义现象,存在于词的本身,而句法上的歧义问题则是词序排列和安排造成的。句法上的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有时也称为句义含混(amphibology),是传统翻译理论无法处理好的语言现象。诺曼·C·史德基伯格在文中列出了20种句义含混的现象。
1.形容词+带所有格的名词+名词
如a dull boy’s knife
a clever reporter’s story
aplain man’s necktie
作者认为在上述词组中,形容词即可修饰带所有格的名词,也可以修饰第二个名词,因而产生歧义。dull可以修饰boy,也可以修饰knife;clever可以修饰reporter,也可以修饰story;plain可以修饰man,也可以修饰necktie.
2.形容词+名词+名词
如modern language teaching
big building owner
basic English text
hot evening drink
形容词修饰第一个名词成为([modern language]teaching);([big building]owners);([basic English]text);([hot evening]drink)。形容词也可以修饰名词词组成为(modern[language teaching])(big[building owners])(basic[English text])(hot[evening drink]),因而产生歧义。
3.修饰语(名词或形容词)+名词
人们首先要搞清楚修饰语是名词,还是形容词,然后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例如:
Fleet planes told shoot snooper jet.
如果fleet是形容词,则fleet planes=speedy planes;如果fleet是名词,则fleet planes=planes of the fleet.由于篇幅关系,只列举前三种加以说明。
由于结构主义不以意义为基础来研究语言,它必须采用其他的手段和方法来描述和发现语言结构。因此,结构主义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制定一套语言的“发现程序”,一种发现语言结构的技巧。它认为是结构决定句子的意义,而不是意义决定句子的结构。这种理论对我国翻译界影响很大,在翻译历史上引起很多为一词一句而争论不休的事例。它对我国翻译教学的影响更为凸显,翻开我国任何一本翻译教程课本,都包括大量的诸如词类转译法,增词法,正反、反正表达法等形式结构内容,没有涉及人类认知能力对语义理解的问题。按照这种理论去探讨翻译理论和实践只能是隔靴搔痒,永远无法解决诺曼C.史德基伯格在文中提到的20种歧义现象。
传统语言学认为自然语言具有独立于人的思维和运用之外的客观意义,词语也具有明确的能客观描述现实的语义;物体有其独立于人之外的内在特征,语言就是表达其特征的外在符号;语言是封闭的、自足的体系。对语言的研究即描述语言如何与客观现实相对应和等同,认知和语言都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新的语言观强调人的经验和认知能力,而不是绝对的客观现实,在语言运用和理解中的作用,认为没有独立于人的认知以外的客观真理。语言不是封闭的、自足的体系,而是开放的,依赖性的,是客观现实、社会文化、生理基础、认知能力等各种因素综合的产物。不是结构决定语义,而是语义决定结构。在翻译过程中,被传统语言观认为难以确定语义的歧义现象,基本上都可以用认知语言学的新语义观做出解释,找到确定语义的方法。
例如:在英语中,相对而言,handle bar(车把)、frame(车架)和saddle(车座)均是bike的一部分,handle bar,frame和saddle就是以bike为辖域所刻画的实体。同样,fork(分叉杆),crossbeam(横杆)和obliquebeam(斜杆)又以frame为辖域,而fork又构成了mudguard(挡泥板)、axis(轴)和tyre(车胎)的辖域,tyre又是chain(链条)、gear(齿轮)和pannier(钢圈)的辖域,chain接着又成了sprocket(链轮)和pedal(踏板)的辖域等等,它们之间一环扣一环,不能超越辖域。实际上这种结构呈现的等级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可用以解释诺曼C.史德基伯格所认为的歧义现象,这无疑有助于翻译时对原文的理解。
认知语言学把客观真值条件的描写与对认知概念的构建统一起来,不区分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而是探索意义在大脑中是怎样构成的,研究原型理论、范畴化、概念形成的过程及机制。按照概念形成的过程,用述义辖域理论来分析以上所谓意义分歧的例子,我们认为dull就修饰boy,不修饰knife;modern就修饰language,相当于复合形容词,modern不直接修饰teaching;fleet不是形容词,fleet planes等于planes of the fleet。
一个事物有很多属性,而语言使用者只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他关注的侧面,而侧面是相对特定的认知域。比如名词短语the big blue plastic cup,每一个修饰语选择一个特定的属性,同时就选定了相关认知域,并以此为背景说明杯子的属性:用塑料做的(材料域),蓝色的(颜色域),大的(空间域)等等。如果选定dull的相关认知域为“性质域”,并以此来修饰knife,那么,我们应说a boy’s dull knife,这样就符合了人们的认知规律和述义辖域原则。一个述义选择一定的相关认知域,所以选择的另一方面是述义的基体。相关认知域的覆盖范围称为基体(base),基体的某一部分如成为注意的焦点而被凸显,就成为侧面(profile),侧面即描述的语义,基体是侧面的环境。
大部分概念依赖于其他概念,概念的形成有赖于人们的认知能力。人们的认知规律是共同的,是以经验为基础的,经验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事物具有一个紧接另一个,不能中断,不能跳越的连续性特征。这种客观特点同样反映在人们的认知域里,语义具有辖域性。人们一般认为clever是reporter的修饰语,人们一般不认为clever是story的修饰语。如果clever是story的修饰语,就跳越了reporter,违反了人们的认知规律,即述义辖域。比方说“指关节”是以“手指”概念为参照的,“手指”是以“手”为前提的,“手”又是以“手臂”为前提的,如同前面所举的“单车”一例一样。如此,概念形成相互依赖的不同大小,不同复杂程度的层次,因而它不但可以解释诺曼C.史德基伯格的所谓歧义现象,还可以解释一些结构看似合格而不合格的句子,请看下列句子:
(68)A finger has 3knuckles and 1nail.
(69)A arm has 4knuckles and 5nails.
(70)A body has 56knuckles and 20nails.
这种结构等级性不仅仅如此,还可以解释一些英语词汇的构成是否合理,能否被人们所接受。fingertip(指尖),fingerprint(指纹),toenail(趾甲),earlobe(耳垂),eyelash(睫毛)等合成词是合格的,有理据的,这些词中的前件是后件的辖域;而bodytip,handprint,legnail,facelobe,earlash等是不合格的,没有理据的,这些合成词的前件不是后件的辖域。
认知发展比语言早,并决定语言的发展形成,语言是否成熟决定于认知发展的程度,语言是认知能力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结果,也只有被认识了的事物才能用语言表达。当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网络”这种东西,没有获得概念和特征之前,就不会出现“网络”一词;当人们的认知能力尚未发展将来进行时的概念时,他们就不会在语言中使用将来进行时结构。从个系和种系认知能力发展的观点看,认知具有前语言阶段,即被认知了的事物还尚未发展到具有外在语言符号的阶段。就此而言,认知是决定性的。
我们祖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公羊传》中已表达类似观点。《公羊传》是我国最早涉及语言学问题的著作之一,该书分析了《春秋》中的一段文字(即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宗五;是月,六鷁退飞,过守都。)试图从语言与现实的关系阐释文中的词序:
曷为先言陨而石?陨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鷁?六鷁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鷁,徐而察之,则退飞。(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132.2001)
《公羊传》认为语言中的词序是以人类认识世界的先后顺序为照应的。虽然该书理论不能与现在的语言学著作相提并论,但是,它已涉及述义辖域问题。从这种观点出发,我们认为,人脑中最早形成的语义范畴具有原型性和辖域性。big首先是用来修饰事物,即修饰building。在此语义原型基础上,通过隐喻投射才衍生出非典型的、边缘的语义。这时,big才用来修饰人,即可修饰owner。否则就有违人们认知世界的顺序性,使一个连续的过程支离破碎,不符合述义辖域理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生事物,人们必有语言对其进行命名和描述,因而产生了许多的合成词。合成词的形成也是按照述义辖域理论构成的。这种合成词与前面所谈到的合成词不一样,它们是按时间先后的辖域构成。首先是有了房子(building),然后才可能有拥有者(owner),big building可看作合成形容词。从认知的先后顺序上讲,big是building的辖域,building是owner的辖域。根据该假说,我们同样可以判断一个合成词是否合理,是否可接受。比如bank interest certificate(银行利息凭证),railway consignment note(铁路货运通知单)等,都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的辖域构成的,先有银行(bank),后有利息(interest),再有凭证(certificate);同样,先有铁路(railway),然后才能开展货运业务(consignment),有了货运业务,就必须开出单据(note)。以上两个合成词是合理的,符合认知的顺序性,如果在其中改变任何一个构词词素的顺序,人们都不能接受,因为不能破坏合成词先后时间关系的辖域性。
fleet在语言中最早是以名词出现,若干年以后才出现形容词词性形式,它是一种边缘语义。如果fleet作形容词用,它多少偏离了人们认知客观事物的共同规律,是一种异化,作者一定会提供具体语境,以帮助读者理解。在具体语篇和会话交流中,诺曼C.史德基伯格所说的歧义现象似乎很少存在。他的这种分析只是一种咬文嚼字的文字游戏而已。
我们已经讨论了述义比例与辖域在短语构成中的作用,现在再探讨述义比例与辖域在比词和短语更大的语言单位中的作用。语言的规则性是指语言中的句子并不是将单词随意的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它们的连接具有一定的规则。例如:“我们在公园里散步”是一个句子,而“散步在我们里公园”则不成为句子。语言的规则是描述性的,它只是描述了人们说话、写文章应遵守的规则。许多人使用这些规则像使用如何走路的规则一样,是自动化的,无意识的。类似前面论述的事物等级结构和述义比例与辖域在句子中还体现了重要的句法意义。
(71)The socks are upstairs in the bedroom in the large closet in the bottom drawer underneath the underwear.
(72)The spade is in the yard by the back fence near the gate on the shelf.
在例(71)和例(72)中,每个句子均带有一系列的方位状语,在呈序列的状语中,后一个较前一个明确具体,而前一个则是后一个的辖域,这些方位状语的序列是按照辖域等级而排列的。
朱永生和严世清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一书中,从另外的角度,即用语篇连贯理论,证明了句子间的述义比例和辖域假说。系统功能语法的语篇分析理论中引起争议最多的问题是关于衔接与语篇连贯性之间的关系。心理语言学实验证明,衔接手段对于听话人比较顺利地理解语篇是确有帮助的。如莱尔德(Laird)的实验表明,如果每个连接的句子都提到前面一个句子中的物体,那么受试者会很容易建立物体之间的关系表征:
张三比李四高。
李四比王五高。
王五比赵六高。
赵六比周七高。
周七比钱八高。
张三比钱八高吗?
但是,如果句子之间出现指称中断(referential discontinuity),建立这种表征就很困难:
(73)The knife is in front of the pot.
(74)The glass is behind the dish.
(75)The pot is to the left of the glass.
例(73)和(74)之间出现了指称中断,但如果将例(75)插入例(73)和例(74)之间,那么,这一段话的理解就容易多了,这充分说明述义比例和辖域在语篇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词的述义比例与辖域也与语篇中词汇衔接手段有关,英语中连句成篇的手段多种多样,仅语法手段就有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和连接(conjunction)四种。除此以外,还有词汇连接(lexical cohesion)手段。这些手段连句成篇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本章只涉及词汇连接,因为词汇连接与述义比例与辖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讨论句子的语法性和接受性时,举了一个例子,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从语法上看,上述例子无懈可击。然而,从语义上看,这句话确实荒唐可笑,因而人们不能接受。这是因为同现(co-occurrence)在该句中的五个词项的语义,由于缺乏语义特征上的必然联系,违反了述义比例和辖域原则,不具备同现性。由此可见,词项与词项在同一句子中的同现是有一定的选择限制的。当一个人说“有个正在沿着海滩奔跑的小孩喜欢太阳和空气”时,听话人不会将“太阳和空气”误解为“儿子和继承人”的语义。这是因为太阳和空气的语义和海滩的语义存在某种述义比例和辖域上的联系,具有同现性,而儿子和继承人的语义和海滩的语义风马牛不相及,不在一个述义比例和辖域中,一般不会同现。这一事实说明,人们在遣词造句时,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堆砌词藻,而是有意识地遵循一定的原则,即述义比例和辖域原则,也即同现原则。人们在连句成篇时是否也遵循述义比例与辖域原则呢?不妨先看两个例句:
(76)Look at these dark clouds—there is going to be a storm.
(77)John worked very hard,but he didn’t buy the snail.
例(76)中的be going to这一语法手段在这一上下文中具有衔接两个句子的作用。但是我们若用film代替storm,原来两句的语义联系即刻被割断,be going to的衔接功能在这一特定的上下文中也就不复存在了。再看例(77),单从形式上看,连词but和代词he均有较强的衔接力(cohesive effect),但由于but所引导的分句中的词项在语义上和前一个分句中的词项缺乏语义联系,不具备述义比例和辖域上的关系,不具备同现性,从而but和he在这个上下文里都丧失了衔接力,原来的两个分句其实是彼此孤立的。
索绪尔的弟子巴依(Bally)继承并发展了索绪尔的理论,把词项的联想范围缩小为纯粹的语义联想(semantic association)。例如,ox这个词会使人联想到cow、bull、calf、horns、ruminating、bellowing等词,进而又想到tilling、plough、yoke等词,最后会想到strength、endurance、patient work、slowness、heaviness以及passivity等。这种联想方式与述义比例与辖域是密切相关的。心理学实验已经证明,词汇不是孤立地无联系地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而是按照述义比例和辖域的关系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人们在语言实践中,发现有些词汇由于语义上的联系时常同现,从而形成了记忆中的词汇套,如candle、flame、flicker;hair、comb、curl、wave;poetry、literature、reader、writer、style等等。同一词汇套里的词汇的语义均从同一个语义中心辐射出来,彼此处在同一个述义比例与辖域中,因而当同一词汇套里的词同现在围绕同一话题的语段中时,这些词汇就能衔接句子,起连句成篇的作用。试看例句:
(78)Dark clouds billowed across the sky.A rumbling could be heard in the distance.Rain came within half an hour.Lightning flashed across the sky,and thunder crashed.(Dunne)
常言道:没有不冒烟的火,所以,人们一看到烟自然会联想到火。同理,乌云翻滚,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是夏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尽管例(78)中没用表示时间先后的副词来连句成段,人们仍然会感到这段雨景的描写形象生动,节奏明快,大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是因为dark clouds、rumble、rain、lightening、thunder这个词汇套同属于一个语义联想场,同现在一个语段中,使超句子结构体衔接得十分自然,天衣无缝,使整个语段的语义浑然一体。由此可见,同一个词汇套里的词汇通过语义联想场,不但可以衔接句子,有时还可以有效地渲染出特殊的艺术气氛,给读者以美的感受。
60多年前,特里尔(Trier)就提出了语义场理论,认为一种语义的词汇并不是孤立词汇的罗列,而是通过共同语义成分,如颜色概念,或亲属关系概念等组成语义场(semantic fields),同属于一个语义场的词汇统称为其下属词(co-hyponyms)。其下属词的语义关系和词汇套里词的语义关系虽然不尽相同,但两者均以“场”为纽带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从而具有连句成篇的功能。请看下列例句:
(79)Children always appreciate small gifts of money.Father,of course,provides a regular supply of pocket-money,but uncles and aunts are always a source of extra income.(New Concept English,BookⅢ)
例(79)除了转折连词but以外,没有其他逻辑纽带,但仍然觉得整个语段十分紧凑。这是因为三句话中的children、father和uncles and aunts都是亲属关系(kinship)语义场里的共下义词,同现在一个语段中十分自然。加之money、pocket-money和extra income又属于同一个词汇套,这样双管齐下,句与句之间当然衔接得很紧密。以上讲到的词汇同现与词汇衔接、词汇的语义联想场与词汇衔接,以及语义场与词汇衔接都与述义比例与辖域有着紧密的关系。
认知和语言是大脑对人自身及周边环境进行认识的结果,是两者互动的产物,语言不是完全来自客观世界,不能完全独立于人的自身,语言的形式受制于多种因素,包括外在的物质世界、生理和感知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认知结构等。有的语言现象从结构上看似乎具有歧义,但从认知上看这些语言意义是明确的,述义比例和辖域就能很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所谓的歧义语言。述义比例和辖域假说所涉及的语言现象为大家所熟知,但是兰盖克是第一位从认知上进行阐释的人。他的理论为翻译理论和实践解决了一些长期以来其他理论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翻译时如何选择词语,词序的置放和理解,指称中断语篇的调整等等。按照此理论去理解原文,译者不但能把握原文的字面意义,还能理解原作者的言外之意,使译文在两方面都与原文等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