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克服课堂沉默现象的促进作用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克服课堂沉默现象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3-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项目编号:B-10-21),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入手,对如何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听、说自主学习能力,由此进一步探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克服课堂沉默现象的促进作用。2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既符合了《要求》,同时也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3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促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符合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学生更好地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克服课堂沉默现象的促进作用

黄山甄荣

(天津农学院 300384)(重庆理工大学400054)

摘要:本文作为天津农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论文(项目名称: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改善大学生英语听说课堂沉默现象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B-10-21),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入手,对如何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听、说自主学习能力,由此进一步探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克服课堂沉默现象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分级教学;自主学习;课堂沉默

1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背景

随着我国整体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对英语的掌握不断加深,加上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需要,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为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按照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思路,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应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师资配置,提高大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是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要求》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要求》将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目标。分级教学充分体现了《要求》的三个层次的指导思想,使各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提高。

2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施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既符合了《要求》,同时也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符合了美国应用语言学家提出的“i+1”理论。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己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要依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来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Stephen D.Krashen的理论集中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另外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一直到近现代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使学生在适宜的教育环境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得最大的发展空间。在以上理论指导下,我院入学新生在报到之后都要参加大学英语入学分级考试,学校根据考试成绩把学生分为A级、B级和C级三个层次,成绩优秀者进入A班(约占全年级人数的15%),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C班(约占全年级人数的15%),其他学生进入B班学习。这种分配方法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学校对分级教学实行了动态管理,学期初根据上个学期的期末成绩对A、B、C班的学生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促进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符合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学生更好地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也从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向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式学习模式转换。在分级教学背景下,由于班内学生的整体水平基本一致,任课教师就可以根据班里学生的整体概况设计教学内容,提出难度适合的问题等,这样就会比较容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能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是我国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早在20世纪50、60年代,苏霍姆林斯基就已经将“和谐教育”的概念纳入了“全面发展”的理论之中,他曾说过:“请您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中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们尽情提问吧,因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是每一位学生,在生疑能力的驱使下,学生会主动产生学习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英语基础基本相同的学生在一起更容易互相交流,彼此帮助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另外,在分级教学背景下,教师更容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首先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通过英语学习能够对西方文化有着愉快的体验。分级教学可以使教学设计更能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体验,也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不仅得到了知识的增长,情感、人格等方面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分级教学使得教学过程达到了“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的效果。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搜集资料信息,相互帮助,独立思考,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修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仅提高了英语学习效果,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4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克服课堂沉默现象的促进

课堂沉默现象是大学英语课堂上常见的现象,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没有学生主动回答,教师只好点名回答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焦虑和不感兴趣,也反映出教与学之间信息交流的不畅通。以往研究表明造成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缺乏自信,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另外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沉默与外语课堂焦虑》一书中,作者认为学生的沉默与焦虑有关。也有西方研究者发现社会文化、情感因素等也是产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以往研究者对解决课堂沉默现象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练习机会,培养学生自我修正能力等。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是解决课堂沉默现象的必要条件。本课题小组成员根据听力和综合教材内容分单元拟定若干专题讨论题目,在听力课上学生分别选择对本单元感兴趣的讨论话题,选择同一话题的学生成为一组搭档,完成一学年的听说自主学习。在学期教学中,不仅重视课上训练,更加强调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课上练习为课下自主学习提供主题内容和思考对象,课上的听说训练是语言形式的规范以及思考模式的引导,重点是学生课下的深入思考、查阅资料、组织语言、观点表述和意见交流。课下自主学习的过程是课上训练内容的延续和加深。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结果表明,正是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背景下,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当,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讨论话题的难度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再加上课下精心准备,所以学生课上回答问题就比较积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课堂沉默现象。总之,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细化分级教学的操作过程,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将得到充分解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陈琳霞.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重要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