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
成文
(天津商业大学 300134)
摘要:本文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出发,介绍了目的语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等,具体探讨非语言交际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旨在引起大家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的引导和重视。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两部分,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则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求外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认识到培养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将非语言交际教学引入外语教学的课堂,着眼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的内容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手段进行跨文化交际,而不是要将他们改变成为目的语国家的人。因此,对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要求应与语言交际行为有所不同:语言行为应当越正确、越地道越好;非语言交际行为只要求正确、得体和自然地传达和接收交际信息,不要求学生的言谈举止像一个外国人,而是要他们学会避免文化误解或文化冲突。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通过外语教学帮助学生尽量了解目的语国家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与手段的含义与特点,尽量了解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所在,并学会排除文化干扰的正确、得体的方法。外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教学包括哪些方面内容还有待外语教师去探索,但是,至少以下几方面值得重视。
首先,介绍和讲解目的语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的表现、含义、功能及其与母语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与手段的差异和冲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得体地处理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方法。例如,耸肩动作在英文化中表示不知道、没办法、没希望、不理解、让步等多种含义,在俄文化中表示惊奇、困惑不解、鄙视或厌恶、不理解、否定、让步、不愿参与争论、拒绝接触、束手无策等多种含义。而汉文化中没有这一身势动作,因此中国人很难准确理解这一动作的真正含义,盲目仿效就容易闹笑话。外语学习者对此必须细致了解,谨慎模仿。
其次,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重点是文化差异。文化不同,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有别。这种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含义相同,行为有别。例如,表示不知道、为难、不赞成或无可奈何等含义时,中国人的习惯是摇头或摆手,西方人则喜欢耸肩。第二,行为相同,含义有别。这是非语言交际行为中的“假朋友”,即“貌合神离”的行为,在理解和仿效中最易出问题。例如,英语国家的“OK”手势已为中国人所熟悉,但文化不同,OK这一手势的含义也可能有别。譬如:中国人习惯表示的是“零”;法国人表示的是“零”或“无”;日本人表示的是“钱”;某些地中海国家表示的是“孔”或“洞”;在巴西和希腊等国OK手势则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污秽动作。
另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相结合的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含义和文化特点。这里还以身势语为例,文化不同,身势动作差别不少。有的身势动作属于此有彼无或此无彼有。例如,在演讲会上,讲话人和听众的身势在中英之间的区别就非常明显。中国演讲者习惯于在讲台上稳立或稳坐不动,沉着庄严,一本正经。英语国家的人认为这是呆板不活。他们大多在听众面前不停地来回走动,甚至会走到听众身边,以此加强感染力,有时干脆坐在讲台上,演讲者动作频繁,如身体前俯后仰,脚跟踮起。有时为了求得某种效果还会背向听众。在中国人看来,这些动作有失体统,甚至有点过于活跃了。然而,身势的文化区别主要还不在于具体动作本身,而在于何种动作在何种情况下较为得体。真正的文化区别并不在于情绪松紧度的不同,而在于控制的程度不同。中国人在态度积极时情绪常常得以充分显露,态度消极时往往爱将自己的情绪掩饰起来,英语国家的人却在两种情况下情绪都比较外露。
再者,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介绍非语言交际的基本知识、西方有关的理论和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规范,针对我国对外交往和外语教学的需要,介绍英语国家的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以及在这些方面的中英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所在,讨论非语言交际礼俗规范的中英文化差异与冲突,探讨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2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的方法
我国外语教学中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已落后于许多国家,亟需有关人士及广大外语工作者积极探索,找出行之有效的非语言交际教学方法,希望以下几点可以做一参考。
①将课文中涉及到的非语言行为和手段列入生词、注释、例句和练习之中。
②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也注意观察目的语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
③组织专题讲座专门进行目的语文化非语言交际知识教育。
④教师不仅教授外语语言规则,还要教授外语文化的交际规则,其包括语言交际规则和非语言交际规则。
⑤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非语言交际“语料”,进行目的语和母语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的对比研究和讨论。
⑥将非语言交际教学列入外语教学范围的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外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全面认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人类的交际都是在一定的规则指导下进行的,交际规则是后天习得的结果,是每种文化长期约定俗成的结晶,文化不同,交际规则也不尽相同。跨文化交际的主要任务就是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规则(包括语言交际规则、非语言交际规则及两种规则的结合)的差异和冲突,帮助跨文化交际者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自觉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有一个误区,许多人认为,要掌握的交际工具只是外语,他们比较注意语言交际行为的正确性、合适性和可接受性,而忽略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结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误解和冲突频频发生。其实,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交际作用更大,在语言交际发生障碍时其代替、维持甚至挽救交际的作用则更不可低估。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一样,常常捉摸不定,难以觉察,但它贯穿于整个交际过程之中。非语言交际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态度、心理活动和价值观念。非语言交际行为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应当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舍此,外语教学就不是完全和成功的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