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趣因素升腾写作动力

兴趣因素升腾写作动力

时间:2023-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兴趣因素升腾写作动力一、兴趣的内涵兴趣在人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健康、广泛的兴趣可以使人体验到生活的丰富和乐趣,深入、巩固的兴趣可以成为事业成功的动力。因此,浓厚的写作兴趣是写作的动力。因此,茅盾的语言个性,呈现出平实的特点。

第三节 兴趣因素升腾写作动力

一、兴趣的内涵

兴趣在人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健康、广泛的兴趣可以使人体验到生活的丰富和乐趣,深入、巩固的兴趣可以成为事业成功的动力。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写作充满浓厚的兴趣,将其视为一种自身精神表达的需要,写作就比较容易取得成功。

什么是兴趣呢?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就是说,兴趣在认识过程中带有相对稳定的指向性和趋向性,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

兴趣所体现的这种心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这反映了兴趣与认识、情感的关系,对事物的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浓厚;同时,也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人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会优先注意,积极、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会乐在其中。

兴趣和爱好密不可分,兴趣是爱好的前提。当稳定的兴趣发展到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时,兴趣就发展成为爱好。爱好不仅是对事物优先注意和向往的心情,而且有从事实际活动的倾向。如果一个人不仅喜欢绘画作品,还热衷于从事绘画创作,那么这个人对绘画就有了爱好。

因兴趣而产生爱好,在兴趣、爱好的导引下经过反复实践而有了特长。因此,兴趣和爱好都是引起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也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保持旺盛的写作热情的前提。

二、兴趣是写作的动力

写作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作者的笔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在写作”。鲁迅先生也说他的杂文虽短,却是用“血”和“生命”写出来的。曹雪芹为创作《红楼梦》曾“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因此他发出喟叹:“十年辛苦不寻常,看来字字都是血。”写作的艰苦性体现在写作的全过程中,无论是从“物”到“意”的反复提炼、开掘、运思、谋划,还是由“意”到“文”的字斟句酌,都会遇到很多的障碍,产生许多苦闷和烦恼。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浓厚的写作兴趣和旺盛的写作热情,是难以完成创作的。

因此,浓厚的写作兴趣是写作的动力。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还不完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克服困难、提高素养的愿望和热情,才会乐此不疲地去完成写作任务。

三、兴趣通过题材选择影响写作

兴趣爱好对写作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题材选择来实现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点不同,于是就有了各自倾心的生活素材和创作题材,这也决定了不同的语言选用倾向,从而也就形成了作者各具特色的语言个性。以张爱玲和茅盾为例,同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创作,但因他们的经历和兴趣不同,对生活的感应和描述对象也就不同,语言个性呈现出迥异的色彩。张爱玲因没落贵族的生活经历就决定了她写作的兴趣、爱好是在淡淡的哀愁中描画世俗生活的繁华与衰败。她的《倾城之恋》、《十八春》,都是从她的写作兴趣出发而选择的小说题材。这种兴趣和题材的选择,也决定了她的语言个性必然是机俏、华丽,富有情致韵味的。茅盾的写作兴趣、爱好集中在对上海及江南农村的各阶层人物命运的关注上,写民族资本家的失败、农民的破产以及人民的觉醒和反抗,《子夜》、《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都反映了这些题材倾向。因此,茅盾的语言个性,呈现出平实的特点。

影响一个人精神独立的心理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只是从中选取了兴趣、性格、气质三个方面,分析了它们与写作的关系,对写作的影响。我们承认气质、性格的先天性差异,但我们更加注重后天的学习和培养,以利于作者在写作活动中取长补短,发挥所长。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因素的混合体;同时它又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有时也可能作者外在表现出来的个性和他内藏的心理面貌并不一致。凡此种种,就使得形成语言个性的原因极其复杂,作者的语言特征同他们的兴趣倾向、主导性格及气质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不一致的情况,需要我们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探讨。

【思考与练习】

一、试着分析自己在气质、性格、兴趣方面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谈谈这些特点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影响。

二、试分析自己熟悉的作品和作者,谈谈作者的素质对他的写作活动的影响。

三、分析王安石的《伤仲永》,谈谈一个写作者先天的资质禀赋与后天的培养锻炼之间的关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