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译的科学性
毋庸置疑,翻译的过程从来就有很强的科学性,有其自身的规律,有其不同于别的学科的系统理论。学习翻译也有一套有条有理、循序渐进的实施程序。
其实,翻译的规律是早已被翻译家和翻译工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长期遵循着的实施过程,即理解原文——结构转换——通顺表达。实践证明,遵守了这个规律,翻译工作就顺利、就有成效;违背甚至偏离了这个规律,翻译工作就不顺利,甚至寸步难行。
先说理解,理解原文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没有正确的理解,翻译出来的内容就不是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整个翻译活动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例如:
例1:Let's compare notes.
〔误〕咱们核对一下笔记吧。 〔正〕咱们交换一下意见吧。
例2:He is a man dear to all.
〔误〕他是见了谁都很亲的人。 〔正〕大家都很喜欢他。
例3:He has a weakness for novels.
〔误〕他在看小说方面有个弱点。 〔正〕他很爱看小说。
【分析】以上这三个例子说明,如果译者没有理解原文中compare notes,dear to,weakness的意思,就会出现误译。在汉译英方面也存在对汉语原文的理解问题,例如:
例4:他请假坐飞机回家探亲去了。
〔误〕He asked for leave to go home by air to see his relatives.
〔正〕He is absent on leave because he left for home by air for a family reunion.
【分析】原文中的“了”字已经说明“他已经走了”,可是,asked for leave仍然停留在“请假”的环节上,读者不知批准了没有。汉语中的“探亲”不能理解为“探望亲戚”(to see one's relatives),而是“与家人团聚”(for a family reunion)。
例5:我有个朋友今年快四十了,可个人问题还没解决。
〔误〕I have a friend who is almost 40,but still hasn't solved his personal problem.
〔正〕One of my friends is almost 40,but is still single.
【分析】原文中的“个人问题”是过去人们经常在口语中暗指的大龄男女的“婚姻大事”,译成personal problem就会让译文读者不知所云。
理解了原文并不意味着就能把意思翻译出来了,我们必须进行翻译过程的第二个环节——结构转换。结构转换就是打破原语的语法结构,按照译语的语法结构“破句重组”,按照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重新遣词造句,通顺地表达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情感。请看下面的范例:
生而瞽者不知有明闇之珠,长处寒者不知寒,久处富者不欣富,无所异则即境相忘也。 (严复《天演论》批语)
Without comparison one becomes obliviou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ituation in which he finds himself:a man born blind does not know that a pearl may be gleaming or lusterless,a man used to cold weather taking it for granted,a man in possession of wealth ceases to marvel at affluence.
(王文炯译,1992)
在汉语原文中,作者先举例,结论置末。这和英语语言习惯相左:一般讲,英文首先要交代主要成分,重要的事先说,次要的事后说。翻译的这一规律或原则,对资深翻译家来说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但是对初学者来说却是必须有条理、分阶段地进行学习。结构转换和通顺表达这两个问题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