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论文的层次与基本要求
为了便于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与传播,我国颁布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国家标准,如《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等。根据这些标准,论文在结构上可以分成前置、主体、附录和结尾四部分,其中前置部分、主体部分是必须具备的,附录部分和结尾部分只是主体部分的补充项目,必要时才需要。
一、论文的层次与结构
一般来说,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排列次序为题名、作者及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果或结论(和建议)、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等。
根据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规定,以及国外学术期刊的常规要求,一般格式如下:
除了期刊论文和报告的格式外,还有单行本格式。学位论文大多采用这种形式。单行本的格式如下:
二、论文的基本要求
下面对论文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写作要求逐一进行讨论。
(一)题名
题名,又叫文题、题目、标题(或成“总标题”,以区别于“层次标题”),是论文的总纲,是能反映论文重要的特定内容的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题名的一般要求:准确得体,题名应能准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和华而不实的辞藻;简短精练,题名应简明,使读者印象鲜明,便于记忆和引用。GB7713—87规定,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我们应把这“20字”视为上限,在保证能准确反映“最主要的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名字数越少越好;便于检索,题名所用词语必须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以便为检索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容易认读,题名中应当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等。
(二)署名
个人的研究成果,个人署名;集体的研究成果,集体署名(一般应署作者姓名,不宜只署课题组名称)。集体署名时,按对研究工作贡献的大小排列名次。
(三)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根据有关规定,可以把摘要的写作要求归纳成如下几点:(1)用第三人称。作为一种可供阅读和检索的独立使用的文体,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称而不用其他人称来写;(2)简短精练,明确具体。简短,指篇幅短,一般要求50—300字〔依摘要类型而定〕;(3)精练,指摘录出原文的精华,无多余的话;(4)明确具体,指表意明白,不含糊,无空泛、笼统的词语,应有较多而有用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5)格式要规范。尽可能用规范术语,不用非共知共用的符号和术语。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并切忌罗列标题来代替摘要。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一般不出现插图、表格,以及参考文献序号,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分段。摘要段一般置于作者及其工作单位之后,关键词之前;文字表达上应符合“语言通顺,结构严谨,标点符号准确”的要求。摘要中的语言应当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修辞规则和逻辑规则,不能出现语病。
(四)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词或词组。关键词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两个部分:主题词是专门为文献的标引或检索而从自然语言的主要词汇中挑选出来并加以规范了的词或词组;自由词则是未规范化的,即还未收入主题词表中的词或词组。每篇论文中应专门列出3—8个关键词,它们应能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
(五)引言
论文的引言又叫绪论。写引言的目的是向读者交代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其作用在于唤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引言的写作要求: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引言中要求写的内容较多,而篇幅有限,这就需要根据研究课题的具体情况确定阐述重点。共知的、前人文献中已有的不必细写。主要写好研究的理由、目的、方法和预期结果,意思要明确,语言要简练;开门见山,不绕圈子。注意一起笔就切题,不能铺垫太远;尊重科学,不落俗套。
(六)正文
正文即论证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在这里阐述,因此它要占主要篇幅。对正文部分写作的总的要求是:明晰,准确,完备,简洁。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形式与内容相适应;不泄密,对需保留的资料应作技术处理。
正文写作时主要注意下述两点:一是抓住基本观点,二是注重准确性,即科学性。
(七)结论和建议
结论又称结束语、结语。它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它又以自身的条理性、明确性、客观性反映了论文或研究成果的价值。结论与引言相呼应,同摘要一样,其作用是便于读者阅读和为二次文献作者提供依据。
撰写的结论应达到如下要求:概括准确,措辞严谨;明确具体,简短精练;不作自我评价。
“建议”部分可以单独用一个标题,也可以包括在结论段,如作为结论的最末一条。如果没有建议,也不要勉强杜撰。
(八)致谢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单独完成的,而需要他人的合作与帮助,因此,当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时,作者应当对他人的劳动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他们表示感谢。致谢的对象是,对本研究直接提供过资金、设备、人力,以及文献资料等支持和帮助的团体和个人。
(九)参考文献
所谓“参考文献”,即“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十)附录
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对于每一篇科技论文并不是必需的。为了体现整篇论文材料上的完整性,但写入正文又可能有损于行文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精练性,这类材料可以写入附录段。附录段大致包括如下一些材料:比正文更为详尽的理论根据、研究方法和技术要点,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由于篇幅过长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宜写入正文的资料;不便于写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十一)注释
解释题名项、作者及论文中的某些内容,均可使用注释。能在行文时用括号直接注释的,尽量不单独列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