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文写作前的准备与构思

论文写作前的准备与构思

时间:2023-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论文写作前的准备与构思论文写作前的准备与构思,主要包括论文选题、材料准备、提纲拟制等三个主要方面。课题研究是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关键,论文写作是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是表达课题研究成果的语言形式,学术论文写作通常是在课题研究完成之后进行的。可行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条件原则”。课题具有创新性的大小,是衡量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

第二节 论文写作前的准备与构思

论文写作前的准备与构思,主要包括论文选题、材料准备、提纲拟制等三个主要方面。这三个方面不是线形关系,对上述三个方面问题的每一次思考都可能明晰对论题的认识,向顺畅写作迈进扎实的一步。为了叙述方便,本节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述。

一、论文的选题

(一)选题与课题、文题的关系

选题,就是指在对已获取的大量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确定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方向和目标。选题既包括科学研究的课题选择和确定,也包括学术论文的题目选择和确定。

课题,即本项科学研究的目的和对象,是在各学科领域中需要研究、探讨的尚未认识和尚未解决的特定问题,是研究者力求获得研究结果的具体研究项目。

文题,是研究者根据课题研究过程,通过具体材料提炼出观点和见解后,写成学术论文的标题。它直接或间接、具体或抽象、明显或隐蔽地体现学术论文的中心论点和主要内容。

课题和文题,两者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课题研究是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关键,论文写作是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是表达课题研究成果的语言形式,学术论文写作通常是在课题研究完成之后进行的。没有一个恰当的科学研究课题,就没有一个恰当的学术论文题目;没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也就没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一个研究课题可以写成一篇或多篇学术论文,也可能写不出论文。文题并不一定就是课题的题目,因为一篇论文反映的不一定是课题研究的全部成果,只是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或是某个侧面,或是某个专题,但文题只能在课题的内涵和外延之中,从研究范围来说,课题比文题要大得多。

简而言之,课题是研究方向和范围;文题是论文的命名;选题是确定研究方向的重要突破口,标志着具体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开始。

(二)选题的原则

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中,要能够正确和恰当地选题,首先就应明了选题的标准和根据,也就是要明了选题的原则。选题原则要符合三个要求:一是问题提得正确,确实是理论和实践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问题提得深刻,解决这个问题对生产和科学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三是问题提得恰当,难易适中,有利于研究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完成的可能。具体说来,选题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需要性原则——目的原则;可行性原则——条件原则;合理性原则——科学原则;创新性原则——价值原则。

1.需要性原则——目的原则

需要性原则是指选题要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讲求社会效益,这是选题的首要和基本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目的性,即目的原则。所谓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实践需要,尤其是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这是它的社会意义;二是根据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是它的学术意义。或者两者兼有。

社会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科学的发展又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选题一定要与国家建设和发展总目标相一致,否则,必将从根本上失去社会意义。此外,科学的发展有自身的逻辑,有自身的传统,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有些课题并不完全都直接来自社会实践,不少是由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中提出来的。需要性原则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学科本身的发展需要。在选题时,要从整个科学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考虑课题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考虑它对科学发展的作用,以便找到一个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课题。这不仅是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知识和认识水平的不断丰富和提高。

当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并逐步为人们所认识、所掌握,变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所以社会需要与科学发展需要是相辅相成的。

遵循这一原则,在选题时必须注意:要选社会现实需要的课题;要选有应用价值的课题;要选亟待解决的课题;要选总结实践经验的课题。

2.可行性原则——条件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在选题时要考虑现实可能性。可行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条件原则”。一个课题的选择,必须从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出发,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如果一个课题不具备必要的条件,无论社会如何需要,如何先进,如何科学,没有实现的可能,课题就是徒劳,选题等于零。

一切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所谓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兴趣爱好、对课题的理解程度,以及献身精神等;所谓客观条件,包括经费来源、文献资料、实验场所、仪器设备、试验用原料、时间期限,以及相关学科发展水平等。

遵循这一原则,在选题时必须注意:量题而为、量料而为、量力而为;就熟弃生、扬长避短、以长克短、化短为长;宜实不宜空、宜专不宜泛、宜活不宜死。

3.合理性原则——科学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指选题不但要考虑是否满足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具有实用价值;考虑是否适应主、客观条件,比较切实可行;而且还要看课题本身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性原则,也称科学原则,就是要求选题必须符合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和客观实际,要有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任何创造和发明、设想和预见,只有建立在过去业经证明的科学理论和成功的基础上,才有希望取得进展。诸如“永动机”、“水变油”等,这些永远实现不了的研究内容,就属于不合理、不科学的范畴。因此,凡属不合理、不科学的课题,即使其他条件具备,也不能列为课题。某些具体选题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的界限一时难以分清,要十分慎重,不要轻易下结论,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后,才能最后确定。

遵循这一原则,在选题时必须注意:选纠正通说的课题;选破除迷信的课题;选澄清谬说的课题。

4.创新性原则——价值原则

创新性原则,就是指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其学术水平应有所提高,以推动某一学科向前发展。

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断创新是科学劳动的生命,其显著特点是一个“新”字,新观点、新见解、新思想;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这些“新意”,体现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不断开拓、不断认识和不断改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具有时代精神。

创新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价值原则”。课题具有创新性的大小,是衡量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一个没有创新性的课题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遵循这一原则,选题时必须注意:选居于学科前沿的课题;选填补空白的课题;选补充前说的课题;选突破禁区的课题;选借他山之石的课题。

(三)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选题的途径、方法和选题的原则是相互联系的。把握好选题原则,事实上大体领略了选题途径和方法。选题的途径和方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各显其能,没有普遍灵验的妙法。从前人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实践的道路和经验中,也可探寻到某些选题的途径轨迹和基本方法。

1.选题的途径

常用的较好的选题主要有三条:到社会实践中去寻找;到文献资料中去挖掘;到自己头脑中去开发。

(1)到社会实践中去寻找。就是要走向社会、走向现实,到社会实践中去寻找课题,这是选题的一条根本途径。当前,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我们开辟了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广阔天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注意搜集那些为社会所关心的共同问题。特别要注意在自己所学习、所从事的专业中,从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去深入、去探寻,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研究课题。

(2)到文献资料中去挖掘。就是要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去挖掘课题,这是选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献是保存、传播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最容易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已确定了研究范围部分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能知道本学科中过去已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些什么成果;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能知道现阶段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问题是什么。这两方面的资料挖掘得深、占有得多,情况就清楚,选题就不会盲目,就有进行创造想象的基础,就可能产生出新颖、独创的题目。否则,选题时心里一片空白,眼前一片茫然,什么样的途径、方法也无济于事。

要大量地查阅文献资料,储存丰富的科学知识,并对所储存的知识加以积极思考。一方面从前人思想与研究成果中获得启迪,从中发现问题,寻找题目;另一方面在深刻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知识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去选取那些“更高层次”的课题。

(3)到自己头脑中去开发。就是要积极地运用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充分发挥自己大脑功能去开发选题,这是选题的一条特殊途径。选题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只指一时一事,而是贯穿于选题的各个环节。严格地说,“到自己头脑中去开发”本身不是单独一条选题途径,它应是融合在各条选题途径之中。一个人良好的想象力品质表现为想象的现实性、独创性、生动性和丰富性。想象的现实性就是想象与客观事实相关的程度;想象的独创性就是想象标新立异的程度;想象的生动性就是想象表现的鲜明程度;想象的丰富性就是想象内容的充实程度。

2.选题的方法

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选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差不多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选题方法。这里主要介绍常用的四种选题方法:抓住矛盾处、寻觅结合部、捕捉偶发事、开拓最前沿。

(1)抓住矛盾处。就是从有争论、有疑问、有较大难度的一些“矛盾处”,去抓住和发现选题。

(2)寻觅结合部。就是从某些交叉学科的结合部,去寻觅和发现选题。

(3)捕捉偶发事。就是从偶然发生的事件中,去捕捉和发现选题。

(4)开拓最前沿。就是从别人未曾涉足或刚刚开始涉足的科学最前沿,去开拓和发现选题。

二、材料准备

材料准备包括搜集材料、梳理材料、鉴别材料、阅读材料、记录材料、选择材料、使用材料等环节。

(一)材料的梳理

梳理材料,就是把搜集得来的材料,按照选题的要求和材料的性质,通过分析、汇总和加工,把分散、凌乱、错综复杂的材料变成比较系统的、条理分明的材料。实际上,它是对材料的初选和粗选。梳理材料,重在一个“梳”字,要梳剪疏浚,通畅顺达。

(1)材料的分类。为选题所搜集的材料,范围不会太大,所以,一般不宜、也不必套用图书馆的分类法,而应根据实际需要,从有利于使用出发来分类。一般可采用观点分类法或项目分类法。

观点分类法,又称主题分类法或观点统领法,就是围绕观点来加工梳理材料。即以一个观点为统领,把与这个观点有牵连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手段等材料汇总,组成一个材料系列。

项目分类法,就是按照材料内容的属性分项归类。梳理材料时一般可用纵横两种系列。纵系列,即按选题研究进程分成几个项目梳理;横系列,即按材料的种类分成几个项目梳理。

这种项目分类法,若项目分得细,可便于论文写作时参考引用。撰写实践型论文宜用此法。其中纵向法,为此类论文的写作勾勒了粗略的蓝图。

(2)材料的取舍。这个阶段材料的取舍,是与归纳分类同时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从总体上了解材料搜集的范围、数量和质量,把明显无用的材料淘汰掉,欠缺的抓紧补充。

(3)编制目录。经过梳理取舍的材料要编制目录,妥为存放,以备选用。

(二)材料的鉴别

鉴别材料,就是要解决对材料的“认识”问题,要认清材料的性质、判明材料的真伪、评估材料的价值、掂量材料的作用。简言之,就是要对材料进行质量上的评价和核实。鉴别材料,重在一个“严”字,要严格严密,真实可靠。

鉴别材料的过程,是对材料深入认识的过程。鉴别材料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鉴别真伪。材料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和论文的成败。二是鉴别程度。同是真实的材料,还有个深浅程度的差别,这个差别在有些材料中表现得很细致,难以一眼看透,但往往在这细微中才能显示出高低上下,因此需要认真鉴别。程度的鉴别是“量”的控制,“量”的任何差异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研究和论文的“质”。因此,要对材料“质”和“量”两个方面都进行精密的鉴别。

三、提纲拟制

提纲是论文的蓝图、雏形;拟制提纲,就是作者根据其确立的论点,选取相应的材料,把观点和材料排排队,综合成一个先后有序,前后思路清晰,能够说明问题的论文的轮廓。

篇幅短小的文章,一般不需要文字提纲,动笔前先打个“腹稿”就可以了。学术论文的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复杂,动笔写作前必须先拟制一个文字提纲。

(一)提纲的两种类型

1.简要提纲。也称粗纲。它要概括地提示论文项目要点,把所要论述的问题大体排一排顺序,列出若干小项目,粗线条地把论文总体轮廓大致描绘出来,有点像工程中的“草图”。

2.详细提纲。也称细纲。拟制细纲要求对各级论点、主要论据、论证方法等结构项目较为详细开列,显现出论文的主要骨架和梗概的基本面貌。

拟制提纲,无论粗纲或细纲,都应描绘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粗纲和细纲的采用,与论文所涉及的范围、复杂程度、篇幅大小,也与写作者的爱好、习惯有关。

(二)提纲的三种写法

1.标题式。以标题形式把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每一部分都是一个标题式的短句或词语。此种写法的长处是:简洁、扼要、易记、一目了然,写作便捷,有效率;短处是:内容过于简单,只能自己明白,别人不易看懂、不易了解,时间长了,自己也会模糊不清。

2.句子式。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此种写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为论文提供了各段落层次的主题句,便于起草成文;短处是:不能一目了然,不便于思考,文字多,写起来较费力,效率低。

3.段落式。用一段话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起来,每一部分都是一个段落的内容提要,是句子的扩充。此法精细、周详,为起段成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