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时间:2023-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本书力图将主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元交流纳入语言认知研究视野,以较为全面地从认知角度揭示专名的意义形成和运作的机制。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本书力图将主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元交流纳入语言认知研究视野,以较为全面地从认知角度揭示专名的意义形成和运作的机制。但是,由于本研究需要广博的知识和宽阔的视野,须要突破现有的学科壁垒,以便在新的高度和广度上进行,因而使得这一研究具有相当的艰巨性,目前的研究成果还显得比较粗略。归结起来,本书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在理论基础的建构方面,对于主体之间的关系的在认知研究中的具体性质以及其与主客体之间关系的结合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2.在对专名问题的解释上,社会建构论视角与专名意义的解释还需要进一步整合,以更为充分地说明专名意义的运作机制。

3.要充分地说明元交流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还缺乏在社会建构论视野下对其他语言现象分析的旁证。

4.本书提倡的语言认知研究方式的方法论以及其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5.在揭示和突出主体因素在自然语言意义指称论研究的核心地位上,还需要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两方面加以进一步论述。

因此,本书的具体论证还只是初步的,其基础理论的创新部分也只具有纲要性质,有待今后进一步系统探讨。

【注释】

[1]阿尔斯顿认为,论述意义问题的文献大多数见解都可以被纳入三种类型的意义理论,分别称为“指称(referential)”论、“观念(ideational)”论、“行为(behavioral)”论。指称论把一个表达式的意义等同于它所指称的东西或等同于它与所指之间的指称性关系;观念论把一个表达式的意义等同于它与之相结合的观念;行为论则把一个表达式的意义等同于引起说出这个表达式的刺激和说出表达式的这种行为本身又引起的反应这二者或这二者之一。这三种意义理论中的每一种都有许多表现形式。(阿尔斯顿,1988,p.23)

[2]阿尔斯顿:《语言哲学》,牟博,刘鸿辉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4-25页。

[3]Russell,Bertrand.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03,p.47.

[4]参见王东浩,张学立:“专名有无内涵考”,《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5]王力:《中国语言学史》;骆驼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

[6]胡中文:“试析专名词语同一般词语的联系”,《汉语学习》1997年第3期。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54页。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221页。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34页。

[10]石立坚:“专名与通名”,《语文建设》1987年第3期。

[11]Steinberg,Jakobovits.Seman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p.76.转引自王东浩,张学立:“专名有无内涵考”,《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2]张友香:“意义指称论的反思与批判”,《外语学刊》2008年第1期。

[13]孟强:“作用实在论年版超越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科学学研究》2007年第4期。

[14]Barad,K.Posthumanist performativity: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matter comes to matter.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2003(3),p.815,p.818.

[15]孟强:“作用实在论年版超越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科学学研究》2007年第4期,第604-60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