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语交际行为的概念
与我们的研究对象有着直接对应关系的显然是言语交际行为。如前所述,任何事物和行为,不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都有其发生和存在的环境;而任何环境都有与之相应的事物和行为存在。换言之,存在与环境总是相互适应、相互一致、又相互影响的。言语交际行为与其环境之间也是这样的关系:一方面,言语交际行为的进行离不开相应的环境作为它发生与进行的条件;另一方面,这一环境的具体形态要受到与其对应的言语交际行为的影响。所以弄清“言语交际行为”这一概念有助于明确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
言语交际行为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人类社会活动。这一命题包含了以下几个含义:
其一,言语交际行为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这就是说,尽管任何生命物质都有行为的机能和具体的反映,尽管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都会发生相互行为,我们所关注的不是它们,而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在我们观察的对象中,人是主体;没有人作其主体,便不可能发生这样的行为。而且,我们所观察的行为是发生在至少两个主体之间的行为。单一的个人当然可以做出某一行为,但是如果这一行为没有对象,例如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或独自散步,那它只能是这一个人自己的行为,不是人际之间的行为,即不是我们所关注的行为。我们把观察的对象严格地限制在人际行为这一范围。
当然,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不仅涉及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而且涉及行为本身的指向。从时空的角度看,同时处于同一空间的人与人的行为是直接的,而处于不同空间、或不在同一时间处于同一空间的人与人的行为是间接的;从行为指向的角度看,直接指向对象的行为是直接的,而不直接指向对象的行为是间接的。如果同时从两个角度看,所谓直接与间接的区别就会变得复杂起来,例如,异地的电话交谈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行为?处于同一时空的指桑骂槐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行为?
我们观察人际行为的目的在于弄清与之对应的环境。尽管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行为本身的指向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但是它们各自都有相应的直接环境。就言语交际行为而言,话语的表达者与理解者之间的言语行为可能是发生在相同的时空之内,也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时空之内。然而,不论是表达者的言语行为,还是理解者的言语行为,尽管它们都是因对方而发生、由对方而引起的,它们却都是有着不同形态的具体行为,因而也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具体环境。它们与各自的环境之间都是直接的对应和一致的关系。我们观察的是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行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尽管后者与我们观察的对象也是密切关联的。因此,为了准确全面地观察我们研究的对象,我们一方面要记住人际行为是由至少两个主体之间的行为构成,即人际行为的互动性,而另一方面还要把着眼点放在具体行为与其环境之间的对应和一致的关系上面。
其二,言语交际行为是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人际行为。所谓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借助某种媒介而发生的彼此互动,并通过这一互动来实现彼此的情感交流和信息流通。交际的媒介有很多。人们可以借助彼此之间的身体接触而发生交际行为,也可以借助手势或身势等身体部位的动作来传递信息或情感而发生交际行为,还可以借助身体以外的其他一些具有信号作用的东西,例如旗语、密码、信号灯等,来进行交际,甚至可以借助物品的传递或交换而发生交际行为。然而,这些交际行为都不是言语交际行为,因为言语交际行为的主要媒介是语言,而这些交际行为的主要媒介却是非语言性的。
言语交际行为之所以成为言语交际行为正是因为它以语言为主要媒介。如果离开了语言,人们之间仍然可以发生一些交际行为,但是它们已经不是言语交际行为了,而且它们能够产生的交际效果远不如以语言为媒介的交际效果。当然,言语交际行为是以语言为主要媒介,而不是以语言为唯一的媒介。也就是说,在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同时,言语交际行为也允许一些非语言性的媒介参与到交际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流通的过程之中。例如,交际者的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眼神等身体行为都对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有着一定的作用。它们被交际者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做言语交际行为的媒介。在某些言语交际行为中,由于具体环境的作用,这些非语言性的媒介甚至可能发挥语言性的媒介发挥不了的交际作用。例如,在一些声音嘈杂的交际环境里,交际者的手势等身体动作往往要比有声语言更能传递信息。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有的研究者把这些交际媒介称做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或副语言特征(paralinguistic features)。
不论是语言还是所谓的身体语言,它们本身的运行都可能标志着交际行为的发生。它们必然与相应的环境发生关系,并与之产生相互作用。不仅如此,在具体环境的作用下,语言和身体语言之间也会发生相互作用并影响各自的具体形态。然而,无论在言语交际行为中的作用有多大,身体语言仍然不是言语交际行为的本质特征。有声语言才是言语交际行为的本质特征。因此,在观察言语交际现象的时候,我们的着眼点是在话语的表达和理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在所谓的身体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上。再者,相对于有声语言而言,或者说相对于具体话语的表达与理解而言,交际主体的一些身体行为不仅可以看做是传达信息、实现交际的媒介,更可以看做是影响话语的具体形态的环境因素。也就是说,我们是从具体的话语出发,来观察对它的具体形态产生作用的环境因素的。一切可能影响话语的表达和理解的因素都可以视为环境因素。
其三,言语交际行为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交际主体的社会性质上,也体现在语言本身的社会性质上,还体现在言语交际行为本身所反映的社会特性上。首先,交际主体不仅仅是生命的个体,更是社会的成员。无论是自愿还是不自愿,也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只要与他人生活在某一社区里,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从一个生命体演化为一个社会成员即社会化的过程,甚至可以说个体生命的孕育一开始就是社会化的开始和延续。因此,社会环境里的每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活动都不可避免地打上社会属性的烙印,言语交际行为当然也不能例外。再者,言语交际行为的主要媒介——语言不仅是社会的产物,更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标志。没有语言的社会是不存在的,而没有社会的语言也是不可能的。不仅如此,所谓的身体语言或副语言特征也只是表面上看似个人的,而实质上却是社会的。只要看看一些相同的身体动作(例如点头)被不同的社会文化赋予不同的意义,或者不同社会文化的人们用不同的身体动作传达各自的信息(例如英国人和阿拉伯人对交谈中的身体距离有着不同的意识)身体语言或副语言特征的社会性便不言而喻了。最后,言语交际行为本身就是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存在的形式之一。从两人之间的交谈到几人之间的讨论,再到众人的集会,哪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不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活动?哪一种不是人们社会存在的具体体现?一言以蔽之,言语交际行为是具有社会性质的人们使用具有社会性质的语言来进行具有社会性质的互动行为。
因此,我们必须用社会文化的眼光来观察言语交际行为以及它所对应的环境。对于任何言语交际行为的观察和分析都不能停留在现象的表面,必须深入到它们的社会文化的内涵。不论言语交际行为的环境是由什么因素构成的,又是如何构成的,还是它的结构呈现怎样的具体形态,或者它对言语交际行为发挥怎样的作用,又如何发挥作用,我们只有用社会文化的思想去观察,用社会文化的方法去分析,才可能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
其四,言语交际行为是人际之间的具体行为。人际之间可以进行面对面或非面对面的有声交谈,也可以进行书面形式的信息传递或情感交流,但是无论是说还是听,无论是写还是读,它们都发生在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地点,都是参与者和旁观者能够直观地听到或看到的具体过程。这就意味着,我们观察的对象是具体的语言现象,而不是抽象的语言现象。不仅如此,这些具体的行为还与当时的时空因素所提供的现场一起构成一个可被观察的具体情景。离开了时空的具体现场,任何言语交际行为都是无法发生的。因此,我们所面对的不是单纯的语言现象,而是包含着语言现象的具体情景。本书的研究是要从这一具体情景之中,发现并研究影响言语交际行为的环境因素。
综合以上四点,我们可以概括地说,言语交际行为具有四个基本特性:(1)人际性:它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2)语言性:它是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人际行为;(3)社会性:它本身和它的行为主体及媒介都具有社会文化的特征;(4)具体性:它是可以观察的具体对象。这四个基本特征是我们观察言语交际行为的着眼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