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朗读学的研究对象
要建立朗读学,就必须明确它的研究对象。这样,才能把我们对朗读的研究引向深入。那么,朗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所谓朗读,是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朗,是说声音的清澈、响亮;读,就是读书、念文章。朗读,也可以叫诵读、读书,就是诵书的意思。当然,这样解释朗读,可能有些简单。不过,随着我们的讨论,对它的理解会逐渐精确和充实。
朗读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它属于语言艺术范畴。这种语言艺术,当然有它质的规定性。它不但有实践上的现实性品格,而且可以在理论上形成独立的体系。
朗读学,必须研究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规律,从而具体解决朗读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确定朗读材料——文字作品——之后,怎样围绕朗读精细地分析文字作品?怎样为了朗读而更具体深入地感受作品内容?朗读时又怎样准确地运用表达技巧?朗读者究竟以怎样的身份,面对什么样的对象——听者,用怎样的声音样式把多种风格、不同样态的文字作品鲜明地再现出来?这些,都是朗读学研究的内容。
朗读的规律,只有通过研究朗读现象,特别是研究朗读活动的全过程才能认识和把握。究竟怎样做才可以朗读得好些?朗读时到底需要运用哪些技巧?又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这是朗读学必须回答和着重回答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朗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语言产生之际,就是当人们到了“非说不可”的时候,有声语言不过是简单、朴素地表意罢了。原始人扛木头时的“杭育、杭育”,与其说是原始形态的诗,不如说是原始形态的口令。因为,那不过是一种协同动作以使劳作省力的需要。而当人们一旦觉察到有声语言的丰富性可以展现内心世界的底蕴的时候,同时也感觉到了有声语言的技巧性。当然,开始的感觉还是朦胧的,逐渐地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劣到高超,由粗俗到精粹,技巧的地位便日益显得重要了。现在,我们认识到朗读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语言艺术,可以说,技巧性起了重大作用。我们认为,技巧性作为重要支柱,是促成朗读学问世的原动力,失去了技巧性,朗读学的大厦必然倾倒。因此,朗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属于技巧性的问题。
技巧性,就是说在朗读过程中一定要排除简单的念字现象,而强调语言艺术再创作的实质。朗读者无论怎样高明,也不应另起炉灶,致使原作面目全非。朗读者只能在原作的制约下,给以技巧性的音声化,即在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方面进行艺术加工,以便从有声语言中准确、鲜明、生动地体现出原作的基本精神,表达出原作的独特风貌。
叶圣陶先生指出:“有很多地区,小学里读语文课本还是一字一拍的,这根本不成语言了。中学里也往往不注意读,随口念一遍,就算是读了,发音不讲究,语调不揣摩,更不用说表出逻辑关系,传出神情意态了。这是不能容忍的。”[4]这种不能容忍的现象,岂止是在学校里,在很多场合,朗读都不过是见字读音的简单发声,根本不讲求什么技巧性。这种不能容忍的现象,并非某些个人的错误认识、错误做法,说到底,还是反映了朗读的幼年性特征。朗读学必须大大前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技巧性的诸种问题,逐步加以澄清,切实加以明确,力争促使朗读尽快地进入成熟期。
我们认为,朗读,绝不是见字读音的直觉过程,而是一个有着复杂的心理、生理变化的驾驭语言的过程。简单地说,朗读学的研究,不能不涉及文字——视觉——思维——情感——气息——声音这些相互联结又互相融合的环节,而哪一个环节也离不开为具体朗读目的服务的技巧的运用。
我们不主张“技巧至上”,我们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表达。纯技巧是不存在的,技巧总是为一定的思想感情服务的,总是一种手段和工具。射箭时的眼、臂、手、气,不同弓箭的样式、强度,不与距离、靶形相结合,力气再大也用不到点子上,弓箭再好,也射不中靶心。汽车、火车,如果只是空载往返,徒然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又有什么行驶和存在的必要呢?技巧也是从使用中产生,在使用中表现的。离开了运用技巧的实体,技巧本身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们所研究的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朗读,研究的是当代中国人或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如何使用普通话朗读古今中外的文字作品,而不是研究其他民族语言的朗读,也不研究湘、赣、闽、粤等方言的朗读。为什么要指出这一点呢?这是因为语种的差别绝不仅是简单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不同,而是还有许多其他差异。不同的语种,有不同的社会性要求,有不同的技巧性运用,有不同的声音流动方式。民族的、历史的、心理的、习惯的、道德的制约,都会有不同的风格和气派。尽管不同语种在朗读上存在着共性,有相同的规律,但是,用某一语种的朗读规律去要求、去认定别的语种的朗读,实在是不妥当的,是会在实践中碰壁的。
诚然,由于不同语种的共同性对应规律,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在研究普通话朗读时借鉴其他语种朗读中的一些有益的东西,但这已属于另一问题了。
朗读学的研究对象,以朗读者为主体,以听众为客体;以朗读为中心,也顾及对朗读的鉴赏。但是,朗读学不应该局限在基础知识的范围,它应该向美学的高度伸展,建立朗读美学;它也不应该局限在基本理论的范围,而应该从教学法的实际出发,建立朗读教学法。朗读美学和朗读教学法虽然仍属于朗读学的范畴,研究对象也仍然是朗读,但已经具备了相对独立的性质,当应另外专门阐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