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语词修辞的三个界面
语词修辞是结合语用目标,利用语境条件,有效使用语词(包括“熟语”和“词”两类语汇单位)以兑现既定表达意图的语言行为。语词修辞是修辞范畴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在这一领域中同样存在着常规与变异两大方式系统。变异语词修辞是追求特殊表达效应,突破一般规范,创新使用的语词修辞方式。
变异语词修辞方式由于突破常规,创新使用,必然会生成诸多修辞的附加信息。语词变异使用的修辞着力点不同,所生成的修辞附加信息也就不同,因而有不同的修辞效应。人们使用变异语词修辞方式,正是为了追求这些附加信息,以满足不同的表达心理和表达趣向。
从语词变异使用对常规的突破点和其特殊效应利用的侧重点来分析,我们认为语词的变异使用可以分为语义变异、语法变异、语用变异三种类型,体现出修辞着力点各不相同的三个界面。
一、变异语词修辞中的语义变异
受改革、创新时代风尚影响,近年来语词使用中语义变异的速度不断加快,甚至有些新词刚刚产生,就会出现语义的变异使用。当下的语言现实中,以“裸”为词根构成的复合式合成新词十分流行,如裸奔、裸捐、裸考、裸价、裸色等,而利用“裸”的语素义的不同解读来变异使用也很时尚。“裸捐”一词最早来源于媒体对著名相声演员牛群向“五子牛”集团捐赠的报道,表示“彻底干净、毫无保留的捐赠”。该词的构词理据主要是形象修饰法,利用“裸”的视觉形象感受所传递的“毫无保留”的语素义来修饰“捐”,形象、新颖而时尚,语用效果很好。随着“裸捐”一词常规用法的流行,“裸捐”的变异用法也接踵而至了。例如,2005年1月6日,国内媒体在对有23个国家的首脑和国际组织特别代表参加的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的报道中,有一篇新闻用了这样的标题:《拒绝“裸捐”》,“裸捐”再度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字眼。然而,此“裸捐”非彼“裸捐”,请看该新闻正文:
①目前,各方承诺的捐款已达二十亿美元。但钱能否到位尚需“考验”。前天,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明确地拒绝“裸捐”:“希望已经对印度洋海啸受灾国作出捐助承诺的四十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机构能遵守诺言,及时为救援活动和灾区重建提供资金。”原因是,在以往联合国人道主义救援活动中,捐助国食言的情况时有发生。
很明显,例①的“裸捐”一词,指的是“空头捐赠”、“言而无信的捐赠”,与最初的“裸捐”词义完全相反,词义发生了剧烈的改变。此类变异的侧重点是语素义的“反其道而用之”,修辞取向是求新求异。
在语词的语义变异使用中,有时隐含了大量的背景信息和潜在信息,生成了特定的语言美学信息。例如:
②中国的月图最“圆”
11月12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依据“嫦娥一号”卫星拍摄数据制作的我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说。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3日)
例②的“圆”是变异的用法,所传递的语义信息曲折而丰富。《现代汉语词典》中“圆”有八个义项,但没有“完整”一义,只有“圆满”一义与之相近。宽泛地说,此例使用的应该是“圆满”之义,但结合具体的语境看,“圆”的实际语用含义的表达却非常曲折,隐含着大量的背景信息和潜在信息,如果破解出隐含的潜在信息,其语用含义的解读会“更上一层楼”,获得语言美学信息。有句形容崇洋媚外心态的话大家都很熟悉,叫做“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现在,我们的“嫦娥一号”所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因而,才产生了本例的“中国的月图最‘圆’”的说法。“圆”的语义曲折变异,生成了语言美学信息,给人一种奇巧美、双关美。
语汇单位中的熟语变异使用会发生整体含义的变化。例如:
③随着中青队的出局,中国足球今年也彻底“实现”了四大皆空。国足无缘南非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国奥无缘奥运会八强,国少无缘世少赛,中青队无缘世青赛。
(《新消息报》,2008年11月10日)
例③“四大皆空”是成语的变异使用,语义发生整体转移。“四大皆空”本来是“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1]这里是戏谑中国足球的四大赛事皆遭败绩。
二、变异语词修辞中的语法变异
(一)超常转品
“品”是由黎锦熙先生在他的《新著国语文法》中首先使用的语法学专门术语。黎先生有“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观点。[2]由此,语法学界也就有了“词品”和“转品”的用法。这里,我们借用了“转品”这一概念。“转”就是转换,“品”就是词性。超常转品即超越常规之词性转换,通俗点说,就是词类的活用。
词类“转品”具有特殊的变异修辞功能和效用,文学语体中经常使用,古人有大量的精彩用例传为佳话,当代语用实践中,人们也屡试不爽。例如:
①生态文明“绿”淄博
(小标题)重拳“治”出的绿/巧手“调”出的绿/精心“养”出的绿/全民“共享”的绿。
(《人民日报》,2008年5月10日)
例①主标题“生态文明‘绿’淄博”中的“绿”,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简捷形象地展示了淄博人民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美好行为和出色业绩;四个小标题中的“绿”,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代“生态文明”,简洁直观,以少胜多。再如:
②今天,你“山寨”了吗?
(《人民政协报》,2008年12月13日)
③微笑着,美丽着
——听他们讲述志愿者故事
(《人民日报·奥运版》,2008年8月19日)
例②“山寨”是时下流行的不断滋生新义的因变异使用而词性模糊了的一个名词,有“模仿”、“翻版”、“复制”、“冒牌”、“不正规”、“不正统”诸多含义。此例“山寨”后用了动态助词“了”,是名词活用做动词,表示与“山寨”有关的一种行为,其变异用法同该话题一样都很惹眼,很时尚。例③“美丽着”与“微笑着”相互对应,为的是使韵律结构匀称,这是“美丽”带动态助词“着”,转品为动词的一个修辞缘由;另一个修辞效应是“美丽”活用后,兼有了形容词与动词两种修辞功用,提升了表现张力,使“美丽”从精神到形态都更加丰满。
(二)超常重叠
按照语法规则,现代汉语的实词多数可以重叠,并且有特定的重叠格式,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这些实词重叠之后,都会生成一些附加的修辞义。重叠是汉语常用的语法层面的修辞手段,而突破语法常规的语词超常重叠,更是独具魅力的变异修辞手段。例如:
①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
(流行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李宗盛作词,赵传演唱)
例①“小小小小鸟”是形容词AAAA式超常重叠,比常规的AA式重叠形容描绘功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强化,并且生发出诸如“平凡的”、“低微的”、“弱势的”等诸多的修辞附加含义。再如:
②他早已观察到王甲六和女青年王小妮眉来眼去意意思思。他最初一直不大在意,认为那是年轻人的事而现在却觉得有机可乘。
(陈忠实《轱辘子客》)
③礼礼让让,人人无恙。
(银川市交通安全标语)
④八个退伍老兵组织在一起,成立放映队,到农村为农民义务放映电影,同时,可以“野野游,踏踏青”。
(中央电视台十套节目《江南系列·沧浪亭》,2003年3月30日)
“意思”是一个双音节名词,本无重叠格式,例②“意意思思”按双音节形容词AABB格式变异重叠,当转化为形容词,有“隐隐约约”、“卿卿我我”的含义,新颖蕴蓄,意味深长。例③“礼礼让让”是为均衡音节结构,双音节动词按形容词格式重叠,有明显的形容词化倾向,以突出“礼让”的行为状态。例④是动词的超常重叠。“野野游”的常规词形是“野游”;“踏踏青”的常规词形是“踏青”,它们都是双音节合成词前一语素的超常重叠。凡是动词重叠,都有表示动作“短暂”的附加义,这里超常重叠,意在表示是一种捎带的、短暂的休闲活动,否则,“义务放映”这一主要句义将会受到干扰。
(三)超常搭配
词是短语的构成材料,词的运用首先体现在词与词的组合上。按照语法规则,短语是“语法上和语义上都能搭配的一组词”。超常搭配这种语词的变异运用就体现在这两个方面的突破上。例如:
①生命奇迹!马元江:被埋179个小时生还
马元江的获救,再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更奇迹的是他出来后就能说话,稍稍休息就开始少量进食。
(《宁夏日报》,2008年5月21日)
②“闪婚”让我很受伤
(《宁夏广播电视报》文章标题,2009年2月27日)
例①“更奇迹”是副名超常组合。“更”是程度副词,一般用在形容词前,表示某种“状态”的程度;“奇迹”是名词,不能前加程度副词。这里超常组合,变异搭配,主要是利用“更”的“程度深化”之语法功能和“副名组合”这种“营造形容词的优化结构槽”,使“奇迹”产生“词性裂变”,放大“奇”之义素含义,从而突显“奇之又奇”这样的语用含义。例②“很受伤”是程度副词与动词的超常组合。以上两例都是在语法搭配上突破常规。再如:
③走吧/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北岛《走吧》)
④于是,一个青椰子掉进海里/静悄悄地,溅起/一片绿色的月光
(李小雨《夜》)
例③“心敲击着暮色的鼓”一句,是主谓宾式语义超常搭配。例④“溅起一片绿色的月光”一句,是动宾(定中)式语义超常搭配。按照短语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拆解开来看,它们语义上都不能搭配(如“暮色的鼓”、“溅起……绿色的月光”),都不是常规语义单位,在其层次分析的各层次上,它们都不能算是短语。它们都是超越常规、思维跳跃、新奇灵动的语义变异搭配组合,是诗化的句法。以上两例都是在语义搭配上突破常规。
(四)超常缩略
现代汉语语汇系统中的缩略语,有一套通行的简缩规则,人们依据这些规则,结合特定语境和一般的背景知识,可以很容易地正确解读其含义,如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等。如果超越这些规则对短语进行简缩,并且须采用特殊背景信息或特殊约定方式才能顺利解读其含义,那就是超常缩略。例如:
①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要靠南北对话,我们主张南北对话。不过,单靠南北对话还不行,还要加强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就是南南合作。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56页)
例①“南南合作”须有特定背景知识才能正确解读其含义,否则曲折变异缩合而来的“南南”无法理解。由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都处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并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这些国家为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发展民族经济,开展了专门的经济合作,因而称为“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相对应。再如:
②“金砖四国”有望拉动全球经济70%增长
2009年发达国家经济将陷入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9年发展中国家经济整体增速为5.1%,其中“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
(《人民日报》文章标题,2008年12月24日)
③小将林跃和火亮勇夺男双10米跳台冠军
“月亮”映照“水立方”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2008年8月12日)
例②“金砖四国”是超常的数词缩略语。“金砖四国”来源于英文BRICs一词,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因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而成的“BRICs”一词,其发音与英文中的“砖块”(bricks)一词非常相似,故被称为“金砖四国”。被称为“金砖”,还因为这四国是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此超常缩略称谓,有特殊的缩略约定机制,简捷别致,因而十分流行。例③“月亮”指称中国跳水队男子10米跳台项目的二人新秀组合。“月”是小将林跃的谐音简称,“亮”是小将火亮的简称,缩合为“月亮”。这则新闻标题,美轮美奂的“月亮”组合,巧妙地“映照”了“水立方”,把变异语词修辞的语言美学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有效地激发起了新闻受众的审美情趣,大大地提升了新闻的传播效应。
三、变异语词修辞中的语用变异
语词的语用变异是语词变异修辞的另一个类型。所谓“语词的语用变异”,是指出于特别的语用意图的需要,出于特别的语用心理的需要,出于特别的语用格调的需要而采用的不同寻常的、超越常态的语词修辞形式。这种语词的变异修辞方式,是超越了语义规则和语法规则范围的,与语言符号使用者的语用心理、语用策略有关。
(一)古语词赋予新义
中央电视台2009年春节歌舞联欢晚会的主创人员,鉴于来自全国观众的舆论压力,出于出新求异的创作构思需要,将整台节目的六个篇章分别以古典词牌名来命名,并古为今用,借助其“字面”义表现晚会主题,标示节目寓意,就别出心裁,很有创意。例如:
①《沁园春·祈福》孙悦以一首热情洋溢的《恭喜恭喜》拉开了第一篇章的帷幕,也唱响了晚会喜迎新春的主旋律。《相见欢·团聚》团圆是人们一年中最大的心愿,民间舞《红灯笼》向人们展示了北方农民团聚时的陶醉,也向所有思乡的人敞开了家的大门。《蝶恋花·和美》“和美”是这一篇章的主旨,节目巧妙地串联起人们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记忆,歌颂了当代人们生活的和美。《太平令·吉祥》这一篇章荟萃了动听的歌曲和精彩的舞蹈,令观众如痴如醉。《朝天乐·幸福》踏着流行歌手许巍演唱的歌曲《幸福》的节奏,晚会进入了第五篇章。《尾声·满庭芳》在热闹的气氛中,演员们用热情洋溢的表演为全国人民送去新年里最真、最美的祝福。满庭芳华,中央电视台2009年春节歌舞晚会完美谢幕。
(《宁夏广播电视报》,2009年1月26日)
例①是《宁夏广播电视报》对中央电视台2009年春节歌舞晚会主创人员的新奇别致的“古为今用”的语用创意的完整解读,将他们利用古典词牌名的字面义揭示晚会主旨,展示现实生活的修辞行为分析得很到位。
(二)对外语成分的借用
主要是指外国语的某些成分(如字母等)介入了汉语语词的修辞性表达,甚至作为异质成分保留在汉语的语汇系统中。比如“AA制”,“AA制”是港人的创造,英语里并没有这样的说法,它是港人对“eacheach”读音的简化,是用了外文的“形”来传达汉语的“意”。另外像“A字裙”、“V字领”、“U形管”等,都是利用了外文字母的“形象”来表达概念、描绘事物。这些语用变异语词中的外语成分已经随着它们所构造的词语进入汉语的语词系统中成为异质成分。这种语词的使用方式是明显的语言符号(语汇单位)的混搭、糅合使用,语用意图是“洋为中用”。例如:
①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南止宁波市慈溪,全长36公里……大桥建成通车后,宁波至上海间的陆地距离缩短120余公里,杭州湾区域路网布局将从“V”字形变为“A”字形,形成上海、杭州、宁波之间“两小时交通圈”,宁波从长三角交通末梢一跃成为海陆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
(《一桥飞越杭州湾》,载《人民日报》2008年4月23日)
例①“杭州湾区域路网布局将从‘V’字形变为‘A’字形”一句中,“‘V’字形”、“‘A’字形”都是外文字母词与汉语词的混搭、糅合变异运用,简捷、形象地说明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缩短交通距离,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
(原载《修辞学习》2009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王德春、陈晨著《现代修辞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2]刘大为《言语学、修辞学还是语用学》,载《修辞学习》2003年第3期。
[3]胡范铸《从“修辞技巧”到“言语行为”》,载《修辞学习》2003年第1期。
[4]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2版。
【注释】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增补本。
[2]黎锦熙著《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1956年第23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