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体修辞说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语言转化为极具交际者个性特征的言语。言语交际有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两种基本形式。由于交际方式不同,语言的运用也会有所差异,这就形成了不同的语体。人们穿衣讲究得体,实际上说话、写文章也要得体。
语体是一种客观现象,认识到没认识到,它都是存在的,并且制约着人们的言语交际。不同的语体有着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语言表达手段,不同的语言表达手段分别与不同的语体相协调。要想收到好的交际效果,就要注意使自己所选用的语言材料、表达手段与所运用的语体相适应,色彩相协调。如果没有意识到语体的存在,或者不接受语体的制约,信口开河,信笔所云,那就会语不得体,当然收不到好的交际效果。
一位大学生在一篇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一下车,便进姚村拜见烈属张大娘。她热情地接见了我们,并且与我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她说:“打从……以后,咱家的日子日益美满了。这几年队里看我上了岁数了,不让我从事田间劳动,闲得慌啊!”
这一语段中,“拜见”、“接见”、“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这些词句,都有庄重的语体色彩,一般用于庄重的场合,常见于国际国内重要新闻中,用在这种普通场合,就显得有点滑稽了,语体风格很不协调。另外,引用一位上了岁数的农村老大娘的话,应当是口头语言,像“日益美满”、“从事田间劳动”都是书面语言,一副“秀才”腔,难以令人信服。这些语体修辞的失误都将严重影响文章的交际效果。
据说某法庭在一场严肃的庭审中,需要被告的妻子出庭,法官喊道:“把被告的老婆带上来。”结果引得哄堂大笑。庭审语言,虽为口头交际,但场合庄重,气氛严肃,因而多采用带有庄重色彩的书面词语。“老婆”和“妻子”虽为同义词,但语体色彩不同。法官语体修辞知识的缺乏,导致了法庭严肃气氛的破坏。
由于我国语体修辞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语体修辞知识的普及仍严重滞后。因而一些有见识的修辞学家呼吁,语体修辞学不但大学要开设,中学也应讲授。因为如果没有语体修辞知识,其他修辞知识的应用可能是盲目的。比如《通知》,在书面语体中属于公文语体,这种语体的语言风格是自然、朴实、简明,它主要使用叙事和说明的手法,不需要写景抒情等艺术化的语言。如果《通知》运用了形象和描绘的修辞方式,即便文辞“优美”,但却违背了公文语体“宁质勿华”的语体修辞原则,因此是华而不实、很不得体的。由此可见,人们说话、写文章“先须辨体”,遵守语体风格规范。否则,“失其体制,虽浮声切响,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
一、语体的定义
那么,什么是语体呢?由于语体修辞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我国语言学界给语体下定义的很多,例如胡裕树、王德春、张弓、林裕文、唐松波等著名语法、修辞学者都给语体下过定义,但本人认为暨南大学黎运汉教授为语体下的定义则更为科学、更为明确。黎运汉教授认为:“语体是适应不同的交际领域、目的、对象和方式的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体。”[1]这个定义准确地把握了体现语体特定内涵的三个要点。第一,他认为“语体是适应不同的交际领域、目的、对象和方式的需要”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语体就是语言的功能变体”(王德春语)。不同的交际需要,用相同的言语模式来实现是不可想象的,分化是必然的,这是语体产生的根本。第二,归根结底,语体是“言语特点的综合体”,不是别的什么特点的体系,而且不是一个两个特点所能形成的,而是一系列的“言语特点的综合体”。一系列的言语特点综合起来,自然就形成了语体。第三,明确了语体是“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这一前提,不包括方言在内,界限分明,这与“现代汉语”的定义也是一致的。以上三个要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这一定义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语体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体现在具体的言语成品之中。每一个具体的言语成品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实体,其语言特点从整体上说是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的,其语言的运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符合这种语体的特点系列。
二、语体的形成
语体是一种客观现象,它具体存在于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实现社会交际的言语活动之中。它的形成与发展(语体还具有发展性)有各种条件和原因,归纳起来,不外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即非语言因素,是指交际领域、目的、对象和方式等,这是语体形成的制约性因素;内部因素是指语言因素,即在外部因素的制约下,为实现特定的社会交际而使用语言手段所形成的特点,这是语体形成的物质材料因素。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公私事务、日常生活,无所不及。在这样广阔的领域里进行交际,各人的交际目的又千差万别,或是使读者和听众信服自己的政治主张,或是使对方为自己的激情所感动,或是使群众执行指令,或是使对方理解某种科学现象。交际领域交际目的的不同,选用语言手段上便有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言语特点。例如,公文语体的平实性和程式化,科学语体的精确性和严密性,文学语体的形象性和丰富性,政论语体的战斗性和逻篇性。交际方式与语体的形成更有密切的关系。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就是因为交际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口头交际用口说耳听的方式,以语音为媒介,交际一般是在同一时空面对面进行的,因而可以大量运用非语言表达手段(人体语言或曰“体态语”)来增强表达效果;书面交际用笔写目看方式,以文字为媒介,交际一般不在同一时空进行,因而无法运用非语言表达手段进行辅助交际。两者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明显的差别。即便同是用书面形式交际,也会因具体方式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如科学成果用论文、专著或教科书发表,语言特点就不尽相同;传递一个信息,用信件、明信片或电报,语言特点也有差异。交际对象不同,语言运用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语体。例如同是为了说明科学现象,揭示科学规律,面对专业人员和普通群众,为了收到好的表达效果,语言使用必须有所区别。李扬汉的《生物学·细菌》属于专门科学体,《十万个为什么》则属于通俗科学体,二者语言特点迥然有别。
综上所述,交际领域、交际目的、交际对象和交际方式等非语言因素构成了制约语言运用的系统,它是语体赖以形成的外部因素,它的差异、变化,必然带来语言表达手段方面的差异、变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系列,形成不同类型的语体。因而王德春先生说:“由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不同的社会活动领域内进行交际时,由于不同的交际环境,就各自形成了一系列运用语言材料的特点,这就是言语的功能变体,简称语体。”[2]
三、语体的分类
语体的形成有外部和内部两个因素,那么,语体的分类也应采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结合的标准进行。外部因素即交际环境的特点,这是语体形成的制约性因素;内部因素指语言的特点,这是语体得以形成的物质材料因素。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各种语体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可以使各种类型的语体互相区别开来。根据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结合的标准,语体可以作多层次、多序列的分类。首先可以划分出特点不同、风格迥异的处于最高层位置的两大类语体——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这两大类语体,都可作进一步的分类,列表如下: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言语交际效率的追求越来越高。节目主持人总想把话说得既活泼又得体,广告人更希望自己的广告辞能深入人心,如此这般,就为语体修辞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时代动力。基于社会交际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语体修辞学的研究逐渐深入,语体的分类也更加细致。例如,公文语体又可分为公文体、司法文书体、外交文书体、新闻体、广告体、书信体和文摘体等,演讲语体还可细分为课堂讲授体、即兴颂祝体、导游解说体等,实况广播体又可分化为节目主持语体、体育比赛现场解说体等。科学语体、文学语体、政论语体也都可作进一步的分类。语体修辞学不仅研究语体的形成、语体的分类,更主要的是研究各种语体现象,从中分析总结出各类语体的修辞特点和修辞规律,不断充实和完善语体修辞理论,以指导人们的言语实践。
四、口语语体的修辞特点和要求
口语语体是口头交际的产物,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的交际领域。它的语言自然朴实、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特别是语音极富变化。有一次笔者和同事商量双休日去钓鱼,同事说:“星期六算了。”重音在“六”,强调时间。过了两天,同事因家中有事,便对我说:“星期六算了。”重音在“算了”,表示去不了了。两句话一模一样,但是重音不同,意思也就迥异了,书面语体是无法作此表述的。重庆谈判期间,一国民党代表在谈判中讥讽与共产党谈判简直是“对牛弹琴”,周总理立即反唇相讥:“对!牛弹琴。”在同一成语中,只用了一个特别的停顿,就绝妙地反击了对手的攻击,语音修辞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音长在口语交际中也有不俗的表现作用,例如,讲故事的人一开始讲道“很——久很久以前……”把“很”的音节拉长,来比附时间的绵长,让人从中体味时间的久远,似乎一下子把人的思绪也拉到很远很远,表达效果确实很好。同样,“太坏了”、“太高了”、“太大了”,把“太”字的音节拉长,也都有加深其后被修饰语程度的作用。再如“你看着办吧”这句话,用轻松舒缓的语调说出来,表示信任,你办事我放心;如果用一种平直僵硬的语调说出来,就具有威胁的意味了。语音是口头交际的媒介,语音修辞手段的广泛运用是口语语体的一大语言特色,也是它的一大优势。
口语语体(日常谈话体)经常运用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俗语,轻声、儿化词更是它的专利。句式方面多用结构简单的短句、省略句,很少用关联词语,句子结构较为松散,常有不规范现象。语段安排比较自由,语段之间往往有跳脱。语速快、语音多变,有较多的同化异化现象,方言俚语多。它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随意交谈,是运用得最广泛、覆盖面最大、最基本的一种交际体式。由于是在同一时空面对面进行交际,口语语体对于非语言表达手段的运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说话间可以暗送秋波,可以横眉冷对,可以仰天长啸,可以拍案而起,几十万种人体语言(国外研究资料认为全世界人体语言有72万种之多)使得口语语体的辅助表达手段极为丰富。
演讲语体适用于正式的交际场合,宣传鼓动的场合,例如专题演说、课堂授课、法庭辩论、导游解说、即兴颂祝等都是。它也是口耳相传的,具有口语语体的基本特征,但它不像日常谈话体那样随意性大。它往往围绕一个话题,一个中心,一个观点来抒情说理,达到宣传鼓动和启迪听众的目的。因而,它讲究语言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往往对语言进行提炼加工,这就必然会吸收书面语体的词语和句式,而带上了书面语体的色彩。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宣传、鼓动和启迪的效果,演讲语体还往往采用文学语体情感的形象的表达手段和政论语体中层层推进、层层论证的说理方法,以做到叙之有情,论之有理,情理交融,从而令人信服,感人肺腑。这样,演讲语体就不再是纯粹的口语语体,有学者称它为“中立层次”是有道理的。
演讲语体很注意语气变化,讲究语音的轻重、快慢、抑扬顿挫,使用各种语汇,句式简短,没有多少附加成分,停顿比较多,语气词也较多。可以说,它是一种高级的口语表达艺术,它的修辞要求和特点是简明性、可听性和生动性。演讲必须词语简明、句子简明、论证简明,否则,一个地方听不明白,就会打断听众的思维序列,使听众的信息接收、理解与演讲者的信息发送不能保持同步,从而影响演讲的效果。演讲中语调语气应随着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或慷慨激昂,或低语沉吟,或快慢相间,或抑扬顿挫,从而产生可听性。演讲语言的生动性除了讲究有声语言的形象、生动外,还表现在态势语的运用上。在演讲中,伴随着演讲者有声语言而展现的演讲者的仪表、风度、表情、举止,是演讲的无声语言,称为态势语。态势语对于演讲者来说,与有声语言一样重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不仅会使演讲者的风度俱现,还会给听众理解演讲内容提供直观形象,深化演讲内容,起到鼓舞和感染听众的作用。毛泽东那扭转乾坤、一往无前的手势,闻一多那拍案而起、大义凛然的神情,都堪称态势语的典范,它们所产生的精神威力是无可估量的。总之,态势语是辅助有声语言来传情达意的无声语言,它能补有声语言的理性内容而强化情感的抒发,能起到有声语言所不能起到的显现视觉形象,感染鼓舞听众的良好作用。一场成功的演讲,不仅要有多姿多彩的有声语言,还应有生动怡目的态势语相配合,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够相映生辉。
实况广播体以现代通信工具为媒介,可以借助自然音响、环境音响、效果音响和语调做表情达意的工具。这种语体最典型的是体育比赛实况直播,它的语言灵活多变,简洁利索,明快生动,它伴随着比赛进程常常突然转换话题,语速快,语气变化也快,否则,解说将成为“马后炮”。
五、书面语体的修辞特点和要求
书面语体是文字交际的产物,它一般用于社会集体活动的领域。它的语言运用与口语语体形成鲜明的对比,总的语言特点是简练、严密、规范。书面语汇较多,有大量的专用词语;完整的句式较多,修饰语多,大量运用复句、多重复句,关联词语较多;语段组织条理清楚,结构也很严密。
公文语体,适用于公私事务交际的领域,目的是沟通彼此之间的事务关系,使社会生活正规化和秩序化。语言的基本特点是平易性、简明性和程式化。较多地运用专用词语和惯用语,措辞要求准确、简明,一般不用描绘性、抒情性词句。有固定的句式,句型句类单纯,一般用陈述句、常式句,不用感叹句、变式句。结构严谨,有一定的篇章模式。辞格的运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科学语体,适用于科学的交际领域,旨在阐述科学现象和规律,为科学的研究、发展、普及与应用服务。语言的基本特点是抽象性、精确性和严密性,特别是在专门科学语体中,大量使用科学术语、公式、表格、符号等进行抽象性论述。由于长句内涵丰富,便于周密详尽地阐述论证,精确地分析说明,因而成为科学语体常用的修辞表达手段。基于推理论证的需要,其语段组织要求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结构严密。辞格的运用在科学语体,特别是专门科学语体中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基本不使用夸张、借代、反语、双关等常见辞格。
文学语体,适用于文艺生活的交际领域,其目的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客观世界,以教育感染群众。语言的基本特点是形象性、情感性和丰富性。动用各种语言手段,词汇丰富多彩,大量运用带有形象色彩、感情色彩的词语和拟声词。句式变化多样,任由选择,章法不拘一格。文学语体是产生辞格的最好土壤,各种辞格在文学语体中都可以得到自由的运用。
政论语体,适用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交际领域,目的在于宣传鼓动,使人接受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语言的特点是富于战斗性和逻篇性。广泛使用政治术语和其他专用词语,也用描绘性词语,所论观点明确,感情色彩鲜明,既有科学语体的严密性(以逻篇论证力量来说服人),也有文学语体的形象性(使人容易理解、避免抽象说教)。可以使用各种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以上书面语体的四大分体,还可以作更进一步的分类,而它们各自的下位分体,在内外两个因素方面都有其独特性,也必然会有其不同的修辞特点和要求。
(原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注释】
[1]黎运汉编著《现代汉语修辞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
[2]王德春著《语体论略》,福建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