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逆向思维与新闻摄影

逆向思维与新闻摄影

时间:2023-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逆向思维与新闻摄影陈继超新闻摄影报道角度、画面构图、视觉效果等如何摆脱曾是相似的模式?这些都是运用逆向思维所结出的丰硕之果。这张令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的照片,正是布勒松运用逆向思维一举成功的佳作。

逆向思维与新闻摄影

陈继超

新闻摄影报道角度、画面构图、视觉效果等如何摆脱曾是相似的模式?究其原因与思维定势有密切关系,笔者认为摄影报道要大胆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主动、灵活运用逆向思维,以拓宽采访拍摄思路,寻找新的报道角度,采用新颖的构图方式,充分利用摄影器材的功能,拍出不落俗套的新闻照片。

一、逆向思维在新闻摄影中的意义

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内容。逆向思维“就是遇到事情倒过来想一想,从相反的方向和角度来观察问题,从而发现人家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鲜事物,或者别人所不曾采用过的表达方式”(刘海贵、尹德刚:《新闻采访与写作新编》)。“逆向思维是冲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一反常态去探讨问题。”(《科学创造心理学》)人们在思维上常常存在思维定势,对于某件事情看惯了,就习以为常,对某种现象反复看,则不足为奇。逆向思维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它把原来整的化为零,原来在里面的放到外面去,原来主动的改为被动的……总之,当人们殚心竭虑、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时,不妨从反面(相反的状态,相反的过程)思考一下,有时却能茅塞顿开。因为,它能够从两极世界的另一极揭露出事物的本质,从而弥补单向思维的不足,开出馨香的智慧之花,它可以使人们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开拓新视点,结出创新之果。

在科学史上,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否产生电?法拉第成功地动用逆向思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感应电动机。人们在计算加法和乘法通常是从低位到高位,计算高手史丰收却从高位到低位,创立了快速计算法。这些都是运用逆向思维所结出的丰硕之果。

在新闻摄影史也有类似的例子。布勒松曾经拍过一张举世闻名的照片——《当加冕仪式进行的时候》。那是在1937年5月12日,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举行加冕典礼仪式,世界各国摄影记者聚集伦敦进行采访。当时,摄影记者将镜头集中到富丽堂皇的加冕典礼仪式上。布勒松却相反,他把注意力放在看热闹的观众上。于是,当加冕典礼进行时,他没有拍加冕典礼情景,而抓拍一个男人为目睹这一盛况,很早就来等候,由于等候时间太久,支持不住了,就在扔满报纸的地上呼呼睡着了,错过看盛大的加冕典礼仪式,以睡觉人为照片主体,许多人坐在看台上,昂首远眺加冕典礼仪式为背景组成照片画面。这张令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的照片,正是布勒松运用逆向思维一举成功的佳作。

二、逆向思维在新闻摄影中的运用

逆向思维在新闻摄影中运用范围较广。无论在采访思路、报道角度、摄影构图、视觉效果,还是文字说明等方面均可运用。

1.采访思路

摄影记者从事摄影报道时间长了,会习惯于某种采访模式,即顺着一种思路采访,于是产生了思维定势,摆脱不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在采访中若运用逆向思维,可以帮助记者打开思路,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天地。例如,1998年1月6日是上海冬季最冷的一天,按往年惯例,天寒地冻常使居民楼的水箱和水管爆裂,居民到房管所报修都要排队。为此,《新民晚报》有位通讯员就去房管所采访。到那里,只见修理工闲坐在那里,一问才知道今天房管所只接到一张报修单。按以往情况,修理工会在居民楼抢修爆裂水管,那就可以拍到照片。无奈的通讯员很失望地回到摄影部,与记者谈起此事,言语中还流露出了大冷天白跑一趟之意。有位资深记者听了此事后,说修理水箱、水管少了,这本身就是新闻。因为水箱、水管爆裂少了,可能房管在所防寒措施做得好。于是让通讯员再打电话采访,结果的确是这么回事。紧接着通讯员再次去房管所,拍摄了修理工在房管所等居民来报修水箱、水管的镜头。文字说明这样写道:“连续两天的寒流袭击本市,到市文明单位宝山路房管所采访,想拍摄房管所为居民报修突击抢修水管的镜头。一进门就遇到被誉为‘全天候’的市劳模王建忠,他说:‘到现在只收到一张报修单!’原来,该房管所从去年11月份就将辖区内119只水箱和新装的水箱进行了养护保养,从而保证了居民冬季的正常用水。”

这件事给我们启示:摄影记者采访时,眼睛不要只盯着事物的一头,还要有意识地看看事物的另一头,既要抓住突然出现的事物,又要运用逆向思维,抓住突然消失的事物。

2.报道角度

摄影记者在实践中,对某个相同的新闻内容采访拍摄多了,容易产生雷同的报道角度,拍出的照片,读者看了乏味,记者自己也会不满意,这时候,记者不妨采用一下逆向思维方式。

1980年度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乌干达干旱的恶果》获得最佳新闻照片奖。照片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初,非洲大陆连年大旱,使成千上万的人丧失生命或饥渴待毙。通常记者要去表现这一悲惨的景象,可以报道的角度很多,如他可以去拍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灾民;也可以去拍贫瘠荒凉、寸草不长的干裂土地。但这位摄影记者没有直接拍摄这些。他运用逆向思维寻求人们感情的激发点,拍摄了一只皮包骨头的受灾儿童的小黑手无力地搭在一只丰润白皙的大人手上,通过特写手法,构成触目惊心的对比,增加了照片的表现力。摄影记者通过两只手的强烈对比,充分说明了旱灾给乌干达人民带来的痛苦,唤起了人们的同情之心。记者不拍“横看成岭”画面,却通过逆向思维,别出心裁拍出“侧成峰”画面,这种全新的画面,令读者耳目一新,过目难忘。

3.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即画面上摄影语言的总体表现。摄影构图不单是指画面的形状、线条的布局,还包括光线效果与色调的处理。一张照片,倘若其画面形式苍白无力,是有碍于内容的表现的。在新闻现场,只要时间允许,记者不妨运用逆向思维,大胆使用摄影语言,用新颖的构图形式表现新闻。

一般来说,记者在拍摄运动状态的被摄体,通常在人的动势前方留有一定的空间,根据读者的阅读心理,会感受到人还在不断地运动;如果动势前方不留一些空间,会使人感到有“此路不通”的感觉。拍摄《艾滋病在美国》的记者,根据新闻内容,反其道而行之。他在取景构图时,有意将艾滋病患者坐的轮椅车运动的前方不留一点空间,画面的视觉效果是,轮椅车几乎不能再继续前进,暗示美国的性开放,导致艾滋病蔓延,是一条死路,是“此路不通”,性开放者自食其果。还有一张照片《示威者》,摄影记者将示威者置于画面中央,这是一反常规的摄影构图方式。这张照片画面,通过闪亮的铁轨向前辐射,引导读者的视线集中在示威者身上,并通过形象高大的示威者与荷枪实弹的警察对比,突出主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两张照片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的结果。

4.视觉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摄影器材也不断地发展。新闻摄影是通过照相机真实地记录新闻事实的形象。它不能像艺术摄影那样既能综合又可虚构新闻事实的形象。新闻摄影如果直接照录新闻事实的形象,画面会陷于平淡,难以受读者欢迎。因此,记者在摄影报道时,根据新闻内容,用逆向思维方法,灵活运用摄影器材的性能进行拍摄。

如在捕捉新闻细节时,长焦距镜头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它能在远处,抓住被拍摄对象情节中的细小动作和细微变化,使画面饱满、简洁、造型严谨、表现力强,给读者视觉感觉更自然、更真切。如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中的《博帕尔大灾难》、《奥马伊拉的痛苦》、《埃塞俄比亚的父与子》都是采用长焦镜头拍摄的。

近年来用广角镜、超广角镜乃至鱼眼镜头近距离拍摄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近距离拍摄可以消除空气尘埃的阻隔,摄得的形象清晰、真切。广角镜在突出主体的同时,还能容纳较多的环境。环境有时是新闻人物摄影占有重要地位的部分,从视觉习惯上来看,容易唤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如董青拍摄的《热烈庆祝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届代表大会圆满成功》,打破读者看腻的常规表现手法,大胆地用鱼眼镜进行拍摄,给读者有耳目一新之感。照片画面下半部是劫后余生老一代文艺工作者和崭露头角的青年文艺工作者济济一堂,接受少先队员祝贺的场面,上半部是人民大会堂穹顶上密如繁星的点点灯光。由于鱼眼镜头的特殊效果,整个画面呈圆形,浑然一体,形象地展示了四次文代会取得圆满成功的空前盛况。这张成功之作,所摄对象虽然出现某种程度的透视变形,但这种透视变形是恰到好处,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

5.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是新闻照片有机的组成部分,它与照片画面形象共同完成报道新闻。常见的文字说明,基本上写明“何地、何人、何时、何事、何结果”,容易使读者感到千篇一律。例如,“安徽省泾县青年工人×××最近试制成功自来水毛笔。这种毛笔内有玻璃储量管和下水槽,墨水顺着管均匀流向笔锋,可以连续书写十几个大字。一些书法家试用后,认为是宣笔的创新”。这就是文字说明最常见的写作格式,久而久之,读者感到乏味,会产生逆反心理。那么,可否采用其他写作方式?穆青曾在1982年说:“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应像自由活泼的方向发展,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形式。”(《新闻摄影》1986年12月)穆青这番话就是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提出新闻报道用散文笔法,以改变那种千篇一律的呆板的形式。穆青这番话也同样适用新闻照片的文字说明写作,散文的结构比较自由,灵活,文字说明借鉴散文结构的特点,可以将前面所举的常规的例子改写成:“驰名中外的宣笔又增加一个新品种——自来水毛笔,它是安徽省泾县青年工人最近研制成功的。这种毛笔……”这样写,强调了“何事”,把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自然水笔放在结构的第一层,首先推向读者。这样的结构变化,使叙述变得灵活了。

上面举的例子是“软性题材”,用散文笔法写文字说明,难度小一点。“硬性题材”的新闻照片,也可以使用,只是难度大些,但也绝不能说不可能的。毛泽东同志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题材很“硬”,然而消息中却有“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的散文笔触。

运用逆向思维,拓宽文字说明写作方式,除了用散文笔法,还可以用带有哲理性议论、小故事笔法等等。

逆向思维,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用逆向思维,旨在让摄影记者在新闻摄影采访和拍摄时,多一种思路,另辟蹊径,拍出与习惯思维“反一反”的照片,增加可读性,更好地发挥新闻照片的代用。但是,它不是万能的,切不能认为在任何情况下,运用逆向思维就像灵丹妙药,就能拍出好照片,那是不切合实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