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现代汉语“起”的功能界定
构建语义图的前提是设定好基本的语义功能。基于语义图是为类型学研究提供的跨语言比较工具,它着眼点在“语义”,所述的“语义功能”(semantic function)一般译作“用途、用法”或“语法意义、语法功用”(张敏2010:7)等,涵盖范围较广,“既可以是主要由语法形式来承担表达的语法功能,也可以是有语境因素参与的语用功能,甚至也可以将其应用到词语的意义上”(王瑞晶2010:101)。当前不少学者在运用语义图研究时,还将所研究的语法形式出现的句类义(如疑问、假设)等都列入讨论范围(Haspelmath 2003;Van der Auwera 1998;范晓蕾2010等)。
我们认为,这类将句法环境等也归为独立的语义功能来研究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避免语言研究中对意义的主观分析与判断,但过于扩大的包容面、过于随意的节点选取以及不统一的设立标准等,这些都可能不利于我们发现现代汉语“起”的核心功能与次要功能。
因此,这里对“起”的多功能性的研究,仍以分析其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为主,暂不考虑由语境或句类引发的各类临时语用义。但具体操作时会考察它的句法语用限制及与词语的搭配关系等。这些限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确立或排除一些语义关联,并发现一定的语义演变方式。
第一二章主要在以往对普通话与各方言“起”的单项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方言相关语料的横向比较归纳出“起”的各类语义和语法功能。同时也为下文分析与解释它们的内在关联与语法化设定一定的“分析基点”(analytical primitives)。在跨方言比较、各类功能的胪列中要尽量保证其客观性与普适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