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V+带+起来”构式义
一、动词意义
“V+带+起来”构式强调表达说话者对某个事件或动作在发生时间上的判断与建议,表达“让某人先做某事”的“先行实现”义。受其构式义的影响,作为该构式的核心语块——动词在句法、语义上有诸多限制,并不是所有动词都能进入该构式。
1.基本语义特征:[+动作]、[+自主]、[+述人]、[+可控]
“V+带+起来”构式表达“先行”体貌义的语义特征决定了其中的动词一般为具体动作动词,又由于该构式涉及“说话人对发生在客观世界里的某一事件或动作在时间轴上的定位以及他对事件发生进程的认识”(金立鑫,2008),因而这一构式里的动作动词在基本语义特征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即“能由动作发出者做主、主观决定、自由支配的动作行为”(马庆株,1988)。
(4)侬听带起来,渠拉马上来。
(你先听起来,他们马上就来。)
(5)阿拉自家弄带起来好唻,呕叫渠慢慢来。
(我们自己先做好了,叫他慢慢来。)
(6)*渠呛咳嗽带起来。
(7)*雨落下带起来,莫别忘记带伞。
(8)*侬病带起来。
进一步考察发现,这一构式多以祈使句形式来呈现。祈使句式在主语选择上的第二人称代词倾向,以及祈使句式的请求、命令语气都要求进入构式中的动词一般为述人动词,且通常是动作发出者有意识并能控制的动作行为动词。
结合上述分析可得,只有动作者有意识发出,并能在时间等条件上加以控制的动作行为动词,才能进入该构式。
(9)阿拉马上走,侬东西好整带起来。
(我们马上出发,你东西可以先整理起来。)
(10)侬地样地板揩带起来,窗门晏眼晚点揩。
(你先擦地,窗户迟点再擦。)
(11)荡两年人蹿长个起来唻。
(这两年人一下子长高了。)
*荡两年人蹿带起来唻。
(12)毛病发作起来,药吃粒的,有一晌一会儿好挡支撑。
*毛病发作带起来,药吃粒的,有一晌好挡。
对《宁波方言词典》里收录的相关动词的排查,发现能进入该构式的动词,其基本语义特征即为上述的:[+动作]、[+自主]、[+述人]、[+可控]。
2.延伸语义特征:[+持续]([+动作持续]/[+状态持续])、[+起始点]、[-休止/完成]
宁波话里“V+带+起来”构式语义上与“V起来”相近,都蕴含“起始并持续”的体貌义。受此影响与制约,其中的动词从语义上看,通常是行为动作有明确起点并且具有[+动态持续]语义特征的动词。无法持续的短时动作动词一般不能进入构式,如“眨、望、瞄、揿按、张窥看”等等。同样,带有[+完成]义的结束性动词,如“来、去、回、到、停、断、伤、碰着、听张听见、寻着、跌落、笃落”等与其构式义相违背,也不能进入构式中。
(13)*扭带起来/望带起来/瞄带起来/揿带起来/
*回带起来/寻着带起来/听张听见带起来
动词[+动态持续]义可细分为两类V[+动作持续]和V[+状态持续]。前类动词如“讲、打、刷、扫、浇、喫、跳、沾洗”等,因为可以找到明显的动作行为变化的起始点并且表达持续的行为动作而与构式“V+带+起来”以及“起来”的起始义项语义中和(neutralization),从而可进入“V+带+起来”构式。
袁毓林曾对表达[+状态持续]的动词做过分析。这类动词如“坐、站、躺、等、歇、躲、藏、挂、背、抱、拿、扛、搁、放……”“表示动作完成后所形成的一种持续性的状态”。他认为“V[+状态持续]表示的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可以简写为V[+状态]。这种静止状态最大的特点是附着性,即是附着于某处的一种静止状态”。(袁毓林,1992)
袁文详细分析的这类语义特征与“起来”表达“动作开始并持续”的起始义相违背,因而普通话里“起来”与这类动词搭配共现时,更倾向凸显其结果状态,“起来”表示“完成”的结果义而非起始义。如“躲起来、藏起来、扛起来”等。
宁波话、舟山话里的“V+带+起来”构式却与普通话里有所不同。“幽躲、囥藏、挂、背、抱、摆放”等这类[+状态持续]的动词进入该构式时,凸显的非“完成”的结果义而仍是表达某动作或事件先发展变化的“先行实现”义。
(14)迭本书侬囥带起来,下趟再看。
(这本书你先藏起来,下回再看。)
(15)倷幽带起来,呕叫渠拉好好寻寻。
(你们先躲起来,让他们好好找找。)
(16)搭把迭只鸡挂带起来,等大年夜了再喫。
(把这只鸡先挂起来,等大年夜再吃。)
(17)迭眼白相果摆带起来,妹妹大了拨伊白相。
(这些玩具先放起来,妹妹长大了给她玩。)
上述例句可见,“V+带+起来”构式更强调表达先做某事或某动作的先行体貌义,而非“完成”态。如例(14)的“囥带起来”尽管有实现“囥书”这一动作的结果义,但更凸显的是“先藏起来”这一先时义。此外,我们考察发现,当地人在运用[+状态持续]的动作表达先行义时,与表示V[+动作持续]所呈现的句式略有不同。为凸显其“先行实现”义,往往会出现另一事件或动作,以相邻的分句形式来强调动作/事件的先后次序。例(14)—(17)即是以“下回再看”、“好好找找”、“大年夜再吃”和“妹妹长大以后玩”等动作/事件来凸显先时义。
袁文指出能进入祈使句“V+着!”的动词,有一类“歇、等、呆”等。它们都表示某种休止状态(袁毓林,1992),可这一类词尽管也表示[+状态持续],但却无法进入“V+带+起来”构式,宁波话里听不到“歇带起来、等带起来”这样的用法。我们认为,“歇、等、呆”与“幽躲、囥藏、挂、背”这两类词相比较而言,前者更倾向描述永恒状态、属性,是无界事件,较难找到它们的“起始点”与“终结点”。后者则更倾向描述状态变化,是有界事件,有明确的动作行为变化的起始点。宁波话里“V+带+起来”构式凸显动作、事件前后次序的语义要求其中的动词有明显的起始点。动词要有[+起始点]这一语义特征决定了“歇、等、呆”等这类词无法进入该构式。
综上所述,能进入“V+带+起来”构式动词的延伸语义特征为:[+持续]、[+起始点]、[-休止/完成]。
3.音节上的限制
“V+带+起来”构式对动词的选择有语义上的,也有语法和音节上的考虑。据我们考察,进入这一构式的动词多为单音节动词。这固然与当下各地方言多以口语形式呈现,而口语里动词又大多以单音节形式存在有关。
不过更重要的原因还应该从双音节动词本身出发来分析。我们将《宁波方言词典》里常用的双音节动词罗列出来,请当地人来确认、判断。如“别转、拼拢、脱隔、调排、连牢”等。被调查者都认为这些双音节动词若用在该构式中,感觉非常拗口,在口语中基本不用。我们认为,这与音节韵律有关,也与双音节动词表达的性状特征分不开。双音节动词更强调对动作状态的描述,在动作性表达的明确度上不如单音节动词来得分明,“因为双语素复合本身就是一个‘构式’,意义会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或泛化”(吴为善,2011)。比如宁波话里的动词“调排”,单用的“调”和“排”在动作指向、表达上非常明确,而“调排”的组合则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动作性,更倾向对某一事件或动作的状态的描述。动作指向上比较含糊,难以使人明确地执行该动作,并安排好几项动作/事件的先后次序。
事实表明,双音节动词的弱动作性、动作指向的含混性,使其较难进入“V+带+起来”构式。宁波话与舟山话里表达先行体貌义的构式“V+带+起来”里更倾向运用单音节动词。
二、“带”的强制性关于“V+带+起来”构式里的“带”,尽管对其本字存有异议,不过在相关的文章、词典里对其性质与用法也作过一定解释。朱彰年(1996)编的《宁波方言词典》里认为其为助词“带[tε44]”。它不仅可用在动词和“起来”之间,也“可用在动词与补语之间,使动补结构不甚紧密,在语气上略显委婉。如:坐带拢来/侬听带落去/介好做题目会做带错”。(汤珍珠等1997:59)
根据实地调查与相关语料考察,宁波话与舟山话里“带”这种用在动词与补语之间的用法非常普遍,有缓和语气作用。作为连接补语的标记词“带”,一般用在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之前,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由于这助词“带”的运用与否关涉语用层面,在句法语义上并未有多大差别。因而它并非强制性的语法成分,动词与结果补语或者趋向补语之间的助词“带”可加可不加。
(18)眼睛弹带出,交关很怕人。/眼睛弹出,交关怕人。
(19)饭煮带好,侬弗来喫。/饭煮好,侬弗来喫。
(20)脚叉带开,像啥样子。/脚叉开,像啥样子。
(21)渠荡两年这两年是交运交好运喽,钞票赚带进交关。/钞票赚进交关。
(22)袖子管捋往上推带起沾洗衣裳。/袖子管捋起沾衣裳。[3]
如例所示,在动作动词与结果补语或者趋向补语之间加上或者不加助词“带”,语义上并无大差别,其中的“带”可有可无。宁波当地人一般在表达较婉转、客气的语气时,会在中间加上“带”。
相较于用在动词与结果补语、趋向补语之间的“带”的非强制性,表达先行体貌义的构式“V+带+起来”里的“带”却是强制性成分。诚如前文所述,宁波话里,“V起来”和“V+带+起来”构式并存,都能表达起始义,“开始做某事/动作”。然而在表达某事件或动作早于别的事件/动作的先行义时,则必须要由“V+带+起来”构式来赋予。例如“侬喫起来”表达的是“吃”的动作开始并持续,却并不带有“先开始吃”的先时义。若要表达先行体貌义,就要用“侬喫带起来”这一构式或者用时间副词“先”来表达(“侬先喫起来”)。在宁波、舟山的当地人,有时候还会将“V+带+起来”构式与“先”共现,以羡余形式来凸显表达某动作/事件的先行义(“侬先喫带起来”)。
可见,宁波话里表达先行体貌义时,必须在动作动词与趋向补语“起来”之间加入“带”,形成“V+带+起来”构式,“带”为强制性成分。
三、构式义
Goldberg(2007)认为,尽管“词汇规则方法通过表述规则本身含蓄地表达了动词和构式的关系”,但“构式自身具有独立于动词的意义”。因此,“构式意义的性质、动词和构式整合的原则以及构式之间的关系便被置于构式语法研究的重要位置”。
鉴于此,相较于前文对“V+带+起来”构式里动词的规则方法的研究描述,我们更强调对整个构式的意义的提炼。根据前文分析,“V+带+起来”的构式义强调两点:1.说话者主观建议下对某一事件或动作在发生时间上的先行定位;2.时长上的持续要求。
德国哲学家Reichenbach(1947,转引自金立鑫2008)曾用事件发生的时间(point of event,E)、参照时间点(point of reference,R)和说这句话的时间点(point of speech,S)这三个参数来定义“时”和“体”的类型。其中参照时间点决定“时”的先后,也决定“体”的类型。根据Reichenbach的时体系统,我们认为,“V+带+起来”构式表达的不是单纯的体貌概念,而是先时体和将来时的组合,它符合Reichenbach的时体“S<E<R”的时间结构,即说话时间(S)早于事件时间(E),事件时间早于参照时间(R),属于“先时将来”(Anterior future)。
如例(15)“倷幽带起来,呕渠拉好好寻寻”,“幽起来”、“好好寻寻”都是将来事件,晚于说话时间。这句话的语境是“渠拉他们”会有“寻找人”这一动作,会有这一动作的前提是说话人的建议——“倷”先“幽躲起来”。“呕渠拉好好寻寻”这一事件是这里的参照时间(R),它又晚于此句的事件时间“幽起来”(E)。其中,不管是事件时间、还是参照时间,它们都晚于说话时间,都发生在将来。也就是说,从绝对时制看,“V+带+起来”构式所表述的事件都是尚未发生的;从相对时制角度看,它又具有表示相对先时的功能,即V这一动作/事件先发生之后再有别的事件、动作。
细观宁波人和舟山人的日常会话可以发现,表达先行体貌义的“V+带+起来”构式中参照时间(R)还常常不出现。该构式所呈现的话语里并不标明先后的几项动作,以此来凸显“V+带+起来”构式里表达的动作/事件领先于前后句中所陈述的其他动作/事件。而是采用参照时间(R)缺省的句法表现形式,仅出现“V+带+起来”构式里所表述的动作。例如:
(23)倷相看带起来!
(24)侬弹带起来!
(25)呕渠拉喫带起来好了!
例句可见,它们都仅出现了“V+带+起来”构式所表述的动作。但这并不能表明参照时间不存在。参照时间作为Reichenbach时体系统里的决定性因素是必须存在的,只是这些语句在表述上的缺省。例(23)—(25)里说话人提出的“相、弹、喫”的建议,仍是暗含参照时间的,与将来的某一时间或某一动作相比较,暂且先做“相、弹、喫”这些动作,以后可能会发生的动作或者事件等以后再说。由于这“以后可能会发生的动作或事件”说话人还未仔细考虑或者认为并不重要,所以在话语表述中忽略不提,仅仅用“V+带+起来”构式来凸显动作V的先行实现。
又由于“V+带+起来”构式里“起来”起始义的影响与激活,这一构式里表述的动作V不仅仅在时间上先行,且在时长上也有要求。它要求这一动作V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可能是无限延长,这往往出现在参照事件/时间缺省的单句中。如例(23)—(25);也可能是持续到后一动作/事件发生为止,如例(14)“迭本书侬囥带起来,下趟再看”里“囥”这一状态会持续到“看”这一动作发生。综上,无论“V+带+起来”构式呈现的话语里有无先后动作或事件的衬托,它的构式义可精炼概括为:
说话人对某一事件或动作先行实现并持续的建议与提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