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语法与修辞的一体两面性
其实一直以来,学者都注意到方言的词汇、语法里不少现象,尤其是不同于普通话的语言现象,都隐含有难以言明的修辞的性质。例如李文莉(2010)对重庆涪陵方言里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的研究;谢元春(2009)对冷水江方言中构式“V山V里”的分析等。显然,这类现象若单用“有特色”、“生动鲜明”、“活灵活现”来概括是不够有说服力的。学者们注意到语法与修辞无法分裂开来看,更多呈现的是一种交缠状态,处于连续统中的难解难分的关系。
不过大家论证时,可能出于研究分析的习惯,仍是倾向将语法与修辞分割开来,而且某种程度上夸大了其中的区别,将修辞作为特别的语言使用策略、主观情感色彩来凸显与分析。
我们认为,既然把两者看作是连续统的关系,修辞也是构式发展的动因之一,伴随构式语法化的整个过程。构式始终处在语法规约与修辞的张力之下。那么,研究分析时应该将它们联系起来,尝试探寻共同的内在机制。借用陈振宇(2009)的定义,就是修辞机制。
即内在的认知动力,当它相对稳定时,就外化、凝固成词汇语法现象,当它活跃或再次活跃时,就冲破词汇和语法的固定意义和用法,形成火山爆发似的灿烂景象,这就是修辞现象。所以,不独修辞现象是修辞机制的结果,而且所有的语言现象都是修辞机制的结果。(陈振宇等2009:34)
由此,方言里与趋向相关的构式在语法化进程中存在的这类介于语法与修辞中间阶段的语法形式或句法修辞现象,我们也从语法与修辞相结合的角度加以分析,探寻其语法化进程及修辞动因。
当前各地方言里存有不同于普通话的与趋向位移相关的构式,它们已有引申、虚化迹象,那么在观察其语法功能、语义特征的同时,注重对其修辞动因的探讨,并由此推演其语法化发展途径。而那些已高度语法化的趋向结构有了扩展使用,形成了不同于其原有构式义的新意义、创新用法,并产生了一定的不可推导性与能产性,那么我们尝试预测其可能形式、表达语境及语法化可能。
下文主要以个案形式来发现、研究相关现象,主要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方言里各类与趋向相关的构式。希望对各地方言里隐性空间量表达构式的研究可以为共同语的相关构式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背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