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美剧为输入材料的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需求分析

以美剧为输入材料的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需求分析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美剧为输入材料的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需求分析[1]秦晓星摘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以国内某211高校来自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202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学生对美剧这种输入材料的课程需求:学生英语基本技能需求,选课动机和对美剧的态度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需求。

以美剧为输入材料的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需求分析[1]

秦晓星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以国内某211高校来自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202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学生对美剧这种输入材料的课程需求:学生英语基本技能需求,选课动机和对美剧的态度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需求。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认为不仅要提高听说能力,输入技能写作也需要加强。(2)选课动机中“工具性”和“融合性”动机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显著强于后者。(3)观看美剧是学生课外接触英语的主要方式,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对美剧的评价没有显著差异,但课外对美剧的接触量存在显著差异。(4)对学习过程的需求,学生对网络肯定的同时,认同教师面授的重要性,同时也认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课堂形式。

关键词:美剧;输入材料;需求分析;课程设置

Needs Analysis of the American-TV-drama-based Course

Qin Xiaox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Shandong,266100)

Abstract: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this research aims to analyze the needs of the American-TV-drama-based course from the three aspects:learners’needs of basic language skills,motivation,attitudes and studying process.The subjects were 202undergraduate from some 211University in China.The investigation shows:(1)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 needs improving and more notably,writing skill needs improving as well;(2)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integrative orientation”and“instructive orientation”and the latter is stronger than the former by chi square;(3)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the attitudes towards American TV drama for the subjects of different gender,grade and different academic background,but in contrast,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the frequency of watching American TV drama;(4)the subject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s well as online learning and what is more,classroom teacher-students and students-students interaction are their favorite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American TV drama;input;needs analysis;course design

1.引言

目前,课外观看美剧是学习者接触英语的主要方式。然而,教室中的英语课似乎没有课下观看美剧对学习者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探究其中原因,很可能是课堂老师讲授的并不是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因此,从学习者的“兴趣”出发,进行课程建设,有助于打通课堂内外学习的屏障,促进学习者的英语学习。

外语课程建设离不开对课程本身的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Richterich早在1972年就提出了外语需求分析模式(蔡金亭,2011),需求分析应用于外语教学已经四十年有余。国内通过陈冰冰(2009)对1979到2008期间发表的国内外语类主要期刊和中国博硕论文全文库的学术论文进行检索,统计发现国内对外语需求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然后国内的外语需求分析呈现增多的态势,有的研究者对外语需求理论做了介绍和评价(余卫华,2002;陈冰冰,2009);有的研究者结合国外相关研究,建立了需求理论模型(倪传斌,2006;陈冰冰,2010;郑大湖,2012;孔繁霞,2012);更多的外语需求分析文章为实证研究。这些实证研究有的从社会需求出发(黄萍,2011;余樟亚,2012;邓跃、陈嫔容,2012:陈宏志、王雪梅,2013)进行调查,有的实证研究调查了在校大学生的外语学习需求(王斌华、刘辉,2003;赵庆红,2009;杨玉兰,2010;蔡基刚,2012,)有的研究既做了社会需求调查也做了学习者调查(付红霞、郝玫,2008)。针对外语微技能也有人了开展了需求调查(应惠兰、徐慧芳,2001;潘之欣,2006;鲁子问,2012)。以上这些研究对需求分析起到了奠基、建设的作用。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需求分析理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应用到某一门具体课程上。而一门新课程的开设应该伴随着三个阶段课程分析,即开设课程前、课程进行中和课程结束后的分析(管春林,2005;郑大湖,2011)。

本文将以学习者感兴趣的语言输入材料美剧为载体,进行美剧课程课前需求分析,希望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对学生的外语学习需求的分析,可以“帮助课程实施者选择符合现有教学条件、目前学习者知识和技能水平及其学习策略和动机等现状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估等”(陈冰冰,2009);同时,本文将把需求分析理论前人研究成果应用到某一具体课程上,这种课程的需求分析方法希望对后来课前需求分析有所启示。

2.主要外语需求理论概述

Hutchinson & Waters(1987)认为,任何课程的设计都建立在学习者需求的基础上。近年来针对学习者的需求理论如下:

Dudley-Evans & St John(1998)从学生作为自然人,语言的使用者,语言的学习者等角度出发,从7个方面对学习者进行了需求分析,并最终得出“目标情景”和“学习环境”的相关信息(详见图1)。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课程设计与设施的随意性,是迄今为止外语需求分析最新、最完善的理念(陈冰冰,2009)。

Brindley(2000)认为,需求分析涉及到教学活动开始前和教学过程中对客观信息(如外语学习者的个人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和目前的外语学习水平)和主观信息(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偏爱、需求与期望)等的数据收集(余卫华,2002)。

陈冰冰(2010)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把需求分析模型分成两个子模型,即学生个人需求分析模型和社会需求分析模型。本文只讨论学生个人需求这个子模型,所以这里只简单介绍学生个人需求子模型。该模型分成四个维度,即“学习能力差距”(如学习者个人的信息、目前英语技能自我评价、目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学习者个体愿望”(如愿望、动机)、“学习过程需求”(学习策略和兴趣态度自我评价)和“学习环境需求”(对教师、学习资料、课内外环境的需求)。

以上理论几乎都包括如下信息:一是学习者的个人信息,二是学习能力差距(学生目前欠缺和如何在目标情景中交际),三是学习的动机和态度,四是学习过程需求(学习者课程需求)。

img11

图1 Dudley-Evans & St John模型

3.研究设计

3.1研究问题

(1)大学生重视的技能和欠缺的技能有何差异?

(2)大学生学习英语和看美剧的动机分别是什么?

(3)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什么需求?

(4)学习者对美剧的态度是否存在个体差异?

3.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中国海洋大学非英语专业的202名学生。被调查者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一年级为65人(占总人数的32.2%),二年级53人(占26.2%),三年级47人(占23.3%),四年级37人(占18.3%)。其中男生105人(占52%),女生97人(占48%)。并且这些被调查者没有参加过本校开设的美剧与美国社会文化课程的学习。

3.3研究工具和方法

该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把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问卷的编制建立在Dudley-Evans & St.John、Brindley和陈冰冰提出的学生个人需求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问卷第一部分为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和专业信息,第二部分为学习能力差距(学习者重视的技能、目前英语技能评价),第三部分为学习英语的动机和态度,观看美剧的原因、对美剧的评价、观看输入量,第四部分为学习过程需求(学习资料和渠道、课堂教学方法、课外学习英语方式)。

3.4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调查在2013年10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然班随机抽样的方法,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发放问卷,当场收回的办法,发出问卷205份,收回有效问卷202份。问卷调查后,对6名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了集中访谈。

问卷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重视技能与欠缺技能,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学习过程需求为多选题,多选题用多重二分法录入(即每个选项如果勾选,用1代表,如果没有勾选,用2代表),然后用频次分析的方法统计每个选项的频数和百分比。学习英语的动机该题的处理采用的方法是对两种动机进行了卡方拟合度检验。用卡方独立性检验的方法检验了学生对美剧的评价和美剧的输入量是否和性别、年级、专业背景等变量相关联。

4.调查结果与讨论

4.1学习能力的差距

Hutchinson & Waters(1987)把需求细划为“必备的知识与技能”(necessities)、“尚缺的知识与技能”(lacks)和“想学的知识与技能”(wants)。对于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常常是通过考察社会需求来决定的。本文只讨论学习者的需求,所以这里只讨论学习者所认识到的欠缺的技能和学习者想要提高的技能。学习者能力的差距是指学习者重视的技能和学习者需要的差距。问卷对五项英语基本技能通过百分比和在技能中的总排序,进行了对比分析。

表1 学习者最重视的技能和需要提高的技能对比表(可多选,n=202 单位:%)

img12

表1显示的学习者重视的技能排序与王斌华和刘辉(2003)做的“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调查”中学习者重视的技能排序一致。但他们的调查没有涉及学习者需要提高的技能这一项。杨玉兰2010年做的“大学英语选修课学生需求调查”既调查了学习者重视的技能,也调查了学习者认为需要提高技能。表1的结果与她的结果基本一致,但该调查者在调查讨论中,没有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本调查数据通过比较五种技能在“重视技能”和“需要提高的技能”中的分别排序,说明以下三点:一是多数调查者认为“说”“听”的百分比排第一和第二,这两项技能学习者又重视,又觉得欠缺。全国多校针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其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一目标说明这两项技能教学管理机构和一线教师也是又重视又觉得学习者欠缺,为提高听说能力提出了种种措施。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把口语考核纳入期末总评范畴,要求学生完成在线听音作业,也记入总评。但是学习者目前仍然认为需要提高。这就意味着“听”“说”的提高,在中国这样一个外语资源缺乏的环境中,仍然继续需要更多的外部(比如课堂、教师、语言资源)支持和引导;二是“读”的技能只有9.4%的调查者认为自己需要提高,这意味着调查者总体对自己的阅读水平满意,同时也是这几项技能中调查者最满意的技能。三是“写”的技能调查者重视的为10.9%,然而认为需要提高的占到了20.3%,这说明对写的技能调查者最不重视(在重视技能中排序最末),但认为需要提高(在需要提高技能中排序第三)。

4.2选修英语课的动机和对美剧的态度

根据Gardner(1985)把动机分为“融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融合性动机是指了解和融入目的语文化。结合高一虹(2003)针对动机的调查问卷,本问卷中把这两种动机细化为提高综合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兴趣爱好和对外交往。工具性动机是指用语言作为工具达到某个实际目的。在问卷中细化为学分、考试、出国和工作。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大学英语选修课选修动机(可多选,n=202 单位:%)

img13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两种动机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我们用卡方拟合度检验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在操作中,把每个被试的融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分别相加(选了给1分,没选给0分),这样每名被试分别有两种动机的分数(0~4),也就是两个新的变量。把其中一个变量融合性动机各分项之和作为预期的频次,另外工具性动机各分项之和作为观测到的频次。最后比较这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工具性和融合性两种动机存在显著差异(X2=27.579,df=4,p(0.000)<0.05)。具体来说,没有选择工具性动机(即学分、考试、出国、工作之和为0)的频次为24,明显低于没有选择融合性动机的人数(50),说明没选工具性动机的人数少于没选融合性动机的人数。不同动机分项之和为1的时候,工具性动机为82,明显高于融合性动机55(具体数据详见表四)。说明有82个同学选了1项工具性动机,而选择1项融合性动机的被试只有55人。其他选项差异不大。以上数据说明,被调查者的工具性动机强于融合性动机。分析原因之一可能是目前社会竞争压力大,同学比较关注学分和考试等。其次也可能和学生一般只能看到“即时需求”,看不到“长远需求”有关。

表3 工具性动机和融合性动机卡方拟合度检验结果

img14

此外,该项目还调查了学习者对美剧的评价和观看美剧的频率,并探究了喜欢美剧的原因。对美剧的评价,调查显示:不喜欢的占4.5%,没感觉占9.9%,比较喜欢占32.7%,喜欢占38.1%,非常喜欢占14.9%。其中,比较喜欢、喜欢、非常喜欢的累积百分比达到85.7%。对美剧的观看频率,不观看的占5%,很少观看的占28.2%,有时观看的占30.2%,经常观看的占30.7%,天天观看的占5.9%。其中,有时看、经常看、天天看美剧的累计百分比达到了66.8%。这表明美剧这种语言文化载体在大学生的认可度和流行度。探究喜欢美剧的原因,首要原因是情节内容(73.8%),其次是对语言的关注(48.5%)。周围人的影响占22.8%,方便获得占14.9%,其他因素占6.4%。在访谈中,有的受访者说,“美剧中的好多表达特别简单,如果让我中文翻译英文的话,我肯定不那么翻译,但一看剧就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来这样翻译就行啊”。也有的受访者说“因为美剧多为周播剧,每周到了那个时间,就在电脑前等着最新一集的更新,等不到,总觉得是个事,就和吃什么东西上瘾了一样”。这说明被调查者对美剧这种语言输入材料优点的肯定,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问卷调查显示了被调查者的针对输入材料本身,“有趣性”优先,然后才是材料的有“有用性”。

4.3学习过程需求

学习过程需求调查了学习者最喜欢的外语学习方式,喜欢的课堂和网络结合的形式,还有喜欢的外语课堂教学形式。

针对学习者喜欢的外语学习方式,调查显示:看电影、电视剧是被调查者学习英语的主要课外方式(88.6%)。这进一步印证了在上文4.2中提到的美剧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通过访谈得知:“相比其他听新闻,写日记这些接触英语的方式,看电影、电视剧更放松,更没有压力。”但访谈也发现,学习者在观看美剧时遇到的一些问题,“我看美剧的时候,尤其像Friends(老友记)等情景戏剧,剧中观众笑的哈哈的,我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笑。”“我看美剧的时候,基本都看字幕,想象不出没有字幕我会听懂多少。”其他的同学们喜欢的课外英语学习方式还有听唱外语歌曲,占20.4%,看听英语新闻占12.9%,和外国人交流占5%,写英文日记占1.5%,其他占5%。

在针对网络和课堂的结合形式的调查上,调查显示:面授为主、网络为辅这种结合方式占首位(56.9%),只有面授占到了27.7%,网络为主、面授为辅占6.4%,排在最后一位的是网络教学,占4%,其他占1.5%。以上数据表明:一是学生对目前普遍使用的网络和面授相结合的方式表示了认可;二是调查结果突显了学习者对“课堂环境”的需求,只需要网络教学的学生只占到4%。

在对课堂教学方法的需求上,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方式排在首位(60.4%),同时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展示占到了44.6%,教师讲授占到了34.7%,以上数据说明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有需求,对教师讲授也有需求;同时还说明课堂开展不光要有学生的课堂参与,老师传统的主导地位也不可动摇。在访谈中,有的受访者说:“看美剧的时候,发现很多美国家庭有枪,而且新闻报道中也报道了美国的很多持枪案。我就不明白为什么美国政府不直接禁枪?如果有人能给讲讲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就好了。”

4.4学习者对美剧态度与学习者个体差异分析

被调查者都是美剧课程潜在的选课对象。如果能分析他们的性别、年级、专业背景,这样更有利于课程设计定位和设计。本调查分别对学生对美剧的评价和他们的性别、年级、专业进行了卡方独立性检验,然后又对学生对美剧的课下实际输入量进行了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发现,学生对美剧的评价和性别之间没有显著关联(X2=6.954,df=3,p(0.73)>0.05)(表4)。

表4 性别 *评价选择卡方独立性检验(n=202)

img15

与此相似学生对美剧的评价和年级(Χ2=14.567,df=9,p(0.104)>0.05)、专业背景也没有显著关联(X2=5.5880,df=3,p(0.118)>0.05)。

有趣的是,学生的美剧课下输入量和性别存在显著关联(Χ2=14.357,df=3,p(0.016)<0.05)(表5)。男生中“从来没有和很少”看美剧的选项中,实际观测的百分比数(41.0%)高于预期百分比数(33.1%),与以上数据相似,男生中“有时”观看美剧的百分比(32.4%)也是高于预期次数百分比(30.2%)。而“经常”观看美剧的实际观测百分比(21.9%)低于预期百分比(30.7%),“天天”观看美剧的实际观测百分比(4.8%)也低于预期百分比(5.9%)。与男生的情况恰恰相反,女生在“从来没有和很少”“有时”观看美剧的百分比均低于预期次数百分比,而“经常”“天天”看美剧的百分比均高于预期次数百分比。以上数据表明,男生课外对美剧的投入量低于女生。在访谈中,有男生说明了原因,“我就有时看看美剧,课余时间更多的是和同学打打篮球”。还有的男生谈到了“和看电影电视剧相比,我觉得还是联机打电子游戏更好玩”。

表5 性别 *美剧输入量卡方独立性检验(n=202)

img16

与以上对美剧输入量和性别关系调查结果相似,学生对美剧的课下输入量和年级(Χ2=10.353,df=6,p(0.026)<0.05)存在显著关联。调查结果还显示:一年级、四年级的学生课外的美剧输入量高于二年级、三年级学生,一年级“从来没有和很少”“有时”观看美剧的实际观测百分比52.0%低于60.4%,而“经常”“天天”观看美剧的百分比(48%)高于预期观测百分比(39.6%)。四年级的数据与一年级的相似,“从来没有和很少”“有时”观看美剧的实际观测百分比(56.7%)低于预期百分比(60.2%),而“经常”“天天”观看美剧的百分比(43.2%)高于预期观测百分比(39.7%)。而二年级、三年级学生的学生的调查结果与以上结果正好相反,二年级“从来没有和很少”“有时”观看美剧的实际观测百分比(62.2%)高于预期百分比(60.4%),而“经常”“天天”观看美剧的百分比(37.7%)低于预期观测百分比(39.6%)。三年级的数据与二年级的相似,“从来没有和很少”“有时”观看美剧的实际观测百分比74.4%高于60.4%,而“经常”“天天”观看美剧的百分比(25.5%)低于预期观测百分比(39.6%)。访谈中,有一年级同学谈到“高中太累了,上大学后终于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因此可以多看看电影、电视剧”。三年级来自国际贸易的同学说,“要准备考研,考六级,考BEC(注:国际商务英语考试),事情太多了。就不像原来那样‘追剧’了,但是只要有时间,还是会看上一会儿”。据此,我们似乎可以分析出这种因年级不同而产生的课外输入量差异的原因: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平时的时间比较充裕,有更多的时间娱乐,花更多时间观看美剧,而大二和大三同学似乎在学习上更忙碌一些,因此看美剧的时间也相对减少。

本研究还调查了学生对美剧的课下输入量和专业背景的关系。结果显示美剧输入量和专业存在显著关联(Χ2=12.137,df=2,p(0.02)<0.05)。调查结果还显示,文科生课外的美剧输入量高于理科生。具体说来,文科学生“从来没有和很少”“有时”观看美剧的实际观测百分比(48.0%)低于预期百分比(66.3%),而“经常”“天天”观看美剧的百分比(48%)高于预期观测百分比(39.6%)。而理工科的调查结果与以上结果正好相反,“从来没有和很少”“有时”观看美剧的实际观测百分比(72.4%)高于预期百分比(63.3%),而“经常”“天天”观看美剧的百分比(27.6%)低于预期观测百分比(36.6%)。分析原因可能和理工科和文科生的学生课业轻重有关。

4.5结论与建议

(1)开设以美剧为输入材料课程的必要性及课程目的

本调查显示美剧是学习者课下接触英语的最主要方式,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同学们感兴趣的材料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对学习过程的调查也显示了学习者本身对课堂环境的需求,还有对教师引导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开设以美剧为输入材料的英语课程。

至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需要参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但该“要求”没有说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地位。对于两者的地位,就大学英语课程如何设置,学术界近两年也掀起了“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性英语”地位的讨论。本调查显示学生的工具性动机强于融合性动机。然而,尽管工具性动机显著,同时也不要忽视,被调查者中选择融合性动机文化素养的占42.1%,选择综合能力的占41.1%。访谈显示,学习者在看美剧的时候,对里面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不理解,因此课程上有介绍社会文化背景的必要。似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多数同学既重视语言的工具性,同时也重视语言的人文性,但工具性优先。笔者同意文秋芳(2014)的观点:不论是英语教学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两者应该共生共容。

(2)课程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选择美剧作为语言输入材料时,要考虑到材料本身的语言(比如难易度,口音等),但更要考虑到材料的有趣性。调查显示,学习者喜欢美剧的原因主要是情节吸引人,然后才是关注语言。这个结果和应惠兰,徐慧芳(2001)的调查中发现相似,她们发现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意话题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虽然她们的调查研究的是阅读材料,但是美剧和阅读材料同时都是语言输入材料。因而,两个调查有可比性。只有从学习者兴趣出发的课程设计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上既要有实现语言“工具性”的内容,也要有实现“人文性”目标的内容。至于“工具性”内容,该调查和以往的研究都显示课程需要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但对同学的“写”的需求不容忽视。

关于课程对象,调查显示不同性别、专业背景、年级的同学都对美剧感兴趣,因此以美剧为输入材料的英语课程可以对全校开设。至于具体开课时间,可以考虑到学生课业量的情况,避开大学二和三年级,在一或四年开设也可。

5.结语

本文对以美剧为输入材料的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做了学习者需求调查,反映了学习者对美剧的兴趣和目前的输入量。此外还调查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和英语学习的过程需求。其意义在于为该课的课程设计提供实证支持。学习者的需求是大纲制定、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但绝非绝对依据(赵庆红等,2009)。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教师、语言学专家和教学行政管理机构观察到的学习者需求和社会需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需求调查为动态调查(Hutchinson & Waters,1997;倪传斌、刘治,2006)而本调查仅是某一时间点的静态状况。因此,多次的动态调查可以更全面、科学的说明问题。

参考文献

[1]Dudley & Evans,T.& M.St John.1998.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Hutchinson,T.& A.Waters.1997.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 learning-cnetered Approu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Gardner,R.C.1997.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M].London:Edward Arnold.

[4]蔡基刚.2012.“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30-36.

[5]蔡金亭.2011.导读[A].Long,M.Second Language Needs Analysis[C].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6]陈宏志,王雪梅.2013.基于需求分析探索我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J].外语界(2):11-23.

[7]陈冰冰,王欢.2009.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7):18-21.

[8]陈冰冰.2010.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建构[J].外语学刊(2):120-123.

[9]邓跃平,陈嫔容.2012.基于社会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按专业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J].外语学刊(4):123-126.

[10]付红霞,郝玫.2008.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6):25-33.

[11]高一虹,赵媛.2003.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1):28-38.

[12]管春林.2005.试论需求分析在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意义和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3):37-40.

[13]黄萍,郭峰.2011.大学英语教学的趋势:EGP还是ESP?国际物流服务话语能力的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外语研究(5):22-27.

[14]孔繁霞.2012.基于需求分析:软件系统方法应用于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研究[J].外语研究(6):59-64.

[15]鲁子问,张荣干.2012.中国外语能力需求调查与战略建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6]倪传斌,刘治.2006.外语需求特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21-24.

[17]潘之欣.2006.大学生英语听力需求分析[J].外语界(3):24-31.

[18]杨玉兰.2010.学生需求对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J].外国语文(6):131-134.

[19]应惠兰,徐慧芳.200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选择[J].外语教学与研究(5):206-209.

[20]余卫华.2002.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8):20-23.

[21]余樟亚.2012.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5):88-96.

[22]王斌华,刘辉.2003.大学英语学习者需求分析调查与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3):34-38.

[23]文秋芳.2014.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1):1-8.

[24]赵庆红,雷蕾,张梅.2009.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4):14-22.

[25]郑大湖.2011.大学双语教学需求分析的模块构建[J].外国语文(1):128-131.

【注释】

[1]秦晓星,女,黑龙江省汤原县人,1977年生,硕士,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语言教学。
本文系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以美剧为输入材料的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J14WD69)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415016)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