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旨的提炼

主旨的提炼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否则,应用文主旨的实施将成为问题。主旨是全篇的灵魂,是全篇的统帅和核心。对于主要用于反映客观规律,发现与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文来说,其主旨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主 旨

第一节 主旨的概念及意义

不管是谁,也不管写什么文章,动笔之前,总有自己的“目的”、“意图”或“宗旨”,总要首先考虑写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思想观点,发表什么主张见解,说明什么问题。对此,古人称之为“立意”,今人称之为“确立主题”。何为主题?所谓主题,就是作者在反映社会生活,说明事物,阐述道理时,通过文章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观点或核心思想。它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及对材料的综合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

主题是一个通用的写作术语,不同时代不同题裁的作品还有不同的称谓。古代“意”之说法至今仍被延用。此外,古人还称主题为“旨”、“主脑”、“道”、“题旨”等。今人往往因体裁而异,习惯于将记叙文的主题称之为“中心意思”或“中心思想”,将议论文的主题称之为“中心论点”或“基本观点”,将应用文的主题称之为“主旨”。“旨”,即宗旨,意图,主张,意志。这样称谓,与应用文主题具有很强的旨意性特点有一定的关系,而旨意性又是不少应用文主体法定的权威性及其内容的约束力所决定的。

主旨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它既非作者单纯的主观意念,也非对现实社会生活自然主义的纯客观写照,而是现实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结果,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它受现实生活及作者认识水平的双重制约。一篇应用文,既不能忽视客观情况毫无针对性地作出规定,也不能只罗列情况而拿不出作者的评价、结论和建议、对策。否则,应用文主旨的实施将成为问题。

主旨是全篇的灵魂,是全篇的统帅和核心。对于主要用于反映客观规律,发现与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文来说,其主旨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清人王夫之曾说,无论何种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船山遗书》)。恰当的比喻,表达了王夫之在创作上深刻的见地。主旨,在任何一篇应用文中都处于支配的地位。文章有了统帅,才能组织千军万马成为一支有机的战斗队伍,才能凝成一篇能够付之于“行”、见之于果、浑然一体的应用文,因此,动笔撰写应用文前,须“意在笔先”,确立好主旨,然后才能对材料、结构、文字的表达驱遣自如,调度从容。否则,临文觅意,心中无数,动起笔来,手忙脚乱,写出的东西也难免杂乱无章,辞不达意。

在应用文中,主旨的统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主旨决定材料的取舍和主次的安排

写文章之前,作者需要掌握大量的材料。但能够写入文章的材料却是有限的。取舍材料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它们和主旨的关系如何,能够说明主旨、支持主旨,和主旨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则取,反之则舍。而且被选取的材料,还要依据它们与主旨联系的远近程度和说服力的大小来安排材料的主次与详略。与主旨关系密切、典型、关键、有说服力的材料要详写,关系不密切的一般性材料则略写。一切与主旨无关的东西,都是多余的。如果没有确立主旨,就不能对材料进行取舍,也无法决定其主次详略。在应用文形成之后,应做到观点与材料统一,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说明观点。

二、主旨决定结构的措置

主旨又是布局谋篇、措置结构的依据,古人所谓“作文,以主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命”(元·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其“转换开阖”就指布局谋篇、措置结构。“兵随将转”,围绕主旨构成应用文的开头、中段和结尾。各部分、各层次及其间的过渡、照应也都要由主旨安排,听“将军号命”。这样才能文意连贯,发展自然,有严密的逻辑性。

人们又把主旨比作灵魂,结构比作骨骼,实践证明,只有以主旨为中心安排结构,才能使文章构架匀称,骨骼强健,脉胳清晰,疏密合理。如果没有确立主旨,措置结构也就无从谈起。

三、主旨决定语言文字的表达

内容决定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都要受主旨的制约。这恰如清代袁枚所说“意似主人,辞如奴婢”(《读诗品·崇意》)。在文章中,主旨是作者的思想见解,语言是表达思想见解的工具,其具体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材料的选择都要服务于主旨的需要。阐明政策和道理时,就应以议论为主;交代情况和背景时,就应以叙述为主;解说事务的性质、特点、成因及功用时,就应以说明为主。如若错用,就不利于主旨的表达。主旨还决定着所用语言的特点,决定遣词造句乃至表达的语气。例如,指令性应用文主旨的表达,语气要肯定而坚决;商洽性应用文主旨的表达,语气要委婉而平和;反映调查、科研、实验结果的应用文主旨的表达,语气要客观而准确。如果离开主旨的需求,一味堆砌词藻、雕琢文字,不但无益,反而会使人感到盲目零乱,不知所云。任何语言只有在一定的主旨调遣下动作起来,准确、恰当地表意,才能发挥作用,显出生气。

第二节 对主旨的基本要求

应用文的主旨,在整个撰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应该了解对主旨的基本要求。

一、正确

正确是对主旨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主旨不正确。便从根本上否定了整篇文章。由于应用文的主旨往往事关国家、人民、地区及企事业单位的大局,具有很强的策见性,影响面广,其主旨的正确性就必须保证。

看主旨是否正确,应该从应用文的本质特点——实用性出发来加以衡量。要求主旨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能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与内涵;符合国家、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这即是说,应用文的主旨,首先应该体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结合。

二、明确

应用文的主旨还要求清晰明白,态度明朗;不可似是而非,含糊暖昧,模棱两可。这一点恰恰与文学作品相反。

文学作品的主题贵曲忌直,隐蔽含蓄。作家往往不轻易站出来表白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不直截了当提出观点,而是含而不露地通过形象思维写人、记事、绘景,抒情,流露思想倾向,并给读者留下思索、回味和联想的余地。陶铸同志的名篇《松树的风格》,本意是歌颂和提倡那种“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崇高思想品质,但却托物言志,于松树的“形似”与“神似”之中曲折流露其思想。

而应用文则不同,贵直忌曲。要求直陈主旨,正面表态,直言不讳地明确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哪些成绩应予表彰奖励?哪些缺点应予批评指正?哪些问题应予研究解决?不含蓄,不隐晦,不寄托,不象征,态度明朗,明确摆出主旨。只有这样,才能便于理解和实施。试想,如果一份要求下级具体办理某项事宜的通知,一份交代工作要求的决定,一份向上级请示工作的公文,或一份答复业务联系的信函,观点含混不清,三思而不得其旨,下级将如何执行?上级又如何批复?这样的公文,不但会削弱文件的作用,贻误工作,还可能造成误解,带来损失。因此,应用文的主旨必须明确,这已成为应用文与其他文章的重要区别。

三、集中

主旨的集中与明确紧密相联,明确的主旨同时也要求集中。要做到集中,就须全篇围绕一个中心展开阐述、议论、生发。主旨的“主”,即是中心,集中才有中心。“意多文必乱”,“意多”也难以形成主旨。一篇文章,内容可以丰富,材料可以充实,写法可以灵活,但主旨却不能分散,即使综合性的总结、通讯也要如此,必须枝干分明,纲目清楚。“晓其大纲,则众理可贯。”(刘勰《文心雕龙》卷四)它应能“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刘熙载《艺概》)。

从总体上说,一切文章都要求集中,但由于文学作品在表达上的含蓄性、形象性特征,往往导致其主题的复杂性、多义性。同一作品从不同角度看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白居易的《长恨歌》,从问世至今,对其主题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议不休。所以文学作品主题的集中只是相对而言,不能与应用文主题的集中同等相待。

应用文不但要求集中,而且不少应用文强调一文一事,一题一议。这已成为许多应用文行文的一条传统规则。早在我国宋代,就规定群臣奏事皆要“直述事状,若名、状不同,应分送所属,而非一宗旨,不得同于一状”(《庆元条法事类·职制敕》)。这里规定,一文只能直陈一事,不同类的事不得同为一文。今天我们仍强调“一事一报”。为此,在动笔之前,应注意提炼主题,抓事物的本质和主要矛盾。如果在分析事物时,确实感到提炼出的几个观点都有必要反映,而又很难以一线贯穿,那么,就应分文专述,决不可强拼硬凑,形成面面俱到的“大杂烩”,要力求精粹、凝炼。即使是综合性较强的年终总结之类的应用文,也要有统领全篇的主导思想。还应注意不要把题目设得过大,面铺得过宽,以免头绪繁乱,杂然并陈,主旨不易集中。

主旨集中,不仅可以使应用文重点突出、立意明确,而且利于贯彻、执行和检查,也便于收发、传递、立卷、存档和保管,利于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深刻

所谓主旨的深刻,即指能够透过事物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够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在纷繁多变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且其观点、见解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考验。一篇应用文(除本身内容简单者外),如果主旨正确而不深刻,势必流于浮浅、平庸,其社会价值也是有限的。所以,撰写之前,应在主旨正确的基础上继续开掘,使其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去伪存真,由表及里。

要使主旨深刻,必须联系实际广泛调查,仔细观察,深入研究,严谨论证。而且要解放思想,高瞻远瞩,善于跳出方外,突破常人的平庸认识,甚至突破自我的一贯成见,探求事物的“至理”、“真谛”,获得深刻的创见。

五、新颖

古人要求文章“命意新奇”,“意必己出”,鲁迅先生也提倡文章“以独创为贵”,要匠心独运,力求文章新颖独特。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新事物层出不穷,新思想不断涌现,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应“用”而生的应用文,必须适应这种总趋势,反映新情况、新变化。所以应用文主旨的新颖,不仅是作者为摆脱“千部一腔”、“千文一面”的局面,力求反映新见解,给人以新启迪的主观追求,而且是日新月异的时代对应用文提出的客观而迫切的要求。

应用文的主旨要做到新颖,就必须跟上时代,及时发现和反映新事物、新问题、新经验,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认识、新办法。即是说,主旨要有独创性,应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著名的文学家王瑶,把学术文章分为几种境界:一曰有口皆碑,成为定论;二曰自圆其说,言之成理;三曰虽有偏颇,不乏创见;最不好的是人云亦云,空话连篇(参见严家炎《一位受人敬重的学者》1990年7月15日《光明日报》)。可见,有无创见、有无新意是学术文章有无价值的标准,也是整个应用文有无价值的标准。

主旨的新颖与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看问题的角度有直接关系。同一材料,如果能从新的角度,以新的目光重新审视,或以新的认识,新的理论对材料进行开掘,也往往会有新的创意。

无疑,主旨强调创新。但是决不主张为创新而创新,故意标新立异。应当从实际材料出发,在对材料作深入细致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合理引出科学结论。

第三节 主旨的提炼

提炼本是冶金工业的术语,被准确恰当地借鉴、使用于写作学范畴。所谓主旨的提炼,犹如从大量矿石中提取有用的金属一样,是指从大量芜杂的材料中经过鉴别、筛选、分析、研究,从而获得某种思想、见解的工作。主题的提炼有一个由萌芽、形成、发展、成熟到深化、确立的复杂过程。研究这个过程,把握其规律和要点,对于深化主旨,写出高质量的应用文,服务于工作实践是很有必要的。

究竟怎样从占有的大量材料中提炼出好的主旨呢?实际上,提炼应用文主旨的过程,就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观点与材料统一的过程。实践证明,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事物,分析问题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一个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联系;任何事物都不可避免地隶属于一定的整体。人们的认识也有一个由片面到全面,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高质量的应用文之所以好,首先在于能从全局的高度通过理性的分析来确定正确、深刻的主旨。因此,确立主旨前,作者必须对全局性的情况有所了解。只有全局在胸,分析问题才有比较可靠的标准和尺度,也容易得出符合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具有预见性的观点。在这一方面,具体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上级机关的有关决定、决议、措施、要求以及全局性的工作部署、安排等。

(2)本单位工作的发展趋势,中心工作和各项业务工作的下一步计划、预测等。

(3)现实工作的进展状况及需要,尤其要了解对整体工作影响较大的中心工作的实际状况。

分析材料时,应跳出一人一事及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局限,站在全局高度高屋建瓴地分析材料、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看有无意义,有无针对性和指导性。“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审,无以中要。”(刘熙载《艺概》)从全局出发,站在思想认识的制高点,才能提炼出深刻的主旨来。

二、细致琢磨剖析材料,抓住事物的本质

提炼主旨是一个反复求索的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从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主旨的提炼也未必能一次完成,也需要一个反复思索,不断深化的过程。“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刘勰《文心雕龙》)鲁迅先生也主张,对主题“开掘要深”(《关于小说题材的通讯》)。而“深思”和“开掘”,最终都要落实在对丰富材料的精心琢磨和细致剖析上,其具体途径,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概括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它科学地揭示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基本规律,也揭示了我们提炼主旨的规律。

所谓“去粗取精”,就是对所得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去掉那些关系不大,或虽有联系,但不能集中深刻反映事物本质的粗糙材料或偶然成份,选取那些生动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材料。

所谓“去伪存真”,就是对材料进行鉴别,去掉虚伪成份,留下真实的东西。

所谓“由此及彼”,就是把材料联贯起来分析,探索事物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纵的方面,探寻历史的联系;横的方面,探索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并把全部关系综合、连贯起来分析。

所谓“由表及里”,就是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对人物材料的分析要透过人物的言行,去认识他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对事物材料的分析,既要分析事物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又要分析事物的性质及思想意义。

三、认真比较鉴别材料,抓住事物的个性特征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事物的个性构成了它与其他事物的区别,也是人们处理公务,解决某一特定问题时必须首先认识和把握的前提。否则,遇事一刀切,就要犯主观主义的错误,使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如何才能把握事物的个性特征?常用的做法是运用比较分析,在比较中筛选、鉴别,探寻出它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抓住特点。

比较可以是相反事物的对比,如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等事物的对比。这种对比集中事物对立的性质,有利于辨别正误,弄清是非。例如,一方面是教育经费奇缺,许多穷困地区孩子失学;一方面是惊人的浪费,这就能提炼出必须合理调拨、使用和管理教育经费的主旨。比较可以是不同事物的比较,还可以是同中有异的事物的比较。这些比较应当找出事物间某些性质上的区别和程度上的差异,以便区别对待。要进行比较,必须在比较事物间建立起比较关系或共同的比较背景。

多角度全方位的比较鉴别,既可以鲜明地表现事物个性,真实反映客观实际,又可以筛选出最佳的立意角度,避免千篇一律,使主旨新颖而有所突破。

第四节 应用文主旨的表述方法

应用文的主旨,最终要落实在表述上,实际上需要解决如何具体表述主旨的方法问题。这一问题解决了,应用文的主旨才能彰显凸显。常用的方法有:

一、标题彰旨

即用标题概括并彰显主旨,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的通告》。

二、开宗明旨

在应用文中明白、准确地表达主旨的句子,叫主旨句。最直接的方法是在正文开头用主旨句来显示写作主旨,即开宗明义、片言居要。通知、通报、通告、报告、规章文书等常用此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条:“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三、篇末点旨

在应用文正文的结尾“卒章显志”,点明写作主旨,即为篇末点题。

四、呼应显旨

在正文的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以突出主旨。

这种写法多于开头提出与主旨相关的问题,篇末呼应之。

五、小标题显旨

把主旨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用一个小标题来显示。

也有一些主旨不是以小标题形式出现,而是以段旨句或条旨句的形式出现的。

必须说明的是,在应用文写作中,为使写作主旨更加突出、鲜明,常常将以上显示主旨的方法综合使用。

【思考与练习】

1.结合实际谈谈应用文主旨的地位及作用。

2.为什么应用文在撰写之前,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主旨?

3.应用文的主旨要符合哪些要求?

4.应用文常用的彰显主旨的方法有哪些?试分析例文表现主旨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