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写作单元综合练习

新闻写作单元综合练习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十三章 广播、电视、网络新闻第一节 广播新闻一、广播新闻的含义广播新闻是指通过广播信号,以声音作为媒介,向听众传递信息的新闻。由此可见,新闻性的广播节目主要依赖于广播新闻稿的撰写,以此作为制作新闻类节目的主体方式。截至今年上半年,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超过3.3亿,新农合参保人数达8.3亿。

第二十三章 广播、电视、网络新闻

第一节 广播新闻

一、广播新闻的含义

广播新闻是指通过广播信号,以声音作为媒介,向听众传递信息的新闻。通过无线电波或者通过导线,向广大听众传播声音的新闻,统称为广播新闻。在广播中,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声音的叫做“无线电广播”;通过导线传送声音的叫做“有线广播”。

二、广播新闻的优势与局限

(一)广播新闻的特点

(1)传播速度快。电台利用电波传递声音,每秒钟行程30万公里,迅速无比。

(2)传播范围广。广播可以翻山越岭,渡江涉河,所能披盖无所不及。

(3)听觉优先。广播关键的能量通道是作用于人类的听觉。

(4)简短性。很多新闻报道在广播中仅占30到45秒,3分钟的单条新闻广播已经是长报道了。

(二)广播新闻的传播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广播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也有很多的局限。

1.转瞬即逝,不易保存

声音不像文字,也不像画面,看得见,它是转瞬即逝的。所以这样一种擦肩而过的传播速度,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比较抽象的,比较复杂的一些传播内容,听众有的时候听不太清楚。所以我们说,广播所负载的信息,应该在听众听广播的时候,播出的内容应该使听众在并不吃力的情况下能够听得懂,记得住,并且留下印象。这是作为广播人编辑稿件的一种底限性的要求。

2.容易产生歧义

在信息传递中间,有人做了统计,有70%的用语言,有38%是用声调,其中55%是靠表情。因此,单纯地靠语言传播,信息符号比较单一,同时转瞬即逝不容易留下印象;另外收听和理解不能有半点时间差。所以,这就要求广播从业人员要能够驾驭听觉文本的规律,为了取得更好的听觉效果,对于一些费解的书面语言、较生僻的文字、容易产生歧义的字词,避免使用。

三、广播新闻的种类

广播和报纸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报刊上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也大量地运用于广播。一般说来,广播新闻的种类有:录音讲话(包括录音座谈会)、录音报道(包括文字解说、音响和配乐、人物谈话)、录音新闻、口头报道、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配乐广播、广播对话、广播评论、广播大会、重大集会的实况广播、重要文艺、体育表演活动的实况转播。

由此可见,新闻性的广播节目主要依赖于广播新闻稿的撰写,以此作为制作新闻类节目的主体方式。针对不同的新闻广播节目栏目,广播新闻稿有不同的写作和编辑方法。

四、广播新闻的写作要求

广播新闻的写作,即广播新闻稿的写作,其写作要求与其所采用的新闻体裁相同。如广播通讯,就按通讯来写;人物专访广播,就按人物专访来写。广播新闻的写作和播出分别由记者和播音员担任。在写稿时,要注意为播音员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播音员能够干净利索地表情达意。所以,广播稿件写好后,作者应该自己念几遍,看看语感如何。若有诘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地方,就要加以变通和改正。心里想着听众,就能设身处地的为听众服务。由于广播是一种特定的、以语言和听说为纽带的传播媒介,因此从广播新闻收听效果上考虑,广播新闻稿在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上又有着与其他新闻体裁不同的要求。

(一)简短

按照简短的要求,广播新闻写作时,首先要考虑篇幅的短小。除实况转播类节目外,一般消息不超过1分钟,通讯不超过5分钟。其次还要注意尽量使用短句和单句,不要使用倒装句、多层次的复句,以方便听众接受。

(二)通俗

通俗是广播新闻与其他新闻体裁最大区别所在。文字信息的组合方式是自由的,可以顺叙,可以倒叙,也可以夹叙夹议,但广播新闻只能像平时谈话一样,尽可能接近通俗的口头语,上口顺耳,通俗易懂,使人感到亲切,易于接受。对于一些晦涩难懂、容易产生歧义的字词,应尽量不要使用。

(三)具体

广播新闻最好尽量采用能够想象得出的具体描述,代替空洞的议论和抽象的理论,不宜大量采用数字和统计资料之类的抽象信息。

(四)形象

采用形象化的语言,通过提供听觉形象引起听者的联想,从而产生历历在目的视觉形象,给听众一种现场感和真实感。

【例文1】

健康中国:百姓从“缺医少药”到“病有所医”

[播音员]各位听众,早上好!今天是9月16号,星期三,农历七月二十八,北京,多云,最高气温29度。以下是专题报道:《经典中国辉煌60年》:我国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城乡居民从“缺医少药”走向“病有所医”。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3岁。

吉林省白城市乘风村的村民张富说,三年前,他们全家参加了新农合,原本对这项制度没太在意的他,去年却因老伴的一场大病,彻底改变了想法。

[录音]“当时宣传的时候,我思想上还有点儿顾虑,因为我老伴得的肿瘤,给我们发了2万多块钱,等于在农村干了好几年,这真合算啊。”

[播音员]政府的保障让许多像张富一样的农民家庭,生活又有了新希望。而在城市社区,医疗卫生同样成绩斐然,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介绍说,现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都已经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城市居民看病非常方便。在一些大中城市居民步行15分钟,基本可以到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截至今年上半年,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超过3.3亿,新农合参保人数达8.3亿。到今年底,全国所有的城市都将开展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加上新农合的参保人数,整体上将有超过12亿中国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卫生资源的总量持续增加,国民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改善。

卫生部部长陈竺说,经过60年努力,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国的卫生资源丰富,医疗卫生队伍已经超过了600万人,另外还有将近100万的村医,每千人口的卫生人员数已经接近4人,而且服务的水平明显提升,总体的医疗质量和主要的健康指标在发展中国家居于前列。

(引自中国广播网2009年9月16日)

【例文简析】

这篇广播新闻为了有效地运用来自现场的声音,报道将播音员解说与现场录音穿插在一起,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听众获得现场的真实感,又全面地了解了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第二节 电视新闻

一、电视新闻的含义

所谓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具体地讲,它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它可以系统地、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二、电视新闻的优点与局限性

(一)电视新闻的特点

电视新闻具有报道性、纪录性、即兴性,以及定期性,即把作品在时间上分割为连续性的片断,还有“室内性”等交流特点。具体表现在:

(1)传播迅速。电视的传播速度同样惊人,虽然它没有广播制作简便,但它的迅速如今已不容忽视。

(2)形象生动。电视以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直接作用于听众的感知器官,在多数情况下,易为人们接受,且富于感染力,能引起高度注意。

(3)立体作用的方式。图、声、字是电视传播的三大元素。图像与文字作用于眼睛,语言、音乐、音响则首先作用于耳朵。

(4)传播内容丰富。电视具有最宽宏的度量,它兼容天下事,凡涉及人类应该了解而尚未知晓之事,一概纳之无误。

(5)空间无远近边界。电视同样可以使真实的视听符码跨山越水,翻山渡河,使之到达每一个空间。

(6)线性流程。电视传播拥有与时间同一的流逝特征,它也是顺时序的“一次过”,缺乏贮藏性和复显性,它“过时不候”,无法返回。

(二)电视新闻的传播局限

1.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

这和广播非常近似,但是它不同,它是视听兼备的多元符号,多元符号在电视节目的播放中间转瞬即逝,很难保留,所以这样和报纸、网络相比,保留资料更要困难和复杂的多。

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电视节目的安排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它是由于媒介主动、受众被动,所以电视也应该特别注意做好节目的预告、重复。

3.成本高,干扰多

电视新闻的送达率高,必然导致成本高;另外,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还要受外界诸如无线声波、天线、光波等其他因素的干扰。

三、电视新闻的种类

(一)口播新闻

口播新闻是仅仅靠播音员用口播的方式报道消息的电视新闻。由于这种方法没有发挥电视图文并茂的特点,比较单调和呆板,因此一般只用在简讯及次要新闻的播送上。有时重大新闻发生了,详尽的画面未到,为抢时效,也用这种方式。

(二)视像新闻

这一类电视新闻是与动态的电视画面结合在一起的,是电视新闻最基本的形式,通过电视新闻画面和相应的语音解说,给观众带来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这类电视新闻稿的写作,首先要保证新闻要素齐全,结构形式完整,同时还一定要与新闻画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语言和画面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才能发挥出电视新闻的独特魅力。

(三)电视述评

这是一种既报道新闻事实,又对事实加以分析和评价的电视新闻,其性质与报刊述评相仿。它的时效性可以较录像新闻和现场报道弱,但深度一定要强于前两者。也就是说,它是在一件新闻事实完全或者基本上水落石出以后,进行夹叙夹议地深度报道的电视新闻品种。电视述评叙述事实,是为评论事实服务的。它有很强的舆论导向性、启发性和教育性,因此对记者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法治观念、政策观念,而且还需要有很强的思辨能力,高超的采访技巧,如隐性采访、巧妙提问等等。现在电视里诸如“焦点访谈”、“新闻透视”、“热线追踪”等,都属于电视述评的体裁。

(四)现场直播

现场直播是一种与事件发生、发展以及结束同步传播的报道形式。现场直播是电视新闻中最具优势、最有特色的形式。西方新闻界认为,最优秀的报道往往就来自于记者的现场报道,但现场报道也是电视新闻报道形式中最难的一种,它对记者的反应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事件发生现场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事先也许无法写出完整的新闻稿,但记者采访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大量占有材料,并对事件的发展作出相应的预测和判断,最好拿出尽可能详细的采访提纲。提纲中应包括该事件的背景资料、主要人物的基本信息、活动内容和特点、现场采访对象、可能出现的结果、可能发生的问题等方面内容。

(五)电视专题

专门就某一特定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进行报道,尤其关注的是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人,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公众关注度。强调开掘新闻事件中人物内心的切身感受,事件中人物的展示及其经历,也是电视新闻常用的体裁。它的特点是有一个既定的主题,比较详尽、生动,篇幅也较长,有点像报刊上的通讯。专题报道综合运用、调度画外音、记者自述、当事人访谈、动静态画面等手段,为新闻主题服务。

四、电视新闻的写作与结构

电视新闻离不开电视文字稿的书写,它是与画面一起发挥作用的,因此电视新闻要注意声画关系、现场音响、同期声音,使之各司其职,各展所长。电视新闻文字稿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具体到口播新闻、图像新闻、现场报道三种形式上各有不同的要求和特色。

(一)电视新闻文字稿在结构上的特点

1.主线单一

电视新闻只能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作文稿,层层深入,直到把问题阐述清楚为止。

2.构思新颖

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开头要写得引人入胜,中间穿插一些能够引起观众兴趣的背景、议论,适当设置一些悬念或展示一下电视新闻的中心主题要旨,以知识性、趣味性和接近性的东西吸引观众,结尾要注意进一步加强报道的感染力。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使电视新闻奇峰突起,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不断激发观众接受新闻的欲望,持续收看下去。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曾说过:“新闻报道要使读者‘上钩’。”就是说新闻报道要吸引读者,正确引导读者。

3.层次分明

在写电视新闻文字稿时,要求注意段落、层次和语句之间的过渡、照应与铺垫,使电视新闻具有主体感、纵深感,让观众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二)电视新闻文稿的写作特色

1.明确实在,听觉鲜明

要提供鲜明的视听形象,使新闻事物实在化、具体化、形象化、立体化。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和编辑在采摄编写工作时,尽量减少抽象、笼统、概括性的语言文字,多采用形象、鲜明且与画面匹配或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说明、阐释新闻事实,力求多用新闻事实说话,多用写实性文字。

2.注重细节描写

要尽量采用具体生动活泼的细节来说明新闻事实,加深观众的视听印象。细节描写可以放在导语部分,像特写镜头一样,以增强报道的立体感和现场感;也可以放在报道的主体部分,使之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还可以放在报道的结尾部分,让报道形成高潮,引起观众的回味与思索。

3.取材精练,篇幅短小

首先要多搞一些“小口子”新闻。一条新闻只集中写一个问题或一个侧面,突破口小了,就容易写得集中,写得深刻,并且能够缩短报道篇幅。再者,要精选事实,用最能反映主题思想本质的事实即“新闻核心”来说明观点。要善于抓住“新闻核心”来写作文稿,就必须找出电视新闻中具有核心地位、鲜明特性和普遍意义的新闻事实,在导语部分对其作初步交待,主体部分可以直接承接导语,比较详细地叙述核心事实,背景材料交待要尽量简略,事例不要重复,尽量使新闻核心事实部分突出出来。其次,要节奏缓慢地反复输入,这一点不同于广播新闻那样不断反复,不厌其烦。电视新闻还可以用画面、图像、现场音响、字幕图表、采访同期声等形式的综合语言来表达,加上一些必要的铺垫和过渡性文字,便可以完美地表达电视新闻的全部。

(三)电视新闻文稿的结构

具体到每一条电视新闻,其文字结构无论是倒金字塔结构、螺旋式结构、金字塔结构还是散文式结构,在语言安排和文稿写作上,都必须注重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等几个方面协调划一,整体操作。

1.导语

电视新闻导语是电视新闻开头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要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文字,概括新闻最本质的思想内容,从而引起观众的注意。如何把导语写好,国内外新闻学专家教授和新闻工作者已经归纳出了几个带规律性的准则:

(1)提供最新信息。电视新闻导语是让人们开始注意收听收看的一个信号。新的信息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通常,观众接受了一个新的信息后,会进入特别关注的收看状态。

(2)突出观众关注点。突出观众关注点,把与观众利益相关或观众关心的,感兴趣的事写出来,就能抓住观众,这是导语设计和写作的技巧之一。

(3)揭示新闻主题。新闻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决定于记者对材料确定的主题是否正确、深刻,并切合于问题的实际情况。尤其在短新闻中,导语就负有揭示主题的责任。

(4)为耳朵而写。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内容,除了画面传递外,还依赖声音传送。在写作电视新闻导语时,还要考虑听觉因素。为耳朵而写是电视新闻导语的一个特点。怎样扬长避短,发挥出为听而写的功用呢?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口语化。口语化不等于不加选择地使用日常用语。当然,口语化写作仍然要讲求语言艺术和技巧。

②通俗易懂。避免使用深奥难懂的词汇和字眼。力求用大众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观点、复杂的事件,重要的问题,层出不穷的事物。

③朴实自然。观众用耳朵接受信息,往往不那么全神贯注。如果拐弯抹角,卖弄文字游戏,观众就会感到费解。朴实无华,自然顺畅听起来才能使观众易于接受、易于理解。

④简短明晰。要在三言两语之间感染和吸引读者,就要力争简洁明快,不能拖泥带水。

⑤形象生动。选择响亮上口的词语。

2.主体

电视新闻的主体是导语之后的承接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全面展开,用有说服力的材料阐述和说明全篇的中心意思。要求紧承导语,讲清导语中提到的观点和问题;语言文字以及其他材料地安排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表述简练。这就要认真消化新闻材料,提出观点,并根据表达新闻主题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新闻规律和逻辑顺序有条不紊、错落有致地写出来。

3.背景

电视新闻的背景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的说明,对新闻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的解释,在写作上占有重要的比例和地位,需要花大力气去研究突破。电视新闻的报道在于能把新闻事件的不凡之点、独特之处揭示出来,这得依靠背景材料的交待。电视新闻的背景材料可以按直接带进、穿插交叉等方式交待出来。

4.结尾

一条好的电视新闻,不仅应该有一个好的导语,而且应该有一个俏皮的结尾。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在形式上更加突出,使电视新闻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提示和深化,增强感染力,引起观众共鸣与思索。电视新闻的结尾部分应该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杜绝空泛议论;要紧扣主题,深化新闻事实,升华新闻核心;应当自然贴切,水到渠成,切忌仓促唐突、生硬跑题、公式化、概念化。

由上可见,一条电视新闻的文字结构与报刊新闻一样,由导语、主体和结语组成。但一条完整的、符合电视视听合一特色的电视新闻还要有音响、画面、画外音或画内解说。尤其是主体部分,有的是由播音员的画外音进行叙述,有的则是画内新闻当事人或者记者本人的现场言谈。这就需要我们在写电视新闻时统筹考虑,全面布局谋篇。

因此,电视新闻的写作,除了要做到简短明快,反应迅速,完全真实,准确无误,寓理于事,叙述为主的基本要求以外,还要格外注意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抑扬顿挫,琅琅上口;音画合一,相辅相成。

【例文2】

观国庆彩车 为祖国喝彩

导语:

(主持人出镜口播导语)

今天是参加国庆游行的60辆彩车在天安门广场集中亮相的第四天,观彩车成为了今年北京地区国庆游玩的最大亮点。

主体:

今年国庆节期间在天安门广场展出的60辆游行彩车,被分成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区域进行展示,每个区域的彩车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

国庆游行彩车总指挥姜泽延:“南部的展区主要是体现建设成就的彩车,这部分彩车共有19部,我们在中间也就是人民纪念碑周边也放着一些彩车,还有广场北部都是京外各省市彩车。”

本台记者赵海燕:“现在您看到的是来自江苏的彩车。江苏彩车的整体设计是一个巨大的如意——如意的前面托起的是具有人文特征的风景名胜:五亭桥和虎丘塔;后面展现的是现代化的、具有科技味的江苏,而连接它们的是您现在看到的苏通大桥。”

江苏彩车工作组副组长冯锦文:“我们这个大桥主要起一个过渡和连接的作用,就是把传统和现代连接起来,它的寓意就是继往开来。”

山东彩车“岱青海蓝”,寓意着好客山东向整个世界张开欢迎的翅膀。

游客:“这个创意特别好,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山东的历史人文,另一方面凸显了我们山东现代经济文化的发展。”

地方彩车着重表现的是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发展与变迁,而成就彩车则展现了我国各行各业的进步与成果。

本台记者武兵:“我们看这个彩车的底座是用花岗岩石做成的,在基座上面是打开的书本的造型,这个彩车的主题就是教育成就。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虽然有所变化,但是书本作为传授知识的手段始终是第一元素,所以彩车设计专家组也把翻开的书本造型作为这个彩车的主体形象。”

结尾:

主持人:据天安门地区黄金周指挥部的粗略统计,今天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彩车的群众人数将超过前两天,客流量将达到180万人次。为了满足群众观看彩车的需求,彩车在广场上展出的时间,将延长到10月11日晚6点。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009年10月5日)

【例文简析】

这是一篇视像新闻,文稿篇幅不长,但语言简洁,表述充分,内容完整。在表现形式上既有记者的现场采访,又配有同期字幕、电视新闻画面、语音解说等手段,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第三节 网络新闻

一、网络新闻的分类和特点

互联网(Internet)的出现和运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使大众传播媒介在技术手段上掀起了一轮新的革命。由于互联网上的新闻网站兼具纸质传媒、广播传媒和电视传媒的特色,因而发展迅猛,成为今天信息时代一种技术含量最高的新媒体。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其年会上,正式提出了“第四媒体”的概念,即指继以印刷工业为基础的第一代纸质报刊传媒、以无线电技术为基础的第二代广播传媒、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电视传媒之后,新崛起的以信息高速公路和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媒。

(一)分类

在今天的互联网上,网络新闻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新闻网站,如由新华通讯社主办的新华网(www.xinhuanet.com)。无论国内外,这类网站一般都有传统媒体的背景。一类是传统传媒主办的新闻网站或者网络版(也称电子版),如《人民日报》社建设的大型网上新闻发布平台“人民网”(www.people.com.cn),中央电视台建设的“央视国际”大型网站的新闻频道(www.cctv.com),以及其他各家报刊或者电视台、电台建立的新闻网络版。还有一类是综合性商业网站的新闻网页,如“雅虎”(news.yahoo.com.cn)、“新浪”(news.sina.com.cn)、“搜狐”(news.sohu.com)、“网易”(news.163.com)等等。

(二)特点

网络新闻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点击者”。网络新闻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有如下特点:

1.世界性

不需要卫星,只要是有电话线或者光纤电缆铺设的地方,只要是有新闻记者到达的地方,甚至只要有具备新闻写作能力的人的地方,就可以突破种族、信仰、文化、语言、时空的障碍,及时发布新闻,而公众则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具备上网条件的地方获取世界各地的新闻。这样,新闻的发布者和获取者真正实行了全球连线。

2.即时性

报纸新闻一般以24小时为传播单位;电视新闻如果不是事先已知而安排的实况转播,则以时间段为传播单位,而绝大多数新闻是无法预知的;网络新闻由于省去了大量中间环节,可以以小时、甚至分钟为传播单位,提高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其及时迅捷的特点是传统传媒难以比肩的。网络新闻一般都标明了新闻上网的时间,精确到分钟,使读者对新闻的“新”、“旧”程度一目了然。事实表明,现今发生的重大新闻,一般都是网络最先传播出来的。

3.多媒体性

网络新闻可以综合报刊的图文、广播的声音、电视的动态画面的特点,使其成为集文本、音频、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传播。

4.开放性

互联网是自由开放的媒体,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进出这个巨大的信息空间,自由地选择不同的新闻网站和网页,检索并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新闻信息。

5.互动性

在互联网上,新闻已经不再是单向传播了;读者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而是可以立刻发表言论、提出观点,参加对新闻现象和新闻意义讨论的“主人”。这样,新闻的发布者和新闻的获取者之间形成前所未有的互动关系。任何一位新闻的获取者,只要有足够的写作能力,就可以发表自己的新闻。

6.丰富性

一张报纸,一份杂志,一次播映,其新闻的容量毕竟有限。网络新闻由于数字化技术,有足够的容量,刊载比报刊、电台、电视台丰富得多的消息。即便是在地球的这一端,如果想要获取地球那一端的地方新闻,只要知晓网址或者会进行检索,轻点鼠标,即可如意,而且信息可以随时“下载”保存。

网络新闻尽管新、快、广,但是就像广播取代不了报刊,电视取代不了报刊、广播一样,崛起的“第四媒体”同样取代不了它的“老大哥们”。尤其当灯下躺在床上看报等一类习惯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文化时,就越发超出了传媒互比的功利范围。所以,今后这四种媒体只能是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使今天信息时代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网络新闻的写作

要在互联网上发表新闻,首先要了解电脑显示器的特点。电脑是以屏幕来显示各类信息的,屏幕就像纸质传媒的纸。但是,这张“纸”既没有对开大报那样的版式,也没有四开小报那样的篇幅。尽管可以拖动浮标,但每屏显示的信息也是有限的,最多不过千余字,一般一屏只能显示一条新闻。一张对开报纸一个版的五号字的理论数字就是1万3千多字,可以同时登载多条新闻。电脑屏幕的特点在于层层剥笋,用鼠标“点击”,可以像打开一扇扇门那样步步深入。由于这种形式上的特点,除了“网上真身电子报”以外,网络新闻在写法上也有一定的技巧。

(一)标题

新闻网站或者新闻网页的首页,都是事先设定的栏目下的菜单式新闻标题,用鼠标“点击”具体的新闻标题后,才能进入该条新闻的页面。如“新华网”首页有“最新播报”、“今日导读”、“焦点新闻”、“网闻联播”等一类的栏目;“雅虎中国”的新闻网页首页有“重磅新闻”、“头条新闻”、“市场观澜”等一类栏目。这些栏目下面是一行行有具体内容的新闻标题。在满屏标题前,读者不可能也不愿意一一点击。他们读哪一类新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题做的好坏。因此,网络新闻首先要求作者将标题做得醒目些、清楚些、吸引力强一些,具体说来就是在首页上做实题不做虚题。如果在菜单式新闻标题上做虚题,就有可能遭受餐馆里菜单上那些具有不明不白名称的菜肴的同等待遇——哪怕你的“货色”再好,别人不得要领,很可能会放弃。所以,在首页上一定要做实题,并且能够勾住读者第一眼。一般说来,在新闻网站、网页上,留给新闻标题的长度位置不算短,最多的可容纳30来个汉字,给写大容量的清晰标题以足够的空间。一旦进入后,就可以像报刊传媒那样做多行标题。

(二)内容提要

在一些新闻网站或者网页的首页上,给予重要新闻一定的篇幅,用来以文字显示新闻的提要。这种提要与消息的导语有时一样或者相仿,有时则有些区别。关键在于这种提要是该篇新闻内容言简意赅的精要表达。比如,2010年1月4日《郑州晚报》题为《专家称曹操墓中一具女尸可能系中毒而亡》的消息提要,就是“点击”进入该条消息页面后阅读到的导语:

光明网消息:曹操墓在安阳确认,一度引起争论和质疑,有人建议寻找到曹操的后人,用DNA技术来确定曹操墓的真伪。这个建议在网络上一出现,就吸引了世人的眼球,也有多人自称是曹操的后人,还有一上海老者跑到曹操墓地“认亲”,愿意与曹操进行DNA鉴定。但曹操墓人骨鉴定专家王明辉认为,DNA鉴定需谨慎,会对尸骨造成损毁。

至于“点击”进入新闻页面后的文本式网络新闻的导语、本体和结语的写作要求,则与报刊传媒相仿。由于网络新闻不受版式、篇幅的限制,有些重要新闻比报纸新闻在内容上详尽一些,因而在文字表述时也长一些。

三、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要求

(一)精心制作新闻标题

印刷媒体的标题由于其版面展示空间的完整性,读者可以在同一时间和空间,看到新闻的主标题和副标题乃至主体新闻的提要等内容,因此,在标题的制作上可以调用各种文字技巧,比如,主标题借用了一个比喻,则可以用副标题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而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情况则有所不同。目前新闻媒体网站为增大信息容量通常采用新闻标题集中组合的引导式版面布局。在这样的版面结构下,最先呈现于受众眼前的是由大量新闻标题组成的链动集群,每条新闻的深层内容往往需要通过点击标题的链接才能索取。因此,新闻标题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新闻标题已经成为受众决定是否索取网站深层内容的第一引导力量。好的标题会吸引、刺激、引导读者点击链动索取下一层新闻内容,而不好的标题则成为深层新闻内容展示的直接障碍。一个网络媒体要想吸引受众向网站的深层内容进入,就必须强化“标题意识”,在标题的制作上下大功夫,让新闻标题对受众具有“不可摆脱”的吸引力。

(二)想方设法突出重点新闻要素

网上读者阅读新闻的主要方式为扫描式阅读,在这种阅读方式下,要想保证读者能够容易、清晰、准确地捕捉新闻的核心内容,在写作上就要做到:一是将重要新闻因素用最清晰的文字方式描述出来;二是要对重要新闻因素进行合理排列。为此,以下几点在网络写作新闻时需要特别注意:

其一,注意要让关键词语突出出来,避免去强调整个句子或者是一个段落,因为扫描状态中的眼睛一次只能掠视两三个词。

其二,注意用一个段落描述一个主要的内容,用另一个段落去描述另一个内容。读者的注意力是跳跃的,甚至经常会进行超越段落的跳跃。因此他们很难在一个段落中同时注意到两个重点。

其三,要注意用最重要的事实或者是观察的结论作为这一页新闻的开始,在处理文字较长的新闻时,应该为它写一个简短的概要。

其四,要高度简洁地表述最为重要的事实。为了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准确、尽可能完整地了解最重要的新闻因素,需要在网页的第一视觉区域内完成对重要新闻的概括、描述和引导。尽可能在网页的第一视觉区域完成对重要新闻事实的概括与描述。

其五,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置于最前面。无论是写作一篇新闻还是处理其中的一个段落,都要遵循重要者为先的原则。网络读者绝对不喜欢在文山字海中艰难跋涉,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最重要的信息置于最前端。

其六,要想方设法让读者感到你提供的信息对他们有用。读者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并且充满了怀疑态度与批判精神,他们是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才去访问你的网站。因此记者和编辑永远需要以“对读者有用的”的方式去进行写作,让读者很快发现他们想要的信息。

准确,简洁,突出——这三个要求在新闻主体的构造过程中需要同时完成。

(三)制作便于检索的导语和概要

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人们检索网上信息必须使用的重要工具,美国SUN公司研究机构的研究发现,至少超过半数的网络使用者依赖于搜索引擎去发现自己需要阅读的网页。因此,让新闻更容易被受众检索和查寻,是扩大新闻传播的影响范围,增强新闻的再度利用率的重要条件。

为了使新闻信息的最本质的内容能够在搜索引擎上清晰地显现,在新闻写作上要注意为新闻制作精彩的导语或概要。在搜索引擎上,一则新闻最前端的数十个字往往作为这一新闻的全部内容的简明提示,使用者往往就是通过在搜索引擎上呈现的这数十个字的描述去判断这则新闻信息与自己需求之间的关系。为实现这一目的,以下几方面的技巧需要引起注意:

(1)使用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词汇和简洁的句式制作导语。

(2)如果是长篇的报道,则要使用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词汇和简洁的句式制作一个概要,将其置于这一页面的最前端。在这个概要上设计链动,将读者引向报道的详细内容。这个摘要往往会成为在一些搜索引擎中显示这页新闻内容的最精要的提示。

(3)导语和概要描述必须准确反映全文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含义。

(4)不要用夸张和浮华的语言描述导语和概要,要把精力集中在事实之上。

(5)概要描述应该控制在150字以内。

【例文3】

中日韩领导人互动频繁受关注

近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互动频繁。外界注意到,日本新首相鸠山一上台便与中韩展现出良好的沟通愿望,三国关系似乎也升温不少。

胡主席称鸠山“老朋友”

据报道,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晤将于10月10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中国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和韩国总统李明博,将在此次会谈中,就朝鲜核问题和经济危机解决方案等问题进行磋商。不过,在三国峰会之前,中日韩三国已经在刚刚结束的联大会议上出现了热闹的友好气氛。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利用联大召开之机,迅速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亮相,建立了“鸠山外交”的崭新品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媒体高度关注“胡鸠会”。美国当地时间9月21日晚,胡锦涛主席在纽约与鸠山举行了会谈,多家日本电视台以现场直播的方式播出会谈实况。胡主席表示,鸠山首相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相信在他任内将使两国关系得到积极发展。鸠山也笑着响应道:“许多日本国民都相信,日中关系会越来越好。”原定会谈时间为40分钟,结果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延长到一个多小时。

第二天,日本《每日新闻》以“中日首脑会谈,‘友爱外交’构筑信赖关系”为题发表了评论文章。《朝日新闻》头版头条则以“提倡建立东亚共同体,首相首先和中国会谈”为题进行报道。

据共同社报道,首次“胡鸠会”的话题广泛,其中许多还是“症结问题”。比如长期影响两国关系的“历史认识问题”,鸠山就一反传统日本政客的忸怩作态,直接宣布将沿袭“村山谈话”。对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问题,鸠山则建议将东海变成“友爱之海”。

日本媒体认为,日中首脑会谈,对重视亚洲的鸠山而言,显示出中日关系和日美同盟关系一样重要。此外,鸠山还倡议建立“东亚共同体”。外界认为,如果该构想能够实现,它将成为牵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火车头。

韩日首脑谈起历史问题

除了会见中国领导人,鸠山与韩国总统李明博在纽约的会面同样也引发关注。鸠山与李明博就两国间领土等悬案以及朝鲜核问题交换了意见。

鸠山说:“韩日两国是无法分离的关系,因此希望两国相互合作,共同应对经济、气候变化、核等全球焦点。”李明博说:“希望两国相互信赖,努力构筑最为亲密的新关系。我期待鸠山首相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我也为此做好了准备。”

此后,《朝鲜日报》发表题为“韩日能否摒弃前嫌迎接新时代”的评论说,两国首脑会谈时,首先将过去韩日首脑较为忌讳作为议题的历史问题搬上了谈判桌。对于鸠山政权和韩国政府来说,历史问题不是“利空因素”,反而是象征两国关系可能发生质变的“利好因素”。

中日韩三国的友好互动受到外界的颇多关注,舆论清楚地看到,即使建构东亚共同体只是一个遥远的目标,但逐渐消除对立,化解矛盾,本身就是加强区域合作的一股动力。或许正是有了这样的共识,中日韩的友好互动才能得以升温。

(引自http://www.sina.com.cn2009年9月28日)

【例文简析】

这是一则网络新闻,将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晤时就中日敏感的历史认识问题及韩日两国间领土等历史问题都一一阐述了出来,标志着中日韩构筑‘友爱外交’的信赖关系将是一个并不遥远的目标,充分体现了网络新闻文体的特点及其写作要求。

【思考与练习】

1.简述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局限和写作要求。

2.同一失火题材的报纸消息和电视新闻文稿写作上应有什么不同?

3.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要求有哪些?

新闻写作单元综合练习

一、根据消息内容拟写标题:

新华社西安四月一日电 被破坏了多年的西安市郊的关中八景之一“灞柳风雪”,经过绿化又将恢复了。

最近,西安市的学生、工人、战士成群结队地来到灞河岸边,在灞桥桥头和数十里的灞河堤上,新植杨柳树11万多株。连同去年栽的和原有的树,这一带已基本上消灭空白地段。一两年后,扬花雪舞的奇景可望再现。

……

灞河柳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遭到严重破坏,原有的柳树几乎看不到了。随着西安旅游业的发展,重建灞桥风景区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从去年开始,西安市灞桥区结合灞河治理,有计划地开始了灞河岸边的绿化工作。

9月19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美联社、CNN和美国各大报纸不约而同地报道了这么一条引人瞩目的消息:中国海空军、中国渔船和美国海军间谍船在黄海海域玩起了“猫和老鼠”的危险游戏,中国战机和军舰对正在中国海上专属经济区内从事间谍活动的美国间谍船提出了严正警告,中国的渔船还撞坏了美国间谍船上的间谍设备,最终将美国间谍船逼出了中国海上专属经济区。

二、比较下面几种导语写法的优缺点:

(1)中国文联今年将邀请30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的470多位外国艺术家来华访问,并派出170多位中国艺术家出访五大洲28个国家。

(2)中国文联今年将派出170多位中国艺术家出访五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文联主席周扬和作协主席巴金是其中的两位。

(3)中国文联今年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文联主席周扬和作协主席巴金年中拟先后出访日本。

(4)中国文联今年计划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包括周扬和巴金在内的大批著名作家、艺术家将在今年内先后出访。

(5)中国文联今年计划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将派出周扬和巴金等170多位艺术家出访日本等28个国家和地区。还计划邀请××、××等30个国家,包括×××、×××等在内的470多位外国艺术家访问我国。

三、实训题

1.围绕校园生活,写一篇动态消息或一篇综合消息。

提示:可写成动态消息的题材有:

(1)学校开展的学雷锋活动月;

(2)技能大赛、演讲比赛、庆祝晚会、校运动会赛况等;

(3)“五四”青年节或“一二·九”纪念活动等。

提示:可写成综合消息的题材有:

(1)学校的教学改革、后勤改革等;

(2)一学期学校或班级团委开展的各项活动;

(3)校运会结束后班级、年段或全校在本次校运会中总的情况报告;

(4)班级整个学期创文明班级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或存在的不足等。

2.围绕社会生活,创作一篇消息。

提示:可选择上学途中、自己居住的社区周围、过去的学校、父母工作单位等自己能涉及到的场合发生的任何新事件、出现的任何新情况,写成一篇或多篇消息。

3.试走出校门,选定一个社会知名或有成就的专访对象采访,写出一篇有新闻报道价值的人物专访。

四、分析题

十四时二十八分的北川

中新社记者 唐伟杰

时针指向十四时二十八分,这里是北川老县城。

一年前的此刻,来自地底的巨力撕裂了山河,土石崩塌,建筑倾覆,奔逃的人群被无情地吞没……

这里是十四时二十八分的北川,一座大部分时间被封禁的废城。残垣倾颓,断壁狼藉。滚落的巨石突兀地横亘在道旁,一些未被毁损的商铺招牌尚未褪色……浩劫的痕迹在这里凝固。

这里是十四时二十八分的北川,虽然没有任何官方组织的活动,却有数万人涌入此地,更多的车辆和人群此刻还堵塞在通往这里的路上,无法如愿抵达。没有太多人在这里维持秩序,密集的人流自然分成两路缓缓地行进。或观望驻足,或口中呢喃,蜀地的乡音盈耳。

这里是十四时二十八分的北川,没有汽笛长鸣,没有钟声响起。人们在心里默数着,然后鞠躬,静默地伫立良久。

这里是十四时二十八分的北川,纸钱在火中化为灰烬,香烛点燃,鞭炮声响起。有人纵声哀嚎:“哥哥、姐姐我又来看你们了……”有人将满是泪痕的脸深深地埋进臂弯,静静地啜泣。

这里是十四时二十八分的北川,巨大的石碑上镌刻着“二00八·五·十二、十四·二十八”,黄白的菊花丛中,端放着一位女子的照片,上面印有这样的诗句:“如果在天堂里遇见你,你是否还像过去;如果在天堂里遇见你,你是否还那样熟悉地依偎在我的怀里;我知道我必须坚强……”落款:“老公”。

这里是十四时二十八分的北川,县城核心区街道两旁的丁香花,散发着如同去年一样的沁人芬芳,它们也是那场灾难的幸存者,无人照看却依然生长。

这里是十四时二十八分的北川,距此二十多公里外,新北川中学正式开工建设,大批建设者已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集结,一座安全、宜居、融合羌族文化特色的北川新县城将拔地而起,它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永昌”。

(引自中国新闻网2009年5月12日)

(1)这篇新闻特写属于特写的哪种类别?

(2)结合这篇特写,说一说新闻特写有什么写作要求。

(3)分析这篇新闻特写的写作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