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南京工业大学 徐 明
〔摘要〕认知语言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语言研究范式。本文拟从1)学术界出版的相关图书;2)相关研究者关注的内容;3)日本认知语言学学会10次会议提交的论文这三个方面考察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以期对此做出较为全面的展示和深入的分析,并给我国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研究现状 调查 分析
1.引言
认知语言学是在反思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的成败得失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兴起,迄今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语言研究范式。它力图从人类认知的视角来研究语言,并通过作为人类认知一部分的语言,来探索人类和文化的本质。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下,认知语言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呈现出白热化状态,自1989年迄今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已召开11次,并创办了自己的国际性刊物。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也紧跟其上,2000年日本认知语言学学会成立,迄今已召开10次年会,学术界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也出现了在世界范围有影响力的学者。而在我国,在认知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也紧跟国际潮流,自2001年迄今已经召开6次中国认知语言学会议。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拟从1)学术界出版的相关图书;2)相关研究者关注的内容;3)日本认知语言学学会10次会议提交的论文这三个方面考察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希望能给我国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带来启示。
2.学术界出版的相关图书
书籍是能够比较稳定地、系统地反映一个时期主要学术成果的量化指标。因此,下面对日本学术界出版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方面书籍进行统计分析。
(1)内容涉及从入门概论到研究著作的广泛领域
日本的学术书籍可以让我们较容易地辨别出入门级和专业级,入门级的书名前通常会有初级、入门、简易等标题,出版社经常定期出版某个专题的入门系列。作为教材推广的书,出版社往往遵守迅速、便宜、轻薄的原则。如图所示,日本认知语言学书籍可以概括为入门概说、特定领域和事典工具(工具书)三大类。
第一大类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入门概说书籍约有46本。首先,从认知科学大背景下介绍语言学的书籍有茂吕雄二的『対話と知―談話の認知科学入門』等4本;从言语学等关联领域系统介绍言语科学的书籍约有16本,如大津由纪雄等的『言語科学と関連領域』;涉及符号学的书籍有马道子的『パースの思想―記号論と認知言語学』。在入门概论类书籍中,立足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介绍的书籍有河上誓作的『認知言語学の基礎』和大堀寿夫的『認知言語学』等9本。从认知语法角度介绍的入门书籍有山梨正明的『認知文法論』等3本;另外从认知语义学角度介绍的书籍有松本曜的『認知意味論』等3本;从音韵学角度介绍的书籍有吉村公宏的『認知音韻·形態論』;从语用学角度探讨交际的书籍有大堀寿夫的『認知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論』;侧重于实例说明的书籍有『実例で学ぶ認知言語学』、『日本語表現で学ぶ入門からの認知言語学』。
第二大类属特定领域类的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书籍约有68本,笔者列举以下五个特定领域进行考察。
第一,跨学科研究的书籍约计5本。例如,从语言人类学角度进行研究的书籍有井上京子的『もし「右」や「左」がなかったら—言語人類学への招待』;从生态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的书籍有本多启的『アフォーダンスの認知意味論:生態心理学から見た文法現象』;从社会语言学角度介绍的书籍有井上逸兵的译本『認知と相互行為の社会言語学―ディスコース·ストラテジー』。
第二,对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进行广泛深入探讨的约计12本。例如,探讨语言机制的有山梨正明的『ことばの認知空間』;从事象构造、范畴化角度分析的书籍有西村义树和大堀寿夫的『認知言語学Ⅰ:事象構造』和『認知言語学Ⅱ:カテゴリー化』;探讨心理空间理论的有坂原茂等的译作『メンタル·スペース:自然言語理解の認知インターフェイス』、『思考と言語におけるマッピング:メンタル·スペース理論の意味構築モデル』等;涉及关联性理论方面的主要有东森勋的『関連性理論の新展開―認知と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和内田圣二的『関連性理論:伝達と認知』;针对文本认知讨论的主要有甲田直美的『談話の展開の話·テクストメカニズム―接続表現と談話標識の認知的考察』;从认知语气、符号化等角度进行研究的有谷口一美的『事態概念の記号化に関する認知言語学的研究』。这类书籍讨论的范围涉及事象构造、范畴化、心理空间、关联理论、文本研究、符号学、语态等多方面。
第三,从认知语义学角度进行研究的约计10本,如中右实的『認知意味論の原理』、田中茂范的『認知意味論』;从哲学角度思索的青木克仁的『認知意味論の哲学―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身体的基礎』;从隐喻换喻角度探讨的谷口一美的『意味論の新展開:メタファーとメトニミー』、泽田治美的『認知意味論の展開―語源学から語用論まで』。此方面的著作颇丰,不仅有西方的名篇译作,也有日本学者自己的研究著作。
第四,从认知语法角度进行探讨的约计6本,如池上嘉彦的『<英文法>を考える』、早濑尚子的『認知文法の新展開』和『英語構文のカテゴリー形成:認知言語学の視点から』、中右实和西村义树的合著『構文と事象構造』。另外,在修辞学方面,有佐藤信夫的著作『レトリック感覚』(修辞感觉)、『レトリック認識』(修辞认识)等(详见后文)。
第五,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方面,有松田文子的『日本語複合動詞の習得研究―認知意味論による意味分析を通しシリーズ言語学と言語教育』、森山新的『認知と第二言語習得』以及约20本论文集(其中10本日本认知语言学会的论文集,下文将做专门讨论)。此外,山梨正明的讲座『認知言語学のフロンティア[全6巻]』从“認知音韻·形態論、認知文法論、認知意味論、認知語用論、認知類型論、認知言語習得論”六个方面对认知语言学进行了探讨。
第三大类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事典工具类约计12本,如辻幸夫主导编订的『ことばの認知科学事典』和『認知言語学キーワード事典』。日本学术界还出版了便于语言学研究查阅的『言語学大辞典』和『認知科学辞典』等多部辞典。另外,国广哲弥在字典编辑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如编撰了『理想の国語辞典』和『日本語の多義動詞 理想の国語辞典Ⅱ』。
(2)译作涉及西方认知语言学各个层面
日本学术界注重对西方先进理论的引进消化,日文译作涉及西方认知语言学的各大重要观点理论,如:George Lakoff和Mark L.Johnson的认知语义论;Adele E.Goldberg的句式语法论;Gilles 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的关联性理论;Ronald 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论;Mark 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Leonard Talmy的Force Dynamics理论等。主要译作约有17本。
(3)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发展特点总结
(纵坐标为出版数量,横坐标为出版时间,1表示1973年,依此类推,28是1999年,30是2001年,37是2008年)
以上坐标图是对105本日文著作和17本译著的出版时间、数量关系情况的总结,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日本认知语言学书籍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1)认知语言学书籍总量出现了两个高峰点:即第一个高峰点30(2001)、第二个高峰点31(2002)。这与实际的调查相符合,2001年出现16本日文专著,2002年出现11本日文专著。
(2)2000年是一个分水岭,前期译著所占比例大,2000年前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日文著作为26本,约占日文著作总量的25%,而译著为12本,约占译著总量的71%。
(3)2000年后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日文著作总量突增,日文著作达到79本,约占日文著作总量的75%,而译著为5本,约占译著总量的29%。
结合书籍出版的实际情况,笔者分析如下:2000年做一个划度,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以翻译西方原著为主(2000年前出现12本译著),其中以池上嘉彦等学者的译著为代表。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以入门概说类为主的探索认知语言学基础理论方面的书籍,其中以河上誓作和山梨正明的著作为代表。进入21世纪,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出了系列丛书,这既是日本学术界、出版界的传统,也是研究者对这段时期内学术的总结。从语言学角度探讨的丛书有『シリーズ言語科学』、『シリーズ·日本語のしくみを探る』、『日英語比較選書』、『英語学モノグラフシリーズ』。
3.相关研究者关注的内容
(1)最早在认知语言学领域探索的日本本土学者
日本学者在认知语言学方面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佐藤信夫的『レトリック感覚』。佐藤可谓是修辞学(rhetoric)研究方面的日本第一人,1981年他又推出『レトリック認識』,这是在西方认知语言学的观念引进之前就开始的对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尝试。1986年佐藤推出了更加系统化、理论化的『意味の弾性:レトリックの意味論へ』。他主要对文学作品中的例子进行分析,涉及现在经常提到的“隠喩(メタファー)(metaphor)、換喩(メトニミー)(metonymy)、堤喩(シネクドキ)(synecdoche)”等。
(2)对认知语言学的普及贡献巨大的日本学者
对日本认知语言学的普及起了重大作用的学者是河上誓作和池上嘉彦。河上誓作于1996年出版了『認知言語学の基礎』,该书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和基本概念等做了详细介绍。这是日本学术界系统介绍认知语言学的第一本概说书,该书以Lakoff的范畴论及隐喻的精华和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概念为中心,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实例,并进行了细致解说。2001年河上翻译了Adele E.Goldberg的『構文文法論―英語構文への認知的アプローチ』(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Goldberg,Adele E.〉),之后参与策划了认知语言学入门系列丛书等。河上誓作作为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方面的先行者受到极大推崇。
池上嘉彦著作丰硕,论文近百,可谓是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位大家。他从言语、文化、认知的角度去研究认知语言学,特别是注重考察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文学中的诗句、跨越语言层次的符号现象,从与人类认知的倾向性和文化的相对性的关联上,研究其语义内涵。池上在认知语言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翻译介绍普及认知语言学,译作有『認知意味論:言語から見た人間の心』(Lakoff.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認知言語学入門』(Friedrich Ungerer,Hans-Jorg 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Learning About Language)。他注重从语言研究的各个角度对认知语言学进行总结,与河上誓作、山梨正明主导策划了系列认知语言学入门书(共6卷)。(2)研究著作主要有『「する」と「なる」の言語学』、『<英文法>を考える』,分别从日语、英日对照的角度,深刻地洞察了语言的功能。近年来他主要从言语的主观性(自己の知覚)(Subjective Construal)角度进行研究。池上对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在认知语言学方面深入研究的日本学者
在认知语言学、语义论、语用论、符号论方面颇具造诣的学者是京都大学的山梨正明。山梨的研究特点是站在认知科学的大背景下,系统考察形式、语义、语用等相关的语言现象,并尝试探讨语言和人类认知机理。他的著作有『認知文法論』(1995)、『認知言語学原理』(2000)、『ことばの認知空間』(2004)等。其中前两本书影响力较大,被视为认知语言学入门必读书籍。第一本书主要是通过结合大量日语语言现象,系统论述认知语言学中的理论概念。第二本书主要是面向初学者,详细介绍认知语言学中的基本原理,尤其是langacker理论。他的研究涉及认知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如语法化、概念隐喻、意象图式、多义语网络、参照点等。2001年起,他每年推出一本『認知言語学論考』论文集,收录当年重要的研究论文。他在此领域论文逾百,成就斐然。
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上贡献较大还有东京大学的大堀寿夫,其著作『認知言語学』(2002)、『認知言語学Ⅱ:カテゴリー化』(2002)、『認知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論』(2004)主要针对入门者,系统、明晰地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框架。他的译著有『詩と認知』(原作者George Lakoff和Mark Turner)。同一大学的西村义树研究兴趣集中在事象构造,代表作『認知言語学Ⅰ:事象構造』。另外,在认知语言学方面深入研究的学者还有坂原茂(『メンタル·スペース:自然言語理解の認知インターフェイス』、『思考と言語におけるマッピング:メンタル·スペース理論の意味構築モデル』、『認知言語学の発展』)、吉村公宏(『はじめての認知言語学』、『認知意味論の方法:経験と動機の言語学』)、定延利之(『認知言語論』)。
(4)从跨学科的角度展开研究的日本学者
注重从跨学科的角度展开研究的日本学者首推辻幸夫,他不仅编撰了『ことばの認知科学事典』、『認知言語学キーワード事典』,还翻译了『認知言語学のための14章』,并主编系列认知语言学入门第一卷『認知言語学への招待』,又与山梨正明共同策划了『認知言語学論考』(1-3卷)。他最主要的研究特点是从认知科学的角度观察思考语言。例如,他与认知科学各领域研究者的12次对话从知识获得、复杂系言语学、计算言语学、语义把握、儿童的认知能力、话语分析、动物心理、言语障碍、感动、言语能力等角度,宏观上观察了语言的方方面面,深入透彻探讨了语言机理。井上京子主要从人类语言学角度展开研究,其代表著作是『もし「右」や「左」がなかったら:言語人類学への招待』。楠见孝较早尝试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隠喩(メタファー)(metaphor)”。本多启则尝试从生态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语言,近年出版了『アフォーダンスの認知意味論:生態心理学から見た文法現象』。
(5)在认知语义学方面深入研究的日本学者
认知语义学是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聚集了众多的研究者,如中右实(『認知意味論の原理』(1994))、田中茂范(『認知意味論』(1990)、『空間と移動の表現』(1997))、杉本孝司(『意味論2-認知意味論-』(1998))。
在语义论研究方面深入研究的学者还有松本曜和籾山洋介。松本对语言中的移动表现研究较为深入,如使役移动句法、视觉表现中的虚拟移动等方面,其代表著作是『空間と移動の表現』(1997)和『認知意味論』(2003)。籾山洋介则是一位近年来比较活跃的研究者,其代表著作有『認知意味論のしくみ』(单著)、『認知意味論』(与松本曜合著)。他的研究集中在对多义语的分析方法和隐喻的认知机制等方面。前者是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的认知机制探讨;后者是基于概念隐喻的框架,通过对现代日语的分析,探讨存在于人类之外的活动去审视人类行为表现,如鸟类、植物、天气、机械等角度。
(6)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方面的新起之秀
近年来,森山新、黑田航的研究也比较有特色,前者主要是从韩国语的背景下考察言语习得,后者是基于Berkeley FrameNet and Beyond,研究语义框架。另外,谷口一美在隐喻方面的研究也别具一格。
4.日本认知语言学学会10次会议提交的论文
(1)研究组织:日本认知语言学学会
2000年9月9日,日本认知语言学学会在池上嘉彦等学者的倡导下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成立,召开了第一次学会,成立了日本认知语言学学会的研究组织,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昭和女子大学教授池上嘉彦被推举为会长,庆应义塾大学的辻幸夫被推选为「事務局(代表)」(2009年起,京都大学教授山梨正明接替池上嘉彦担任学会会长)。学会规定,今后学会每年9月在各个大学轮流召开,每年发行会议收录的论文集。迄今已经召开了10次年会,发行了10次学会的论文集。
会议有固定的会议程序、严谨的会议流程,逐步形成了严谨、高效的会议作风。同时学会注重和国际认知语言学学会、日本国内关联学会的交流合作,调动、团结相关学者进行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员年年递增,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层次水平。
(2)研究成果:10次会议提交的论文
日本认知语言学学会的形式分为研究发表、特别讲演、大会发言、分组讨论四种形式。研究发表为各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的发言报告,分组进行。特别讲演以邀请国外语言学家为主,至今已经邀请了Ronald W.Langacker、Bernd HEINE、William Croft、John R.Taylor、Leonard A Talmy、Elizabeth Closs Traugott、Nick J.Enfield、Adele E.Goldberg。大会发言由司会(会议主持者)定基调报告,然后分别由3位研究者发表关联报告。分组讨论则由各组代表召集讨论。考察10次年会呈现的研究成果,研究发表385篇,特别讲演10篇,大会发言10组,分组讨论42组。
研究发表(385篇)和特别讲演(10篇)是研究者的个人发言,归为一类进行探讨,考察这395篇文章的总体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第一,偏重于理论探讨的文章有170篇,约占总体的43%。其中,关于认知语法的文章有57篇,约占理论探讨的34%;涉及概念隐喻理论的文章有39篇,约占理论探讨的23%。认知语法和概念隐喻在这几年占有较大比重,它们一直是这几年研究的重点。另外,其他被大会关注的理论还有:概念整合理论、类典型理论、意象图式理论、关联性理论、语义框架等。值得一提的是关于主体化的探讨的文章也有10篇,这是近年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在第五次年会上设立了专题小组讨论。
第二,偏重于应用研究的文章有225篇,约占总体的57%,依据应用研究特色将其分类如下:1)重视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二外习得及诗歌文本分析等的文章有42篇,约占应用研究的19%;2)在认知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重视与外部哲学、心理学及语言学内部各个方向上结合的互动研究的文章有48篇,约占应用研究中的21%;3)重视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的实证研究、个案研究及对比研究角度的文章有135篇,约占应用研究中的60%。其中,个案研究达到77篇,约占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研究的57%,足以看出日本研究者对个案研究的重视。
大会发言(10组)和分组讨论(42组)是围绕一个专题的发言,归为一类考察。观察以上52个主题所体现的研究热点:第一、二次大会发言主要是从言语、文化、认知等跨学科角度对认知语言学研究进行了概括式的探讨;从第三次大会开始,探讨的主题开始比较明晰化,如第三次大会主要围绕语言习得、第四次大会主题为认知类型论、第五次大会主题为自我感觉(Subjective Construal)、第六次大会主题为以隐喻为中心的认知语义学的新展开、第七次大会主题为认知语言学与言语教育、第八次大会主题为认知语言学与交流、第九次大会主题为通过与外部对话再次思考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念、第十次大会主题为认知语言学的科学的哲学的基础。
5.结语
首先,从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及方法论三个方面,笔者将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的特点概括如下:
(1)在理论研究上,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框架,即以George Lakoff、Mark L.Johnson的认知语义论和Ronald 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论为主体,以Gilles 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Mark Turner的Blending and Conceptual Integration理论、Leonard Talmy的Force Dynamics理论等为支撑,在各个方面结合日语和英语的特点展开研究,特别是在句式结构的分析、类义语分析、语义框架构建上深入研究,成果显著。
(2)在应用研究上,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结合日语语言特点,重视对言语习得的探讨,常以研究团队、分工合作的形式出现,如以黑田航为首的基于Berkeley FrameNet and Beyond的语义框架研究、以小原京子为首的日语框架研究。
(3)在方法论上,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重视跨学科研究,如辻幸夫与认知科学各领域研究者的12次对话系列,重视实证研究、个案研究以及对比研究等。
其次,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考察认知语言学研究在日本的组织运营情况,以揭示西方理论如何被日本学者借鉴吸收并本土化。
(1)从研究者到研究组织,再到出版社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2)研究者专注研究领域的同时,重视相互交流,并注重对后学的提携。
(3)出版社积极配合研究者,组织出版相关系列丛书。
(4)研究组织机构运行严格合理,会议组织规范、高效。
以上对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的考察重在宏观把握,但广度有余、深度还不够,有待另文探讨。期望本文能够为我国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ウンゲラー,F.&シュミット,H-J.(1996,Jp 1998)『認知言語学入門』池上嘉彦他訳,大修館書店。
[2]テイラー,ジョン·R.(2004,第2版1995〔邦訳1996〕,第1版1989)『認知言語学のための14章』辻幸夫訳,紀伊國屋書店(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John Taylor,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レイジャッケンドフ『心のパターン―言語の認知科学入門』その他単行本(2004/04)岩波書店。
[4]マイケル·I.ポズナー編『言語への認知的接近 認知科学の基礎』その他単行本(1991/12)産業図書。
[5]David Lee(2006)『実例で学ぶ認知言語学』宮浦国江訳,大修館書店。
[6]フォコニエ,ジル(1985,邦訳1987,第2版1994,邦訳1996)『メンタル·スペース:自然言語理解の認知インターフェイス』坂原茂[ほか]訳,白水社(Mental Spaces,Gilles Fauconni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フォコニエ,ジル(1997,邦訳2000)『思考と言語におけるマッピング:メンタル·スペース理論の意味構築モデル』坂原茂·田窪行則·三藤博訳,岩波書店(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Gilles Fauconni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ゴールドバーグ,A.E.(1995,邦訳2001)『構文文法論』河上誓作·早瀬尚子·谷口一美·堀田優子訳,研究社出版(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Adele E.Goldberg,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9]ジョンソン,M.(1987,Jp 1991)『心のなかの身体』菅野盾樹訳,紀伊國屋書店。
[10]レイコフ,G.(1987,Jp 1993)『認知意味論:言語から見た人間の心』池上嘉彦·河上誓作[他]訳,紀伊國屋書店。
[11]レイコフ,G.&ジョンソン,M.(Afterword追加2003,1980〔邦訳1986〕)『レトリックと人生』渡部昇一[他]訳,大修館書店。
[12]レイコフ,G.&ターナー,M.(1989,Jp 1994)『詩と認知』大堀壽夫訳,紀伊國屋書店。
[13]スゥィーツァー,E.(1991,Jp 2000)『認知意味論の展開』澤田治美訳,研究社(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Eve Sweets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4]D·スペルベル,D·ウイルソン(1999)『関連性理論:伝達と認知』内田聖二[ほか]訳,研究社出版[邦訳は第2版](Sperber,Dan and Deirdre Wilson〔1995,初版1986〕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2nd ed.〕Blackwell)。
[15]ジョンガンパーズ『認知と相互行為の社会言語学―ディスコース·ストラテジー』その他単行本(2004/05)松柏社。
[16]マイケル·トマセロ『ことばをつくる―言語習得の認知言語学的アプローチ』辻幸夫(翻訳),野村益寛(翻訳),出原健一(翻訳),菅井三実(翻訳),鍋島弘治朗(翻訳),森吉直子(翻訳)(2008),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
[17]アリス·ダイグナン『コーパスを活用した認知言語学』大森文子[他]訳(2010),大修館書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