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论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商务日语 课程体系 培养规格 实践调查2008年10月,起源于美国的“金融海啸”殃及世界,中日两国也不能幸免。

论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罗萃萃

〔摘要〕通过对毕业于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中日商务工作者进行调查,和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院日语(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五个课程平台(模块)的学时比例进行分析,指出在建设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时应该关注通识、专业、拓展和实践等四个课程体系构成模块的关系即模块与体系、模块与模块、课程与模块、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应注重培养学生从事中日商务工作的特殊能力和素质;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既是直接影响中国商务日语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工程,也是直接关系中国商务日语教育发展进程的基本工程。

〔关键词〕商务日语 课程体系 培养规格 实践调查

2008年10月,起源于美国的“金融海啸”殃及世界,中日两国也不能幸免。虽说中国对日进出口贸易额2007年为2 360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已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国(日本现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国)。但是,在目前日趋复杂、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下,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同样也面临着新的考验。中国方面,人民币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巨大升值压力,商品质量事件人为地被笼罩了政治阴影;日本方面,经济振兴计划一直效果欠佳,首相频繁换人等。新形势下对优秀商务日语专门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紧迫和急切。因此,怎样培养商务日语人才和培养怎样的商务日语人才,已是要求商务日语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攻关的重大课题之一。

另外,现在中国设立日语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经多达600余所(其中近400所高校设立的是本科日语专业),在校生已经多达70~80万人左右。另外,近几年有大量留日毕业生回国。日本年轻人到中国来就业的人数也大幅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来华就业的日本年轻人为4.5万人左右。而到2010年上半年为止,来华就业的日本年轻人已达12.5万人。为此,日语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中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语教育,采用的“日语语言+文学”的课程模式;20世纪90年代至今,采用的“日语语言+文化+经贸”的课程模式。显然,这样的课程模式已难以培养出符合当前人才市场需求的商务日语专门人才,已难以满足经济全球化时代对商务日语专门人才的需求。因此,提升中国高等院校商务日语教育层次,创新理论,改革方法,培养“日语语言+日本文学文化+商务+商界文化+国际商务人员素质”的优秀商务日语专门人才,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京地区部分高校近三年商务日语毕业生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

1.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法等。

2.分析与讨论

据资料推测,每年本科高校的经贸大学日语、普通大学日语、专科院校日语等的日语专业毕业生每年约4~5万人,其中经贸大学(按全国不足10所推算)的本科经贸日语毕业生仅为1 000名左右,约占2%;普通大学的本科日语毕业生为1~1.5万名,约占30%。另外还有数万名经贸和日语自考的本、专科毕业生。换言之,即中国每年都有大量日语专业本、专科毕业生走向中日经贸工作岗位;从事中日经贸工作的日语专业毕业生的个人能力、水平和素质等参差不齐;中日经贸工作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关于“教什么”的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

2.1 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商贸工作感受调查

在2005—2009年期间,本人对毕业后长期从事对日贸易工作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南京地区高校的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了5年的跟踪调查,掌握了他们“实际工作状况”方面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表示有过以下经历:“恶补”商务礼仪、错误领会日方上司的要求并因此感到烦恼、不懂日本商界行规和日本行业日语并因此感到苦恼、听不懂日本人使用的惯用句或谚语等而漏翻或干脆不翻、为解决和处理中日职员间纠纷而困惑等。

从表1中可看出,平均86%的被调查对象希望在校学习商务礼仪、学习处理劳资和商务纠纷的知识,希望学校能开设中日关系史等课程或讲座;平均92%的被调查对象希望学校加强日本商务知识、日本商界文化等课程的教学。虽然不能以此作为设置高校商务日语课程或判断教学效果优劣的依据,但如此众多的人认为商务礼仪以及处理劳资、商务纠纷的知识重要,建议开设中日关系史、商务知识、日本商界文化等几门课程,起码提醒我们应该认真反思当前的商务日语教学状况,积极考虑改革商务日语课程体系框架结构以及体系中的教学内容选择和课程时数设置等问题。

表1 调查对象建议加强和开设的课程及比例

img15

2.2 优秀商务日语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商务日语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日语语言学、国际贸易实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知识,具备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具备数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等;在素质方面,要求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强烈的法制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在语言技能方面,要求具备日语听、说、读、写和译等扎实的基本功,能够熟练、综合地运用日语分析、解决问题。另外,具有较好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等。应该说,这些是适用于各类高校的一般性要求。所以,除了“中国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否确实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问题之外,最重要的应是“中日商务工作实践要求学生具备哪些特殊的能力和素质”问题了。因此,本研究现将根据长期调查总结的对优秀商务日语人才的四点特别要求,简述如下:

第一,具有领袖气质和对国际政治的认知能力,具有国际视野、未来意识和主动更新知识意识,具有通过国内外局势变化来判断经济贸易走向的能力,具有民族尊严和职业道德,在不同的利益之间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营造互惠互利国际商界环境和氛围的能力。

第二,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善于在中日贸易和劳资人员之间发挥桥梁的作用,通过及时的解释和沟通等,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第三,具备中国文化、文学和历史方面的素养,熟悉外交和商务礼仪,能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第四,对日本的商界习俗和内部行规等,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第五,能够灵活、准确地运用日语应对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对象,能够准确地上传下达各类信息。

2.3 构建商务日语课程体系的基本设想(针对零起点日语学习者)

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跟其他专业课程体系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主要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等四个模块组成。请见图1。

img16

图1 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

从图1中可以看出,构成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四个模块虽都直接服务并服从于体系目标,但它们也都自成系统、相对独立、相互作用,在优秀商务日语专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立足于自身领域的功能发挥,奉献全局。因此,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重点是各个模块在体系中的合适地位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准确关系,即每个模块占体系的恰当比重,每门课程占模块的恰当比重。换言之,根据“专业为主,拓展为辅,活用通识,重用实践”的基本原则,把模块与体系、模块与模块、课程与模块、课程与课程等的关系进行量化,用具体的数字来确认它们各自应有的地位、作用和关系。根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计划的资料,绘制表2、表3如下:

从表2中可以看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日语(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第一年度学时约占四年总学时的31.7%,第二年度学时约占26.5%,第三年度学时约占22.1%,第四年度学时约占19.7%。应该说,这种呈逐年递减状的年度学时比例走向,符合教学双方的实际情况,是一个比较合理、比较科学的安排。

表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日语(国际贸易)专业年度课程学时比例

img17

(注:上表根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计划资料制订)

从表3中可以看出,南航日语(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通识课程(模块)学时约占课程总学时的26.8%;学科基础(模块)课程学时约占41.4%,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学时约占9.2%,学科拓展(模块)课程学时约占11.4%,实践(模块)课程学时约占11.4%。其中通识课程(模块)学时比例明显偏高,专业基础(模块)课程的学时比例明显偏低。虽这只是一个笼统的统计,缺少模块内和课程之间的统计细分以及对照实验等,并不足以评价上述的课程学时安排,但还是可以判断,这样的安排对进校时日语知识为零的日语学习者来说,并不完全符合“外语教学”规律(相对于商务英语本科毕业生的英语学习课时,日语专业学生缺少初中、高中各600左右的外语学习课时)。如果任课教师在专业培养方面不能主动利用课外时间加以弥补,将很难满足学生的能力提高与素质培养的实际需求。所以至少有理由说,南航外院的日语(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革。

表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日语(国际贸易)专业平台(模块)课程学时比例

img18

(注:上表根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计划资料制订)

显而易见,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量化评价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基础工程,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与时俱进的“体系”要求“量化”必须保持的动态合理幅度之外,观念创新和不断提高对“商务日语人才教育”的认知层次,也是一个“容易说到、难以做好”的重大课题。当然,所有这一切都要以合适的“教材”即“教什么”作为基础。但这对商务日语教育来说,起码暂时或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一个相对的弱项。因此,量化商务日语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中的各种关系,还有很多难题要攻克。

3.对策与建议

(1)不断提高商务日语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对“商务日语专业”、“商务日语教育”的理解、认知层次,提高专业和文化素养,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从而保证“教方”的能力、素质和水平等,能够充分满足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优秀商务日语专门人才的需要。

(2)积极加强商务日语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专用教材”建设,将目前这种“教师因商务日语教学岗位的需要上岗”改变为“具有商务日语业务特长的教师上岗”,“教材因与商务相关而选用”改变为“商务日语专门教材”,从而努力提高并保证教师和教材的“专业化”程度,改变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

(3)努力形成或组建以教师为主体、区域交通便利范畴为半径的“商务日语教育”研究“体”,定期或不定期、定人或不定人地展开一些教学、教材等商务日语专门人才培养相关的小型专题研讨、交流活动,积极建立并通畅“教方”的信息交流渠道,保证一定区域内的商务日语教育水平平衡,从而推动中国商务日语教育快速发展。

(4)关于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是一项直接影响中国商务日语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直接关系中国商务日语教育发展进程的基础工程,必须不断提高对研究的认识水平和自身的研究层次,必须对研究给予人力、财力、物力的充分保证。当然,伴随着“课程体系”而来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设备设施等的研究,也应该得到同样的关注和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