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世界去蔽之途

生活世界去蔽之途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面向生活世界本身”:生活世界去蔽之途(一)现象学与“面向事情本身”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对当代哲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当代人文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面向生活世界本身”:生活世界去蔽之途

(一)现象学与“面向事情本身”

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对当代哲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当代人文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胡塞尔看来,“现象学:它标志着一门科学,一种诸科学之间的联系,但现象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特殊的哲学思维态度和特殊的哲学方法”[51]。尽管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海德格尔的解释现象学与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的研究兴趣和对象差异很大,但是胡塞尔提出的“面向事情本身”这一口号却是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纽带。海德格尔认为“面向事情本身”就意味着“反对一切漂浮无据的虚构与偶发之见,反对采纳不过貌似经过证明的概念,反对任何伪问题——虽然它们往往一代复一代铺张其为‘问题’”[52]。海德格尔的“面向事情本身”是面向存在本身。梅洛-庞蒂也对此口号进行了解释:“重返事物本身,就是重返认识始终在谈的在认识之前的这个世界,关于世界的一切科学规定都是抽象的、符号的、相互依存的,就像地理学关于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树木、草原或小河的景象的规定。”[53]“面向事情本身”既是胡塞尔现象学的第一原理,也是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现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面向事情本身”中的“事情(Sachen)”不同于“经验事实(Tatsachen)”。在自然思维中,人们已经设定了一个不受主观被给予方式影响的存在,因此“经验事实”就是与人无关的客观存在,即自在之物。胡塞尔现象学发现了世界与主观被给予方式之间的关联,认为“一切实在都是通过‘意义给予’而存在的”[54]。外在事物只能够相对我们存在。胡塞尔现象学提出“面向事情本身”就是要克服经验自我的影响,把后天的种种经验悬置起来,回到绝对明见的先验世界。

“面向事情本身”关键在于“悬置(epoche)”。胡塞尔现象学关注的是现象,也就是个体的体验。“悬置”就是要克服主观被给予方式中的非先天因素,回到在原初的主观被给予方式中显现的纯粹的现象世界。首先,“悬置”就是“使属于自然态度本质的总设定失去作用,我们将该设定的一切存在性方面都置入括号”[55]。当然,悬置并不是否定自然世界的存在,只是对自然世界态度的转变,对一切与自然世界有关的科学的假设、命题,都断然不依靠其有效性,否定了意识与世界之间的因果联系。其次,“悬置”是拒绝一切成见、偏见和预设,不但排除了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还排除了纯粹自我、上帝,从而使事物如其所是地显现。这样“我不仅取消这个世界和我对它的信仰,不仅取消研究这个世界的全部科学的结论,而且还取消作为一个心理-生理统一体的自我。那么,这时还能剩下什么呢?……在进行先验的还原以后,所剩下的也就是我们的意识生活的全域,也就是完完全全的思想流,以及它的全部活动、全部思考和经验”[56]

胡塞尔坚持认识论的传统立场,其哲学研究旨趣就是为认识活动寻求绝对的自明的起点,追求丰富的经验世界中不变的、共通的东西,所以他要不断地把经验世界中个人的、历史的、预设的东西排除掉,剩下的就是绝对的,不以时空变化、经验主体变化而变化的绝对观念(不是抽象的概念)。在“回到事情本身”的过程中,胡塞尔将个体经验还原为先验的经验,将经验主体还原成先验的主体,实际上是把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身心统一的人抽象为一个纯粹肉身化的人。当然,在“回到事情本身”的过程中,胡塞尔让我们看到,意识的构造过程中,既有先天共通因素的影响,也有后天独特因素的影响,使我们看到“生活世界本身”的复杂结构和构成要素。

(二)面向生活世界本身

生活作文的本质是对生活世界进行反思的表达活动,在作文反思中面对生活世界本身并非要像胡塞尔那样不断还原,把生活世界还原成一个先验的世界,而是把目光停留在直接经验到的这个生活世界上,面向这个具有无限深度但又充满遮蔽的世界,面向这个先天和后天、内在与外在因素参与构造的世界,面向这个“知情意”统一的世界。如果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本身,就能发现生活世界的种种遮蔽,不断揭开生活世界的遮蔽,不断超越生活世界本身,从而为生活作文洞开一片新天地。

1.生活世界是一个有无限深度的世界

胡塞尔把作为体验的存在和作为物的存在进行了严格的区分,显现者(现象)是内在存在,显现的事物或被侧显物是一种相对于主体的独立的空间存在物。“现象实际上叫做显现者,但却首先被用来表示显现活动本身,表示主观现象。”[57]这样,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实际上是指:在“我”与世界交往的过程中向“我”显露出来的那个体验世界。生活世界是作为显现者而存在,而事物显现又是“永远以‘不同的方式’,永远以不同的形态侧显”[58]。因此,在现象学看来,生活世界也是一个“侧显”的世界。

因为生活世界是一个“侧显”的世界,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知觉条件、知觉方式、知觉态度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样态。“事物作为一个同一性是有深度的;无论它已经向我们呈现了怎样的样态,还是存在着其他的未曾出现的方面,而这些全都属于同一个事物。”[59]因此,生活世界是一个有无限深度的世界。对生活作文来说,这意味着学生能够从生活世界中不断发现意义。

2.生活世界是一个被构造的世界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和《纯粹现象学观念》中,认为“意识活动之所以能够构造出意识对象,是因为意识活动具有赋予一堆杂多的感觉材料(立义内容)以一个意义,从而把它们统摄成为一个意识对象的功能”[60]。在前期,胡塞尔还认为感觉材料是无意义的,只是立义的材料。到了后期,胡塞尔认为感觉材料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综合的材料,不再是单纯的无意义的构成材料。“我们所意识到的对象,并不是以在盒子里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意识里,以致我们只能在意识里找到和抓住它们……它们首先是作为对于我们来说它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它算什么,以及在客观意向改变着的形式下,才能被构成。”[61]当然,胡塞尔也看到在立义的过程中,先前的经验会参与进来,使现象不是纯粹的现象,所以胡塞尔强调直观,即便反思也是在直观中进行的。强调直观的目的就是为了排除一切后天的成见,从而直观到纯粹的、绝对自明的现象。“我不仅取消这个世界和我对它的信仰,不仅取消研究这个世界的全部科学的结论,而且还取消作为一个心理-生理统一体的自我。那么,这时还能剩下什么呢?……在进行先验的还原以后,所剩下的也就是我们的意识生活的全域,也就是完完全全的思想流,以及它的全部活动、全部思考和经验。”[62]因此,胡塞尔的“立义”是一种原初的、无前提的、无成见的、先验的意识构造活动。但是,海德格尔认为,在“立义”活动之前主体已经领会客体,不过领会活动不是一种主客对立状态下的活动,而是一种主客非对立状态下的“在之中”的交往活动。因此,“立义”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解释活动,奠基于领会活动,而胡塞尔的直观与思维活动也是奠基于此在的领会活动。海德格尔把一切认识活动都作为第二位的解释活动,突破了胡塞尔认识论的局限,进一步发掘出认识的本源——此在的存在。无论是胡塞尔的“立义”,还是海德格尔的“释义”,人们都可以发现意识的构造作用及影响构造的诸因素。所以芬克认为:“现象学的真正课题……既非世界,也非与之对置的超越论的主体性,而是世界在超越论主体性之构造中的生成。”[63]生活世界作为一个被构造的世界,解释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学生不应在生活世界面前束手束脚,而应该在写作反思中主动发现和解释生活世界,赋予生活世界以新的、个性化的东西,创造自己拥有的独特世界。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发现和建构生活意义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分发展。

3.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遮蔽的世界

生活世界总是一个“侧显”的世界,这也就意味着生活世界尽管无限丰富、无限开放,但总是一个处于遮蔽中的世界。除了“侧显”造成的遮蔽,人们在对生活世界“立义”或“释义”的过程中也会形成遮蔽。因为,“释义”活动是一种非本源性的活动,所以在“释义”的过程中,“在先的拥有、在先的看到、在先的把握”都会直接参与“释义”活动,思维、成见、文化、情感态度都会对其造成影响。

发现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遮蔽的世界,并不意味着世界就完全是晦暗不明的;相反,当人们在生活作文中反思生活世界时,多少能够意识到生活世界受到了哪些遮蔽。虽然不能对之予以完全去除,但至少能不断提醒自我,多视角、多方位地审视生活世界,在多样的被给予方式中呈现生活世界,克服“释义”过程中思维、语言、文化的局限。实际上,这也是人们不断超越日常生活世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将发现生活世界不再僵化而缺乏生气,而是蕴涵着丰富的意义。可见,人们不能够发现生活世界的意义,并不是因为生活世界缺乏意义,而是因为人们不能够克服日常生活的遮蔽而发现其蕴涵的无限丰富的意义。

4.生活世界是一个“知情意”统一的世界

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是一个素朴的世界,是一个未经先验还原的经验世界。因此,日常生活世界不像科学世界那样,只是一个数量化的、理念化的世界,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是一个包含真善美的完整的世界。“这个对我存在的世界不只是纯事物世界,而且也以同样的直接性为价值世界、善的世界和实践世界。我直接发现物质物在我之前,既充满了物的性,又充满了价值特性,如美与丑、令人愉快和令人不快、可爱和不可爱,等等。”[64]其实,生活世界作为一个经验世界,正如杜威所说的那样:“‘经验’指开垦过的土地,种下的种子,收获的成果以及日夜、春秋、干湿、冷热等等变化,这些为人们所观察、畏惧、渴望的东西;它也指这个种植和收割、工作和欣快、希望、畏惧、计划、求助于魔术或化学、垂头丧气或欢欣鼓舞的人。”[65]因此,“面对生活世界本身”就是面对这个包蕴全部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体验世界。

受到日常认知思维的影响,人们在生活作文中容易将蕴涵丰富内容的世界简化为一个纯粹的认知世界,遗忘了人更为本源的感性存在。生活作文需要面对生活世界本身,发现惯常的生活体验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文化因素,让生活世界中那些人们早已熟悉而又被遗忘的惊喜、兴奋、畏惧、苦恼重新出现,建构一个蕴涵人们完整生命体验的世界。

(三)为生活作文洞开一片新天地

在日常生活中,生活世界常常以人们熟悉但又陌生的样态呈现。熟悉是因为人们时时、处处在其中,陌生是因为人们常常被日常思维、语言和文化观念所控制,把人们的生活世界模型化、概念化,而人们实际上对细节、边缘、不在场的并不熟悉。生活作文要突破日常生活的单调性、浅表性和模糊性,需要在面对“生活世界本身”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这个充满遮蔽的生活世界,不断发现生活世界的意义。这样才能为生活作文的写作提供非常丰富、有价值的原料,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虚假生活作文的问题。

首先,可以在写作积累阶段超越惯常的生活世界。惯常的生活世界是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呈现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个体再生产活动还是专门的社会活动,都会变得重复、惯常。因此,在其中和世界的交往行为“看”与“做”都会受惯常性的思维和语言制约。因此要克服日常知觉世界的局限,需要有意识地改变日常知觉的对象,也可以在不改变知觉对象的条件下有意识地改变知觉态度、条件、方式和方法。当知觉内容不再以日常的样态出现时,也就意味着在作文反思时,面对的不再是一个重复、单调、僵化的生活世界,而是一个新颖、美丽、有深度的生活世界。

其次,在现象学反思中超越惯常的生活世界。现象学反思不同于自然反思,现象学反思把反思对象——知觉体验看作是主客统一的意义世界,是一个与主观被给予方式关联的现象世界。在生活作文反思中,进行胡塞尔现象学的先验还原并不是为了给自己的认识建立一个绝对可靠的基础,而是为了克服已有经验的局限,为重新赋予知觉体验以新的意义提供基础。同时,在现象学反思中,还能够发现惯常的生活世界是一个文化世界,日常文化观念对人的言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样,惯常的生活世界就不再是一个单调的、肤浅的世界,而是一个文化观念不断冲突与融合的世界,是一个在传统中不断裂变的意义世界。总之,在反思中“面对生活世界本身”,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世界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在反思中超越惯常的生活世界,我们才能够发现惯常的生活世界能够以新的、美的、有意味的、有价值的样态呈现出来。

最后,在突破日常语言表达中超越惯常的生活世界。梅洛-庞蒂把“被表达的语言”,即人处于非反思状态的存在体验作为意义的本源,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提出了“能理解的存在即语言”这一重要的命题。现象学把日常语言放在第二位,把人的存在体验看作第一位。在日常语言中显现的世界只是一个处于日常理解(或解释)的世界,突破日常语言的日常性和抽象性,则意味着我们要对生活世界进行新的理解,或者让生活世界以一种不同于日常状态的样态呈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