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破不可言说的边界

突破不可言说的边界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新颖化与陌生化:突破不可言说的边界行文阶段是进行反思活动的阶段。尽管作者采用抽象的、平常的日常语言轻描淡写地讲述这个故事,但讲述本身就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表现了烈士黄明在时间中、在文字中、在社会变革中逐渐被彻底忘记的残酷现实,表达了现代人割断了当下存在与历史存在之间的联系这一深刻的主题。

三、新颖化与陌生化:突破不可言说的边界

行文阶段是进行反思活动的阶段。反思活动不是直观活动,往往需要依靠语言符号进行。本书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是从思维活动来谈论在行文阶段如何通过反思来超越日常生活世界。尽管语言和思维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在现象学看来,特别是在胡塞尔看来,思维和语言是可分的,思维不是语言,语言也不是思维。通过语言超越生活世界可以在生活作文的准备阶段进行,也可以在行文和修改阶段进行。这一章从语言的角度来谈论如何通过语言来超越惯常的生活世界。本章与前两章都论述了如何超越日常生活世界这一中心论题。

在日常生活中,“伟大和渺小”“崇高和卑下”“全面和残缺”“欢欣与尴尬”“痛苦和幸福”“怪诞与荒谬”都是人的生命存在形式和意义领悟的符号展示和呈现,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存在的敞开和亮相。[27]日常生活世界蕴涵丰富的意义,用日常语言也能够呈现出来。

烈 士[28]

一九四一年秋天
在国立余姚中学读书的黄明
把两只破草鞋
挂在了操场的膏药旗上
然后连夜上四明山
参加了三五支队
第二年夏天
他被叛徒出卖
在鬼子的狼狗训练场上牺牲
解放后
政府以他的名字
命名了一个乡
一九九八年
余姚撤乡并镇
黄明乡从地图上消失

这是一首网络诗歌,作者全诗用的都是日常语言,而且拒绝描述,概略地讲述了一个名叫黄明的烈士的一生。尽管如此,这首诗依然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尽管作者采用抽象的、平常的日常语言轻描淡写地讲述这个故事,但讲述本身就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表现了烈士黄明在时间中、在文字中、在社会变革中逐渐被彻底忘记的残酷现实,表达了现代人割断了当下存在与历史存在之间的联系这一深刻的主题。尽管是在进行零度叙事,但其间仍然蕴涵了作者对个人生命现实存在的荒谬感和无奈感。

在这里,作者借助日常语言也能够展现非常具有意义的生活。这是因为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以及对日常时空的突破,使他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非常有意义价值的东西。人们可以从大自然中挖到天然宝石,而更多的是需要从生活的泥沙中淘金。正如夏丏尊、叶圣陶所说:“本身不平凡的事物,实际不常有,普通人在一生中未必常能碰到。”[29]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感官的钝化、日常语言的惯常化以及日常反思的图式化,都使日常经验世界陷于平庸之中。因此,在生活作文中需要超越日常生活,不断发现原本平庸的日常生活的新的意义。前面已经从写作前的积累、行文反思探讨了如何超越惯常的生活世界,这里就从语言的角度谈谈如何超越惯常的生活世界。

生活体验是在知觉中呈现的世界。在日常反思中,日常语言的自动性和概括性遮蔽了感性的生活世界,使意义世界总是以惯常的、模糊的样态呈现出来。因此,在生活作文中,需要借鉴文学语言生成的方法,用新颖的语言符号,打破语言的常规,克服语言的单义性,使世界在新颖的、陌生的语言中不断突破不可言说的边界,让世界重新呈现出来。

当然,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通过语言超越惯常的生活世界包括两个阶段和两个层次。两个阶段是指在生活观察阶段与作文行文语言表达阶段,每一个阶段又包含两个不同层次,这两个层次分别是相对自己的语言系统和相对公共的语言系统。在第一个层次即相对自己的语言系统层次,关键在于学生能够积极使用在阅读、口语交际中积累的新的词句和修辞方法;在第二个层次,就是要积极学习和运用文学写作中常用的一些语言陌生化手法(主要在中学高年级)。第一个层次着眼于使用新的语言,就是语言的新颖化;第二个层次着眼于新用语言,就是语言的陌生化。

(一)符号性观察:在符号指示中看世界

在观察教学中,教师往往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写作文。在观察中,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要观察什么,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让学生调动不同感官进行观察。实际上,在观察中学生就在不断地进行日常性的反思,不断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自己的知觉体验。“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体验,有我们之所是的这种意识的体验。正是基于这种体验,语言的所有意义才得以比较,正是这种体验才使语言能恰如其分地为我们表示某种东西。”[30]但是,在日常观察中,日常语言的平庸性和思维的图式化就决定了事物往往会以惯常的样态呈现出来,局限于学生已有的语言表达之中。这正是学生为什么在体验有意义的生活之后,同样很难写出有意义的文章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观察阶段,除了让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发现生活世界的意义之外,还应该借助他人(主要是艺术家、科学家)语言中对生活世界的提示,来发现惯常的生活世界中自己难以发现的意义。

如何让学生借助语言从惯常的生活世界中发现新的意义?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收集描写相关事物的精彩词句。然后,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再次对已经熟悉的景物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语言的提示下看到事物呈现出新的样态。比如,要让学生观察春天的柳树这一最为常见、也是入文最多的景物。如果学生从未接触过“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弱柳千丝缕,嫩黄匀遍鸭啼处”这类诗句,那么,学生无论是远观还是近观,无论是调动视觉还是听觉,恐怕始终是难以看出“杨柳堆烟”“惹春风”来的,除了特别有天赋的学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这些诗句后,重新反思自己的知觉体验,或者重新观察,就会意外发现春天里常见的杨柳会呈现出万千姿态、百般风情。我们把这种观察方式称为提示性观察。

在日常知觉中也伴随着一些反思活动,但这种反思是在日常语言和思维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在写作反思时,日常语言中呈现的世界往往就会自发地重新出场,作者只有具有较强的自觉反思能力,才能够改变在日常语言和思维中呈现出来的世界。因此,提示性观察就是依靠在他人语言符号中呈现世界的提示,来引导自己重新发现生活世界的意义。如果在观察阶段,就能够让知觉世界在非日常语言中呈现出来,那么就能为作文行文时进行自由创造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新颖化与陌生化:世界的呈现更精彩

1.语言的新颖化

语言的新颖化是指在常规的语法、语义和语用规则下使用新颖的语言进行表达。学生进行生活作文的过程,即是在学习用语言准确表现的过程。准确表达生活一方面需要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语法形式来表达,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能够表达真实的感性的生活世界。陈旧的语言因难以激活生活体验而难以表达出感性的生活体验。因此,语言新颖化的目的不是为了新而新,而是为了能够更为准确地、真实地再现生活世界本身。

首先,使用新词句实现语言的新颖化。学生在作文中,习惯使用自己熟悉的、常用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这样更容易进行思维活动。但是,大部分的习惯性用语的表现能力非常有限,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能够突破日常语言的局限,也就难以让丰富的体验呈现出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体味到同一概念运用不同词语表达的效果差异,从而在写作中自觉使用新的词句,使知觉体验在新的语言中以新的样态呈现出来。

①公园里有很多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红的、黄的、白的、粉的,还有其他各色的花。[31]

②那儿的花真多,有红的,白的。花虽红却红得不俗,花虽白却白得纯洁而又高贵。[32]

③花坛里种满了花朵。有红的、白的、粉的,花儿在一起竞争齐放,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似小姑娘那粉嘟嘟的脸蛋,鲜花散发出诱人的清香。[33]

句①、②和③都来自小学生的作文,也是在中小学学生景物作文中最常见的句子。同样是写花的各种颜色,句①只是简单地把各种颜色陈列在一起,句②已经写出了自己对不同颜色的感受,句③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花朵的颜色描绘得更加具体。类似的景物,因为语言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样态。因此,在作文中不断地准确使用新的词句,能够使事物以新的样态呈现出来。

其次,语言表达(方法)的改变使语言新颖化。在中小学学生的作文中,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作文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尽管有很大差异,但也有许多接近之处;同样对个体来说,在同一阶段的语言表达(方法)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下面这三段文字出自卢剑铮同学在不同阶段(初一和初三)所写的作文。[34]比较不同阶段的表达方法的使用情况,就能够发现学生语言表达方法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不断在语言上突破自己的局限,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去,把墙上的标语撕下来!”贾老师神情严肃,大步向刁新盛(同学)走去,“就是黑板上面的墙上贴的,褪色了,真难看。”刁新盛听后傻了眼,低着头站起来迟迟不肯动。贾老师一看就急了,扯着他的外套,把他拉到讲台上:“快啊,你这么高的个子还撕不下来?”看着他在讲台上一动不动,贾老师又说:“毛尚新(同学),去帮他。”(初一)

他的儿子看着父亲这样,便不忍心再去扶他,便轻手轻脚地把他搀到轮椅上坐下:“爸,你的身体不好,咱们别这样练了。我一定会好好伺候您,您还怕啥?”那老爷爷一听就不高兴了,闭着眼睛忍着刚刚因下车导致的疼痛。……“可我看着心疼啊,医生说了,您要好好休息!”他儿子看着父亲这样很是着急,“您放心,我会照顾您!”“不,你还要上学呢,我可不能这么自私。”老爷爷摇了摇头,挥了挥手。“爸,我都上大学了!”……他儿子望望父亲没说话,只是拿起毛巾帮老爷爷擦发灰的栏杆。老爷爷看着他笑了笑:“这才是好儿子嘛。”(初三)

贾老师慢慢地合上周记本,表情严肃地环视了一下教室,又望了望那个低着头端坐的他:“马上就要考试了,你们看看人家的学习劲头,深夜了还要看书,而你们呢?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但他为什么每次都能考那么好?就因为他有一种刻苦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惭愧的(地)低下了头。之后,贾老师关心地望着他:“一次可以,但多了对身体不好。千万要劳逸结合,不可违背我们的生存规律啊。再有,就是把字练好,那还愁取得不了好成绩?”(初三)

这三段文字,都是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可以看出,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非常不错(画横线的部分为动作描写),都能用一些具象性动词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有趣的是,这三段文字中对人物神态的描写则差了一些(见画波浪线的部分),都使用了“神情严肃”“关心”“表情严肃”“着急”这些很抽象的词语,而且在不同时段(初一和初三)描写类似的生活情境(但不是同一篇作文,也不是同一事件)中的人物表情时都用了“严肃”这一个词语。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整个初中三年的写作中,描写人物神态方面存在的不足没有改进,而且在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上也没有取得太大的进步。这些都需要提高。

最后,新的修辞语言和修辞方法可以使语言新颖化。运用修辞方法是学生作文突破日常语言局限的非常重要的途径。从修辞上突破首先可以运用新的修辞语言,也就是提高学生对运用同一种修辞方法表现自己独特体验的能力。

④听说千岛湖又添新景——晃桥,我恨不得马上插翅前往游览。[35]

⑤在听管老师叨叨厦门后,我的心里痒痒极了,再加上可以看到台湾,我真恨不得马上乘“哈利·波特”的扫帚,飞到厦门,亲自领略领略厦门的风景线。[36]

句④和⑤都是出自小学生作文。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渴望游览胜地的急切心情。但我们可以发现,同样是夸张,句④采用的夸张语言在学生的作文中很常见;句⑤的夸张语言把自己的阅读体验融进去了,使语言表达更具有个性。

从修辞上突破可以运用不同的修辞方法。对同一对象的描绘,采用不同修辞方法同样会让类似的体验呈现不同的样态。

那婀娜多姿的菊花,刚开放的像小朋友玩的玩具,一吹它就伸出了卷曲的花瓣,没有开放的菊花花瓣紧紧包着花蕊,层层叠叠好似一个个彩球。完全开放的似高山流水,从花蕊里伸出花瓣流流直下,垂到花盆中好像正在展示自己的美丽……这争芳斗艳的菊花围放在喷水池旁,像一条条美丽的彩条。[37]

春姑娘又姗姗地来到果园,拿出了自己最心爱的化妆盒,拿出了大地妈妈送给她的波南胭脂为桃花抹上了粉红色,然后又拿出太阳婆婆送给她的水晶口红为杏花添成了水晶红,最后春姑娘找出雪白的衬衣,这可是白云姐姐在春姑娘十五岁生日宴上送给她的礼物,为梨花穿上,春姑娘希望它像这件衬衣一样纯洁。[38]

这两段文字分别出自周恩泽同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日记,都是在进行景物描写,都在对花进行细致的描绘。比较这两段文字,我们可以发现:小作者尽管在四年级时就能运用生动而丰富的比喻进行景物描写,但是她并未局限于此,在五年级时已经突破了原来的表达水平,将比喻和拟人紧密结合来描绘景物,运用新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让类似的景物以不同的样态呈现出来。究其原因,是因为小作者能够自觉借鉴并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语言,不断突破自己的语言表达的局限。“我总是用一种干干巴巴的语言来写,不会用描写性的语言,今天我觉得有许多同学写的都非常好,像范彦俊的一句话:‘2004年11月12日星期三,晴,太阳从西边升起了。’我认为这句话写得很新颖,很特别。……还有杨晓菲把泡泡比作一个个顽皮的孩子非常好玩,把泡泡比作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天空中飞翔。她用得多好啊!”[39]

2.语言的陌生化

语言的陌生化是指作者有意采用非常规的语言表达形式,临时性改变日常语言的语法和语用规则,从而产生新的言语意义。语言的陌生化不同于语言的新颖化,前者是相对整个日常语言符号系统来说的,是对整个日常语言系统的突破;后者是相对个体内在的语言水平来说的,是对个体现有语言水平的突破。俄国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提出陌生化理论,认为“陌生化”是相对感觉的“自动化”而提出来的,本意就是“反常化”。“陌生化”是作者一时疏忽,误写而成的,其原意是新奇、出人意料、不平常的意思。[40]可见,语言的陌生化就是用语言来改变日常体验惯常化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

其实,在传统的文学创作中,许多诗人都自觉地运用陌生化手法。陌生化理论提出后,文学语言的形式问题开始得到系统的研究,在20世纪前后成为我国文艺理论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当代文学语言的研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当然,也有不少语文教师尝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陌生化语言的能力。这里就不再从语义、语法和语用角度系统地阐述如何进行陌生化,而是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和学生语言普遍发展情况,基于语言和日常体验的关系,探讨在作文教学中如何通过语言的陌生化来呈现日常的生活体验。语言的陌生化在深层上是思维、情感等心理因素在发挥作用,陌生化需要作者和读者改变日常的知觉方式、方法、情感、思维等,从而使惯常的生活体验发生改变,这在第四章已经论及。在这里我们探讨如何通过陌生化的方法让惯常的生活体验以感性的、新颖的样态呈现出来。

(1)用陌生化的语言破坏阅读时思维的自动化。

在作文中,学生常常使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当运用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或阅读这样的书面语言的时候,存储在大脑中的语言或思维图式就会自动快速地处理相关信息,在一些熟悉的语言上停留的时间非常少,从而难以充分激活其感性的生活体验。因此,为了能够让读者克服阅读或写作中的思维自动化,许多作家常常自觉地运用各种陌生化语言,增加感知的难度和时间,充分激活感性的生活体验,从而实现语言表达的感性效果。

用陌生化的语言破坏思维的自动化的手段主要有:打破语法常规用法,如倒装、成分移位;打破语用常规用法,如改变常规语境;打破语义的常规用法,如褒义贬用、俗语雅用、古语今用、成语活用,等等。

⑥过老师的脸上终日悬挂着微笑了。胖胖的,微黑的微笑。(毕飞宇《好的故事》)

⑦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⑧星期五的生意很好。河森说,生意都“啤”了。“啤”就是啤酒,往外吐泡的意思。(毕飞宇《家里乱了》)

⑨唯嘶嘶的蝉鸣充实那天空,因此就有了晴朗的寂寞。(何立伟《白色鸟》)

句⑥用修饰“脸”的形容词“胖胖的,微黑的”直接修饰微笑,打破了日常语言使用规则,但是却能够更加真实地表现出生活感受。句⑦把谓语放在宾语之后,打破了“明月照……”的常规语法图示,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自然就会停顿在“明月”“松间”“清泉”“石上”等词语上面,自然就会激活丰富的生活体验。句⑧是临时性使用一个“啤”,把“生意好”的生活感受用喝啤酒的生活体验表现出来,这个比喻非常生疏,读者需要仔细琢磨之后,才会激活“啤酒往外吐泡”的生活体验,并与“生意好”之间建立联系,感受到喜悦的情绪。句⑨用“晴朗”来修饰“寂寞”,准确地表达自己触景伤情的现实感受。

(2)用陌生化的语言让日常体验以新的样态呈现。

在日常生活体验中,许多人的体验往往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共通性,也就是具有“客观性”。虽然不排除强烈的情感体验对日常知觉体验的影响和改变,但更多人处于平均日常状态,难以产生独特的或强烈的生活体验。因此,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语言陌生化的方法,使原本平平常常的日常体验以超常的样态呈现出来,在惯常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新的意义。在生活作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文学手法,通过陌生化语言来改造自己的日常体验,如化静为动、化粗为精、化强为弱、化远为近、化无为有,并从中获得全新的生活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⑩在那黑点移动过的地方,迤逦了两行深深浅浅歪歪趔趔的足印,酒盅似的,盈满了阳光,盈满了从堤上飘逸过来的野花的芳香。(何立伟《白色鸟》)

img22村庄在暮色中漂浮着。紫红的夕阳荡漾出一片神秘。那桅杆一样的白杨树在远近起伏的土塬上漠然地林立着,而且涂满了浓浓的血色,有如火焰在扭动……(张存平《记忆的村庄》)

img23当你蓦然放飞的歌喉,点燃遍坡开放的杜鹃花。(梁德荣《叶笛炊过村庄》)

img24远去的笛声留下淡淡馨香,悄悄丰腴着村姑们的心事。(梁德荣《叶笛炊过村庄》)

句⑩中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用“歪歪趔趔”来修饰“足印”,把原本是静态的“足印”转化为动态的“足印”;把“足印”比喻为“盈满阳光和花香的酒盅”,使日常的知觉体验变得更加细微。句img25用“漂浮”修饰原本静止不动的村庄,给人以新奇的感受;用“扭动”修饰白杨树,改变了日常体验的强度,暗示作者不安的情绪感受。句img26别出心裁地用“点燃”连接“歌喉”与“遍坡开放的杜鹃花”,不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歌声的热情与灿烂,也让人耳目一新。句img27中“笛声”好像“淡淡馨香,悄悄丰腴着村姑们的心事”,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表现出“笛声”对姑娘们淡淡情思的牵动。

由此可见,陌生化语言,能够使自己本有的生活体验呈现出新的面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当然,这还需要借助艺术想象和情感才能实现。

【注释】

[1]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学科视野中的教育学[M].宋广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6.

[2]特里·伊格尔顿.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王逢振,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59.

[3]吴增定.意义与意向性——胡塞尔的意义学说研究[J].哲学研究,1999(4):69.

[4]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

[5]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1.

[6]Maurice Merleau-Ponty.The Prose of theWorld[M].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73:6.

[7]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2006:188.

[8]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69.

[9]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1-12.

[10]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578.

[11]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584.

[12]阿尔弗雷德·许茨.社会实在问题[M].霍桂桓,索昕,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5.

[13]http://epaper.oeeee.com/C/res/1/525/2010-03/28/GB29/res07_attpic_brief.jpg.

[14]Daniela De Leo.The Communicative Experience:Between Inexpressible and Elusive[J].Integr Psych Behav,2008(42): 185.

[15]http://club.teacher.com.cn/topic.aspx?topicid=179133&total=12&page=1.

[16]梁启超.作文入门[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4.

[17]王寅.语义学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24.

[18]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2):41.

[19]朱景松.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语文研究,2003(3):16.

[20]李其维,魏庆安,卢家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302.

[21]梁启超.作文入门[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51.

[22]余光中.散文的知性与感性[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45.

[23]钱冠连.论构建语用推理模式的出发点——新格赖斯理论评论[J].现代外语,1994(3):8.

[24]滴水娃娃.珍贵的回忆[EB/OL].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2781205.

[25]快乐孺子牛.幸福的铃声[EB/OL].http://blog.xxt.cn/471131411606.

[26]滴水娃娃.一件红外套[EB/OL].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2647654.

[27]李建盛.体验本体的作家转向和意义时空的再度找寻——论体验、新体验和新体验小说[J].北京文学,1994(11): 54.

[28]篱笆.烈士[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94b9ac0100oeg8.html.

[29]夏丏尊,叶圣陶.文话七十二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7:26.

[30]特里·伊格尔顿.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王逢振,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63.

[31]蔡泠伊.春天[EB/OL].http://jhsqjy.blog.163.com/blog/static/163663449201131713743152/.

[32]爱的甜食.春天的校园[EB/OL].http://hi.baidu.com/%B0%AE%B5%C4%CC%F0%CA%B3/blog/item/b54ef4013500eb024afb511a.html.

[33]媛邮.知识的摇篮[EB/OL].http://zuowen.chazidian.com/zuowen1041009/.

[34]http://blog.xxt.cn/lujianzheng.

[35]佚名.游千岛湖[EB/OL].http://www.docin.com/p-271270071.html(2012-12-28).

[36]周恩泽.夏令营风波[EB/OL].http://blog.whjy.net/user1/808/12032.html(2013-01-28).

[37]周恩泽.校园里的秋天[EB/OL].http://blog.whjy.net/user1/808/23552.html(2013-01-28).

[38]周恩泽.光彩夺目的春天[EB/OL].http://blog.whjy.net/user1/808/24184.html(2013-01-2).

[39]周恩泽.收获[EB/OL].http://blog.whjy.net/user1/808/23551.html(2013-01-28).

[40]方珊.形式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