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体精神世界自觉建构之途

个体精神世界自觉建构之途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常生活作文:个体精神世界自觉建构之途胡斌1,2摘 要:日常生活是个体精神生成的源始境域,“人”正是在生活世界中被发现和创造的。日常生活作文本质上是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自觉反思与重构活动,这意味着日常生活作文是“人”自觉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是与科学世界相对的一个世界,是一个具有信念特征的、与主体关联的日常生活世界。

日常生活作文:个体精神世界自觉建构之途

胡斌1,2

(1.西南大学传媒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2.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

摘 要:日常生活是个体精神生成的源始境域,“人”正是在生活世界中被发现和创造的。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有待被反思和重构的体验世界。日常生活作文本质上是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自觉反思与重构活动,这意味着日常生活作文是“人”自觉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日常生活作文能自觉建构学生的知觉世界、情感世界与文化心理,是个体精神自觉建构的关键途径。

关键词:日常生活作文;日常生活世界;知觉世界;情感世界;文化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认为作文说虚假的话,写违心之论,那是不道德。学生作文应立诚,而立诚之关键在于写作是否切近学生自己的生活。[1]新课标强调写作要表达学生独特的和真切的感受,是因为写作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作文,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世界为内容的写作活动,对学生精神成长具有独特的重要价值。但写作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忽视日常生活作文的精神建构价值,导致日常生活作文丧失应有的价值。本文从理论上对日常生活作文为何能建构个体精神予以回答,并探讨日常生活作文对学生个体精神自觉建构的作用。

一、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原初的、非反思的体验世界

胡塞尔在《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指出:生活世界是一个“被直觉到的、被经验到的和可被经验到的世界”[2]。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是与科学世界相对的一个世界,是一个具有信念特征的、与主体关联的日常生活世界。尽管其后海德格尔、许茨、哈贝马斯等人都对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发展,但是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哈贝马斯就承认在交往行动中作为关系表现出来的生活世界的概念应按照现象学生活世界分析的线索进行研究,并把现代社会分为“生活世界”与“体系”两个互相对立的、互相补充的不同领域。可见,现象学的“生活世界”实际上就是日常生活世界。东欧新马克思的代表人物赫勒认为日常生活是“那些同时使社会再生产成为可能的个体再生产要素的集合”[3]。衣俊卿在赫勒的定义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把日常生活定为“以个人的直接环境(家庭和天然共同体)为基本寓所、旨在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的各种各样活动的总称”[4]。因此,我们可把日常生活世界看作是“我”在日常生活(个体生存和个体再生产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是在“我”的视域中不断生成的体验世界。

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原初的整体世界。日常生活世界中没有自然、社会、文化等各种范畴,蕴涵人多方面发展的全部可能性。人正是从日常生活世界出发,把一切非反思的经验主题化,分离出各类专门的系统领域,使人在思想、情感、思维等突破日常活动的经验性而得到专门化发展。正如哈贝马斯所认为的那样,生活世界是“一片灌木丛。不同的要素在其中混杂在一起,只有用不同的知识范畴,依靠问题经验,才能把它们分离出来”[5]。日常生活世界还是个体在日常活动中自发形成的一个世界,与个体生存活动和需要直接关联,是科学、艺术等专门化活动获得意义的根基。如果日常生活世界缺失或被破坏,就会导致个体存在和社会活动丧失意义基础。

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非反思的体验世界。在日常生活中,个体活动潜在地受日常思维、日常文化、日常语言等各种因素影响,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发生着。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在理所当然地或不知不觉地与物、事、人打交道,少有反思和批判。“行为主要由惯例、习俗、常识等等所引导;借助这些环节,个体已经能够应付生活过程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他既无需对过程的程序与内容作深入的理解,也不需要追根究底地进行‘为什么’‘如何可能’之类的提问。”[6]尽管如此,日常生活仍然在人的精神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根基性作用,所以列斐伏尔认为:“日常生活是一个‘平面’,它同社会的其他‘平面’相比,各有其意义。在现在,日常生活的平面,要比生产场合那个平面更加突出,因为‘人’正是在这里‘被发现’和‘被创造的’。”[7]因此,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流动的、零散的体验世界,需在日常生活作文被反思与重构。

二、日常生活作文是自觉建构个体日常生活体验世界的活动

日常生活作文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即日常生活世界)为内容的写作活动。日常生活作文是指向意识本身的反思活动。在写作过程中,思维活动对个体日常经验进行回忆、预期、集中、组合、分解、投射、变形、易色,使个体经验世界重新呈现出来。国外有学者认为,写作中“有两种经验发生,一种是已有的经验,一种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新的经验”[8]。可见,日常生活作文是反思自身存在并创造自身存在的一种方式,是个体对日常生活经验世界的自觉反思和建构活动。

(一)日常生活作文是在对个体生活体验主题化与秩序化

在日常生活写作中,原本变动不居的生活体验被符号化而得以持存,原本在黑暗之中的日常生活体验在回忆和想象中重新出场,原本游离的生活体验在勾连中聚集而清晰起来,原本散乱的生活体验在逻辑思维中被秩序化建构起来。如朱自清的经典名篇《背影》,是作者读父亲来信受触动写的一篇文章,就是一篇以日常生活世界为内容的作品。作者围绕父亲对儿子关爱的主题,把日常生活中相关的体验集中起来,使原本散乱的生活体验世界变得清晰、丰满、有序起来。因此,日常生活作文是学生借助符号与思维把自己日常生活经验世界主题化、秩序化的过程。

(二)日常生活作文是在对个体生活体验具体化和个性化

重复的日常生活形成了稳定的心理认知图式,稳定的心理认知图式不断同化生活体验世界,因此生活体验缺乏细节和差异,以至于人们“常常自称自己直接地知道自己外围视野里的很多内容,而其实他们知道的没那么多。……这个结论来自一个关于你的主观视野的可疑模型,而非你直接观察的任何东西”[9]。正是如此,即便回忆刚看到的事物或事件,也有许多细节我们无法回忆出来。日常生活作文则需要仔细回忆生活体验,甚至重新去体验生活,从而使缺乏细节和差异的体验变得细致起来。

梁启超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指出:“要说的照原样说出。原样有两种:一、客观的原样;二、主观的原样。……两者之中,尤以主观的为最要紧。”[10]这实际上是强调写作要表达独特的生活体验。改变知觉条件和方式,或在反思中重新改造已有经验,都可让体验个性化和独特化。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把在月光下观看荷花的体验与对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出浴的美人、舞女的裙、轻纱的梦、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等日常体验聚集组合,营造出一个作者独有的内心经验世界。

(三)日常生活作文是在对个体生活体验当下化和预期化

在写作中,作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当下的思想情感与原初体验融合。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之说,就认为当下体验(眼中之竹)不同于反思经验(胸中之竹),表达经验(手中之竹)也不同于反思经验(胸中之竹)。写作还可借助想象把自我移置到未来,基于已有体验创造出可能的未来生活,从而拥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激发个体生命激情并努力实现。如毛泽东初到陕北见大雪时的即兴之作《沁园春·雪》,其中“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句是虚写而非实写,诗人借助想象把自己从现实移置到未来,想象雪后白雪与红日辉映的壮丽景象。此句之前的实写,已让常人眼里有限的、孤冷寂静的冬日雪景变成无限辽阔、灵动飞舞的世界,而此句虚写更是开拓出一个色彩艳丽、诗意盎然的新境界。

三、日常生活作文对学生个体精神世界自觉建构的功能

(一)日常生活作文能自觉建构个体知觉世界

日常生活作文能让日常知觉世界成为一个新颖而美丽的世界。知觉世界是一个永远在“侧显”中呈现的世界。知觉世界是作为显现者而存在,“永远以‘不同的方式’,永远以不同的形态侧显”。[11]因此,让知觉世界以新颖的样态呈现出来的途径有三:一是改变知觉对象,二是改变知觉条件,三是改变体验的主观被给予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改变与事物交往的态度、方式、时空(背景、环境、角度、距离),让学生像初次相遇这个世界那样重新观照这个世界,那么即使是生活世界中最为普通的事物,也能以新颖的、美丽的、生动的样态显现出来。

日常生活作文能让日常知觉世界成为一个有深度的世界。由于受习俗、习惯、经验性的思维、日常语言等各种因素的遮蔽,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往往看起来总是不过如此。实际上,只要能自发克服知觉中焦点对边缘、在场对缺场的遮蔽,就能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都有无限的深度。这样,即使是生活世界中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能折射出人内心最为隐秘的文化意识,折射出人与自然的疏远与亲近,折射出日常生活世界与政治、经济、科学、艺术之间隐秘的联系。因此,如果引导学生改变日常观念、态度与思维,克服日常生活的遮蔽,重新仔细审视生活,那他们就能发现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意义无比深远的价值世界。

(二)日常生活作文能自觉建构个体情感世界

人在生活世界中,首先是感性的存在。20世纪中期在西方成为主流的存在主义哲学,其核心哲学观就是认为人的非理性存在是人的根本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情感体验是人的最为基础的存在体验。但是,现代社会过度发达的科技理性和消费文化的盛行,导致现代人的情感世界日益枯竭和异化。因此,自觉建构情感世界而保持个体的感性存在,能为现代人养护自己的精神家园提供根本保障。

日常生活作文能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持存和聚集。情感体验具有分散性、流动性、前语言性,日常语言和思维难以将情感体验符号化和主题化。日常生活作文借助形象的语言再现生活情境,让“真实”生活情境激活情感体验,使前语言的情感体验得以持存。同时,生活作文还可把分散的情感体验聚集起来,使情感体验得以强化。此外,日常情感世界是一个与个体的生存需要直接关联的功利世界,其中荒谬与本真、美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并存。在日常生活作文中,通过反思和批判,能让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让消极的情感体验不断被改造。比如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就将自己对母亲的感情升华到对天下母亲的爱。

(三)日常生活作文能自觉建构个体文化观念世界

文化作为人类某一特定群体,在独特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共同的思想价值观念,不仅仅以习俗、制度、法律、舆论等形式外在于个体,还以习惯、偏好、观念等形式内在于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存在受日常文化的潜在影响。“常人怎样享乐,我们就怎样享乐;常人对文学艺术怎样阅读判断,我们就怎样阅读判断;竟至常人怎样从‘大众’抽身,我们就怎样抽身;常人对什么东西愤怒,我们就对什么东西愤怒。”[12]日常生活作文作为一种对生活世界反思的活动,能让学生发现文化观念的存在与作用,自觉审视与改造自己的文化观念,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科学伦理、文化心理上具有独到的作用。

1.日常生活作文能培养学生诚实的道德品质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作文要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要避免说假话、空话与套话。但是,“假大空”一直是作文教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却无可奈何的问题。2010年腾讯网以“雷人的高考高分作文”为专题出了一期“今日话题”,对高考作文“假大空”现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腾讯网对一篇59分的优秀作文《溯源》的评价是:“用的其实是另一种素材——词藻。眼花缭乱,却也云山雾罩。”[13]很多老师和学生对“假大空”的作文非常厌恶,也知道作文要源于生活;但是,为何“假大空”还是长盛不衰呢?关键在于学生难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意义。“学生大多不能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看待周边人们的生活,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发现生活和人生的意义,只会‘拷贝’着陈旧的思想,拣拾着早已被人唾弃的所谓‘好人好事’。”[14]根治“假大空”的关键在于学生能从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建构意义。学生如能自觉改变对知觉世界的角度、态度、思维等,就能使事物以新颖、美丽、有意味的样态呈现出来,从日复一日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丰富的意义,就能根治学生作文“假大空”的毛病,让日常生活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立诚之途。

2.日常生活作文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现代社会中,过度发达的科学活动使个体日常生活被挤占和异化,使个体的存在丧失了意义。与此同时,物欲横流,诱惑四伏,让科技工作者坚守科学伦理道德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科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和行为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日常生活作文对培养学生科学价值观具有独特的价值。

日常生活作文能使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充分理解科学对日常生活的积极与消极作用,自觉把科学活动植根于日常生活,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科学道德素养的养成。2010年年底北京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撰写的报告《荧光增白剂在食用菌中存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一度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15]撰写的调查报告,实际上就是调查作文。如果调查作文仅停留在调查报告的撰写,那么也就仅局限于科学活动的层次,也不能充分发挥作文对学生现代科学素养的养成作用。如果基于对食用菌的科学调查进行日常生活作文,反思原本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那么学生顿时就能强烈地感受到消费文化和缺乏规范的市场对人性的扭曲,对人身心的巨大伤害。于是,原本平平常常的生活会突然让人感到无比纠结和不安,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丧失道德规范的科学活动给人的伤害,从而坚守科学伦理道德的底线。因此,日常生活作文是培养学生正确科学价值观的根本途径。

3.日常生活作文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化心理

日常生活世界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交织在一起,糟粕与精华共存,共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小说《羚羊木雕》中,“我”与长辈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文化观念的差异引起的。通过日常生活写作,学生对蕴涵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观念进行反思与批判,对话与沟通,形成以真善美为价值取向的积极的文化观念,从而自觉调整其行为与活动,推动个体与自我、他人、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建构。

当然,日常生活作文不能实现写作课程的全部任务,也不能实现人的全部发展,但日常生活作文在学生的精神世界成长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个体精神世界自觉建构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学生只有从最为亲近的日常生活世界出发,自觉以“真善美”为基调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营造出一方令人无比依恋的精神家园,为抗拒现代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和奴役提供一隅阵地,让人在充满劳绩的大地上诗意而幸福地活着。因此,语文教学应充分重视日常生活作文教学,让生活作文成为学生精神自觉成长的关键途径。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215,66.

[2]埃德蒙德·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张庆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67.

[3]赫勒.日常生活[M].衣俊卿,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3.

[4]衣俊卿.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世界批判[J].天津社会科学,1991(3):40.

[5]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曹卫东,付德根,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80.

[6]衣俊卿.日常生活批判:一种真正根植于生活直接的文化哲学[J].学术月刊,2006(1):155.

[7]列斐伏尔,赫勒.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列斐伏尔、赫勒论日常生活[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52.

[8]Collins,S.D.Realwriters and realwriting:Using phenomenology to study the experience ofwriting.Apaper presented at the 15th Annual Meeting of Ethnographic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Albany,NY,June 4-6.

[9]丹尼尔·丹尼特.意识的解释[M].苏德超,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76.

[10]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A].赵志伟.旧文重读——大家谈语文教育[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45.

[11]埃德蒙德·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M].倪梁康,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7.

[12]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上海: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2006:147.

[13]“雷人的高考高分作文”[EB/OL].http://view.news.qq.com/zt2010/gkzw2/index.htm(2010-09-15).

[14]姚海婴.尴尬的要求:作文教学:要教给学生什么?[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12):32.

[15]沈望舒.从“蘑菇污染”谈“社会不信”[EB/OL].http://www.zaobao.com/wencui/2011/01/liaowang110110h.shtml(2010-10-25).

(本文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