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申论的答题形式与要求

申论的答题形式与要求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但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形式上比“策论”更加灵活多变。“策论”大多要求应试者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一章 申 论

第一节 申论概述

一、申论的概念

“申论”一词,出自孔子所说的“申而论之”。从字面来理解,“申”为引申、申述,“论”为议论、论证,“申论”则指针对特定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

作为一种应试文体,申论最早出现于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之中。经过几年的实践,以及专家学者们的改进与完善,申论现已成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从考试大纲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申论考试为应试者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申论是测试考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方法,但与传统的作文考核有所不同。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题目展开论述,侧重考核的是考生的文字功底。考生可以凭自己的主观好恶去立论选材,尽情张扬个性地放言宏论。因此,作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写作水平,即“纸上谈兵”的能力,而无法全面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申论则不仅限于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察,更侧重于考察应试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针对性,能让考生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

作为一种专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但在内容上比“策论”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形式上比“策论”更加灵活多变。“策论”大多要求应试者就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则要求应试者从一大堆反映日常问题的现实材料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应试者搜集和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适应当今国家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申论考试的性质

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作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有所认识和有所思考,并且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材料,让考生去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测查考生处理公务员日常事务的潜能。

申论考试,要求考生具有比较丰富的常识,但不会对某种专业知识特别倾斜。由于考生来自各个方面,所学专业很不相同,所以申论考试中让考生处理加工的材料大都具有普遍性、非专业性。比如,2000年考题,粗看所给材料,可能以为学法律专业的考生会占便宜,其实红星新村居民状告印刷总公司的事并不是从法律角度所能解决的问题。再比如2001年考题,看似医药卫生问题,其实问题的解答与医药卫生专业知识水平高低并无关系。申论考试的试题,对学哪个专业的考生都是公平的。

申论考试所给的材料可能涉及面很广,但试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合理性。也就是说,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般是具有可行性的。比如,2000年试卷的问题,可以通过城市建设合理规划获得根本性解决,当然必要的补偿也应有所考虑。又如2001年试卷的PPA问题,是当时社会热点之一,但完全可以通过舆论的正确引导来化解百姓的不安心理。申论考试不会引导考生漫无边际地遐想,不管问题多么复杂,涉及面多广,人们的见解多么莫衷一是,都是能够解决的。这样的命题思路,是由公务员录用考试性质决定的。

三、申论考试的特点

申论测试虽对我国古代的选拔贤良的策论考试有所借鉴,但又有一定的差异,也不同于当今的大学入学的作文考试。作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特有的应试文体,它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现实针对性强

作为公务员录用考试特有的应试文体,申论充分反映了公务员实际工作的需要。公务员不需要进行文学创作,也用不着按一般文章套路洋洋洒洒地去写空话套话,但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因为公务员的工作,与各式文字资料的阅读理解、提炼概括、综合分析是分不开的。为了能恰当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公务员在语言表达上必须做到准确、简明、生动,必须善于透彻、全面、清晰地说理,善于根据需要采用恰当的行文方式,否则就很难成为优秀的公务员。而“申论”的写作,避开了传统“作文”中那些未必适合于考查公务员潜能的因素,使必须考查的能力加以突出。

申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一方面增大了应试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使得申论的命题具有相对固定的结构和答题方法。因此,考生能通过短时间的突击复习迅速提高成绩。只要在考前了解熟悉一下申论的命题特点和答题方法,应试时就能“照葫芦画瓢”,取得满意的成绩。申论的现实针对性强,表现在其着重考核的是应试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应试者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因此,在应试过程中,考生不应去刻意追求文字的优美华丽,或立意的新奇独特,而应着眼于把问题讲清楚明白。申论的试题,与其说是写作题,不如说是问答题或论述题,只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即使语言朴实一些,也肯定能得高分的。

(二)考察内容的广泛性

作为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主要途径,录用考试一直侧重于考察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申论考试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申论所给资料的范围极其广泛,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问题的诸多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考生再想同从前那样事先押题,对题目有充分的准备就很难了。因此,事先对考试的具体形式、内容结构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需要说明的是,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一般都应当已经有定论,主要立足于考察考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只要分析判断无误,就不会得很低的分数。同样,要想得到很高的分数,难度也不小。

另外,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给定的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让考生以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判断和分析,并做出结论。但是,作为很严格的一种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试题一般不会出现偏差。其主要表现在试题的表述标准明确,不论涉及哪方面的内容和观点基本上都无争议,让每个应试者均有话可说。因此,对于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特别是些争议激烈的前沿问题,一般不会考,考生在复习时没必要去涉及过多。

(三)考核形式灵活多变

申论答题由概括部分、方案部分、议论部分三部分组成。就文体而言,概括部分既可能属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也可能是公文写作中的应用文写作。方案部分,则纯粹是应用文写作。议论部分就不必说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申论既考察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察了公文写作能力,考试形式非常灵活,这样,就增添了考生的应试难度。

(四)考察目标的确定性

虽然申论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形式也灵活多变,但其考察目标却是相当明确的。申论主要考察考生阅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在题目中主要是分析、概括两个方面,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述,这主要是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在应考时,考生要仔细阅读材料,理清其间的逻辑关系。对其中的复杂事件,要抓住主要问题;对尚有争议的事件,要分清各方意见。在抓住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考虑给出的条件、环境,结合社会现实,进行综合考虑,作出正确的判断,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力争做到合情合法,切忌提出一些理想化的、超越现实的方案。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应考时不要把申论要求的三个部分割裂开来作答,而应当统筹考虑,前后衔接。概括的过程既是熟悉资料的过程,也是分析判断的过程。提出方案的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进行思辨的过程。三部分应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且彼此印证。

第二节 申论的答题形式与要求

“申论”一词的意思是申述、申辩、论述、论证。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申论考试首先会给考生一篇约1500字左右的资料(或更多,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多的会达到四五千字),让考生在阅读和熟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答题。传统的申论考试为三段式,答题形式与要求如下:

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 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练,简明扼要,不冗长,不啰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3.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旁征博引或随意发挥。

4.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是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要囿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二)答题步骤

1.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2.将勾画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3.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三)答题方法

通过对资料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和分析,然后进行答题。一个完整的答案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

1.总括句。总括句为一句话,要能够高度地概括全文的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名称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个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2.分述句。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作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2)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

(3)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

(4)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

(5)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

但是,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3.道理句。道理句就是要进一步地具体分析分述句里的现象与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并分条表述。

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一)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 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针对性: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3.适用性: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可以执行,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

4.条理性:即方案一定要分条列项去写作,要让人一目了然。

(二)答题步骤

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画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

(三)答题方法

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一是“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二是“建立……制度(体制),……”;三是“加强……管理(实际行动)”。

2.职能分类法。很多模拟试题都与法律有关。因而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从“企业应当做什么”、“政府应当做什么”、“法律应当做什么”、“个人应当做什么”这四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核心元素分析法。申论的有些试题要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

4.参与分析法。申论的有些试题,内容涉及双方或多方,在提出方案时,应该是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

5.焦点问题分析法。申论的有些试题要找出事件中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

三、就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一)理解题意

1.文体。本题的题型一般是议论文,要针对试题中所涉及的事件发表观点,进行论述。

2.论述内容。论述内容要根据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述。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是国家公务员,未来要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所谓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3.中心明确。考生在写作议论文时要求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4.内容充实。考生在论述过程中,要求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一般情况下,《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

5.论述深刻。进行论述时,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应深入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

6.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

7.符合规范。申论考试的目的,是录用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因此,评卷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即使是论述题,各位考生在答题时虽然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但总的来说规范性是很强的。因此,作文必须从标题、结构、语言、文面等方面表现出规范性来,这样才有利于写作与评卷。

(二)写作步骤

1.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

2.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

3.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

4.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

(三)文章写作

1.立论。立论是写作议论文的关键环节,立论就是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由于申论考试的议论文部分是根据所给材料引申和归纳出论点,并在此基础上旁征博引,展开论证的。因此,立论就必须立足于给定材料,从中挖掘出可资议论的中心论点。这就需要抓住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表明自己对这个主要问题的立场,要么赞成,要么反对,不能模棱两可或骑墙居中。

在立论中,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立论要联系社会现实,有针对性。申论考试所给材料都是反映社会某一方面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因此,考生要在立足于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基础上,广泛联系社会现实中相同性质的问题,即联系所有这一类的问题,从中引申归纳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只有这样的论点,才能具有更广泛的社会现实性,才更有意义。

(2)立论要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立论正确是指论点必须是从给定材料中引申出来的合乎社会普遍认同的观点,能够揭示问题的本质,符合客观规律。如果立论脱离给定材料,则会离题万里,劳而无功。立论鲜明是指论点要是非明确,立场坚定。立论集中是指议论文中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即论点要高度概括,能表明作者的主要看法和主要观点,决不旁逸斜出。立论深刻是指论点见解有独到之处,能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立论新颖是指论点不人云亦云,不拾人牙慧,能给人以新的启迪。

2.拟定标题。标题是作者给文章所起的名字,又称文题或题目。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眼睛,跟文章的思想内容、题材、情调、色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标题绝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需要花一番心血才能拟好的。好的标题往往有品位,能引起读者兴趣,产生急于读下去的强烈欲望;能帮助揭示主题,有助于读者理解文意;能打动读者,会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和难忘的记忆。因此,写文章必须把标题拟好。

标题的拟定因文而定,没有固定的格式。议论文中常见的标题的拟定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标题直接点明主题。这种标题开门见山,一目了然,使读者一看就能把握文章的题旨。申论考试中一般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即把中心论点高度凝练和概括,并使其成为文章的标题,表明自己对给定材料所反映主要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2)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标题只说明文章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并不表明作者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因此,申论考试中若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就要使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成为论题。

(3)标题运用设问、比喻或象征的手法。这类标题针对性强,引人注目,能启发人思考。

(4)标题引用语录或诗句。这类标题的拟定一般引用革命导师、英雄人物的话或现成的诗句以达到醒目、新颖,引人入胜。

当然,标题的拟定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拟定议论文的标题,都必须保证拟定好的标题准确、醒目、新颖、精练。标题准确是指标题切合文意,准确反映文章的思想内容,防止过宽或过窄。如一篇只介绍学习方法的文章,却用上了《论学习》这样一个标题,显然是犯了大题小做的毛病。如果一篇泛论成功道路的文章,却拟了一个《一次意想不到的成功》这样的标题,这就犯了小题大做的毛病。标题醒目是指标题必须鲜明地表现文章的内容,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战斗性。同时,也要有较强的视觉性,并要注意字数的安排和结构的整齐。

3.结构安排。在解决了立论和标题后,就需要进行结构安排,对文章内部的观点和材料进行合理安排,也就是确定议论文的结构。结构安排得好,文章的思路就清晰,论点就突出,说理就“言之有序”。相反,不仅思路混乱,层次不清,还会影响说服效果。

议论文的结构和其他文体的文章一样,是“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定体则无”是说文章的结构没有固定的“程式”;“大体须有”是说它有一般的规律。议论文的结构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开展论述步骤的,因此,在安排议论文的这三部分时,一般采用以下结构:

(1)绪论。绪论也叫引论,主要任务是把要议论的问题和阐述的中心论点介绍给读者,使人们对文章所要阐明的事物有一概括的了解。序论写在文章之首,是文章的开头。开头写好写坏,写深写浅,直接影响到全文。

(2)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议论文分析问题的部分。它的任务是对文章的中心论点展开深入的分析,组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或反驳谬论的错误。

(3)结论。结论是议论文解决问题的部分,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后所做出的答案。结论应当使人读后若有所思,深得启迪。

结论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一是综合全篇,卒章显志;二是展示未来,鼓舞斗志;三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四是对症下药,提出办法;五是前后照应,首尾相连。

(四)写作要求

申论正文的写作需注意以下问题:

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

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一个盖子对应一个杯子式的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生。

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无论从阅卷教师的具体情况还是机关工作作风来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应当和值得提倡的。

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辞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毕竟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服从和服务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

首先,公务员应有全局观念和综合能力,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善于把多种事物、多种因素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具有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其次,公务员应能够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要有深邃的洞察力。在通过对大量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能透过纷繁的外在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善于从微小的征兆中发现大的问题,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能作出很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具体措施。再次,《申论》考试能测查考生掌握信息的多与少、快与慢、对与错。另外,《申论》考试形式既严格又灵活,能有效地考察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摈弃套话、闲话,要求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透彻、全面、清晰。

第三节 申论复习备考的要求

一、要关心时事政治与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

仔细分析近年来的申论试题就会发现,申论试题所覆盖的社会范围比较广泛,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但基本贴近生活,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都是当年度老百姓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试题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比较贴近生活。例如:

2001年的试题是:“PPA在全球引起的风波”;

2002年的试题是:“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2003年的试题是:“安全生产问题”;

2004年的试题是:“三农问题”和“汽车发展带来的城市交通问题”;

2005年的试题是:“农村扶贫资金被挤占的问题”;

2006年的试题是:“如何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

可见,申论的试题有一定的现实性和针对性,都反映的是老百姓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考生在平时要多关心时事政治,多注意观察当年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会对申论的考试有所帮助。一些当年的社会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一定会引起老百姓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政府部门也一定会有一些应对的解决方案。因此,只要关心时事政治,加强理论学习,会对自己的申论考试有所帮助。

二、要掌握其他应用文的写作知识

传统的申论考试,经典是三段式:问题——对策——论述(证)。但是,近年来,申论考试的形式有了新的变化。例如:

2003年的试题是提出问题后,写两篇讲话稿:一是烟花爆竹厂爆炸事故发生三天后的现场,作为当地政府派出的事故调查处理的负责人,面对职工、死难人员家属和有关干部的讲话;二是在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期间,作为上级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机构的负责人,在当地电视台专题节目中对全市老百姓发表的讲话。

2004年的试题一是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二是提出一份解决当地交通拥堵的报告。

综观这几年的申论考试,题型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三段式考试方法。因此,要考好申论,除了要掌握和熟悉申论的传统题型外,还要掌握报告、讲话稿、调查报告等应用文的写作知识,有备无患。

三、要注意实际能力的培养

申论考试,归根结底,是考察考生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考好申论,平时还应注重对实际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这项工作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关心国家大事,特别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看书读报,或与同学朋友进行讨论,不断增长自己的学识,并逐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关心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日常之事,及时地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渐渐地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四、要加强考前临战的演习

应付申论考试,虽然主要靠的是基本功,但是,如果不在考前熟悉了解一下申论命题的特点及其答题的基本方法,不做适量的模拟训练,即使基本功再扎实,也是无法考好申论的。例如,考生如不了解申论答题的四个基本环节,舍不得多花时间去阅读和分析给定材料,而像平时写作文那样去应付申论考试,就必然会顾此失彼,考不出理想的成绩。因此,在参加考试之前,考生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详细了解申论命题的特点,各环节的解题技巧,这样才能保证在实战中应付自如。在考前必须认真地做适量的模拟训练,一方面是为了使自己对申论答题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评估自己应付考试的能力,如答题时间的长短、自己的特长与不足等等,以便在实战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要注重训练自己的答题技巧

在申论考试的全过程中,阅读资料、概括主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是四个主要的环节。阅读理解给定资料,是最基础的环节。这个环节虽然不能用文字直接在答卷上反映出来,却是完成其他三个环节的基础。只有认真地读懂全部给定资料,才能把握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的性质,也才能准确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也才能针对主要问题,就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并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应试者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全面完成申论考试四个环节的要求。

为了提高考试的质量,在平时的申论测试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分配时间

一定要认真阅读资料,抓住中心,不要盲目下笔,急于写作,而要统筹考虑申论考试的全部题目与内容,根据你的熟悉程度与试题的分数权重,选择答题的先后顺序,合理分配考试时间。

(二)注意字数要求

申论考试有严格的字数要求。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可行性方案时,注意限制字数,超过或不足的字数一般不高于或低于要求字数的10%,否则,就会被扣分。另外,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简洁,答题要切中要点。

(三)通过模拟训练强化技艺

临考前做适量的模拟题,训练实战的感觉。通过模拟训练,一是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角度与答题技巧,二是寻找实战的感觉,如考试试题的总体设计、考试时间的安排、做题速度的掌握等,以免上考场后手忙脚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