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避浅就深,书韵沉香

避浅就深,书韵沉香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避浅就深,书韵沉香这是一个最精彩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浮躁的时代;这是一个轻松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沉重的时代。深阅读,无处不需,无处不缺。文章用对比的手法,一方面指出“浅阅读”的局限;另一方面,用各种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深阅读”的重要性。对于“深阅读”的重要性还可以进一步进行论述。

避浅就深,书韵沉香

这是一个最精彩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浮躁的时代;这是一个轻松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沉重的时代。读图时代的兴起,浅阅读的时髦,是这个时代快餐文化的标志。那么,我们还需要深阅读吗?我们还需要在深阅读背后,那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吗?假若让我作选择,我情愿避浅就深。

或许有人把浅阅读比做快餐,把深阅读比做满汉全席,并以之作为拒绝深阅读的理由:快餐固然好吃没营养,可满汉全席既烦琐又沉重,不知如何下口,纵使勉强为之,也会食不下咽,大倒胃口。可依我看,满汉全席并非味同嚼蜡,有人吃得下,有人吃不下,只不过因为有人习惯了快餐的方便快捷,而忘了经典需细细咀嚼品味,绝不可狼吞虎咽,要吃得下满汉全席,需要的是耐心、毅力、意志、勇气,而绝非吃快餐奠下的积淀罢了。

如今的时代,斜倚书店一角,默读至天黑的日子似乎已一去不复返。代之而来的是“浅” ,浅读传统名著,浅读百家经典,浅读各代历史……其中翘楚,当算“百家讲坛” 。于丹的心灵鸡汤端出来了,刘心武对红楼的另类解读捧出来了,各色教授对各个朝代、人物的评析拿出来了……他们确实给大众的精神饥渴解了燃眉之急,可也就到此为止。当代的精神荒原、道德沙漠已不能靠一碗鸡汤缓解,而浅阅读带给人们的,仅是视觉冲击与享受,而精神的滋补灌溉,非深阅读不能胜任也。

能深阅读者乃真英雄也。深阅读,需要沉潜,而非流连字面,匆匆而过。古今多少饱学之士,都是经过寒窗十数载,乃至数十载苦读,方成大器。被誉为“谪仙人”的李白,初到京师,便以一首《蜀道难》而得贺知章赞誉,但同时,大家也知晓“铁杵磨成针”的佳话,是饱读诗书,是深阅读,造就了李白。同样是少有文采的大诗人,苏轼以家中一门三学士的奇迹而留名,可他自幼随父苦读,经十载而后成的经历又有谁能知呢?非独文人需深阅读,现代杰出科学家如邓稼先、钱学森者,谁又不是深深钻进学术中,尽得其中奥妙的沉潜者呢?深阅读,无处不需,无处不缺。

避浅就深真智勇也。于繁华中睑目,于浮躁中静心,书韵沉香,方别有一番风味。

点评:

文章开头就直接点题,要“避浅就深” ,即要加强“深阅读” 。文章用对比的手法,一方面指出“浅阅读”的局限;另一方面,用各种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深阅读”的重要性。这样的方法,可以突出二者特征,使人印象深刻。

文章观点鲜明,事例丰富确切,语言通顺流利。

对于“深阅读”的重要性还可以进一步进行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