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触发思维过程的具体表现

触发思维过程的具体表现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触发思维过程的具体表现触发思维作为一种思维现象,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它的具体表现。冰心的散文《一只木屐》的写作过程恰好说明了触发思维的这一特征。初感是思维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写作定题是触发思维过程中的主要任务,题目的确定就给写作主体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思维就有了解题的针对性。

第三节 触发思维过程的具体表现

触发思维作为一种思维现象,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它的具体表现。

1.第一印象或者初感

第一印象或初感就是最初的感觉和感受,是写作主体受到生活世界中因特定因素的刺激,引发思维,并产生最初的印象和认识。

冰心的散文《一只木屐》的写作过程恰好说明了触发思维的这一特征。冰心从日本返回祖国时,正在日本一个港口等船,突然看见海面上漂着一只木屐,这只木屐吸引了她的注意,漂流着的被弃的木屐和作者漂泊流浪的人生异质同构,一下子就引发了她的原初写作思维活动,激动之情难于言表。木屐的孤独、感伤,以及无根漂流的屈辱,刺激她产生最初感觉和感受,促动她产生了创作的原初思维念头。

初感是思维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很多事情,接触很多人,看见很多景象和景物,大部分都会如过眼烟云随风而散。但是,有些人、事、物、景却能让我们在一瞥之间怦然心动,意念萌生,浮想联翩。这都是因为触发思维在起作用。因为触发思维把主体内在的文化模式、人生信念、兴趣爱好、审美追求集中起来对外来的有特征的刺激物进行同化认识,符合主体需要的就会引起情感兴奋,留下深刻印象,不符合主体需要的就会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从这个层面来看,触发思维就是一种直觉判断。在写作活动中,这种直觉判断是主体对写作对象的一种价值判断,主体以此确定对象是否具有写作价值。

我们用“初感”一词,并不是讲感觉,而是思维对现实的最初判断,是思维主体对生活世界做出的一种有意思的选择,就是说,凡是能引发主体初感的对象,一定是主体认为有意思的写作材料。

2.触发思维表现为思维定题

定题就是在初感的基础上,确定写作对象或写作课题。如前所述,冰心见到海面上漂浮的一只木屐,引发了一系列有意思的生活感触,驱使她要写一篇有关木屐的文章,这就是在初感基础上的写作定题。

在实际写作活动中,定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根据我们对写作的研究,写作思维的定题过程,一般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2.1.思维主动定题与思维被动定题

主动定题是写作主体在现实生活中感知、体验、认知的基础上,自觉形成的写作课题。这是写作主体在生活中自己给自己提出写作任务。例如,我在教学中对写作思维很感兴趣,就给自己确定了写关于写作思维的问题。这就是主动定题。主动定题体现了写作主体的能动性,也满足了主体的兴趣、爱好,有利于主体自由发挥其思维才能,有利于调动主体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写出独特性的作品。

被动定题是写作主体在现实生活中接受他人限定内容的写作课题。这种情况一般是在学习阶段或者为了工作和生活而接受他人交给的写作任务。例如,高考时候的命题作文,工作中上级交给的写作任务,都是被动定题,被动定题也会产生触发思维。

被动定题,要求写作主体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且认同他人的意见,这就需要克服自己的主观意志,尊重对方,服从对方,创造性的服务对方。即使是实用公文也不能把他写成单调刻板的八股文,也要写出个性,表现出作者在有限自由空间里的巨大创造性。

2.2.思想触发思维定题与词语触发思维定题

思想定题是写作主体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特定思想确定为写作课题。写作是表现,任何表现一方面要有意思,另一方面要有深度。思想一般都有深度,但是有深度的东西一般难以被他人看到,难以和他人交流,要想和他人交流,就必须以有意思的方式表现出来,思想定题因此而形成。由于“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一大批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所以,一提到思想定题,很多人就会联想到主题先行论,就会极力对其进行否定。其实,就像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从生活出发的作品写得很乏味无聊一样,我们经常也会看到一些从思想出发却写得很有味道的文章。文章是否有意思,定题仅仅是开头。

词语定题是写作主体在现实生活受到他人口中或者自己心中某个词语的刺激而萌生出的写作课题。《红楼梦》里贾宝玉给大观园题词,咏菊诗社的咏菊诗歌写作,都是语词定题。

语词是主体人说出来的,他带着主体特定的思想感情信息,我们读他人书籍、听他人说话的时候,就是通过他人的语词接受他人生命的信息,那些有特点、有冲击力的词语往往会触动我们的思想感情,引发我们的联想和想象,成为我们写作思维的课题。

2.3.人物触发思维定题与事件触发思维定题

人物定题是写作主体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特定的人物形象引起写作定题。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实写人物定题和虚构人物定题。实写人物定题是写作主体受到生活中某个人物的感动,产生了写作的愿望,形成的人物定题。虚构人物定题是在实际生活强烈感受的基础上,幻化出一个人物形象,以此作为文学创造的基础,产生触发思维。

人物定题属于形象思维的内容,作者头脑里反复出现某个人物的形象信息,往往会引起作者的重视,驱使他发掘这个人物所蕴含的审美意味,促动它形成写作意图。

事件定题是指写作主体把自己深受感动的现实生活事件确定为写作课题。大到国际事件,小到个人生活琐事,近到当下发生的事,远到猿人所做的事,实到亲眼所见的事,虚到心中想象出的事,都可以定题写作。关键在于主体是否对其特点有所感动,是否从中感悟出一定的意思。写作思维所关心的全是有意思的事,没有意思的事,不论大小远近虚实一概不在定题之列。

2.4.景物触发思维定题与情感触发思维定题

景物定题是指写作主体以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景物为写作定题。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环境中每一件合目的的事物都会引起人的注意,成为人思考的对象。环境同时也是主体的生存景观,其中自然景观间接透射着主体的生存精神,人文景观直接表现着主体的生存面貌。很看重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文人,以景物定题,写出了许多万古传颂的伟大篇章。

情感定题是写作主体以特定的情感激动引发写作思维确定写作课题。

人生在世,注定要与他人他事他物交往,必然要形成或顺或逆的感受,顺则悦心悦意,逆则伤情伤感。不论交流的结果是悦人还是伤人,只要程度深,都会对人产生大的影响,让人留下深的记忆,容易成为写作的对象和动机。

写作定题是触发思维过程中的主要任务,题目的确定就给写作主体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思维就有了解题的针对性。根据题目的不同,需要运用不同的思维形式和方法。定题就是思维确定以什么为对象来构思文章,就是说,准备写什么。是写人还是写事;是写思绪还是写情感。

3.触发思维具体表现为灰色状态,定题只是给写作主体树立了一个“灰靶”

触发思维过程的定题只是给思维树立了一个大致的目标,这个思维对象还不很明确,有些模糊,具有灰色性质,是一个灰色的目标,即灰靶。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之中,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来了解世界,更通过自己掌握信息的多少来划分世界,按邓聚龙教授的说法,我们把自己掌握信息量充足的那部分称为白色世界;把自己掌握信息量很不充足的称为黑色世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则称为灰色世界。“我们称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为白色系统,信息完全不明确的系统为黑色系统,信息部分明确,部分不明确的系统为灰色系统。”[8]例如,我们学校有多少学生,多少老师,这是一个白色系统;而学生与老师的大脑结构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黑色系统;学生与老师都有什么想法,这是一个灰色系统。

灰色系统就是信息不完全明确的系统,我们说眼前这个年轻人大概十八岁,就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命题。因为我们是在没有这个人的具体出生日期的情况下,根据他的外表提供的不确定信息对他形成一个不确定的认识。整个写作活动就是由不确定逐渐走向确定的过程。写作主体是在掌握部分信息的情况下进入写作思维过程的。因为掌握的信息不完全,所以激发出了进行诗意探索,实现由灰色走向白色的激情。“人们处理问题,总是使系统由‘灰’变‘白’(其实也不尽然,只是大多数情况是这样,或者其外在形式是这样)。但是,从实质看,对抽象系统来说,分析过程却是由‘白’到‘灰’的过程。事实上,系统是白还是灰,往往与观测的层次有关。如果我们用高层次代表系统的宏观层次、系统的整体层次,认识的概括层次。用低层次代表系统的微观层次、系统的分部(深部、内部)层次,认识的深化层次。这样,同一个系统、同一个参数,在高层次时是白的,而到了低层次却可能是灰的。人的年龄,从‘年’这个层次来看可以是白的,可是从微观层次,比如从‘秒’、‘微秒’等层次来看却是灰的,甚至是本征灰数。一个国家的粮食产量,从全国的年总产来看是白的,可是从各时刻的产量来看便是灰的。”[9]

写作触发思维只是从宏观层次上明确了一个写作目标,但是,微观层次上的信息还不是很清楚的,只能说是一个灰色的目标,是一个灰靶。

触发思维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灰色思维过程,只有一个朦胧的大体构思,只确定了一个大体的定题目标,只给思维画了一个大致的范围。这个目标和范围只给写作主体立了一个灰色的靶子。我们针对这个目标,最终能够产生出什么样的思维结果,还是一个未知数。其实,写作思维的全部过程就是由灰色思维逐步到达白色思维的过程。我们写作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在似是而非的状态下进行的,是知道一点,又不全知道,写作主体就是在这种灰色状态下,把意识到的内容逐渐用语言明朗化,完成作品构思的。

所以,触发思维是不确定的思维,在思维发展的进程中将会逐步发生校正、完善和改变。

整个写作思维都可以看作是灰色思维系统。灰色使写作思维本身具有价值和意义。从本原上说,写作和阅读的动力都来源于对生活世界的诗意探索。黑色世界离我们太遥远,让探索者望而生畏,白色世界太熟悉,提不起我们探索的兴趣,只有灰色世界适合于我们进行诗意探索。这种探索既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诗意生存的信息,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诗意生存的路径和方式。这样的文章也就具有让人去写、去读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