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文体与语言
1.什么是文体
所谓文体,简单地说,就是文章的体裁,是在人类社会写作历史中形成的文章的形式规范和样式。
文体要素在写作完形思维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在掌握和运用文体范式的过程中形成的。写作的现实感和形式感都是在文体规范下的写作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养成了接受文体规范的写作习惯,就会很快抓住完形思维对整体文章的构想,即形成文章的整体框架,完成形式的创造。坚持规范写作,养成规范习惯,有利于完形思维实现思维的任务。“按照心理学的说法,这个审美统一体常常是以潜在的形式预先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如同一种无意识的内觉或者一种松散的集合体。在原始的内觉中可以发现处于原始状态的各种要素集合体以及散乱的情感成分。在灵感活动中,创造者能把整个内觉形态转变成一种有意识的概念体验。在相当大量的、有着不同内容的这些体验中间,他发现了预先未曾料想到的某种相互联系。于是一个审美结构就被发现了。这里不是指柏拉图理论所说的那种知识结构,这个新统一体实际上就是在整个宇宙当中也是个新生事物。只不过,这个有着不同因素的审美整体是从散乱的内觉形态以及其他毫无联系的认识结构中产生出来的。艺术家的灵感大概就是突然发现一种途径,从而把内觉和各种因素转变成为一种审美统一体。”[4]这种潜在的形式或者内觉实际上是经过长期规范训练形成的,并不是天生就有的。
要掌握文体范式,使其在写作思维中扮演主要角色,经常写作是关键。经常写作,就会在头脑里形成一种文章构思的模式,这种模式就会很快在思维中完成对思维对象的自组织和改造,实现对材料的序化和形式创造,所以,写作思维需要写作主体自己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对于不坚持写作的人来说,要实现最后的完形思维过程就会很难,因为,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没有经过训练的头脑是很难组织序化,完成一个新的统一体结构的。
完形思维决定着文章的最后成形,在文章成形的过程中,写作者就要合乎对话交流的规范去思维,创作出合乎对话交流需要的文章来。
2.文体在完形思维中的作用
文体作为形式要素是完形思维的范式。在继发思维过程中,思维主体力求扩展,深入认识思维对象,在材料和思想两方面丰富思维内容,到了完形阶段,形式因素就显示出突出的作用和地位。
首先,文体意识的出现是在写作目的与思维对象扩展认知基础上出现的,中心命意的完形实现,就需要构造特定的形式来表现,所以,定体就是思维完形的主要任务。因为思维进行到这个阶段,用什么文体形式表达和组织思维内容就成为主要任务。
其次,文体是社会对文章体式的规范,任何写作个体要通过写作表情达意,都必须按照这个规范思维。一方面,文体是写作主体面对他人发言时形成的特定样式;另一方面,这些样式被他人接受而成为规范后,就要求写作主体遵循这种规范样式写作。现在,我国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各种文体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也在不断得到继承、发扬和丰富。白话文体与文言文体以及西方文体都出现在社会生活中,如文言的祭文、碑文等现在重新显示出其生命力。写作思维主体只有掌握了种种常用文体样式,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才能与他人进行令人满意的对话交流。
再次,文体要素关系到文章写作的对象和写作目的,关系到写作思维的最终成果。一方面文体是根据写作思维对象的特点来确定的。鲁迅先生在《自选集·自序》中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从这个角度来说,写什么文体是由材料的特点确定的。另一方面,文体的选择是由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来确定的。柏拉图对此曾有精彩的论述,在《斐德若篇》中,他提出按照艺术来写作,要求写作主体认清文章与心灵之间的对应关系,用特定类型的文章去适应特定的心灵需要,打动特定类型的读者。提出“对象是简单的心灵,文章也就简单,对象是复杂的心灵,文章也就复杂”[5]。写作是针对特定的阅读对象进行的对话交流活动,不同的对象适用不同的文体,写作思维就是要实现针对性的完形表达,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什么读者写什么文章。因而对写作思维主体来说,掌握文体范式就显得极为重要。
3.语言文字形式是实现完形思维创构、序化、成型的工具
在完形思维过程中,思维由原来的“万涂竟萌”状态,渐趋一统,实现序化,语言文字形式就是实现统一序化的工具。
我们知道,语言文字是思维的基本工具。思维是飘忽即逝的心理现象,只有与语言文字融合为一,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实体性。在完形思维阶段,语言形式的重要性因此就突现出来。因为,在原发与继发思维过程中,语言是片断、无序、不确定的,是以闪现的方式帮助思维实现目的。而在完形思维阶段,语言文字就是前后连接的、有序的、明确的组合过程。是在文体形式大框架下展开的具体语言描述或表述的过程,是用语言形式固定思维内容的过程。所以,完形思维就是用语言工具实现文章形式构造的过程。
语言文字形式具有无限的组合能力,在写作的完形思维阶段,语言形式组合方式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庄严、戏谑、荒诞、奇崛、朴素等等,都是在完形思维的阶段,随着写作思维主体根据表现的内容、接受的对象和自己的写作目的以及写作个性而化作特定语言组合方式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前者隐含而后者直白。中国古谚曰:“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巧说,就是一种适时适意适人的语言组合,在这种组合中,逐渐地形成一个人用语的个性特点,或者形成一种语言风格。
总之,语言文字因素是制约完形思维的关键因素。在写作思维中,思维内容能否实现物化是由写作思维主体的语言文字水平决定的。语言文字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写作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有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思维能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古代文论家才说:语言文字是写作的“铁门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