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直觉思维状态

直觉思维状态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直觉思维状态1.直觉思维状态的含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人类有四种精神活动:直觉、概念、经济、道德。另一种就是直觉思维,结论的形成没有明显的逻辑规律,也没有发现过程,结果直接反映在人的意识中。显然,分析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直觉思维就不存在方式的问题,只能是一种思维状态。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中,还是在科学创造活动中,直觉思维都是极为重要和不可缺少的。

第一节 直觉思维状态

1.直觉思维状态的含义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人类有四种精神活动:直觉、概念、经济、道德。直觉活动能独立于其他三种活动而存在,它是人面对每一个事物时,头脑中没有思维、不作分别、不考虑意义、也不形成语言称谓和表述,只是感知或体验该事物的形象或意象。直觉过程是心灵对对象物的质料及印象主动进行的赋形活动,也是心灵的表现活动。他指出:“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1]克罗齐的直觉观对我们描述和界定直觉思维状态无疑具有启发意义,但他的极端唯心主义又是我们必须克服的。

我们认为,直觉是人脑基于有限的数据资料和事实,刹那间调动一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作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的判断的思维状态。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直觉作为一种思维状态,是与分析思维相对应的。人的思维确实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式或状态,一种是分析思维,即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分析推导,最后获得一个符合逻辑规律的答案或者结论。它的展开模式是阶梯式的,一次只前进一步,步骤明确,包含着一系列严密、连续的归纳或演绎过程。在其展开过程中,主体能充分地意识到其中所包含的知识与运算,并能用言语将该过程和得出结论的原因清楚地表述出来。另一种就是直觉思维,结论的形成没有明显的逻辑规律,也没有发现过程,结果直接反映在人的意识中。它的展开模式是跳跃式的,中间步骤被省略掉。在其展开过程中,主体不能明确地意识到它的行程,也因之不能用言语将该过程和得出结论的原因清楚地表述出来,大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感。显然,分析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直觉思维就不存在方式的问题,只能是一种思维状态。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中,还是在科学创造活动中,直觉思维都是极为重要和不可缺少的。由于客观事物纷繁复杂,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各种可能性同时并存;又由于问题空间通常都是不明确的,所需的事实和证据常常十分有限;更由于不存在一种不变的逻辑通道,去引导我们按图索骥地解决各种问题。因此,人们在解决各种问题,作出各种答复或决策时,常常会遇到不确定性,而在不确定性情境中遵循严密逻辑规律,采取逐步推理方式的分析思维是难以奏效的,相反地,富于探索性的直觉思维则可在此大显神通。借助直觉思维,人们可在客观现实提供的各种可能性中作出适当的选择;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作出有效的决策;在事实、证据有限的条件下作出准确的预见;在问题空间不明确的情形下迅速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原则和中介环节。“在一定程度上,直觉思维就是逻辑思维的凝结或简缩,从表面上看来,直觉思维过程中没有思维的‘间接性’,但实际上,直觉思维正体现着由于‘概括化’、‘简缩化’、‘语言化’、‘内化’的作用,高度集中的‘同化’或‘知识迁移’的结果。”[2]

直觉有两种基本类型:经验性直觉和理性直觉。

前者指纯粹建立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直觉,它更多的是揭露事物的外部特征与外部联系,因而水平较低。当然,经验性直觉也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高水平的经验性直觉也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后者指建立在科学知识和能娴熟地运用各种思维方法的基础上的直觉,它常常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因而水平较高。

经验性直觉形成和发展的途径大致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事物某些要素的重复出现或要素之间明显的强弱对比,或某种手段、方法的反复有效,主体在此基础上便自发地作出了对该类事物特点的普遍性推论和对该方法、手段的普遍适用性的猜测,并在相同或类似情境中加以应用。后来,性质完全一样或类似的重复便加强了这种推论和猜测;当遇到例外情况时便自发地修正过去的推论与猜测,形成更符合实际的推论与猜测;如此不断发展下去……主体就是这样自发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达到自己的直觉思维结构与直觉认识同客观实际、外界变化之间的平衡的。如果主体的直觉思维结构与认识同客观实际失去了这种平衡,那就需要改变原有结构和认识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经验性直觉随着主体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不断地由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的过程。应当于此强调的是,上述过程是人脑自发进行和完成的,主体本身往往不能明确地意识到。心理学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人脑可以在无意识的水平上吸收、理解和处理信息,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常常受到许多阈下信息(即未被主体意识到的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无意识在经验性直觉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造成主体在进行直觉思维时出现那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令人费解的现象。

理性直觉的形成则采取了另一条途径:在感性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体通过一系列的分析综合活动,得出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认识,这种认识在日后的应用中得到加强,最后当作理所当然的东西,以结论的形式在头脑中保留下来,作为以后认识其他事物,解决其他问题的知识背景。而对于论证结论的事实与过程,主体则慢慢遗忘且难以表述清楚了;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创造活动中,人们逐渐掌握了各种思维方法,形成了许多思维技能,反复地使用使得人们对其达到了十分娴熟的程度,因而在遇到问题时,几乎无需再作有意识的选择,就能随机应变,自然而然地采用适当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将推理过程压缩到最低限度,省去中间的一些“不必要的”步骤和环节,迅速地得出结论。这种思维状态若从外部特征上看,就表现为一种直觉。由于该过程高度压缩、简化和自动化,基本上处于自我观察的界线以外,因此,真正形成了的理性直觉的过程是主体自己观察不到的,也就是说,虽然人们实际上随时在运用着某些思维方法,却又没有觉得在有意识地运用它们;虽然人们实际上进行了高度简缩、快速的推理,却又觉得似乎是未经推理就立即根据已知条件得出结论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理性直觉形成的心理机制实际上就是心理内化的机制。

在写作活动中,直觉思维在确定研究方向,选择有前途的研究课题,识别有希望的线索,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和研究工作的可能结果,提出假设,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领悟机遇等等诸多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在缺乏可供推理的事实时决定行动的方案,在未获得决定性佐证时形成对新发现的看法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直觉思维的主体对于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新事物、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及关系,能作出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换句话说,直觉思维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

写作,首先需要发现有意思的写作对象,观察就需要直觉思维,能够一下子发现我们生活中合目的合规律的事物,发现生活中潜藏的美。所以克罗齐说:“艺术即直觉。”

其次,直觉思维能够使我们直接把握写作材料的含义,确定某种写作角度,譬如我们接触到某个人物,直觉就会告诉你,这就是你要寻找的人物,这个人物就可以写作一篇小说。

再次,直觉思维可以直接预见作品的结果,使我们对自己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产生一种信心,从而提高写作的积极性。

2.直觉思维的特点

直觉思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思维状态。与一般思维方式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第一,非逻辑性。从表面上看,主体进行直觉思维时没有依据某种明确的逻辑规则,得出结论时也没有经过严密的推理,带有一定程度的猜测性、预见性,使它既不同于一般的三段论的演绎推理,也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归纳推理,因此具有非逻辑性。

第二,直接性。直觉思维似乎不存在中间的推导过程,它总是以跳跃的方式,径直指向最后结论,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结论性判断,明显地表现出直接性的特征。

第三,自动性。直觉思维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识别、判断过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它似乎受主体的一种认识与思考倾向的自动调节,无需主体有意识地作出意志努力去克服各种困难,表现出自动化的特征。

第四,快速性。由于直觉思维以直接、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对于一个问题情境,它无需思考也不用推理就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况,立即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因而具有快速性的特征。

第五,个体坚信感。由于直觉思维的进行非常迅速、自动化,以至于主体对该过程所包含的各种运算、心理活动没有清晰的意识,往往只知道是什么,却说不出为什么,自然也就无法向他人说明思维的行程和结论形成的原因。但是思维个体以直觉方式得出结论时,理智清楚,意识明确,所以直觉主体对直觉结果的准确性具有一种坚定不移的信任感。结论的得来虽未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但主体在主观上却对它的正确性(无论实际上正确与否)坚信不疑。

3.直觉思维的本质

我们认为,对于直觉思维的本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直觉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思维状态。它不但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明显地表现出来,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到处可见。可以说这种思维状态,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延伸于创造活动的所有领域,它为任何一个正常的个体所具有,而非少数天才人物所独占。

其次,直觉思维与人们的知识经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由于直觉思维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进行的,因此,知识经验的质量如何对直觉思维水平的高低有直接影响。从宏观上讲,知识经验的社会历史性制约着每一时代人们直觉思维的发展水平;从微观上讲,知识经验的个体性决定了每个人的直觉思维都带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是说,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事物会存在不同的直觉认识,水平也有高有低。一般说来,知识越渊博,经验越丰富,直觉思维的成效就越高。丰富的知识经验;有助于人们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有助于人领悟到事物之间隐蔽的共同之处和内在联系。可以说,在任何问题上,人们所具有的深邃的直觉,都是因为主体曾积累过大量的类似经验,消化过大量的有关知识。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作基础,任何直觉思维能力都不可能形成和取得成效,而只能形成一些胡乱猜测,主观臆断。由此可见,直觉思维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再次,直觉同逻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直觉思维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而许多知识经验又是人们以前逻辑思维活动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直觉离不开逻辑。同时,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即逻辑思维)具有互补关系。由于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它们是密切配合,相互取长补短的。另外,直觉思维状态的发生,与人们对各种实践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已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有关。如果某人对某种方法的运用已十分娴熟,碰到某类问题时几乎无需再作有意识的选择,就能随机应变、自然而然地采用适宜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直觉思维实际上乃是分析思维高度压缩、简化,自动化的结果。

第四,直觉思维是人脑的一种高级机能。同其他一切心理现象一样,直觉也是人脑的机能。虽然目前人们对直觉的生理机制尚了解不多,但是,脑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已初步表明,大脑左半球是处理言语,进行集中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等机能,而大脑右半球则在具体思维能力、对空间的认识能力、整体综合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方面优于左半球,具有不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等机能。

第五,直觉思维同分析思维一样,也是个体在后天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个体思维发展的过程中,直觉思维的出现先于分析思维,大约在一、两岁婴儿身上就可观察到直觉思维的萌芽和初级形态。我们可以看到,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有重要作用的直觉思维能力,并非超自然的,天赐的“神力”,而是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