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梦幻思维状态
1.什么是梦幻思维状态
我们中国人有句俗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国清代学者李钟伦在其《周礼纂训》中也曾说过:“梦中创见之思者,精专所极,积思而梦。”也就是说,一个人对某个问题专心贯注,反复思索,就可能在梦中继续思考而有所创造。但是,对于梦幻内在秘密的揭示应该归功于弗洛伊德,他的《梦的解析》一书,使我们对梦的作用和价值有了充分的认识,也使我们对梦与人的思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弗洛伊德认为,梦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只要我们掌握了梦幻思维的规律,就能够实现我们在清醒意识状态下无法实现的事情。他的一些想法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必须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在晚上,我们是不是不自觉地将我们的意念与记忆材料作了重大的改造。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话,那么俗话所说的“在你要做重大的决定以前还是睡个大觉再说吧”,是很有道理的。实际上,有很多人在写文章之前,先把自己用被子蒙起来,躺在床上睡一觉,等他起床后一篇文章就诞生了。这就是利用梦幻思维的结果。
从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梦是愿望的达成。而愿望是复杂的,有些是清醒的,有意识的;有些是压抑的,无意识的。有些愿望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实际的努力,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实现;而有些愿望却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于是就会通过做梦来实现。所以,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从巴甫洛夫的观点来看,梦是第一信号及其形象性、具体性的兴奋,也是情绪的兴奋。因为这时候,第二信号系统处于催眠状态而被关闭起来,第一信号系统才能处于主导地位,开始工作。由于第一信号系统积累了大量的形象信息,一旦失去意识的控制,就会自由组合,产生出奇特的构想,这些构想可能会引起主体潜思维的警觉,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答案。
英国心理学家查尔斯·莱格夫在对梦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梦的真谛》一书,他认为,做梦其实是一种自我谈话和自我交流,它和清醒时的自我反省、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等非常相像——当然它和清醒时的沉思、回忆或预感等思维活动就更加接近了。现实中很多创造发明都是通过梦境实现的,这说明梦的确具有无可否认的创造性。
对梦幻的心理分析,对梦的构成基础的研究,以及对梦的实验是形成当代梦幻思维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形成对梦幻思维的一般认识。
所谓梦幻思维,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做梦状态下的思维;一是幻觉状态下的思维。二者都表现为主体意识处于暂时失去控制下的潜在思维活动,也可以看作是人醒觉时的思维活动的继续,或者说,是人脑延续到睡眠状态中或幻觉状态中的思维过程。就梦幻思维与人的潜思维的关系来看,梦幻思维是潜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下面我们主要对梦幻思维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描述。
一般来说,人的潜在思维成果突然输送给显思维,便表现为灵感。梦幻思维既然也是一种潜思维,在梦境中奉献其思维成果,自然也是一种灵感的表现,只不过是得自于梦中的灵感,具有着与一般的灵感颇不相同的特殊性。
梦境可以是灵感获得的一个途径,但是,梦幻思维不是灵感。因为它是完全无意识的心理过程,不像灵感是突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梦中虽然可以有创造性地发现,但是需要主体恢复意识之后能够重现梦中情景,如果不能恢复,那么也就失去了梦幻思维的意义。
另外,梦境常常是一种类似于形象思维的心理活动,奇异超常的形象组合,形象的瞬息变化,总之是一种具象运动。梦幻思维通过相似性暗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价值与意义需要主体意识去感悟。例如,梦中的乌纱帽、宫服、龙袍、龙椅等,可能是象征某种官职、官位;梦见谁死了或病了,则可能是表示做梦者对这个人的某种看法或感情。梦中运用什么样的形象手段和象征语言,既依赖于做梦者的经历、知识和思想感情等因素,也与社会习俗和时代变迁相联系。这自然不免会给人们理解和利用梦幻思维带来很大的困难。
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我曾经为了写一个孤独的男人对他唯一的爱人的柔情而整整想了两天。
他将怎样保护她和疼爱她呢?
第三夜我倒下去睡,头是痛的,什么也没想出来。夜里一个定语终于想到了。
我将保护和疼爱
你的身体,
就像一个在战争中残废了的,
对任何人都不需要了的兵士爱护着
他唯一的一条腿。
我半睡半醒地跳下床来。在黑暗中用一根烧焦了的火柴棍子在卷烟盒上写下了‘唯一的腿’,然后睡着了。早上起来我想了两个小时,在烟盒上写的‘唯一的腿’是怎么回事,是怎么来的。
为了搜索可以捕捉但还没有捉住的韵脚,真可以毒害生命:说话不懂说的什么,吃东西不知味道,也不能睡,几乎只看见韵脚在眼前飞。”[11]
由此可以看出,梦境中的问题是作者清醒意识一直思考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梦境中的思考是清醒意识思考的延续。这种情况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从1865年就开始探索苯分子的化学结构,先后作过几十种不同的设想,后来都被否定了。他最后是通过梦幻思维发现这种结构的。
由于研究苯分子结构这件事情进行得不顺利,他把长椅子转向炉边,进入了半睡眠状态。这时候原子在他眼前飞动,长长的队伍,变化多姿,靠近了,连续起来了,一个个扭曲着,旋转着,像蛇一样。他突然看到,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轻蔑地旋转。他一下子从梦幻中惊醒过来。经过整整一夜的艰苦工作。凯库勒终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理论,导致了有机化学研究的重大革新。凯库勒经常在研究工作中得益于梦幻思维,因而他曾风趣地向世人发出呼吁:“先生们!让我们都来学会做梦吧!”这就是在科学研究中利用梦幻思维的非常著名的事例。
梦蕴藏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如果谁想进行创造性的工作,绝对有必要开发利用自己的梦资源。据报道,英国杜克大学办的一个研究班在教学大纲上明确提出:“要帮助听课者学会有效地利用梦境。”大量事实表明,人在睡梦中的确可以获得灵感,许多人也的确能自觉、主动地对梦中出现的灵感加以利用。
梦幻思维作为值得我们进一步重视、开发和利用的宝贵智力资源之一,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作用重大,而且在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著名作家张恨水说他当年得了一种怪病,就是做梦。“不论是黄昏,是夜半,是天明,甚至是中午,只要我睡到床上,梦神立刻就引导我到另一个世界去。那个世界里的七情变幻,比我们这个世界紧张得多,有时刺激得过于利害,把我睡直了的身体,惊动地坐了起来。梦醒之后,回想梦里那些情景,却也有不少可歌可泣的。因之,我每在睡眼蒙眬,精神恍惚的时候,立刻把梦境重想一遍。到了次日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抽笔展纸,把梦里的事情默写出来。有时梦境太离奇而有趣了,我等不到次日,半夜披衣起床,把案头的植物油灯点着,就狂写起来。
这样,或一日记下二三梦,或一日记一梦,或两三日记一梦,不知不觉写了一大卷纸。点点次数,共是八十一梦。”[12]于是一部《八十一梦》的小说就创作出来了。
这种情境表明,写作梦幻思维状态是作者对梦幻的一种潜意识感悟,这种感悟实际上就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认识的间接反映。或者可以这样说,作者由于对现实生活一直进行思考,而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显意识处于朦胧状态,还不知道究竟能够形成什么样的艺术形象,这时候,潜意识通过梦境的奇异构想达到创作的目的。
2.梦幻思维状态的作用
从写作思维的角度来看,梦幻思维状态对创作可能具有以下这样一些作用。
2.1.梦幻思维是过去记忆痕迹的复活,这种复活又与主体最近思考的问题有关,所以就能够筛选、整理信息,突出有价值的信息。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指出,随着接受和储存的信息日益增多,头脑中信息的传递和利用就会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容易发生混乱。如果没有梦在头脑中起着筛选整理作用,人头脑中的信息就会是乱麻一团,人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就会大大减弱。他还提出,一个儿童如果说他自己常做梦,长大就会比较聪明。因为梦境会不断把某些有用的信息重复再现,增进人的记忆,而冲淡了无用信息的记忆。人处于有梦睡眠状态,脑电波的频率加快,同人在醒觉时的脑电波相似。科学家们据此推测,有梦睡眠能对人在醒觉时所接受的种种信息起一种回顾、整理、筛选、淘汰、引申、发展的作用,甚至于使很久以前意识中早已遗忘的信息在梦中浮现出来,引发感受,完成创造。做梦将大脑在白昼接受的信息进行筛选,有的纳入潜意识,有的在显意识中长期记忆,有的则在显意识中短期记忆。对于从事写作的人来讲,有时候信息中的价值意义很难发现,通过梦境的筛选,可能会帮助作者意识到重要的信息,从而完成作品的主要内容的确定和整体构思。
2.2.梦幻思维状态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延续作者醒意识的思考。前面已经说过梦幻思维是人醒觉时的思维活动的继续,也就是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比如,有时某人在路上遇见一个不相识的人,会一下子联想起过去的某个朋友。这一联想当时在他头脑里可能只是一闪而过,并未进一步去回忆,很快便完全忘了。但是到了当天夜里或若干天以后的某个晚上,这个朋友的形象以及有关的某些细节,却可能再次出现于他的梦中。这表明,人们白天开了头而没有了结的某些心理活动与思维活动,在梦里会得到重温与延续。人的醒意识思维为什么会延续到梦境中来呢?这与人的意识构成有关。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意识不过是人的整体心理中的一小部分,这就如同一座漂浮的冰山,意识只是水面上的部分,而水面以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13]虽然,人的意识可以分为醒意识和潜意识,但是,它们都是人的意识,也就是说都是围绕主体的问题发挥作用的。所以,梦境实际上是潜意识继续活动,试图完成醒意识未完成的工作;它或者是沿着醒觉时思考活动的思路接下去继续思考;或者是另起炉灶,按其他的思路继续思考。自古以来许许多多的人都在梦中对所思考的问题获得过一定的解答或启示,马雅可夫斯基做诗,就是清醒意识无法完成,而在梦中完成了诗句的构想。这有力地证明了,人醒觉时的写作思维活动的确在梦中能够得到延续和发展。
2.3.梦幻思维能够帮助写作主体调节情感,纠正偏颇,修改作品。写作思维主体在正常的意识下常常会被自己的构思和认识所感动,难以割爱。梦作为潜意识活动,对人的情绪能起一种平衡、调节的作用。进入梦幻思维过程中,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情感就会趋于平衡,这时候,就能更客观地对作品进行观照,作品的问题和偏颇之处就会显现出来。作为潜意识活动的高级形态,梦幻思维对人的认识也能起到一种平衡调节的作用。这表现在,人常常能在梦中注意到被忽略或被低估了的问题的另一面,而且这一面往往是不利的方面。比如我们有时候灵感来临,一口气写完一篇文章,自己非常满意,觉得文章似乎天衣无缝,水到渠成,而夜里睡上一觉,往往会在梦境中或在醒来后意识到:“不合适的地方不少,看来不能这样。”从而会对文章重新做一番审读,以防止或纠正偏差。我们常能听到有人这样说:“他一觉醒来就改变了主意”。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就是因为人在梦幻思维状态中发现了清醒思维中没有发现的问题,并且认为梦幻思维的结果是正确的。所以很多前辈学者都曾告诫过后来人:文章写好后,一定要放一放,过一段时间再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都会发挥作用,特别是梦幻思维会对你有所启示,会帮助你发现问题。
2.4.奇异组合,想象创新。写作思维追求一种创造性成果,也就是过去人们常常说的:“文章挣命达”,“语不惊人死不休”。在清醒意识状态下,人们受到现实的种种束缚,无法创造出独特的作品。在梦中所进行的想象性心理活动,是完全摆脱了现实生活束缚的心理活动,人的潜意识可以自由发挥创造性,这时候无法想象的事物之间的组合就会产生出来。可以说梦幻思维是最大胆、最超常、最自由的想象活动。自由想象在梦幻思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梦幻思维的基本内容之一。人的创造性就在于自由想象,只有在梦幻思维中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实行自由想象,奇特的构思常常来自于梦幻思维过程中的自由想象。
这里我们引女作家张洁在散文《梦》中写的一段话,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例证:“现在想起来,仿佛已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常梦见我在溜冰场上大显神通,像陀螺般旋转,像流星般飞驰,像燕子掠水般地滑翔。我也梦见过在海浪里嬉戏,跃上浪尖,纵入浪谷。其实,我既不会滑冰也不会游泳。我甚至连海也没有见过,而且那个时候我冰鞋也买不起一双。我还梦见过我既是我自己又不是我自己,我是那样的端庄妩媚,仪态万方,完全不像现实生活中那样畏瑟、灰暗。……在梦里,我扮演过许多在我醒时渴望着的美好角色,做出过许许多多毕竟是异想天开的事情。”[14]
人们针对某个人的雄心勃勃的打算,常常会评论说:“你别做梦了!”其含意也就是:“你别想象得太好了!”人们已习惯于将梦作为想象的代名词、同义语,足见梦幻思维具有突出的进行自由想象的作用。自由想象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新思考的基本形式和方法;同时,又由于梦幻思维是一种潜思维活动,它具有不受显思维控制的特点,因此梦幻思维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加工信息,进行新的信息组合,从而做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英国剑桥大学的胡钦教授曾对各门学科的许多专家作过调查,70%的人都回答说,梦在他们的创造性活动中起过不同程度的作用。
在日内瓦,接受弗罗诺教授询问的69名数学家中,有74%的人回答说,他们有时能在梦中解决问题。也正因为如此,近几十年来,国外许多研究梦的学者越来越关心和重视对梦中创造性活动的研究。它已成为近代关于梦的研究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动向和趋势。
总之,梦幻思维在写作中所可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充分调动潜意识的巨大能量,把我们在清醒意识状态下无法实现的愿望,通过曲折的暗示性进行实现。意识到梦幻思维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去运用梦幻思维实现我们的愿望。
3.学会利用梦幻思维的成果
梦幻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而且,它的表现方式又不是直接对问题的回答,而是曲折的、变形的、暗示的,因而,梦幻思维成果的利用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我们对梦幻思维成果进行理解,然后才能利用。从古至今,人们提出了许许多多解梦的方法,有所谓符号释梦法、密码释梦法、原型放大释梦法、催眠释梦法等等。现在一般心理学家在为自己、为别人释梦时,最常用的是弗洛伊德提出的自由联想法。这些方法都在于对梦幻含义的揭示和阐释,从而认识个体心理的潜意识内容,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我们的宗旨是通过梦幻思维来实现写作思维的目的,所以不需要了解和弄清各种释梦的方法,只需要探讨如何利用梦幻思维成果从事写作活动。一般来说,要想利用梦幻思维实现自己的写作愿望,需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正确认识梦幻思维,相信人能够利用梦幻创造出丰硕的思维成果,敢于把自己的问题交给梦幻思维去解决。过去很多人都认为梦幻是无稽之谈,所以,讽刺人白日做梦。现在科学已经揭示出梦幻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是人们创造发明的一个主要渠道。所以,要想利用梦幻思维实现自己的愿望,首先要相信梦幻思维,然后才能利用梦幻思维成果。相信梦幻思维成果,大脑就能够记住梦。如果思想上不重现梦、不相信梦的功用,那就谈不上培养对梦的警觉和敏感,也就不可能享受到梦幻思维所奉献的智慧之果。入睡时提醒自己一定要记住所做的梦,有助于加强显思维在这方面的警觉。这样,当潜思维对问题的思考取得了一定成果而在梦境中显现时,显思维就能更及时、更明确地把握住它们。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睡眠研究中心的拉伯奇曾在1981年1月号的《当代心理学》杂志上,撰文谈到过自己所总结的一套梦的诱导法。简单说来,就是入睡之前先对自己说:等一下做梦时,我要记住我是在做梦。然后躺在床上想象自己在做梦。他说他用这样的办法每月平均做21.5次梦,有时一夜能做4次梦。周冠生在《梦之谜探索》一书中谈到,不想记住梦,就会越来越记不住梦。“把梦记忆住,既需意志努力,也需利用联想规律。愈是去回忆梦的人,愈形成记忆梦的能力。我本人50岁前,虽做了大量的梦,但所能回忆起的长梦并不多,由于近年来我养成‘爱梦’与‘记梦’的心理特点,因此,我记忆梦的能力获得迅速的增长。现在,我一般都能记住我所做的长梦,而且在很多场合下,能随意再现自己的梦境。”[15]他还指出:“梦象的遗忘原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称痕迹消退说,一种称为刺激干扰说。其实这两种假设可以并存。有的梦象由于得不到重视或重复而‘消退’,有的‘梦象’只是当时回忆不起来,在生活的某一片刻又能把失去的梦象追忆出来,可见新刺激的干扰往往引起梦象的暂时遗忘。”[16]理解了梦幻思维成果可能会遇到这两种遗忘的情况,我们就需要及时记忆梦幻思维成果,一是通过重复述说梦幻景象,不要使痕迹消失;一是避免干扰,一个人独处一隅,静静地重温旧梦。
其次,要有思考的问题和强烈解决问题的愿望。对于没有问题的头脑来说,梦幻思维就是没有目标的无意识行为。有了未解决的问题,梦幻思维就会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自由想象,从而就会有新的创造出现,清醒的意识就会及时捕捉着这种发现,把它变成自己的思维成果。所以,临睡前要反复思考几遍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样做是为了强化问题意识。显思维加强了对问题的思考,也就能更有力地促进潜思维把问题接过去进一步加工。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说过:“只有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才会在梦中幻觉出新的发现。”
只要你相信梦幻思维可以帮助你完成显意识无法完成的工作,你就会强化自己面临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梦乡,等待梦幻思维发挥作用。
第二步,要培养正常良好的适于梦幻思维产生的睡眠。正常良好的睡眠可以让大脑充分放松,显思维被抑制,潜思维更加活跃。睡眠的时间并非越多越好,每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有的人需要得多一些,有的人需要得较少。根据许多人的经验,要利用梦幻思维,主体如果处于睡眠不足或严重失眠状态是不行的。
这里所谓适于梦幻思维产生的良好的睡眠,不是那种沉沉深睡,一觉不醒的睡眠,而是一种利于创造性思维成果产生的睡眠。美国科学家把这种睡眠状态称作为“西托”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一个人身心进入似睡似醒状态时,脑电波变得与之同步了,这时脑电图显示出一系列长长的西托波,脑电波每秒钟振动次数为4—8次,即脑电波的频率为4—8周,科学家称之为‘西托’。这时,人在昏沉中带着清醒,清醒中夹杂着昏沉,既非完全清醒,又不是全然进入梦乡。一些意象会呈现在你的心目中。此时,也正是显意识与潜意识交融相关信息,其中,潜意识则更为活跃。”[17]
梦幻思维的出现不完全是梦,而是这种脑电波“西托”状态的思维,要利用这种思维成果,就需要学会控制这种睡眠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在睡梦中若想要有所得,要力争及时醒来。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但对于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来说却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英国心理学家埃文斯曾向人们建议:“把你的闹钟拨得比平常早10分钟,你也许会在一个梦中醒来,因为最后一个梦通常正好是在你醒来之前。”
醒来后保持一段时间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迷糊蒙眬状态,这样就能使“梦境”在头脑中多“停留”一段时间,便于回忆梦中的情景。据研究,前半夜的梦非理性成分较多,模糊性与荒唐性也较强。后半夜和临醒前的梦则理性成分更多,出现梦幻灵感的可能性也更大。
如果清晨醒来后不立即起床,不久又再入梦乡,那会更加有利于梦幻灵感的出现与捕捉。
掌握了梦幻思维这种特殊的状态,我们就能够充分利用梦幻思维,捕捉灵感,创造奇特的构思,创作出美妙的文章。
第三步,突出理性分析作用,慎重对待梦幻思维及其成果,及时加工改造,通过理性思维实践,使之成为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思维成果。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但是,梦毕竟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没有严密的逻辑,有时候梦幻甚至是非常荒唐的。如果不加区别,只要是梦幻思维成果就作为写作的内容,那么,就会导致创作走入歧途。
首先,梦幻思维成果的利用,只有在人已经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才能实现。所以,一般来说,利用梦境产生的成果,就要逐渐控制梦境转化到“神志清晰的梦”的状态,这时候,人的醒意识就开始发挥作用,开始检验梦幻思维成果的价值意义。只有认识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人才会马上觉醒,才能把梦幻思维成果变为现实。认识就是分析,就是要找到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联系或者暗示点、相似点,从而达到对梦幻思维成果内在价值和意义的揭示。
其次,运用现实原则检验梦幻思维成果。梦幻思维常常是现实生活原则压抑的结果,所以,有些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认可,有些是无法通过现实生活原则审查的。这就需要对梦幻思维成果进行选择、加工、修饰、改造,使之达到合目的性原则与合规律性原则,成为为我所用的成果。
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还远远不能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充分揭示梦幻思维的奥秘,在我们还不可能充分认识和掌握梦幻思维规律的情况下,对某一具体的梦幻思维过程的理解和对其成果的估价,必须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逻辑检验和实践检验。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既向人们呼吁:“让我们都来学会做梦吧!”又告诫人们:“我们务必小心,在我们的梦受到清醒的头脑证实之前,千万别公开它。”
总之,梦幻毕竟是以一种变形或者暗示的方式出现的,对梦幻的利用需要认真思考,理解认识之后,才能成为写作的内容和对象。
目前,对于梦幻思维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所有的理论还需要实践的检验,我们这里只是初步从写作的角度进行一定的思考探讨,希望有助于写作者的思维。由于不同的人各个方面情况都有差异,在利用梦幻思维问题上会形成不同的特点。对自己这方面的特点,特别是对自己在这方面已有的经验和教训,需要不断加以分析总结,摸索出规律,从而“对症下药”,以日益提高自己利用梦幻思维的技巧和能力。结合每个人的不同独特点和健康状况来看,不见得人人都适宜有意识地去培养自觉利用梦幻思维的习惯,所以,这里只是从一般的情况来讨论的。
周冠生曾在《梦之谜探索》中介绍过他自己的“诱梦法”:“本人从80年代以来,经常用‘梦诱灵感法’来帮助写作,已经成了我的一种写作习惯。当我在论文写作的关键时刻,总是自然地让梦‘催’我醒来,顿时极佳的提纲或形象或词句就像潮水般涌来。
因此,我往往在4—5点钟便起身,把梦后的极佳的心理状态所呈现给我的礼物一一收下,然后运用逻辑思维活动进行最后的校正。总之,形成梦后构思的习惯是大有好处的。据我的经验,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强烈的写作需要。
(2)对自己掌握的资料要通读一遍。
(3)当从梦中醒来时,要轻松、自然。
(4)头脑中浮现许多怪念头时,不要立即评价。
(5)应不失时机起身写作。最初很紧张,有点新意就记下。现在能在床上充分酝酿,联想较丰富时才起身写作。”[18]
这种切身体验为我们大家提供了范例,也能够充分说明,梦幻思维确实是写作的一种特殊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