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理论写作思维

什么是理论写作思维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论写作思维是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认识自己在某个学科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针对具体问题,根据事实抽象概括从而把思想认识提升为理论体系加以表现的思维过程。理论写作思维的形成标志着一个人独立意

第一节 什么是理论写作思维

1.什么是理论思维

“思维”一词,在英语里是thinking,就是思考,沉思。人是思维的动物,人可以思考自己的生活,并按照自己的思考去生活。《美国哲学百科全书》对思维是这样描述的:思维作为人的本质活动,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第一,人们通过思维可以在实然、必然、或然三种水平上获得对事物的认识;第二,人们通过思维以决定做或不做某件事情。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前一种思维体现了人类的理论理性;后一种思维体现了人类的实践理性。

理论思维是人的理论理性的表现,即从实然、必然、或然三种水平上来认识世界并且表现世界的思维活动。实然就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人的思维首先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进行认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必然是一定会发生的事实,必然反映了人对规律的认识,是在实然的基础上实现的,体现了人的思维的能动性;或然是可能会发生的事实,是一种可能性的推测,一种不确定性的认识。

从人的思维发展过程来看,每个人的思维发展都要经历表象思维、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达到思维的最高阶段,标志着人的智力的成熟。对抽象思维的认识,又产生了相关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理论思维。如果不加区分,混为一谈,思维科学理论就无法深入研究,也不能正确引导人们进行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理论思维是在具体形象思维基础上形成的,是“在实践活动和感性经验基础上,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例如房子的表象,从形象思维出发,就是通过房子的表象表现特定的生活,突出房子的独特表现性能;而理论思维则是以房子的感性经验为基础,不思考房子的表象特征,而是深入思考表象的内涵,即房子的性质及功能,形成房子的理性概念,达到认识的目的。概念是对房子表象的抽象概括,有了这个概念就可以由此及彼,推动认识向前发展。“人们进行逻辑思维以反映事物形式,即概念、判断、推理等。……它们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都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但是,一旦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它们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人们可以借助这些思维形式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

思维的理论理性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在最初对实然的认识阶段,是运用抽象思维,形成基本概念;对必然、或然的认识,则是进行理论推导或推测。进行推导、推测的根据就是在实然基础上形成的必然规律性认识,这种认识往往以某种理论体系的形式出现。理论体系不是某个人灵光一闪就创造出来的,而是人类经过历史积淀形成的。我们每个人都在理论体系积淀的基础上进行认识活动。在人类认识积淀过程中,需要抽象思维发展理论体系,而在个体认识过程中,则是运用理论思维认识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

理论思维就是在实然的基础上,通过或然的推断,达到对必然的认识,进而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系统的理论,并且在这种系统理论的规范下阐释世界。

2.什么是理论写作思维

理论写作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对所反映的关于被研究对象的具体知识,即某门科学所研究的对象的知识,在实然、必然、或然性这三种知识水平上进行推导,从而产生出概念、判断、推理、假设、理论等,通过写作活动加以表现或介绍推广的思维过程。

在这里,某门科学知识,实际上就是历史形成的理论体系。每一个理论写作主体都必然会接受一定的理论体系,并按照这种理论体系来认识世界、揭示世界、解释世界。由于每一个理论体系的知识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需要不断有人去发展,而发展的途径就是在实然、必然、或然三种水平上进行思考、验证,从而产生出新知识。所以,任何一个概念、判断、推理、假说和理论都有一定的内容,相应的也有一定的形式结构。理论写作思维必须具有真实的思维内容,又要有正确的思维形式,一般来说,理论写作思维都采取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思维方法。这些思维方法既是产生新知识的思维方法,也是理论写作表现新知识的写作方法。

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对这个时代精神的进步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理论思维只有与时俱进,勇于争时代之先,才能有所创造。美学家叶朗在北大讲坛说过:“我们要特别注意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锻炼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搞人文学科很重要的条件是要有很强的理论思维,要善于向深处想问题,文章的理论色彩要浓,讲来要有新意有启发。这种理论思维能力表现为一种理论感,即当你读别人的著作时,能一下抓住最有用的东西。自己在写作时,理论感会帮你把握住思想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指引你朝某个方向深入。这种理论感需要一种理性的直觉。科学的发展有时不是靠逻辑的思维和推理,而是一种理性的直觉。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理性直觉是发现的工具。一个搞文科的人若没有这种理论感,其研究很难有大成就。我经常看到有些人读了很多书,但他从书中抓住的常是很一般的东西;有些人写了很多书,却都是平平淡淡,就在于缺乏理论感。”[2]从事理论研究要有理论感,也就是要运用理论写作思维,它要求研究者能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认识自己在某个学科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针对具体问题,根据事实提升为理论体系,或者是根据一定的理论体系分析研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理论写作思维是建立在抽象思维基础上的思维,没有抽象思维形成的基本概念,就不可能产生实然、必然、或然三种知识或者思想理论体系,没有知识基础或者理论体系,就不可能进行理论写作思维。理论写作思维是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认识自己在某个学科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针对具体问题,根据事实抽象概括从而把思想认识提升为理论体系加以表现的思维过程。

概括起来说,理论写作思维是在抽象思维基础上,以特定的概念体系、符号系统为思维材料,以一定的理论框架或体系为坐标,以逻辑为思维方式,以语言符号为思维工具,解决理论问题的思维形式。

3.理论写作思维的意义

理论思维标志着一个人的成熟,也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成熟,所以,理论写作思维在一个人的思想形成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理论写作思维能够使人创造和发展独立的思想和自我意识

一个人有没有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就在于他能否进行理论思维。理论写作思维的形成标志着一个人独立意识的形成,标志着他能独立地思考人生世界,能产生自己的思想认识,能理智地面对现实。

3.2.理论写作思维是实现由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的加工过程和方式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直观感性材料,是自我意识的初级阶段。表面上看它们是生动的丰富的,但还未经过抽象思维的加工、改造,未经抽取和概括,它也许是合目的的,但是未必是合规律的,更谈不上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所以,这种初级的自我意识或感性材料,是贫乏的,不深刻的。对这种感性材料进行初级反思、初步加工形成概念,就获得知性概念,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这种知性或抽象规定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中间环节,但它还只是一种自在的、潜在的理性思维,仍需进一步反思加工,才能使知性认识内在的矛盾充分展开,经过运用概念进行归纳和演绎、判断和推理等抽象思维的加工制作,成为集中化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即达到高级的理性自我意识。这种认识,正如马克思所说,使得“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从而实现“多样性的统一”。“最初确定提出知性与理性区别的”人是康德,黑格尔继承了这一观点,并进一步论述了由知性到理性的辩证发展。在黑格尔看来,知性与理性的区别在于普遍性能否把特殊包括在内,能包括在内的就是理性,不能包括的就是知性。抽象思维对直观感性材料的加工,是从事物的完整表象出发,达到简约化的知性概念,作出抽象的规定,以区分事物的某种本质和现象,但这只是辩证思维的第一阶段,即从表象中的具体到抽象规定阶段,从特殊到一般的阶段;然后,在此基础上综合抽象的规定达到思维具体,包含了事物的丰富的内容,即从抽象到具体的阶段,从一般到特殊的阶段,才算达到了完全的辩证思维。

抽象思维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能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它;另一方面也可能歪曲地反映它。因为人的思维有双重的目的,一是追求对对象世界合规律性的认识,二是追求对对象世界合目的性的认识。最高境界是对对象世界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认识。具体思维在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首先表现为对直观感性材料加工的抽象力和概括力。而抽象概括的每一步骤都是客观世界向主观思维的转化,从感性、知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个别上升为一般,又从一般概括个别。但人的思维的抽象活动,潜伏着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在抽象过程中,所获得和运用的概念、判断、推理等由于能够尊重客观事物,所以达到了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客观地全面地辩证地认识了事物;另一种是在抽象过程中,由于过分追求认识的合目的性,所以脱离了客观性的制约,离开了出发点,或夸大了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片段,像列宁说的:“即使在最简单的概括中,在最一般的基本观念(一般桌子)中,都有一定成分的幻想。”[3]离开现实事物的主观成分,在认识的曲线上升的每一片段的过程中,只要把它稍许扩大,就可能出现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不顾客观存在的唯意志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认识的主观性、片面性。

3.3.理论写作思维具有超现实的预见性

在抽象思维活动中,不仅能够从个别性上升到普遍性,而且还能够从现实推导出未来。所谓个别性,指的是对事物的表象性、偶然性、单一性和杂多性的感性认识;普遍性指的是对事物的本质性、规律性、必然性和多样性的理性认识。个别性表现在认识还停留在外在的杂多的表面、表层,或感觉、知觉、表象上,普遍性则是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得到必然的规律性的认识;个别性靠感知和表象就能把握,而普遍性则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如列宁所说:“表象不能把握整个运动。例如它不能把握秒速为30万公里的运动,而思维则能够把握。”[4]人们的直观经验所不能把握的诸如宇宙的无限性、时空的无限性、运动的无限性等等,只有抽象思维能够把握它。这就是说,理性思维能够超越直观经验来认识和把握客观对象。它可以超越个别把握普遍、超越现象把握本质、超越偶然把握必然、超越具体把握抽象。普遍性、本质性、规律性、必然性、抽象性等,都是抽象思维所特有的功能,也是人们超越现实、洞察和预见未来的基础。

理论写作思维随着各门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而发展,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不仅能够认识和把握现实的万事万物,而且还能追溯过去、预见未来。人们可以从出土文物和文字记载资料考察和推断出距离现在几十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和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情景,使之活龙活现的展现在我们思维之中;可以依据岩石层,依据生物的残骸、骨化石描述和再现地球的生长年代和生物进化的历史。同样,人们也可以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导出或预见到未来的社会发展前景,从现实的状况中引申出未来。科学预见性是一种洞察力和想象力,是抽象思维所特有的功能。

3.4.理论思维的进步有赖于社会进一步改革开放

实际的理论写作思维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具体的理论写作思维者头脑中的理论概念体系不全是他自己认识的结果,而是从前人那里继承来的。例如,相对论的理论概念体系、信息论的理论概念体系就是经过几代人的认识形成的。现在,我们运用这些理论概念体系时不需要从头开始论证他们的形成过程,从而节省下许多精力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论写作思维是在用接受来的现成的理论图式和模型去认识问题,而不是自己运用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因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人类整体思维的基础上进行个体思维的,是利用人类整体思维成果来认识世界的。这就是理论写作思维不同于抽象思维的地方,也是我们理论写作思维的现实。由此可见,理论写作思维与一个人接受的理论体系有很大的关系,每个人都在接受不同的理论体系,都是按照自己所接受的理论模式去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并且按照这种理论模式去实践、去生活的。

理论写作思维的图式或模型来自于我们通过学习所接受的理论思想体系,我们根据自己所接受的思维图式和模型去同化、认识外界事物,从而把认识变成一种“先行认识”,也就是说,你用怎样的图式和模型去认识世界,就只能看到此图式和模型框架允许的世界,任何一种图式和模型都有其盲点,对于盲点,你肯定无法形成认识。如前所述,一个人接受了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他就会从世界是物质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为物质世界是人的生存基础,又是人类改造的对象;而一个人要是接受了唯心主义理论体系,他就会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而人是无能为力的。每一种理论体系都可以发现一些相对真理,都不应搞理论霸权,不应片面强调自身的正确性和对方的缺点,在人类过去的历史中,不同理论体系的片面性导致的分裂、战争,曾给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

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已经认识到各种理论体系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可以互相包容、互相借鉴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局限于一种理论体系来解说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我们必须接受人类全部的认识成果,对每一种理论体系都应该进行批评性的继承与发扬,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对世界的接近正确的理论认识。

过去,我们一直闭关自守,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思想方面,我们抱

残守缺,唯我独尊,结果使自己明显地落后于世界。这些年,我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哲学、美学、文学艺术、思想领域,出现了严重问题,致使有识之士发出这样的惊叹:我们在世界面前得了“失语症”。之所以“失语”,就是因为我们在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方面落后于世界,世界新的术语、概念体系,标志着世界上其他地方人们的思维有了新的发展,对世界的理性认识有了新的突破,这些新的东西我们没有学到,旧的东西又被我们抛弃了,面对世界,我们失去了对话的资本。例如,在人文科学方面,语言哲学、符号学、接受美学、叙事学等等理论体系表现出世界理论写作思维的进步与发展,而我们现行的基本概念体系则是一些不土不洋、非中非西的怪物,我们的理论体系无法与世界接轨,无法进行平等对话。“理论思维是自然科学成果和社会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而思维结构包括概念框架和思维方法,则是潜藏于各门科学知识背后的智力,是创造知识的程序性知识。”[5]这就是说,我们要能够与世界对话,就必须接受各种理论思维成果,与世界同步发展,接受并且建立新的观念体系和理论知识体系,不断接受外来理论思想,丰富自己的理论框架,这样,我们的理论写作思维才能发展。正如张恩宏先生所说的:“在社会思维系统中,各个群体思维系统内部和群体思维之间由于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的矛盾所产生的引力决定着它们之间要相互交流信息,丰富和发展社会思维。社会思维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发展,是社会思维不断新陈代谢,获得生机和活力,保持最先进最佳化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从而更有成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如果违背了它,势必窒息社会思维的自由创造,束缚人们智力的发展。”[6]

社会的改革开放必然促进每个人理论写作思维的开放,激发人们理论写作思维的创新,每个人的理论写作思维只有紧密配合社会的发展,保持与时代同步,不断接受新知识,开放原有的理论体系,从紊乱无序状态向新的有序状态转化,实现多元化的统一,从而形成完整新颖的理论体系,才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