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寡人之于国也章

寡人之于国也章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寡人之于国也章孟 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地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一书,共七篇,基本上是孟子自己的著作,少数篇章是他的弟子的补记和增订。《孟子》散文言辞锋利,气势磅礴,语言流畅,感情充沛。孟子的散文曾对唐宋古文家产生很大影响。

寡人之于国也章

孟 子

【作家作品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鲁国邹地(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早年曾游学各诸侯国,一度曾为齐宣王的客卿,但他的学说不合时宜,终不见用,于是“归而述孔子之意,明先王之道,以教弟子”。

《孟子》一书,共七篇,基本上是孟子自己的著作,少数篇章是他的弟子的补记和增订。其政治思想是“仁义”,要求国君“省刑罚,薄税敛”,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孟子》散文言辞锋利,气势磅礴,语言流畅,感情充沛。同时非常富于论辩技巧,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和对方的弱点,运用灵活多样的论辩方法,表现出雄辩家的气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孟子的散文曾对唐宋古文家产生很大影响。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1],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2],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3],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4],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鸡豚狗彘之畜[6],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7],申之以孝悌之义[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9]。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10],涂有饿殍而不知发[11];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1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

[1]凶:荒年。

[2]填然:形容战鼓声雄浑。

[3]数(cù)罟(gǔ):网眼细密的渔网,用以捕捉小鱼。洿(wū)池:大而深的水池,即鱼塘。

[4]斤:砍树的斧头。

[5]五十者可以衣帛:古时人至五十始衰,非帛不暖;据说一般人到了五十岁只能衣麻,如果养蚕,则可衣帛。衣(yì),用如动词;帛,丝织品。

[6]豚(tún):小猪。彘(zhì):猪。畜:养的意思。

[7]庠序:古代的乡学,即学校。殷时称学校为序,周时称为庠。

[8]申:叮咛反复之意。孝悌: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

[9]颁白:同“斑白”,指头发花白的老人。

[10]检:节制,制止。

[11]饿殍(piǎo):指饿死的人。

[12]岁:年成。

【阅读提示】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本文记述孟子针对梁惠王自满于“移民”、“移粟”的矜功思想,提出“无罪岁”,即不归罪于荒年,重在反省自己是否行“王道”的政治见解。孟子认为,梁惠王的办法不能说是一无是处,但还是没有在根本上着力。孟子强调要称王称霸,首先必须得到民众的拥护,而做到这一点的起码条件是民生有保障,这就是“王道”的政治措施。

本文通过孟子与梁惠王之间的对话来展开。在这些对话中,抽象的议论较少,多半是针对具体人物、具体事情而发。孟子的文章善用比喻,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梁惠王提出他在救灾方面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人口比起邻国来却没有增加的问题,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回答,说明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的“虐政”,入木三分而又贴切鲜明,耐人寻味。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这些字句不但表达了孟子所要说的道理,而且语言铿锵,形象生动,增强了比喻的感染力。

(韩 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