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军行(其二)

从军行(其二)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军行[1](其二)王昌龄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有《王昌龄集》。《从军行》是王昌龄沿用乐府旧题、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为主题的组诗,由七首七言绝句连缀而成。[1]《从军行》原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对于边关戍卒而言,“别情”实在是最普遍的创作素材。

从军行[1](其二)

王昌龄

【作家作品简介】

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开元十五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考中博学宏辞科,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天宝六载秋,以所谓“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可与李白比美,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所作边塞诗最著名。有《王昌龄集》。《从军行》是王昌龄沿用乐府旧题、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为主题的组诗,由七首七言绝句连缀而成。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2]

【注释】

[1]《从军行》原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

[2]撩乱:纷乱,这里指心绪纷乱。

【阅读提示】

此诗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羌笛等带着异域情调的乐曲,最容易唤起戍边者的强烈感触。尽管琵琶换了新曲调,歌词的情感内容却“总是”换不了。对于边关戍卒而言,“别情”实在是最普遍的创作素材。第二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造成铿锵扬抑的音情。“听不尽”三字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别情”虽“旧”,却让人既怕听又爱听。第四句宕开一笔,描绘出一幅月照长城的壮阔而悲凉的画卷,以景结情,摇曳生姿。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经过“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一波三折的发展后,到此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无限的乡愁、立功的雄心、对现实的忧怨、对于祖国山川的热爱等复杂的情感回旋荡漾其中,使诗情得到升华,将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

(易重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