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汉字的构造
汉字的构造包括汉字的造字法和汉字字形结构的分析。
一、汉字的造字法
东汉时期,学者们已经总结出汉字的几种造字方法,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用“六书”来分析汉字的结构类型。“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际上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只能看作汉字的使用方式,即用字法。现代汉字除了少数新造字和一些简化字外,多数是从古代汉字传承下来的,因而了解古人分析汉字构造的方法还是很有用处的。
(一)象形字
象形是用模拟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一种造字方式,用这种方法造出的字就是象形字。如:
这些象形字有的简单,只像事物的大致轮廓,有的较为复杂,接近于图画。不过,象形字跟图画大不相同,象形字代表的是汉语中的语素,有特定的读音和意义,能跟其他字一起记录汉语。
象形字是古老的文字,它象事物之形,便于对字义的理解。但用象事物之形来造字的方法有其自身的弱点,如抽象的事物无法象形,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相近的事物难以区别。所以,象形字在汉字中的总量并不多。随着汉字形体的演变和事物自身的发展变化,古代的象形字到现代汉字只有少数可以看出或想像出所象之物的形状,如“人”、“口”、“田”、“网”、“井”、“雨”、“日”、“火”、“山”等,多数古代象形字已经难以看出或想像出其所象之物了,如“燕”、“鸟”、“牛”、“羊”、“鱼”、“车”、“舟”、“首”、“自”、“缶”、“耳”、“米”、“水”、“马”等等。
(二)指事字
指事是用抽象的符号或者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提示性的符号来表示某个语素的造字方式,用这种方式造出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字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使用象征性符号的指事字。如:
不过,总的来说,指事字的数量是少的,因为用抽象的简单的符号表示或提示复杂的字义是十分困难的。
(三)会意字
会意是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来构成一个字的造字方式,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如:双木为“林”,三木为“森”;日月为“明”,人有目为“見”(见),止戈为“武”,人背靠木为“休”,三人为“众”,三石为“磊”,三日为“晶”,三车为“轟”(轰),三耳为“聶”(聂)。再如“伐”、“采”、“杲”、“涉”、“信”、“取”、“从”、“北”、“益”、“看”、“吠”、“出”、“析”、“兵”、“烦”、“淼”、“矗”等都是会意字。
合成会意字的原字在过去都是现成的字,随着字形的演变,有的单独不再成字,只能作为偏旁使用。由于会意字汇合了象形字和指事字成为新字,从而提高了造字的效率,会意字的数量远远大于象形字和指事字,不过会意字的数量还是远远小于形声字。
合字表义的造字方式也有局限性。首先可以用来合字的象形字、指事字数量不多,其次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物依然难以表达;再次有些字的所会之意并不好琢磨,如“武”从止从戈,解释起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手抓耳朵为什么是“取”,现在人也难以理解。
古代的会意字有的在现在还可以看出,有的会意字随着字形的演变往往难以看出是会意字了,如“弄”、“祝”、“集”、“祭”、“聂”、“轰”、“匠”、“寒”、“友”、“兵”等,有的会意字后来变成了形声字,如“郵—邮”、“竄—窜”。
(四)形声字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三类字字形本身没有表示字音的部分,因而字形本身跟语言的语音系统联系不紧密,只跟语言中语素的意义密切相关。形声字的出现使得汉字跟语言的语音系统联系密切起来了,字形中有了表音成分。
所谓形声就是一个表意成分跟一个表音成分合起来组成一个新字的造字方式,用这种方式造出来的字就是形声字。如“淋”字,“氵”表示字义的类属,“林”表示字音;“扶”字的“扌”表示字义的类属,“夫”表示字音;“斧”的“斤”表示字义类属,“父”表示字音;“花”的“艹”表示字义的类属,“化”表示字音。
形声字的表意部分被称为意符,也叫形符、形旁,如以上各字的“扌”、“氵”、“斤”、“艹”,表示该字的意义范畴,即意义类属,跟某类事物、动作、状态等相关。形声字的表音部分被称作音符,也叫声旁、声符,如以上各字的“林”、“夫”、“父”、“化”,表示该形声字的读音。
由于形声字的音符跟所记录的语素的读音相联系,因而比没有表音成分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有相当大的优越性,同一个意符加上不同的音符就可以造出意义有关而读音不同的一大批字,如跟意符“扌”有关的字就有许多:抗、扛、打、搭、扶、提、拉、撞、抵、指、执、拽、把、拔、扒、捕、扑、拌、搬、拂、摸、抹……反过来,同一音符可以加上不同的意符也可以造出一大批读音相同或相关的一组字,跟音符“艮”读音相同或相关的字有:跟、根、茛、哏、很、狠、恨、痕,跟音符“良”读音相关的字有:粮、踉、浪、狼、廊、郎、朗、榔、琅、阆、锒、稂、娘、酿,等等。可见,形声造字法有很大的优越性,造字效率高,一经产生就有强大的生命力。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形声字就占有80%之多,到了现代,形声字已经占汉字总字数的90%左右。形声字的大量出现也说明汉字字形有了表音化的趋势。不过,形声字的音符自身并不是音位或音素符号,音符还是利用了原来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所以形声字音符的出现只说明汉字有了表音趋势和表音符号,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汉字的性质。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方法,是汉字表示语素的结构方式。古人所谓“六书”的另外两种即转注和假借,实际上是用字法,因为并没有造出新字来。
二、从造字法看现代汉字
现代汉字大多数是从古代汉字传承而来的,因而上面介绍的四种造字法也适合分析现代汉字中的大部分汉字,只不过经过隶变和楷化之后许多象形字和指事字已经不能明显看出其原有的造字方式,一些会意字的偏旁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形声字的意符不能准确表示义类,音符不能准确表音。同时,现代汉字的造字法跟古代相比也有些变化,如现代的一些新字的产生一般不再使用象形、指事的方法,新造的会意字虽然也有一些,但不如用形声的方法多。
近100年来新出现的汉字主要采用形声造字法,如:炸、烤、煨、叼、氧、氟、铱、氦、氖、氩、氪、氙、矽、碘、癌、腺、胺、嘧、啶、噻、碚、佤、畲、傣、吨、煲、咖、啡、啤、泵、哎、啦、嗨……
一些简化字也采用了形声的方法来简化,如:补、极、积、歼、讲、沟、护、钻、肿、运、惊……
早期的简化字如“迟”、“灯”、“响”、“犹”、“窃”、“炉”、“胆”等也是采用形声方法的。
新造字中也有少数会意字,如“耷”、“夯”、“籴”、“汆”、“凼”、“尜”、“仨”等,一些简化字也采用了会意的方法,如“灭”、“泪”、“帘”等,“孙”、“尘”、“笔”、“灶”、“从”、“体”等用会意方式形成的简化字早已有之。
此外,简化字中还使用了少数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符号,如“区”、“风”、“赵”等字中的“”,“难”、“鸡”、“凤”、“邓”、“圣”、“发”、“仅”、“戏”、“轰”、“聂”、“欢”、“叹”、“汉”、“权”、“劝”等字中的“又”,它们既不是意符,也不是音符,只是一种同语音和字义都没有联系的构字记号,这种记号有区别和显示字义的作用。当然,用“”和“又”作为构字记号来简化汉字的方法古已有之,如“难”见于明代,“鸡”、“凤”、“轰”、“赵”在清代也已经出现。
另有一些简化字采用了草书楷化的方法,使得原有的字形构造发生变化,如:長—长,專—专,書—书,為—为。这种方法也是古已有之,如“书”字敦煌文献中已经有草书形体了。
新造字中,有些字的造字法跟传统的六书不一致,如“甭”、“朆”采用的是切音合形合义的造字法,“甭”(béng)从字音上看是“不”和“用”的切音,字义是“不用”,字形是“不”和“用”的合形;“朆”(fēn)字音是“勿”和“曾”的切音,字义是“不曾”,字形也是“勿”和“曾”的合形。再如化学上有机化合物命名用字“巯”和“羰”,从造字上看也较为特殊,“巯”(qiú)字音是“氢”和“硫”的切音,字义是“有机化合物中含硫和氢的基”,字形则从“氢”和“硫”中各取一半构成;“羰”(tāng)字音是“碳”和“氧”的切音,字义是“有机化合物中含碳和氧的基”,字形则从“氧”和“碳”中各取一半。这种造字法可以叫做省形的切音合形合义造字法。再如“乒”、“乓”是近音字“兵”通过减少笔画而形成的,“”通过其反义字“有”减少笔画形成的,这些字的造字法可以叫省形造字法或变形造字法。
新生字或新造字在现代汉字中的总数不多,但它们是汉字大家族中的新兴成员,其新出现的造字法也反映出汉字造字法的新发展。
三、笔画和笔顺
由于汉字字形的演变,分析现代汉字的构造不能再完全采用“六书”分析法。由于现代汉字符号性越来越强,分析字形可以采用构字笔画部件分析法:从整字中分析出部件,从部件中分析出笔画;也就是说,现代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笔画组成部件,部件再构成整字。
(一)笔画的性质、类别和名称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有的字直接由笔画组成,如“人”、“手”、“厂”、“月”、“日”、“木”、“小”、“一”、“二”、“禾”、“口”,有的字是先由笔画构成部件,再由部件构成整字,如“休”、“明”、“和”。在书写过程中,从起笔到落笔所构成的点或线就是一个笔画。依照写字时笔势和走向,现代汉字的笔画有数十种不同的形式,即所谓笔形。这数十种笔画可以概括地分为两大类,一是基本笔画,一是派生笔画。
基本笔画是书写时笔画的方向始终没有变化的笔画。基本笔画一般指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捺(),“提”()也可以归入基本笔画。掌握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捺()等基本笔画很重要,它们不仅是构成汉字的最基本的笔画,而且也制约着众多汉字按笔画和笔形排序的方式。《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等文件规定了汉字笔画的基本排列顺序:横—竖—撇—点—折(乛)。
书写时笔画的方向有所变化的是派生笔画,又叫变形笔画,主要指各种各样的折笔,由于它们是两种以上基本笔画的连接,也叫复合笔画。派生笔画有20多种。下面是现代汉字笔画表:
实际上无论基本笔画还是变形笔画,在具体的汉字书写和印刷中都可能有些变化,如撇就有平撇(禾)和竖撇(月),捺有平捺(之),点有左点(办)和长点(刈);同时,由于不同笔画处于方块汉字的不同位置,同一笔画有时还有长短之别,如“肝”中有四横,长短不一。长短不一有时还用来区别不同的字,如“未”和“末”,再如“日”和“曰”。可见,书写汉字时还要注意笔画的细微变化。
掌握笔画的笔形是正确计算一个汉字笔画数的关键。计算汉字的笔画数首先要用规范的字形,因为不同字体中,笔画并不一致。《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所规定的字形是现代汉字字形规范的主要依据。其次要掌握书写汉字的基本规则,这个规则主要有两条:第一,书写汉字时,在同一个笔画上,笔尖只能走一次,不能回头。第二,笔尖走向固定,如写横只能由左向右,写竖、撇、捺只能由上而下。根据这两条规则,一般汉字的笔画数都不难计算。只有当笔画的头和头相接时,计算时有些困难。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按下面的办法具体对待:
笔画的头和头在左上角相接时,分为两画,如:厂、几、口、贝、田、甲。
在左下角相接的,如果是全包围的字,分为两画,如:口、回、四、曰、凸、古;如果是半包围的字,为一画,如:山、区、画、臣、凶。
在右上角相接的,是一画,如:刁、又、已、巾、尺、贝。
在右下角相接的是两画,如:目、甘、山、由、西。
(二)笔画的组合关系
除少数字(如:一、乙)以外,多数汉字往往由多个笔画组成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所收的7000个字,平均笔画是10.75画,有的字甚至有几十个笔画,如“齉”有36画之多。多个笔画在一个方块内组成汉字,笔画之间就产生一定的空间关系。笔画之间的空间关系主要有三种:
相离关系。两个以上的笔画分布在一个方块之内,互不相连,如:八、三、川、二、儿、小、刁、心。笔画具有相离关系的汉字数量不多,字的笔画数也较少。
相接关系。两个以上的笔画分布在一个方块之内,笔画之间相互连接,但不交叉,如:口、石、刀、日、互、月、尸、曰、兄、工、弓、山、正、而、之、四、目、凹、凸、产。
相交关系。两个以上的笔画分布在一个方块之内,笔画之间相互交叉,如:车、九、丈、又、十、也、大、夫、丰、力、丸、七、土、子。
笔画之间的空间关系是识写汉字需要注意的问题,否则字写出来就不好看,甚至会写错字,如“冒”的第三笔和第四笔的两个横,跟第一笔和第二笔是相离关系,如果写成相接关系,就是错字了。再如“几”是相接关系,而“九”则是相交关系;“夫”的第三笔跟第一笔是相交关系,如果变成相接关系就成了“天”字;“力”是相交关系,“刀”则是相接关系。
多笔画汉字的笔画之间的空间关系往往不止一种,多数汉字是三种关系的综合,如“时”字共七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笔构成“日”是相接关系,第五和第六笔是相交关系,第七笔跟其他笔画之间是相离关系。再如“画”、“必”、“或”、“竖”、“纲”等字也都包含三种空间关系。
(三)笔顺
为准确和美观地书写汉字,书写时还必须注意多个笔画在汉字中的书写顺序,即要注意笔顺。笔顺就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书写时笔顺安排得合理,可以使字写得准确、快速、匀称、美观。汉字笔顺安排的基本原则是:
先横后竖:十、干、丰、于。
先撇后捺:八、人、入。
先上后下:二、立、丁、合。
先左后右:川、州、做、街。
先外后内:月、同、风、用、凡。
先中间后两边:小、办、水、承。
先进去后关门(即先外后内再封口):回、国、田、目。
除了这些基本规则以外,还有一些补充规则,如多笔的横、竖笔画相接或相交时,最后一个横笔与竖笔相接时,要先竖后横,如“土”、“王”、“正”;长竖与短横相接时,也要先竖后横,如“非”、“甘”。“儿”、“几”、“九”、“久”、“勾”等是先撇后折,而“刀”、“方”、“皮”、“女”则是先折后撇。含“凵”、“廴”、“辶”等部件的字是先内后外,而含“匚”部件的字则是先上后内再左下包围。右上和左上包围的字是先外后内,如“厅”、“斤”、“厌”、“司”等字。“火”、“爽”等字是先两边后中间。包在主体内的点和右上角的点最后写,如“凡”、“瓦”、“兔”、“夕”、“丸”、“叉”、“犬”、“我”、“书”、“发”、“甫”、“武”等。
较为复杂一点的字的笔顺往往是上面这些规则的综合,如“辨”从整个字看是从左到右,从“辛”字看又有先上后下、先横后竖的规则;再如“赢”就包含先上后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撇后捺等规则。
有少数字的笔顺,社会上往往通行不止一种写法,取舍的标准是《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依据《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的标准,规定了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数和笔顺。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笔顺规范是隐性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则把隐性的笔顺规范变成显性的,用跟随式、笔画式、序号式三种形式列出了7000个通用汉字的笔顺,如“上”的笔顺跟随式是,笔画式是,序号式是2 1 1。下面列举一些容易写错笔顺的字的跟随式笔顺和笔画数:
四、部件和部件分析
(一)部件和部件名称
许多汉字可以分离出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如“林”、“领”、“妗”等字可以分离出两个部分:林——木、木,领——令、页,妗——女、今;“晶”、“部”、“腰”等字可以分离出三个部分:晶——日、日、日,部——立、口、阝,腰——月、西、女;“诏”、“膊”、“爆”、“赣”、“戆”等字由三个以上的部分构成:诏——讠、刀、口,膊——月、甫、寸,爆——火、日、共、,赣——立、日、十、攵、工、贝。这些构成汉字的各个部分就是汉字的构字部件。部件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基本单位。部件具有组配汉字的功能。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一”、“乙”是一个笔画,也是一个部件,这种部件叫单笔部件,如“乱”的最后一笔。但大多数部件是由不止一个笔画构成的,这叫多笔部件,如“乱”中的“舌”。有的部件可以独立成字,如“明”中“日”和“月”,“琴”中的“王”和“今”,“熄”中的“火”“自”“心”等就是成字部件;不能独立成字的部件叫不成字部件,如“扶”中的“扌”、“说”中的“讠”、“红”中的“纟”、“宝”中的“宀”都是不成字部件。
在汉字教学和汉字应用中,为了有效地利用部件,还必须给每个部件确定一个名称。而确定汉字部件的名称,首先要确定汉字结构部位的名称。汉字结构部位的名称,可以概括为五组(八种):
左“旁”右“边”。左右结构的字,左边的部位定为“旁”,右边的部位定为“边”,如“陈”是双耳旁、东字边,“柱”是木字旁、主字边。
上“头”下“底”。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部位定为“头”,下面的部位定为“底”,如“盅”是中字头、皿字底,“笔”是竹字头、毛字底。
内“心”外“框”。全包围和三面包围的字,外面的部位定为“框”,里面的部位定为“心”,如“因”是大口框、大字心,“国”是大口框、玉字心,“闷”是门字框、心字心。
中“腰”。上中下结构和左中右结构的字,中间的部位定为“腰”,如“葬”是死字腰,“赢”是口字腰,“辩”是讠字腰,“粥”是米字腰。
四“角”。字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部位定为“角”,如“骑”右上角大、右下角可,“攀”左上角木、右上角木,“赢”左下角月、右下角凡,“器”左上角口、左下角口、右上角口、右下角口。
至于部件本身的名称,一般来说,成字部件就用该字的读音去称说,“日”作为部件读“rì”,“车”作为部件读“chē”,“心”作为部件读“xīn”。多音的成字部件可以选用常用读音去称说,如“长”作为部件可以读“cháng”,“中”作为部件可以读“zhōng”。不成字部件有的有习惯性的称说名称,如:
有些不成字部件目前还没有比较一致的称说,可以选用一个以该部件组成的常用字来称说,如:
(二)部件分析
部件是分析汉字时的非常重要的概念,多数汉字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按照一定结构规则构成的,汉字数量虽然很多,但部件的数量却是有限的,只几百种,因而对构成汉字的部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有助于汉字的教学和识读,一个部件组成的汉字分析可到笔画,多部件组成的汉字则需要首先进行部件的分析;汉字部件的分析也有利于汉字的信息处理,汉字的编码往往以部件为基础。
部件分析的关键是对部件的切分,如“和”可以切分为“禾”和“口”两个部件,“对”可以切分为“又”和“寸”两个部件,“部”可以切分为“立”、“口”、“阝”三个部件,“解”可以切分为“”、“用”、“刀”、“牛”四个部件,“赣”则可以切分为“立”、“曰”、“十”、“攵”、“工”、“贝”六个部件。汉字部件的切分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原则,这个原则应能使每一个人对任何汉字的切分结果都是一致的。考虑到汉字的结构,我们应该遵循从形切分的原则,即把一个汉字从字形上分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如上面对“和”、“对”、“部”、“解”、“赣”的部件切分就遵循了从形切分的原则。
“和”和“对”只有两个部件,只有一种切分。“部”、“解”、“赣”都有两种以上的部件,就可能有不同的切分,如“部”可以切分为“立”、“口”、“阝”,也可以切分为“咅”和“阝”;“解”既可以切分为“”、“用”、“刀”、“牛”,也可以切分为“角”和“”,也可以切分为“”、“用”、“”,还可以切分为“角”和“刀”、“牛”。所以,为了正确和有效的分析汉字部件,对多部件汉字就得再用“成字”和“组配”两条具体规则来规定切分出的结果。
“成字”是指切分下来的最小部件还能成字,如“部”的“立”、“口”,“解”的“用”、“刀”、“牛”,“赣”的“立”、“曰”、“十”、“工”、“贝”。“组配”是指切分出的部件虽不能成字,但具有组配成其他字的功能,如“阝”、“”、“攵”等部件。“成字”和“组配”这两条具体规则的共同点是具有“生成作用”,即能作为其他字的构成部件。用这两条具体规则来衡量,“部”切分出“咅”是不符合成字规则的,“解”切分出“”也是不符合成字规则的。
按照上述规则对汉字进行切分得出的最终结果,就是组成汉字的最小部件,最小部件就是不可再拆分的部件,又叫基础部件和单纯部件,如“和”的“禾”和“口”,“对”的“又”和“寸”,“部”的“立”、“口”、“阝”,“解”的“”、“用”、“刀”、“牛”,“赣”的“立”、“曰”、“十”、“攵”、“工”、“贝”。相对的由两个以上部件组成的部件叫合成部件,如“部”的“咅”,“解”的“角”和“”,“赣”的“章”、“早”、“”、“贡”等。
多个基础部件构成的汉字,其部件的组合是有层次的,如“部”是由“立”和“口”先组成合成部件“咅”,再与“阝”组合的;“解”是“”和“用”先组成合成部件“角”,“刀”和“牛”再组成合成部件“”,最后两个合成部件组成“解”字。从分析角度看,处于第一层的部件是一级部件,如“部”的“咅”和“阝”,“解”的“角”和“”,“赣”的“章”和“”,处于第二层的是二级部件,如“赣”中的“立”、“早”、“攵”、“贡”,处于第三层的是三级部件,如“赣”的“曰”、“十”、“工”、“贝”。最后切分出的部件叫末级部件,即基础部件、单纯部件、最小部件。再如“摄”一级部件有“扌”和“聂”,二级部件有“耳”和“双”,三级部件有“又”和“又”,三级部件也就是末级部件,“聂”和“双”都是合成部件。汉字的末级部件650个左右,其中成字部件和不成字部件各300多个。
(三)部件和整字
按照构成汉字部件的多少可以把汉字分为两大类,一是独体字,一是合体字。
独体字是指只有一个部件构成的字,如“人”、“口”、“木”、“禾”、“手”、“广”、“无”、“五”等。有些字虽然可以切分出一定的部件,但余下的部分不能处理为最小的部件,因而也只能看作独体字,如“大”、“串”、“丰”、“日”、“本”、“甘”等字,可以切分出“人”、“口”、“三”、“木”、“廿”等部件,但剩下的一横、一竖无法处理,“太”、“丸”、“刃”等字虽然可以切分出“大”、“九”、“刀”等部件,但剩下的一点无法处理,“车”、“东”虽然可以切分出“十”、“小”等部件,但剩下的部分也无法处理。这样的字只能作为独体字看待。下列汉字都宜看作独体字:
义、亦、夷、犬、两、八、凡、儿、二、三、川、斤、丁、七、于、州、万、下、上、丈、才、专、丐、不、屯、互、世、丙、平、吏、再、严、甫、更、束、事、柬、中、凸、且、申、由、甲、史、凹、曳、曲、番、九、及、久、升、乏、丹、失、丘、乎、乐、了、册、朱、乒、乓、垂、秉、重、禹、之、为、半、必、永、农、刁、乃、乜、也、习、乡、尹、丑、巴、书、电、弗、十、千、厂、匹、卜、卡、内、冉、丫、人、入、个、勺、匕、几、亡、卞、卫、刀、办、么、又、叉、干、工、土、士、壬、开、天、夫、夭、夬、央、夹、兀、尤、寸、弋、口、四、巾、山、币、夕、片、广、门、尸、尺、己、已、巳、弓、女、飞、小、孑、子、幺、王、玉、主、韦、未、末、来、术、歹、戋、戊、戌、戍、我、牙、瓦、止、正、牛、毛、气、长、斥、爪、月、氐、火、灭、户、心、毋、母、水、龙、业、亚、目、田、皿、生、禾、白、百、瓜、耒、耳、西、虫、臼、自、臾、血、舟、米、聿、肃、艮、良、酉、豕、里、身、雨、韭、豸
独体字的数目是有限的,汉字中大多数是合体字。合体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的字。如“休”由“亻”和“木”两个部件构成,“数”由“米”、“女”、“攵”三个部件构成,“摸”由“扌”、“艹”、“曰”、“大”四个部件构成,“懈”由“忄”、“”、“用”、“刀”、“牛”五个部件构成,“翰”则由“十”、“曰”、“十”、“人”、“习”、“习”六个部件构成,“麟”由“广”、“”、“”、“匕”、“米”、“夕”、“”七个部件构成,“懿”由“士”、“冖”、“一”、“口”、“”、“冫”、“”、“人”、“心”九个部件构成。
传统的文字学把独体字叫“文”,合体字叫“字”。六书中的象形字、指事字是独体字,会意字、形声字是合体字。现代汉字的独体字和合体字跟古代汉字的独体字和合体字有传承关系,现代汉字的独体字多数来源于古代的独体字,也有少数来自古代的合体字,如“秉”、“及”、“更”、“重”在古代是合体字,在现代成了独体字。有些字的繁体是合体字,简体则是独体字,如“龍”—“龙”,“專”—“专”,“門”—“门”,“書”—“书”,“衛”—“卫”。
现代汉字的合体字多数来自古代的合体字,少数来自古代的独体字,如“燕”、“鱼”、“泉”、“阜”等在古代是独体字,在现代成了合体字。
古今汉字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变化是由于字体的演变和简化造成的。
(四)偏旁和部首
传统上对汉字字形的分析采用的是偏旁分析法,即用偏旁来分析合体字的构成。偏旁分意符(也叫形旁、形符)和音符(也叫声旁、声符)两种。会意字只有意符,形声字既有意符,又有音符。如“尘”由两个意符“小”和“土”组成,“男”由两个意符“田”和“力”组成,“磊”由三个意符“石”组成;“蚜”由意符“虫”和音符“牙”组成,“梨”由意符“木”和音符“利”组成,“键”由意符“钅”和音符“建”组成。偏旁中意符表示该字的字义类属,音符表示该字的大致读音。
偏旁跟部件一样,都是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的构字单位,两者有一致的地方,如“男”的“田”和“力”既是偏旁,也是部件,再如“休”、“江”、“件”、“村”等字的两个部分既是偏旁,也是部件。但两者并不完全相等。偏旁是对会意字、形声字中表义或表音成分的分析,而部件是对现代汉字内部结构系统分析的结果,部件可以表义、表音,也可以不表义,不表音,如“绣”从偏旁来看,只有“纟”和“秀”两个偏旁,而从部件分析来看,则有“纟”、“禾”、“乃”三个部件,“禾”和“乃”作为部件,在“绣”字中,既不表义,也不表音,只是构字的单位。再如“磨”从偏旁来看,只有“麻”和“石”两个偏旁,而从部件来看,则有“广”、“木”、“木”、“”、“口”五个部件,作为部件的“广”、“木”、“木”、“”、“口”在“磨”字中既不是意符,也不是音符。部件可大可小,是有级别的,而偏旁是固定的。
在汉字分析中还经常使用“部首”这一概念。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专为汉字分类检索而设立的部目,即字书、字典(包括部分词典)中各部的首字,如字典中可以把从“山”的字编为一部,“山”就是该部的部首;把从“纟”的字编为一部,“纟”就是该部的部首。字典中大部分部首都是由汉字中有表义作用的偏旁充当的,如“日”、“木”、“土”、“力”、“子”、“女”、“大”、“目”、“瓜”、“鸟”、“皮”、“虫”、“鱼”、“米”、“车”、“鼻”、“革”、“黑”、“鼠”、“音”、“鹿”、“鬼”以及“纟”、“亻”、“攵”、“扌”、“艹”、“忄”、“”、“冖”、“冫”等都是具有表义作用的部首。不过,部首不同于部件。有些部首还可以再分为几个部件,如“鼻”、“革”、“黑”、“鼠”、“音”、“鹿”、“鬼”等都是《新华字典》中的部首,也都可以再分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部件。有些独体字不能再分析出更小的部件,但可以以起笔笔形的笔画作为部首,如“丁”、“三”、“于”、“上”、“下”、“丈”、“丰”、“万”、“才”、“干”、“夫”、“天”等独体字都以“一”(横)作为部首,“也”、“中”、“凸”、“凹”、“且”等独体字以“丨”(竖)作为部首,“入”、“九”、“乃”、“川”、“升”、“我”、“乒”、“乓”等独体字以“丿”(撇)作为部首。可见,部首既可以是意符,也可以是某些笔画,实际上在《新华字典》中“问”、“闷”、“闻”等字是以音符“门”作为部首的。
总之,部件、偏旁、部首三者虽有联系,但都不完全一致。
五、现代汉字的结构模式
合体字在现代汉字中占大多数,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按照一定组合方式组合而成的,部件组合成合体字的部位关系构成了合体字的结构模式。现代汉字有三种基本的结构模式,每种基本结构模式还可能有一种或数种派生的结构模式。各种结构模式可以用平面的方块结构图形来直观显示。
(一)上下关系
两个部件按上下关系构成整字,方块结构图形是,如:笔、芋、吕、晋、李、要、艺、臭。
上下关系的字可以派生出上中下关系,方块结构图形是,如:曼、葺、葬、莹、案、密。有些字作为上下关系的字有四层以上,方块结构图形是,如:蔓、幂、豪、喜、簟、熹、膏、囊。
如果上下关系的字的上部或下部再由多个部件构成,则方块结构图形就可能比较复杂,如:
(二)左右关系
两个部件按左右关系构成整字,方块结构图形是,如:件、现、代、汉、位、切、根、即、科。
左右关系的字可以派生出左中右关系,方块结构图形是,如:斑、瓣、鞭、锨、惭。少数字有四层以上的构造,方块结构图形是,如:摊、潍、雌、雠。
左右结构的字的左部和右部不止一个部件时,其方块图形也可能很复杂,如:
(三)包围关系
包围关系的字按部件包围和被包围的具体情况可以细分为全包围、三面包围、两面包围三种。
全包围关系,即四面包围关系,方块结构图形是,如:国、回、团、因、囿、囡、园、囫、囵、囱、囟。“圆”、“圄”等字的方块结构图形还可以表示为”。
有的字是三面包围,又可以细分为上包围、下包围、左包围三种。
上包围字的方块结构图形是,如:凤、冈、凡、向、闻。“周”、“凰”等字的方块结构图形是,“网”的方块结构图形是”,“闼”的方块结构图形是”。
下包围字的方块结构图形是”,如:凶、函、凼、击、画。
左包围字的方块结构图形是”,如:匪、区、匡、匠、匝、医、匣。“匿”的方块图形是”,“匦”的方块图形是。
两面包围的字也可以细分为左上包围、左下包围、右上包围三种。
左上包围字的方块结构图形是,如:压、局、届、厄、病、庙、库、应。被包围的部分不止一个部件时,方块结构图形也很复杂,如:
左下包围字的方块结构图形是“21”,如:赵、赴、远、还、建、延、勉、毡、匙、旭、尬。被包围的部分不止一个部件时,方块结构图形也很复杂,如:
右上包围字的方块结构图形是,如:勾、旬、甸、习、司、刁、厾。“虱”的方块结构图形是”,“匐”的方块结构图形是”。
汉字往往由多个部件组成,每个部件的复杂程度以及所占空间不完全相同,多个部件在构字时又要做到结构匀称合理,整字美观大方,这样,各个部件在整字中就要给予合理匀称的安排。除了上面介绍的基本结构模式和派生模式外,实际上,三个以上部件构成的汉字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还有许多,如“语”从整字来看是左右关系,但右边“吾”又是上下关系,“想”从整字来看是上下关系,但上面“相”又是左右关系,“品”、“晶”、“众”、“淼”、“森”等“品”字结构的字从整字来看是上下关系,下面又是左右关系,方块结构图形是,“赢”从整字来看是上中下关系,下面又是左中右关系,方块结构图形是,“燕”从整字来看是上中下关系,中间又是左中右关系,方块结构图形是,“街”从整字来看是左中右关系,中间则是上下关系,方块结构图形是,“剧”从整字来看是左右关系,左面则是左上包围关系,方块结构图形是,“逊”从整字来看是左下包围关系,内部则是左右关系,“幽”从整字来看是下包围关系,内部则是左中右关系,方块结构图形是,“圆”是全包围关系,内部则是上下关系,下面的“贝”又可以看作三面包围的上包围关系。有些字的结构更为特别,如“巫”、“爽”、“奭”、“噩”、“乖”只能称作框架关系或对称关系,方块结构图形只能表示为(巫、奭、乖)、(爽)、(噩)”;像“串”、“禺”、“重”、“虫”、“中”、“甲”因为中间有一竖自上而下贯穿,可称为穿插关系,也可以看作独体字。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汉字结构模式虽然复杂多变,但也有很强的规律性。分析汉字结构模式很有意义,不仅有利于汉字的教学,而且有利于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
思考题
1.形声字的出现使得汉字有了表音成分,形声字的音符代表了该字的读音,那么形声字的音符是否等于音素文字的字母和音节文字的音节符号呢?为什么?
2.“六书”是传统汉字学分析汉字构造所总结出的六种方法,这“六书”还能不能用来分析现代汉字呢?现代汉字在造字法上有哪些变化?如何看待简化字中的“”(如“区”、“风”)和“又”(如“鸡”、“圣”、“邓”、“发”、“观”)等既不是意符也不是音符的部件在现代汉字中的作用?为什么说现代汉字更适合采用构字笔画部件分析法?
3.举例说明部件切分的原则。
4.部件、偏旁、部首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