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由责任主体到关怀主体

由责任主体到关怀主体

时间:2023-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面几节所论都是语言传播人文精神创作主体着眼于其内倾性属性的建构虽然这些因素最后也都要形之于声达于受众但对于语言传播来说,这种“由己达人”的外张力还是要强调的。这是在语言传播领域发出的启蒙呼声。

前面几节所论都是语言传播人文精神创作主体着眼于其内倾性属性的建构虽然这些因素最后也都要形之于声达于受众但对于语言传播来说,这种“由己达人”的外张力还是要强调的。并且,语言传播在整个社会中所担负的主流性人文精神建设的职责也就决定了,在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主体建构中,必须强调责任主体与关怀主体的建构。

①刘勰著:《文心雕龙神思》。

②况周颐著:《蕙风词话》卷一,转引自朱志荣著:《中国艺术哲学》,第11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一、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责任主体建构

人文精神责任主体的建构是由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主流性和主导性决定的。责任重大,影响重大,要求也就越高。

喉舌主体意识的内化。语言传播是以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为工具,代表电台、电视台“出声露面”、“出头露面”为广大受众服务的新闻工作。语言传播者是党的宣传员,是党和人民须臾不离的喉舌。甘为喉舌,勇为喉舌,善为喉舌,这是强化语言传播喉舌主体意识的关键。

甘为喉舌。我们站在广播电视宣传的最前沿,必须时刻体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而奋斗的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是要准确、及时、高效地把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送到广大受的眼前、耳畔、心中,汇聚全民族的力量为巨大洪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河道上,冲破一切艰难险阻,滚滚向前;就是要永远关注、代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长远的、根本利益,热情宣传先进生产力的巨大作用,踏踏实实地融身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去,真正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言其所欲言,发其所欲发,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勇为喉舌。在喉舌意识的问题上,我们不能有丝毫含混,要立场鲜明,观点明确,尤其是对有人打着“改革”旗号所鼓吹的“打破喉舌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为荣,在重大问题上勇于挺身而出,讲政治,讲正气,讲正义,讲真话。

善为喉舌。语言传播者的职责就是要成为一个“善于传播的人”,而我们又处于喉舌要位,因此,我们要善为喉舌。为此,我们要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使自己具备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职业道德、自律意识,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仅挂在口头上,更要融入心中,融入性灵中,化为潜意识,体现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字一音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和传播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主流的“真、善、美、雅”,由此所体现出来的“新、精、准”也才有意义。

先进文化建设主体意识的显化。首先要教育、鼓舞、激励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自觉承担起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重担,不甘于流俗。我们不能同意有些人所说的“电视就是没文化的俗传媒”的观点,可能在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人、很多节目是这样做的,但是我们坚信,语言传播以及广播电视的文化品位不应如此,也不会如此。因为受众的文化要求、欣赏品位在不断提高,语言传播没有把文化中的残品、次品传播给受众的权利,只有把科学的、民族的、真正的大众的文化传播给广大受众的义务。我们要认清,“大众的文化”并不就是随着西方消费产品一起涌入我国的以工业化生产为基础,以消费为中心,以媚俗为手段的所谓“大众文化”或“俗文化”,而是在考虑大多数人欣赏品位基础上进行了提高的雅俗共赏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文化追求的文化。要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充分汲取本民族文化的精华,敞开胸襟,融会世界上一切民族文化的精髓,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创造清新舒畅的社会文化环境,凝聚人们的力量,激发人们的建设热情,鼓舞人们的奋斗豪情,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建设富于生机和活力的、独特的、充满魅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中华文明在新的世纪焕发新的生机,闪耀新的光芒!语言传播者欣逢此重振中华文化雄风的历史佳期,我们又怎能留下遗憾?又怎能错过?

民族精神主体的深化。民族精神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更是新时代人文精神的主体、主流,是人文精神在群体范围内最集中的体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经风历雨、顽强生存、继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强大的凝聚力和高尚的民族品格,是无法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①民族精神的弘扬体现在语言传播中就是豁达开阔的胸襟、厚重稳健底蕴、恢宏大气的风度、控纵自如的风范、饱满真挚的热情、真诚肯切的态度、字正腔圆的声音、一字千钧的力度、掷地有声的风度、昂扬向上的朝气、高雅精深的追求、“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精神境界……个人与社会、价值与理想,完美融合,天人合一,充盈畅达。创作主体,多么幸运,多么幸福!

思想道德主体的强化。语言传播主体要主动醒察,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恢复和巩固诚实守信原则,强化公德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启蒙主体的涵化。语言启蒙的呼声清晰可闻,声震寰宇。②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118日),第39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②张颂教授的《语言启蒙行动宣言》,洋洋几千言,言之凿凿,情之切切,期之殷殷。语言传播的现实,不容乐观,有志于斯者,当以此自醒、自励、自行!见《语言传播文论(续集)》,第113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这是在语言传播领域发出的启蒙呼声。“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①邪教的猖獗、封建思想的沉渣泛起使我们不得不再次考虑康德这番话在今天的意义。启蒙就是要求启蒙者以先知觉教育后知。而启蒙者须自我启蒙,正如鲁迅所言,“我从别国窃了火种回来,是为了煮自己的肉的”,语言传播者自己要不断汲取新知识,使思想不断达到新境界,以此影响受众,使他们自觉地动用自己的理性,自觉追求进步。人文精神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而这一历程也是理性不断自觉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语言传播者的责任是无可推卸的。

二、语言传播的人文精神在关怀主体的建构中最终实现

语言传播的人文精神具有外张性、行动性、实践性,它以对受众施加影响为最终目标,即要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而这一目的是语言传播创作主体通过有声语言,在服务人、熏陶人、影响人、关心人的过程中完成的。

语言传播创作主体必须真正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去体察他们的疾苦,了解他们的困难,分享他们平凡而真切的快乐,而不是以白领自居。语言传播者要扪心自问:我对中国最普通百姓的生活,尤其是生活在边远地区的最困苦的人的生活又了解多少呢?我是为极少数的“大款”、“大腕”们服务呢?还是为占总人口大多数的生活还不太富裕正在为生计而奔波的人服务呢?语言传播创作主体要深入到生产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去体味那创造生活、创造价值的快慰,去体味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语言传播创作主体要深入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的实践中去,感悟生活,接受教育,锤炼意志,捕捉感动,积累经验,培养敏感,强化责任,引发愿望。

[]康德著:《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第22页,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语言传播主体要涵养关爱之心。关爱是使彼此分裂的东西达到统一的一种力量,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移情”。①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②说的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并称之为“忠恕之道”。关爱就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在语言传播中,创作主体在给予受众关爱之后,反而在精神上变得更富有、更充盈。“给予是潜能的最高表达。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③创作主体正是在这种爱的给予中,精心关注受众的需求,真正尊重受众,而他在这一过程中,精神变得更充盈,内涵变得更丰富,人生境界逐渐提升。

这样,语言传播创作主体在话筒前和镜头前就能够急受众所急,想受众之所想,爱受众之所爱,恨受众之所恨,真正做到与受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他所传播的内容也才真正达于耳、入于心、渗于行。语言传播的人文精神才能实现。

①参见彭峰著:《生与爱》,第191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②《论语颜渊第十二》。

[]弗洛姆著:《为自己的人》,第247页,孙依依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