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默想脱敏训练

默想脱敏训练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 一般口语交际能力的相关技能训练一番成功的口语交际,不仅得力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更得力于出色的有声语言,以及必然伴随有声语言的和谐而得体的体态语。同样,和谐而得体的体态语是口语交际活动中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口语交际活动的不同形式,如演讲、交谈、朗读、辩论等对体态语的要求是不同的。

第三章 一般口语交际能力的相关技能训练

一番成功的口语交际,不仅得力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更得力于出色的有声语言,以及必然伴随有声语言的和谐而得体的体态语。可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是一个人成功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同样,和谐而得体的体态语是口语交际活动中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于心理素质和思维的详细论述,在第一编的章节中已进行了阐述,这里,将从训练的角度来谈谈如何获得一定的技能。所以,本章关于一般口语交际能力的相关技能训练,主要指体态语(态势语)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和思维训练。

第一节 体态语训练

一、体态语及其作用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而体态语(Body Language)是非语言交际中最丰富的一种。它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而构成的一个图像符号系统,是人们在长期的交际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自然符号。体态语又叫态势语,其包括手势、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睛动作和装饰用品等。

对体态语进行系统研究的人要首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Birdwhistell教授,他在1952年出版了《体语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Kinesics),正式提出了身势学理论。Birdwhistell对同一文化的人在对话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做了一个量的估计,认为语言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中的30%左右。美国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多达93%。

【示例】

列宁的体态语

一提起列宁,人们也许会想起他那个性化的体态动作——他站在火车站边的装甲车上,或者站在会议大厅的讲台上,穿着短大衣,一手叉腰,身子前倾,头上仰,一手向空中用力地挥动,他的声音在上空回荡……他的一个手势,一个动作,立即会引起雷鸣般的掌声和狂热的欢呼。但是,由于社会革命党人的暗害,精力充沛的列宁越来越衰弱了,1923年,他第三次战胜了病魔,但右肢麻痹,并且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但他仍顽强地坚持工作。

有一天《真理报》报道了列宁接见工人代表并进行“亲切交谈”的消息:

“……伊里奇坐在硬背圆椅上,轻轻地向坐在软垫圈上的来访者倾斜着身子,他带着机智和友谊的微笑,开始亲切的谈话……”

人们奇怪,列宁怎么能说话了?其实列宁并没有恢复说话的能力,他完全是用体态在“说话”。他的手势,眼神,表情使他的表达仍是那么富有魅力,以至于来访的工人代表没有觉察到,这时列宁已经是一个不能说话的人了。

(据P.凯尔任采夫《列宁传》)

这则示例介绍了列宁富有个性的标志性体态语,以及即便在身患重病失去说话能力的情形下,仍借助体态语来表情达意,同工人代表进行“亲切交谈”的场景。这则示例有力说明体态语在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体态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 强调、补充口语信息

口语交际过程中,说者的举手投足、神情容貌、身姿体态始终伴随着有声语言,传递着各种信息。通过动态的、直观的形象,与有声语言协调统一,同时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拓宽了信息传递渠道,补充和强化了有声语言的信息,使有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得到升华。

(二) 沟通、交流情感

体态语是无言的心声。人们可以通过体态语表情达意,也可以通过观察体态语,分析对方说话的内容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从而达到双方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目的。

(三) 修饰、渲染气氛,调控口语交际活动

口语交际过程中的体态语往往具有暗示作用。说者或听者有意识地通过手势、表情、目光、身姿等手段传递信息,可以调动或影响口语交际对象的情绪,启发或引导对方的思路,调节口语交际的气氛,使口语交际中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体态语辅助有声语言调控口语交际活动,可以化不利的、被动的局面为有利的、主动的局面,以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二、体态语训练

由于体态语是对有声语言的交际效果能产生一定影响的非语言因素之一,所以它与口语交际中的话题主旨也有一个相互协调和吻合交融的问题。也就是说,口语交际中的体态语如果运用得当,就会对口语交际效果的增强起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对其效果产生某种干扰或破坏作用。口语交际活动的不同形式,如演讲、交谈、朗读、辩论等对体态语的要求是不同的。演讲与交谈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一些,而朗读和辩论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一些。同时,又因话题的不同,人际关系及语境的不同,对体态语的要求会出现具体而细微的差别,因此,对体态语的训练有时很难提出一种统一的模式,下面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态势语)运用情况对态势语训练提出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和建议。

(一)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恰当使用态势语

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态势语,俄国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了一番具体而实在的话,他说:“我认为,高等师范学校应当用其他的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教师们。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笑和怎样看等等“细微末节”,在我的实际工作中,对于我和对于你们这些有许多经验的教师一样,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如果没有这些技巧,那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那么,要成为一个好老师怎样才能获得这些技巧呢?马卡连柯说:“只有在学会用15种至20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可见,教学中的态势语是需要教师经过反复训练逐渐掌握的一种教学技能。它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态势语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进行成功的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比如,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讲述的同时,再辅以优美而恰当的态势语,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教师的口语显得生动有力而顿然生辉。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态势语,对准确恰当地表达教学内容,渲染情感气氛等,都有语言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态势语又被称为“第二教学语言”。

1. 教师的态势语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首先,态势语可以传递更为丰富的知识信息,加大教学信息的密度。态势语最大的功能和特点是可以辅助、补充、加强有声语言教学,另外,态势语有时还可以替代有声语言,独立地向学生传授信息,有声语言教学和态势语的合理结合,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其次,态势语能使学生获得形象的感受。有声语言作用于人的听觉,而态势语则作用于人的视觉。这两种信息同时传递,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绘声绘色的讲授,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情、姿态、手势动作获得形象的感受。

第三,态势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组织、优化课堂教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运用、共同发挥作用的认识过程。课堂上仅靠有意注意支撑学生的学习会使学生感到疲倦,难以持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无意注意的作用。如讲课中教师的那种富于变化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不断变换的节奏,配以指引性手势或加强性手势并自觉地变换身体姿态、视线、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可以悄悄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起到组织优化教学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体态语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比用语言提示更为有效。

第四,态势语能促进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使教学得以顺畅进行下去。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情感融洽,能使学生在愉快而又亲切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成为学习的主人。体态语是交流中非语言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体态语的无声诉说与有声语言相辅相成,共同对学生施加着影响。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与发挥,受其学习过程中情绪状态的影响很大。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的变化受教师体态语的制约。教师的表情、眼神、身姿、手势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心境和态度,进而对学生的情绪产生极大的暗示性和感染力。教师积极的体态语会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愉快、自然明朗的情感。积极的情绪和愉悦的心境有利于教学信息的传授、加工和储藏,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和谐有度的教态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使其保持学习兴趣,发挥思维潜力,因而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对整个教学信息的传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师亲切的态度是对学生的一种奖赏和鼓励,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微笑、点头、赞许,能增强学生的信心,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获得情感满足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学生因为从老师的体态语中读出了亲切和信任、肯定与欣赏、鼓励和赞许,也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促进了师生“心理相容”,就能主动配合老师,与老师之间达成共同的默契。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也就营造出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

2.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使用态势语来表情达意

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教师对文中个别语句朗读示范时,由于其声音的力度、面部表情和手势都与句子所描绘的情景、气势等特点不相吻合,让人看后感到极不舒服。这样使用态势语,不但不能帮助有声语言恰到好处的表情达意,反而让人觉得做作、多余,有哗众取宠之嫌。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厚的知识积淀、娴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审美的特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年轻教师说:“你将在自己的整个教育生涯中当一名教育者。而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将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而得体地使用态势语来表情达意,使自己的教态富有美感,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态势语的使用应建立在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之上。对文章进行正确的理解是教学的前提,理解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所描绘的景与物的含义,把自己所挖掘的这些东西如何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和恰当的态势语准确而传神地传递给学生,是我们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因此,只有对文章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才能产生与之相匹配的恰当的态势语。比如教师的面部表情,在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应做到顺乎自然而富于变化,一颦一笑、一蹙一情,都要和所讲的内容和拍,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也。如,朗诵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两句,首先要理解句子所描绘的画面:大江滚滚东流,浪花翻滚,从古到今,仿佛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千古风流人物”却湮灭荡尽,是被这浪花卷走了吗?奔流不息的江水,作为历史的见证,它目睹了多少时代的世事沧桑!这不能不令人感叹生命的短暂和宇宙的无穷!这两句笔力雄健,气势豪迈。理解了这些,朗诵时所使用的态势语——手势应是豪迈有力的,把长江雄伟的气势通过手势烘托出来;所发出的声音应是浑厚有力而略显低沉、略带回忆性的,把对时光一去不复返和多少风流人物的历史变迁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叹体现出来。

(2) 态势语的使用还需符合教师的个性特点。俗话说“人心如面,性格各异”,教师的性格是有差别的。课堂上态势语的使用应符合教师的性格特点。对于性情比较直爽、开朗的教师来说,使用的态势语应具有“演讲者的风格”,即鼓动和宣传的风格。除了语言高亢响亮,如行云流水,浑厚雄壮,抑扬顿挫外,态势语的幅度和力度应大一些,以显得舒展、洒脱、豪放;对于性情是温柔细语型的老师来说,除了语言清脆柔美,娓娓动听外,上课时的表情应丰富、亲切、和谐、朴实动人,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无不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因而态势语的幅度应小一些,以显得柔和、优美。心理学告诉我们,不论哪种性格,都有其一定的优点。因此,教师具有哪种性格特点,还是应尽力去体现这种性格内在的真实自在的美,而不能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或目的去表演、做作,这样反而显得不自然,使用的态势语也有哗众取宠之嫌。

(3) 态势语的使用应该是教师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不能为赋新诗强说愁而矫揉造作地使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体现在态势语上也是如此,只有自己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只有自己真正被文章内容所感染、所打动,发自内心而不露痕迹地自然而然地使用态势语来表情达意,这就是一位教师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最真实、自然的美的行为。因此,教师使用态势语应当随情所致、自然大方,切忌矫揉造作、放任随意。

3. 运用态势语应遵循的原则

态势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运用得当,会使有声语言增色生辉,但运用不当,也会削弱或破坏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教师课堂态势语的运用应该讲究技巧,注意方法。概括地说,运用态势语应该适度、自然、协调。

(1) 态势语的使用应适度。适度,指运用态势语的幅度、力度、频率等要受到有声语言、语境等因素的制约,要注意把握分寸。动作幅度不宜过分夸张,形式不宜复杂;力度和频率要适中,要有助于口语表达,而不要喧宾夺主、哗众取宠。下面以手势和表情为例来说明:

手势是口语交际中(如演讲、朗诵、辩论等)最常用的态势语之一。运用手势要讲究艺术性,必须明确、精炼、自然、活泼。所谓明确就是教师要使自己的手势有内在的根据和清楚的用意,对语言表达能起到补充和强调作用。精炼就是教师运用手势不能过多过乱,要用比较少的手势动作衬托关键性的语言,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交流。自然就是不做作,随心所欲,与教学内容和谐一致。活泼就是不死板,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表情是情感的表象。学生往往能通过教师表情的变化,捕捉某些难以或不宜用语言表达的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因此,蕴含着丰富信息的教师的面部表情常常是学生最为关注的目标。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表情受到两种情况的制约:一是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二是所表达的教学内容。就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来讲,教师的表情基调是微笑,因为微笑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体态语,它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就所表达的教学内容来讲,教师的情感就不能是单一的微笑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不同的表情,要做到自然适度,恰到好处,以期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2) 态势语的使用应自然。教师课堂态势语是教师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这要求态势语的运用不能故作姿态。无论是从审美的角度还是从表达的角度,态势语的运用都要自然得体,既要符合美的原则,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要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一方面,不要虚张声势,因为夸张的态势语只能使有声语言表达失真,丑化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不要做作,做作的态势语总是给人以虚假的形象,会招致学生反感,必须加以避免。

(3) 态势语的使用应协调:教师课堂态势语必须服从教学内容表达的需要,并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切忌生搬硬套、矫揉造作。一方面各种态势语之间的动作要互相配合,另一方面态势语要与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容和谐统一。态势语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它应该与表达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态势语必须注意这一问题,否则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如果说“言为心声”,态势语则是无言的心声,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心理状态和情感的自然流露或有意识的表现。教师通过态势语表情达意,达到师生双方交流、沟通的目的。如果课堂教学中对态势语使用不当,不仅不能达到师生双方交流和沟通的目的,反而会有多余、做作、突兀之感,甚至让人产生啼笑皆非的感觉。如果恰当使用态势语,则会为课堂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教师的表情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或喜悦、或惊讶、或愤怒、或激昂、或恐惧、随文而变,通过自己的情绪感染,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恰当运用目光和手势,不仅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还能起到增加口语表达的力度、进而强化讲授内容等作用,为教学口语增添亮色和活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必须具备艺术地传授知识的才能。态势语的运用,也是教学艺术的一个方面。在教学流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举手投足,都是在与学生交流。所以,善用态势语,对文章的理解、教学氛围的营造以及教学艺术能力的提高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态势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应引起每位教师的高度重视。一个教师要想有较高的态势语艺术,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学问知识和优良的文化教养。离开这些,只会是忸怩作态,整个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

(二) 态势语训练

在口语交际中,学生的态势语使用不当的表现主要有:背台词式的动作,生硬、别扭;口语和动作不同步,口语在前,动作迟缓;忘词、卡壳时搔头、挤眼、皱眉、仰视或绞衣角;忘了事先设计的动作,想起来又补上……下面对态势语训练进行分解说明:

1. 身姿语训练

身体姿态是一种处于静止和无声状态的非语言交流,可分为坐姿和站姿两种。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重视对身姿语的强调: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如松,坐如钟”,这些俗语都表达了人们对身姿语的重视。由此可见,身姿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文化修养。人们常常通过观察他人的姿态来衡量其文明程度,甚至会据此在交谈之前对对方形成肯定或否定的印象。

头是人身体上最突出的部位,其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作用很明显。现代诗人徐志摩1924年7月随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日本,临别回国时,日本侍女的一个低头动作,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感到这一低头,传递给他的是无比的温柔与娇羞:“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日本侍女的动人之处,他感受到的,不是明亮的眼睛、雪白的肌肤、婀娜的身姿、艳丽的和服,而是那夺人心魄的温柔的一低头。今天,人们读起这首诗,展开想象的翅膀,也会为那“一低头”的温柔而感触万端。

授课过程中,教师的姿态可以表明教师的精神状态和风貌,教师上课时的姿态有别于平时的状态。教师的姿态应呈现出教师的“精”、“气”、“神”——精神集中、情绪饱满、心情愉快、神采奕奕的精神状态。如教师走上讲台时的身姿,要能显现沉着、充满自信,稳健有力、大方自然,上身要挺拔向上,抬头挺胸,给人一种冷静、胸有成竹之感。教师的站姿和坐姿应当自然、放松,两腿平衡分立,应避免身体重心在两腿间频繁交替,不应瘫坐或仰坐在椅子上,亦不宜趴在讲台上。

【训练话题】

(1) 端正身姿训练:坐如钟——正襟危坐;立如松——挺身直立;行如风——步履稳健。(提示:注意克服驼背、塌腰、凹胸、垂肩等毛病。)

(2) 渗透训练: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端正自己的坐姿、行姿和站姿。

(3) 你是否注意过你说话时的习惯性动作(包括头部、手、臂的动作)?让你的好朋友指出来,你的哪些动作语应该发扬,哪些应该规避?

2. 手势语训练

手势实际上是体态语的核心。因为手势最多,也最细腻生动,运用起来也更自如。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手的接触或手的动作可以解读出对方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同时还可将自己的意图传达给对方。

教师的手势共有三个作用:一是澄清和描述事实;二是强调事实;三是吸引注意力。手势的效果在于是否用得恰当、适时、准确。所以,教师讲课应伴以适当的、准确无误的手势,以加强表达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听课情绪。但次数不应过于频繁,幅度也不能过大。切忌不停地挥舞或胡乱地摆动,也不要将手插入衣兜或按住讲桌不动。手舞足蹈会令人感到轻浮不稳重,过于死板又会使学生感到压抑,总之应以适度为宜。另外,还应注意各种消极的手势,如用食指指人,用黑板擦不停地敲击桌子,掷粉笔头打学生的头,玩弄粉笔或衣扣等。

【训练话题】

(1) 列举并评析人们说“你”、“我”、“他”时的各种手势,选用你认为最合适的手势进行自练。

(2) 手势观察训练:观察并收集人们说“你好”、“再见”等常用语句时的各种不同手势,说说这些手势同说话者的性格或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有什么联系。

3. 表情语训练

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情感活动密不可分。人的基本情感,如喜、怒、哀、欲、爱、恶、惧都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反映出来。所以,面部表情的内涵很丰富。心理学家Albert Mehrabian认为:信息的总效果7%来自文字,38%来自音调,55%来自面部表情。由此可见,面部表情在人际交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口语交际中的面部表情内涵的丰富性使得交际者一定要注意面部表情的含蓄性。比如,满面春风、喜笑颜开,表示内心的喜悦与兴奋;和颜悦色、笑容可掬,表达出对人的热情与友好;面如死灰、目瞪口呆表示出内心的惊悸与恐惧。惊讶时张大嘴巴,困惑不解时张口结舌,痛恨时咬牙切齿,无可奈何时长呼一口气,等等。

微笑是口语交际中最能促成彼此沟通交流的表情语。微笑好似和煦的春风,使人感到温暖、亲切和愉快,容易营造出融洽和谐的交际氛围。《诗经·卫风·硕人》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揭示了这种作用。有人说,微笑是交际的灵魂,这话很有道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画了一位几个世纪以来令世人为之倾倒的女人,成为人们心目中最美好的形象。按照东方民族的审美观,蒙娜丽莎算不上漂亮,而且多少还显得有些臃肿。可她的惊人之处,正在她那永恒的微笑。欣赏这幅画,总会让人觉得心里舒畅、愉悦、产生好感,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表情语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真诚,忌矫饰;

(2) 要灵敏,忌呆滞;

(3) 要鲜明,忌晦涩;

(4) 要适度,忌夸张;

(5) 要丰富,忌单调。

教师的表情应和蔼、亲切、充满工作热情,授课应富有感情,这也易于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和热爱学习的兴趣。教师不应是呆若木鸡、冷若冰霜的人,否则师生沟通起来都很困难,哪里还谈得上什么教学效果。

【训练话题】

(1) 教师对表情语运用不当的表现有这么几种:一种是“麻木式”表情,面部呆板,毫无生气,喜怒哀惧不形于色;另一种是“僵化式”表情,表情单一,缺少变化;还有一种是“虚假式”表情,笑不由衷,皮笑肉不笑,好像把“笑容”“冻”在了脸上;对学生冷笑、嘲笑等。这些表情不仅不能恰到好处地与学生交际,而且在表情达意方面毫无感染力。你作为未来教师,打算如何预防这些不当的表情?

(2) 表情语情境训练:根据下列词语所提示的表情,设计不同的口语情境,先自己对镜细心体味、练习,然后在班上模拟表演。

训练材料:开怀大笑、微微一笑、抿嘴而笑、莞尔一笑等。

(3) 对着镜子看看你说话时的各种表情。要学会在表情上“扬长避短”。

4. 眼神语训练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与人交际交往中,要学会让眼睛配合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与对方发生积极的交流。比如,当对方提问时,要以亲切、热情的鼓励目光看着对方,而不要将目光移往别处(如看窗外,或与别人交谈等);听众水平不高,不要流露出鄙视的目光;所提问题有刁难性,不要有反感的目光;提问者因紧张而一时语塞,甚至辞不达意,不要有讥笑的目光。

课堂上,眼神是体现师生的非语言思想的关键点。教师讲课时,不能昂首望天、目中无人,也不能东张西望、若有所失,更不能死盯着教案讲义,照本宣科。实践证明:教师的目光和学生的目光接触的时间越多,获得学生信赖、激发其兴致的可能性就越大(据心理学家测试,这种接触的时间,应达到整个讲课时间的60%—70%)。教师讲课时,应以敏锐而亲切的目光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到没有被冷落。当然,整个目光还要随着教学内容的进行、学生的情绪等自然地变化。

【训练话题】

(1) 下面列举的不同眼神有可能反映出说话人或听话人的哪些心情?

正视: 俯视: 斜视:

凝视: 环视: 漠视:

点视: 虚视: 仰视:

(2) 视觉的长短软硬透出的信息可能是:

① 长而硬的视线(直视)一般表示(  )

② 长而软的视线(虚视)一般表示(  )

③ 短而硬的视线(盯视)一般表示(  )

④ 短而软的视线(探视)一般表示(  )

⑤ 视线忽然消失(短暂闭目)一般表示(    )

(3) 试揣摩下列神态提示,将答案写在括号内。

下面的神态可能透露了什么?

① 听着听着,目光凝滞住了。(  )

② 听着听着,眼睛忽然湿润了。(  )

③ 听着听着,身子不停地扭动起来。(  )

④ 听着听着,忽然眼睛闪动了一下,向别处看去。(  )

⑤ 听着听着,眼珠转动,不自觉地搓着双手。(  )

⑥ 听着听着,一面点头,一面打起哈欠来。(  )

(4) 目光语导练:结合示例,学会用眼神来“说话”。

【示例】

“会说话”的眼睛

任老师有一双漂亮而明媚的眼睛。那是炯炯有神的眼睛,清秀的黑色眉线之下,仿佛一口明汪汪的水井,蕴含着波澜不惊、从容淡定;也宛若一轮皎洁的明月,虽光华纤弱,却真诚地映照于我们的心灵。

当你成功时,她用赞许的目光注视你,此刻她的眼皮迅捷翻起,晶莹的黑色瞳仁深处,饱含着欣赏与感动,这一瞬,她曾教育我们的所有情景都历历浮现,在她幽深的眼神中,只能用“爱”才能得到最完美的书写。当你失败时,依旧是那种熟悉的眼神,只是这眸子深处多了几份理解与包容,这一刻,她的眼睛是那样的柔和,视线之中分明能看到她的坚定、坚持与执着。这眼神是深刻的,亦是明朗的,它注视你的一刹那已经告诉了你很多东西:坚持,坚持,再坚持!你会成功的!因为这是一种博大的爱,它虽无声,却可以用眼神来交流。她嘴角微微的浅笑,已然同眸子深处复杂的情感合成一体,这就是老师的眼神。它是洁净纯澈的一汪水井,也是明亮柔和的一轮明月,但是它温柔中有刚毅,坚定中有执着,责备中有赞许,这种熟悉的眼神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

任老师有一双明亮又会说话的眼睛。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把小飞机拿出来玩儿,不料被任老师看见了。她用严厉的目光望着我,好像在说:“你手里拿着什么呢?”我明白了老师的意思,赶紧把小飞机收起来,重新专心听讲。还有一次,下课的时候,我看见地上有张废纸,就随手拣起来扔到簸箕里。当时,教室里没人,谁也不知道这是我干的。过了一会儿,上课了,老师发现地上的纸没有了,很奇怪。我一边笑,一边看着老师。老师发觉了,眼睛弯得月牙似的,微笑着把目光投射到我身上。老师的眼睛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我们一丝一毫的过错。老师的眼睛又像妈妈的眼睛一样,充满了对我们的关心和慈爱。

(5) 下面是《高山下的花环》中雷军长的一段台词。请设计态势语并试讲。

“我的大炮就要万炮轰鸣!我的装甲车就要隆隆开进!我的千军万马就要去杀敌,就要去拼命!就要去流血!可刚才,有个神通广大的贵妇人,竟有本事从千里之外,把电话打到我这前沿指挥所。她来电话干啥?她来电话是要我给她儿子开后门不上战场,让我关照关照她的儿子!哼!走后门,她竟敢走到我这流血牺牲的战场上!我在电话里臭骂了她一顿!我雷某人不管她是天老爷的夫人,还是地老爷的太太,走后门,没门儿,谁敢把后门走到我这流血牺牲的战场,我雷某要让她儿子第一个扛上炸药包去炸碉堡!去炸碉堡!”

5. 衣着服饰

人们讲究衣着和饰品,既是出自追求美的本能,更是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服装和饰品除了能满足一定的心理需求,还能表明人的身份、地位和职业,改善人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以貌取人”固然不对,但服装饰品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面貌,从而改变他(她)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比如,公安、司法工作者身穿制服能够强化其行使国家权力的庄严性,以增强对罪犯的震慑力量。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服装应以整洁、大方为原则,切不可穿奇装异服,过分打扮,如果穿戴过于时髦的服饰,有时会使自己在对方眼中失去庄严感,进而使其指导教诲失去份量。当然也不能肮脏邋遢,不修边幅。

【训练话题】

你喜欢什么样穿着打扮的教师?设想你第一次登上讲台时的服饰,并说明你希望向你的学生传递什么信息。

提示:穿着打扮这一无声语言所传递的种种信息,常会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印象。因为,教师一登上讲台便会无声地向学生表明:“我是随便的”(假如他穿休闲服),“我是严肃的”(假如他穿中山装、西装),“我是富有的”(假如他穿的是名牌、高档的衣服,戴的是贵重的饰物),“我是浪漫的”(假如他穿着奇异、扮相特别),“我是新潮的”(假如他穿时髦衣服或涂脂抹粉),“我是简朴的”(假如他穿的是普通、价廉的衣服)。

第二节 心理素质训练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的心理处于互动互变状态,心理因素对口语交际的成功与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口语交际实践表明,大部分人在口语交际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尤其是面对大庭广众时,而这也必然会影响到口语交际的效果。所以,克服心理障碍,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懂得心理沟通的方法,是人际交往和学生口语交际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在此,从训练的角度提供一些心理素质训练的方式与方法。

一、自我暗示训练

自我暗示法主要是通过内心积极的自我暗示,消除胆怯、紧张、恐惧等心理障碍。自我暗示法主要针对存在口语交际心理障碍的人。

【训练内容】

主持班会。具体内容有:布置周末文艺活动,主要事项有介绍活动项目,活动时间地点,活动要求;会场布置由哪些同学去做,服务工作由哪些同学去做,征求同学对活动安排的意见。

【训练方法】

(1) 在上台前3—5分钟,闭上眼睛,扩张胸腔,深呼吸数次。

想好活动安排方案,开头、结尾的关键词句。设定暗示信号,如:“我有把握讲清楚,会表现得比同学想象的好。”

(2) 走向讲台的速度可比平时稍慢。登上讲台时可深呼吸一次。

(3) 目光向前平视或仰视。自我暗示:“只要我不慌,紧张一会儿就消除”……说话语速慢一点,语调坚决一点。

二、默想脱敏训练

默想脱敏训练主要用于消除学生对紧张、恐惧的心理体验,降低造成心理障碍刺激强度,帮助学生恢复自信心。

【训练内容】

由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引起心理紧张、恐惧的原因,讨论题目是:引起学生紧张、恐惧的主客观原因都是什么?

【训练方法】

(1) 由老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原因,然后按主客观因素分类。

(2) 将引起口语表达紧张、焦虑的诱因根据刺激的强弱、严重程度,把它们由低到高逐级排列、分类。提示如下:

一般诱因有:

客观消极刺激因素:

① 说话对象的目光、表情;

② 说话对象交头接耳、嬉笑、鼓掌、怪声;

③ 说话对象的职业或文化水平具有特殊性;

④ 对说话对象陌生;

⑤ 对场地陌生,气氛紧张;

⑥ 出现偶发事件。

主观消极刺激因素:

① 对口语表达的效果没有信心;

② 对口语表达的效果有较高的期望值;

③ 认为出现语塞、失误,肯定会影响自己形象;

④ 自认为说话对象不满,源于自己讲得差劲,他们在嘲笑我;

⑤ 自己有生理缺陷,形象欠佳。

其他因素:略

(3) 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微闭双眼,想象引起最初高度紧张的最弱刺激诱因,直到紧张感接近消失。

(4) 升级想象引起较强紧张的较严重刺激因素,直到紧张、焦虑完全消失为止。

三、目光接触训练

在指导学生试讲时,我们常会发现:大多数学生讲课时,只顾盯着讲桌、教案讲,不敢抬头看学生,即不敢与学生进行目光接触,这是心理素质欠佳的表现。因此,对学生进行目光接触训练,增强与人交际的自信心是很必要的。

【训练内容】

(1) 说说你在口语表达时,害怕与对方目光对视的原因是什么?

(2) 谈谈说话者与对方目光接触时,说话者目光应该发挥什么作用?都有哪些含义?

【训练方法】

(1) 情境模拟训练:在一面镜子前,一边看着自己的眼睛,一边想,一边说:现在,我应该用柔和、信任的目光去与听众交流,感谢他们注意听我的发言;现在,我应该用平和、企求的目光去征询听众的意见:“听懂了吗?”“我讲得清楚吗?”;现在,我应该用坚定、自信的目光告诉听众:“对于这一点,我坚信不移。”现在,我应该用火热、亲切的目光与听众交流,表达我们感情上的共鸣。

(2) 话题训练

【训练内容】

话题一:任何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话题二:战胜怯懦,战胜自己才能成功

话题三:我的怯场心理正在发生改变

【训练方法】

① 在一个正式场合,对上面的话题从容地发表讲话。

② 请先阅读下面的示例,然后找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侃”下面的话题。大家大胆地“侃”,饶有兴味地“侃”,互不相让地“侃”,一人说一段话,语段必须完整。

【示例】

侃 爷 话 “侃”

甲:北京这地界挺怪,不管什么人都可以称“爷”。蹬三轮的称“板爷”,腰缠万贯的称“款爷”,能说会道的称“侃爷”,真是“爷儿们”何其多!

乙:是啊,“爷”再多也没“侃爷”多。大概是做“侃爷”比较容易,什么都不要,只两张嘴皮儿,咱俩今天碰一块儿也都成了“侃爷”啊!

甲:“侃”是闲谈,聊天,看似东拉西扯,漫无边际,其实相互补充见闻,既可以消磨时光,又可以打开眼界。

乙:是啊,听说名人也爱“侃”,他们一“侃”就点着思想火花了,不留神就酝酿出新的见解。鲁迅的《门外文谈》最初就是炎炎夏日的夜晚在“门外”同几位邻居“对侃”,后来他回到房间就有了想头,这样就写出来了。

甲:对啊,“门外”侃了回家就成了文章,听说爱因斯坦的一些重要科学观点,是同朋友在瑞士伯尔尼的“奥林比亚”咖啡馆聚会时,一边吃简便的晚餐一边无拘无束地“对侃”,有了灵感,然后经过深入思考提出来的。

乙:不过能像鲁迅、爱因斯坦那些名人那么“侃”的人是太少了,咱们侃不了。所以要说“侃爷”,那也是分层次的。

甲:是啊,有的人碰到一起就嘁嘁喳喳、叽叽咕咕、胡吹乱侃,说的都是背后损人的话,那种“侃爷”最叫人生厌了。

乙:还有的不“侃”便罢,一“侃”准带点“荤腥味儿”,什么下三流的打情骂俏,桃色新闻黄段子,“侃”得眉飞色舞、口沫横飞、不堪入耳,我看八成儿有过几分体验……那是“荤”侃,不是咱俩的强项。

甲:我想,现在社会环境宽松了,“侃”的范围很广泛,干嘛要“侃”那些无聊的东西,太没意思了,简直是闲扯淡!

乙:所以“侃”有“侃”的品位,高品位的“侃”益智明理,增长见识,也训练了口才;低级的“侃”,污言秽语,出口成“脏”,摇唇鼓舌,浪费时光,最后一事无成,那还不如不“侃”!

甲:对,有品位的“侃”,才能称得上“爷”!

话题1:电视节目的克隆现象

话题2:“网恋”之我见

话题3:“山寨现象”之我见

【训练要求】

运用前面的心理调节技巧进行话题讲述,并及时总结在这方面的进步。

【训练提示】

训练时不要去探究别人目光的含义,你只管去用自己的目光同别人交流,并尽量体会自己的目光是否体现出友好的交流感情;如果你仍然紧张,可以用虚视或扫视。

四、快说脱敏训练

一个人之所以能从口讷到大胆讲话,做到“目中无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心理调节的结果。目中无人,就是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到想什么说什么上,这样,紧张、恐惧的刺激反应就会逐渐变弱。有了想什么说什么的流畅表达,久而久之,便敢大胆地说了。

【训练要求】

面对大庭广众,不管听众的反应如何,只管想什么就说什么,直到紧张、恐惧感消失。

【训练方法】

(1) 试对下列论题作出快速的有说服力的反驳。

① “你的爸爸当海员,死在海里;你的爷爷当海员,也死在海里。我看你就不要再当海员了。”

② “我男人好歹是个科长,你男人是什么东西?扫垃圾的!扫垃圾的老婆,你不害臊,我倒替你害臊!”

③ “我是能人,能人不是完人,我用公款吃喝旅游是不太好,不过只算是个小缺点。我当厂长,还掉了几亿外债又盈利几千万,报纸上夸我一个人救活一个厂,我让你们几百号人不下岗,我吃点儿喝点儿用点儿不要不服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嘛,不可能尽善尽美,这些事多得很,不要大惊小怪。”

(2) 故意同别人就某问题的观点唱反调,作“抬杠”练习。

所谓“抬杠”是一种通俗的说法,指两个人为了一个问题作短兵相接的争论。“抬杠”可以作为快说脱敏训练的一种形式。请以下列论题作“抬杠”练习:

① 正方: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反方:应当“这山望着那山高”

② 正方:好汉不吃眼前亏

反方:好汉爱吃眼前亏

③ 正方:有志者,事竟成

反方:有志未必事竟成

④ 正方:文人不言利

反方:文人应当言利

【训练提示】

围绕题目中心内容,只管目中无人地讲,如果出现语塞,就立即换个角度接下去;如果同学鼓掌、交头接耳、发出噪音时,声调可升高,用目光接触对方或听众,聚焦要虚,也可视而不见地说下去。

第三节 思维能力训练

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的过程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活动,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无论是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思维能力的训练体现在五个方面:

① 创造性。创造性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求异、求变,能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突出表现在独立性、分散性、新颖性。

② 系统性。系统性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要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③ 深刻性。深刻性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 敏捷性。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作出决定、解决问题。

⑤ 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指能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能恰当运用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具有概括和迁移能力,善于运用规律,触类旁通,获得合理而灵活的答案。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口语表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的结果表述出来的过程;而口语训练对思维也有着加工、提高的作用。因此,通过思维方式与思维品质的训练,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

一、思维方式的训练

(一) 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思路从某一中心向不同层次、不同方向辐射,从而引出许多新的信息的思维方式。训练发散思维能使说话者思路流畅、长于联想发挥、善于应急变通。集中思维是将许多新的信息围绕中心进行选择、归纳和重新组合。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可以同时训练。

(二)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是指常规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是指与常规思维反向的一种思维方式。“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按常规思维,救人应先让人离开水,但由于缸太高,小伙伴们无法把缸里的孩子救出来。这时,司马光运用逆向思维:难道就不能让水离开人吗?于是他砸缸救了人。所以,善于逆向思维,可以使人在口语交际中新意迭出。

【训练方法】

1. 请发挥想象力,说出下列物品的至少10种用途。

饭碗  被单  绳子  自来水  窗户  眼镜

2. 扩展话语训练

分别用“家里很温暖”、“教室里很安静”、“公园里很热闹”做开头,各说一段话。要求:每段分别不能重现“温暖”、“安静”、“热闹”等词;每段必须分别围绕“温暖”、“安静”、“热闹”为中心组织语言;准备时间为3分钟。

3. 参照范例,对下列词语作发散思维的练习。

粉笔:色彩——洁白 形体——短小 原料——纯净

质地——坚硬 属性——易碎

路灯  黑板  茶壶  天平  春天  微笑

4. 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对下列成语,正方同学按正向思维方式作3分钟阐述,反方同学按逆向思维方式作3分钟阐述,然后展开辩论。

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乐

愚公移山赞——愚公移山质疑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即使功夫深,铁杵未必能磨成针

二、思维品质的训练

(一) 思维条理性的训练

思维条理性的训练,又叫思维品质的条理性的训练。条理性是思维品质最基本的要求。思路清晰,才能保证语流清晰畅达。它是关于思维活动的准确性与条理性的训练。

为了使思维有条理,说话有条理,要注意适时留下“思维路标”。常用的方法有三:

一是恰当使用插入语——“首先”、“其次”、“再次”、“总之”、“可是”、“总而言之”等;

二是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由于”、“从而”、“因此”、“因为”、“所以”、“但是”、“然而”等;

三是话语中必要的称代重提或词语重复,如,“一位老师走了进来。这位老师……”

1. 用100字左右口头诠释下列词语(不查字典、不动笔,限时3分钟。)

语文   微博控  草根  蚁族  粉丝

2. 用几句话说明下列物件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烟灰缸  筷子   手机  电脑  茶几

(二) 思维开阔性训练

思维开阔性训练,也叫思维品质的开阔性训练。思维的开阔性指思维的广阔、新颖、灵活。

1. 请把下面互不相干的20个单音节词语,经过想象快速组合成一首诗,或说一段描写景物的话。20个字要全用上。如:

日  鹤  萋  空  白  人  乘  愁  楼  返  云  悠  晴  江  树  草  暮  烟  乡  载

2. 成语想象训练

【示例】

塞 翁 失 马

边塞上一个老头丢了一匹马,别人来安慰他,他说:“你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后来,这匹马竟带着一匹好马回来了。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

(1) 暂时吃亏可以得到更大好处。

(2) 在一定条件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3) 安慰别人要注意一分为二,免得自讨没趣。

参照示例,请你说说下列每个成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出哪些不同的旨意。说得越多越好。

东施效颦  大海捞针  刻舟求剑  四面楚歌  滥竽充数

邯郸学步  请君入瓮

(三) 思维敏捷性训练

思维敏捷性训练,也叫思维品质敏捷性训练。它指思维活动的正确而迅速的特点,正确是前提,迅速是关键。

1. 快速归类训练:表示或描述“手”的动作的词有哪些?说得越多越好。如,打、提、写、砍、抽……

2. 限时答问:请按照下面的例题,设计一组常识性或“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双方限时性作快速提问,快速回答的练习。(100秒为净答所需用的时间。问句语速稍快,以训练听辨的反应力。回答基本正确即可。)

题例:“雷鸣电闪”和“电闪雷鸣”哪个说法更合理?

什么话说了自己不知道?

什么动物代表澳洲?

处于困境又遇生路可用什么成语表达?

鸟都是会飞的,马都是会跑的,对吗?

两个父亲两个儿子去打野兔,每人打了一只,怎么只有3只?

话不投机,投机取巧,两个“投机”的意思相同吗?

3. 迅速判断下列成语解释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1) 其貌不扬:事物的真实面貌还没有宣扬出来。

(2) 不刊之论:报刊上没有公开发表过的观点和言论。

(3) 满城风雨:全城到处都在刮风下雨。

4. 积累词语训练

(1) 试用ABB、AABB结构迅速说出表达喜悦、欢乐的词。如:

笑呵呵  笑哈哈  高高兴兴  蹦蹦跳跳

(2) 迅速、正确地说出带“马”和带“好”的成语。如:

马到成功  千军万马  指鹿为马  花好月圆  好事成双  好自为之

5. 限时快速接对相近或相反的成语。

“寸步不离”相反的成语是——

“阳奉阴违”相近的成语是——

“不翼而飞”相近的成语是——

“门庭若市”相反的成语是——

“唯我独尊”相近的成语是——

“祸不单行”相反的成语是——

“时来运转”相近的成语是——

“不足为奇”相反的成语是——

6. 接对成语

这是思维和语言的反射性训练。方法是:先就某个成语的意思作简明概括的解释,说后要求对方快速说出相应或相近的成语。两个人一组各组配一套题,互问互答。

题例:事物消亡前的表面辉煌(回光返照)

按自己的需要引用别人的话(断章取义)

——行动出没无常,不可捉摸(    )

——不管到什么环境,都安然自得(    )

——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失败了(    )

——一下子解开心结,明白了某种道理(    )

——以空想代替现实,以自我安慰(    )

——羞愧得下不了台,就发脾气(    )

——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    )

——不需攻击,自己就失败了(    )

——治平乱世,恢复正常(    )

——力量很小却想撼动强大的事物(    )

7. 妙对成趣:用对偶句训练择语反应力,是我国传统语言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偶句也可以增添情趣。请快速完成下列民谚的接对。接对的评定尺度可放宽。不一定要工对,对已流行的俗语也可作改动,但要能自圆其说。如:

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嘻嘻哈哈喝茶——叽叽咕咕谈心;

粪堆里长不出灵芝草——狗窝里养不出金钱豹。

(1) 千军易得, 

(2) 尺有所短, 

(3) 鱼怕离水,草 

(4) 抓鱼要下水,伐木 

(5) 明里一把火,暗里 

(6) 生姜老的辣,笋子 

(7) 甘蔗老来甜,辣椒 

(8) 路不走长草,刀 

(9)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 

(10) 菜刀越磨越快,文章 

(11) 人勤地出宝,人懒 

(12) 柿子拣软的捏,山芋 

(13) 好花不浇不盛开,小树 

(14) 稗草长不出稻穗,狗嘴 

(15) 一锹挖不成井,一笔 

(16)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 

(17) 云彩经不住风吹,露水 

(四) 灵活性的训练

思维灵活性即思维的灵活变通,指言语交际者根据具体情境与临场变化随机应变地作出切合情境的巧妙反应。这种思维方式也叫“语境生智”。

【示例】

董卿的“语境生智”

2009年春晚彩排前,央视主持人董卿在大理主持节目摔下石阶,后来她来到央视彩排现场,走路稍有些蹒跚,笑着自我解嘲说她“为大理的景色‘倾倒’,倒在了三塔寺下”。春晚彩排中,青年美声歌手王莉在上场的时候也不慎摔倒,单膝跪地。虽然没有影响到声音的效果,但现场气氛未免显得尴尬。面对王莉的摔倒,董卿说了这样一段话:“刚才歌手王莉不小心摔倒,好在没影响到她的演出。其实春晚就是这样一个舞台,能站在这里的都是最优秀的演员,大家都是摔倒了又爬起来才走到这里的!”

两个“摔倒”,语境不同,董卿运用幽默和“别解”巧妙化解尴尬气氛,这就是“语境生智”的功夫。

突破惯性需要语境生智。处变不惊,就可能说出几句奇智妙语。如果心情过于紧张,思维难以聚合,表达变得迟钝起来,就可能落入思维惯性的陷阱。“语境生智”就是让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来个“急中生智”。

思维灵活性品质的训练表现在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上,如“凡是人,都是有情的”这一思维结果,可以根据不同语境的需要予以多样化的表述。

所有的人都是有感情的。

人世间不存在没有感情的人。

没有感情的人是不存在的。

哪里会有没有感情的人?

作为人,怎能会没有感情呢?

难道会有没有感情的人吗?

没听说过,人会没有感情?

……

全班讨论后,以下面的命题,作灵活多样的表述。

1. 该来的人还没有来

2. 好男儿志在四方

(五) 思维新颖性训练

思维的新颖性是指由于习惯使然或受他人思维方式的影响,自己的思维趋于定势,口语交际中总会重复别人说过的话,缺乏个人独到的见解。

1. 突破思维惯性的训练

题例:教师问:“猪的用途有哪些?”孩子们踊跃回答,最后大家说不出来了,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说:“猪,还可以用来骂人。”

(1) 人们总认为“老鼠”是害人精,偷吃粮食,损坏衣物。请你说一段话,讲讲“老鼠的贡献”。

(2) 人们都讨厌“狗仔队”,请你为狗仔队“讲几句公道话”。

2. 就以下命题,试着从“我”的角度说说你的见解,要从新角度来阐发。

(1) 知足者常乐

(2) 大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3. 对下列论题作“反常合道”的思辨,并作言之成理的讲述。

题例:天平最公平——天平是最不公平(谁给多点就倾向谁)

(1) 班门弄斧——“弄斧”必到“班门”前

(2) 良药苦口——“良药”应当“爽口”

(3) 想入非非——“想”必须入“非”

(4) 知足常乐——知“不足”者常乐

(5) 敝帚自珍——“敝帚”何须“自珍”

(6) 忠言逆耳——“忠言”应当“顺耳”

(7) 愚公移山——“愚公”不该“移山”

(8) 自以为是——自以为“非”很可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