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是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一个重要现象,一般来说,语音的弱化和意义的虚化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语音轻则意义虚,意义虚则语音轻。在这方面,不少学者做过相关的探讨,比如巴维尔(1987)立足轻声总是粘附于重读音节的特点,提出了“重音左移”的假说;江荻(2002)依据同样的理据提出了“语义左向负荷”的倾向;赵杰(1996)着眼于形式与意义的关联,提出了轻声音节遵循“义轻声轻”的规则;邵宜(2004)则发现双音节词轻声化与其中一个语素的语义弱化有关,他还认为这种变异在口语中首先发生,所以一个词语的口语化程度是导致轻声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对双音节轻声词的语音形式作静态的考察和描写,再对汉语轻声词的语音弱化规律加以分析和归纳。考察结果表明,轻声引发的音变现象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音质变异
轻声在普通话里不是一个单独的调类,没有固定调值,随着前一个音节的高低起伏而变化。音节轻读后不仅声调失去了原有的调值,同时还影响了声母和韵母的音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现象。
1.清声声母浊化
这种浊化现象几乎反映在所有的清声母上,其中塞音和塞擦音都因弱化而变成相应的浊音声母。例如:哥哥、耳朵、巴结、算盘、活泼、云彩。
2.韵母元音央化
指一些韵母中位置处在高、低、前、后的主要元音向央元音ə靠拢,其中舌尖元音–i和低元音a、A、a表现比较突出,韵母变得含混。例如:饺子、案子、棉花、黄瓜、云彩、知道。
(二)韵母脱落
音节轻读后除了发生声母、韵母的音变,还会导致韵母脱落,以元音脱落较为常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现象。
1.后高元音u的脱落
声母为唇齿音的fu在轻声音节里容易发生元音u的脱落,例如:包袱、埋伏、豆腐。声母为舌根音的gu、ku、hu在轻声音节里也会发生u的脱落现象,但仍然维持韵母的圆唇痕,例如:嘀咕、屁股、招呼。声母为翘舌音的zhu、chu、shu在轻声音节里也会发生同样情况,例如:清楚、害处、岁数。
2.后半高元音e的脱落
声母为舌尖中音的de、te在轻声音节里也会发生e的脱落,例如:似的、值得。声母为舌根音的ge、ke、he在轻声音节里也会出现e的脱落现象,例如:哥哥、凑合。声母为翘舌音的zhe、che、she在轻声音节里也会发生同样现象,例如:甘蔗、拉扯。
3.前高元音i的脱落
声母为舌面音的ji、qi、xi在轻声音节里会发生i的脱落,例如:簸箕、算计、亲戚、脾气、东西、出息。
4.舌尖元音-i的脱落
声母为舌尖前音的zi、ci、si在轻声音节里会发生的i脱落,例如:管子、官司、心思。声母为舌尖后音的zhi、chi、shi在轻声音节里也会发生同样现象,例如:固执、戒指、位置。
(三)导致增音
轻声音节有时还能导致增音,但这样的例子不多。如“玻璃”的“璃”会读成lin,增加了一个前鼻音韵尾-n;“告诉”的“诉”会读成sung增加一个后鼻音韵尾-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