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与中国的现代化
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虽然具有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却经常处在实学峡谷中的小溪地位,直到60年代以来飞速发展的科学才给语言学带来了曙光。乔姆斯基的语言革命冲出了以往自然语言的研究框架,使形式语言、机器语言大受其益,由此突破,语言学在当今的实学峡谷中异峰突起,成了科学潮头。
现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向是科学的整体化、物化、社会化和抽象化。从实用科学角度看,各种知识体系趋于统一。分支科学不断相融,使语言学具备了影响其他实用科学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众多领域的现代化标志是电子控制化和高度自动化,而只有用语言直接控制和操作,才能达到高度自动化。音素分含、语义识制、句法规则一旦形式化,语言学就像万能的触角,从边缘科学伸向各个科技领域,如协助物理学解决音响传递,协助数理学解决elements的逻辑组合,等等。与此同时,科学的社会化使得语言学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共同创造的财富,作为现代化文明社会通用的一门基础学科,也将给传统的社会科学输进全新的研究方法并带来成倍的效益。语言学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实用价值主要有三:①指导语言学习,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②制定语文政策,规范国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③促进学术研究,攀登世界高峰。在面向现代化的文化建设中几乎所有的人文科学都在和语言学通力合作,由此产生了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民族学、方言地理学、言语交际学、修辞美学等一系列新兴的边缘学科。但在我国由于语言学传统治学方法及商品经济的排挤,使得语言学没有受到青睐。但是既然语言学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具有非常广大的作用,语言的深化和理论应用的广泛化就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加以重视,让它发挥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