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
小篆
“戈”是商周时代的一种常用兵器。《说文·戈部》:“戈,平头戟也。”戟是合戈矛为一体的兵器。戈字中最上一横是刀刃,即所谓平头,弋是戈柄。它是一种带钩的钩杀兵器,居戟、殳、酋矛(短矛)、夷矛(长矛)之首。
戈
戈详分有援、胡、内、穿、柲(bì)、(zūn)几部分。援即横刀,胡是援向下延长的部分。孙诒让《考工记正义·冶氏》:“胡之言喉也。如人之喉在首下,曲而下垂然。”内,为援的反向突出部分。穿,指戈上的洞眼,便于皮索穿扎。柲(bì)指戈柄,也指其他长武器的柄。《周礼·冶兵》:“援八寸,柲六尺。”实际上,戈柄长度并不一致。,指戈柄下端圆锥形金属套,这是到东周才发展起来的,用以插入地中。
戈的功能,内援钩斫,援可啄击,外援可舂。舂即撞击,古有“以戈舂喉”的典故。《左传·文公十一年》:“舂其长狄之喉。”这是讲鲁国叔孙得臣捕捉到长狄侨如,一个叫富平终甥的人,以戈舂其喉,杀死了长狄侨如。长狄,狄之一种。在古代戈与戟同属钩兵器,矛属刺兵器,殳专用于击。这里戈与舂搭配,说明戈既可钩也可击。《左传》中戈与击搭配犹多①。
戈是古代重要武器,也泛指武器。如反戈一击、枕戈待旦、金戈铁马,执干戈以卫社稷。也可代战争、战乱,如“止戈为武”,“止戈兴仁”,“化干戈为玉帛”等。
早期石戈
管銎戈
戈出现很早,石制戈是在石斧基础上加了长柄。商周戈多为青铜制,形制也有所变化。如孔多了,胡长了,所谓“长胡三穿”,戈援也有了锋刃。西周有铜管銎(qiónɡ)戈,銎指戈上有了装柄的孔。秦代戈皆铜制,但为数已不多,到汉代,戈已为戟、矛所取代。
从戈的字,戉是斧,戚也是斧,《诗·大雅·公刘》:“干戈戚扬”,即举起干戈与斧子。兵戎相见的“戎”,它是兵器的总称。在甲骨文中,戎从戈从甲,后甲简为“”。戒在《说文》中,收在“嚝”(gǒng)部,不在戈部。戒从卄(gǒng)、从戈,有戒备、警惕义。
注:
①《说文解字注》629页讲:“左氏多言戈击”,上海古籍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