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
小篆
手在汉字中形体变化多端,但不是最多。最多的是寿字,有人能写出百字不同样的“百寿图”,还有“双百寿图”。手字变化虽多,它又不同于寿字。寿是整个字的形体多变,而手变化后,多数是充当字的结构,用来组字。它混在整个字中,不熟悉它的很难识其真面貌,如“丞”字是双手和一个人的形状。为两手下伸,从陷阱救人。丞为拯救之拯的本字。而奉承的奉,是一双手把人捧起来。
手是象形字。变异后有“扌”、“又”、“爪”、“寸”、“卄”等异体。《辞海》除“扌”旁外,还为手立了一个独立的部首。收有提纲挈(qiè)领的挈,风驰电掣(chè)的掣,表诚挚(zhì)的挚,巨擘(bò)的擘等,还收了双手加一的拜字,拜字下部的“一”是指示符号,也就是“丅”(下)字,这个“丅”能表动作,表示在跪拜时双手向下,下拜到手的位置,即手与心平。
提手旁的“扌”,是手的变体,是手的符号,它比手减少了一笔,又便于横向组字,提手旁字估计有三四百个,是手部字的“大户”,用它作形符,合成的字多数为形声字。
变异后还像手的是“”,如聿、筆、争、事、肃等字,都有“”字结构。“尹”也属这一类。尹,手中拿着的像似杖。有说:持杖表示握有权力,任事的人。所以尹是官,商代,西周尹为辅弼(辅佐、宰相)之官,楚官多称尹,令尹为百官长。肃,聿在渊上。执事者做事,如临深渊,持事振敬。肃有做事认真、严谨、小心的意思。
又,楷化了的手。从又的字也不少。如友(),从二又相交。方向相同的两只手,会意为友。隻,从又持隹(zhuī);隹,短尾鸟。叔,拾也,汝南收芋为叔①。啓,“又”,变为“攵”。,以手开门,户是门扇,口表洞开。有说,口是开门谈话。
爫,是手掌向下的手,表示抓的动作,也是抓的初字。如采,从爫从木。《段注笺》:“采取也,捋(luō)也。”爯也从爪,甲骨文爫下像是一条鱼,会意为手提鱼在掂分量,表示称分量。
寸也是手。手腕却一寸,谓之寸口。这就是中医医师搭脉处。讨从言、从寸,征伐、征讨,都是奉辞伐罪,所以讨从言会意。从寸的“得”,甲骨文写作“”,表有所得。對也从寸,手持符信,会意字,金文写作“”。
卄,为双手。兵(),双手持斤,斤斧也。戒,双手持戈,有警戒义。弃(),甲骨文像双手执箕,将婴儿抛弃的样子。攴、攵表手持物,如敲、鼓、放、牧。
手结构的字,不少联系着古代文化。
如“印”:左边一只手,右边是一个跪着的人。手与人能会意,表示一只手在下跪人脑门上摁印。这是一种古刑法:烙刑。用高温将金属烧红烫出印记,古酷刑之一。郭沫若《屈原》第一幕:“这就跟奴隶们头上的烙印一样,虽然奴隶籍解除了,而烙印始终除不掉。”
再如“史”:上面是中,下面像手,一撇一捺是变化了的又。中与手会意为,良史执笔,不偏不倚,秉笔直书。这有史实可说:崔杼是齐国大夫,娶美人棠姜,齐庄公与棠姜通,崔杼杀齐庄公。史官史太伯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崔杼逼史官改写,未应而被杀;太伯弟又接着写“崔杼弑君”,又遭害;三弟又接着写,崔杼没奈何只好由他去了。其时有个南史氏,听说太史都死了,他拿了照样写好的竹简前去,听说已如实记载了,这才回去(事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晋国有个晋灵公作恶多端,赵穿杀死了晋灵公,良史董狐在史书上写下“赵盾弑其君”,赵盾知道后说,不是这样的。太史说:你是正卿,逃亡没有走出国境,回来又不惩罚凶手(赵穿是其侄),怎能不是你呢?赵盾只好默认了②。两个故事都可印证,“史”之所以从“中”的原因。做史官就是要无畏、守正,史字中的手,就是能秉笔直书的手。
注:
①《说文·又部》:“叔,拾也。”汉语大字典(一)396页,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②《左传·宣公二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