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
金文
小篆
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解释过寶字。他说:“如寶字,要画一个屋顶,一串玉,一个缶(缶是金文增加了的,寶原作)一个贝,计四样,我看‘缶’字,还是杵、臼两形合成的,那么一共有五样。”鲁迅是说象形字颇费工夫,不好画,从析字来说,先生也是说得很准确的。玉、贝都是宝。《国语·鲁语》说莒公子杀其父带了宝贝投奔鲁国,韦昭注解说,这宝就是玉。至于贝,直接用为货币,自然也是宝,缶是声符。除玉、贝外,宝还有多种解释。帝王以符玺为宝。王孙满论楚宝,说国家的人才为宝。《留青日札》:“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老子》的三宝:“慈也、俭也、不为天下先。”释氏有三宝:“心也、佛也、法也。”仙家有三宝:“精也、气也、神也。”人民群众怎样看宝:人们以其所珍视的东西为宝。如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乌拉草。”河北有四宝:“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德菩萨、赵州桥。”
识宝要有慧眼。就是要有见识,有识度。这很重要,一块和氏璧说明了楚厉王、武王的无知,还冤枉了好人①。成语“识微见几”,就是要人看问题、既要看到苗子,又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苏东坡说过:“某闻人以才术为后,而识度为先。”鉴宝更是这样。有人在地摊上看到几枚印章,印面刻有“半仓”两字,另一枚章刻有边款:“壬午正月安吉吴俊刻”。又见刀功苍劲,颇为震惊。淘宝人知道这“半仓”为吴昌硕的谦称。于是还了价,轻易购得几枚名人印刻。说明鉴宝确是识度第一②。
献宝要有爱国心。当年潘达于向上海博物馆捐献大克鼎、大盂鼎二具价值连城的历史名器,真也是难能可贵的爱国壮举。当时的文化部长为之签发褒状。又如张伯驹将其收藏的西晋陆机《平复帖》,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唐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的《赠张好好诗》,宋范仲淹的《道服赞》,黄庭坚《诸上座帖》,都无偿捐献给国家,没有高度的爱国热情,能做得到吗?这是怎样的爱国精神。就其《平复帖》来说,它9行84字,是陆机慰问战友,遥祝战友康复的墨宝。它早于王羲之“兰亭”近80年,距今1700多年,人称天下皇墨,无上珍品。当张伯驹购得此宝时,日本人曾雇一古董商,以30万登门索购,被张断然回绝。他不为金钱所动,并将家中那么多的收藏,全都捐献给国家。这样爱国者,将永远铭记在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田上。
再说护宝不易。想1933年,日寇侵占我东北,1937年抗战爆发,就在这一年3月,24万件国宝用木箱装箱,由两列火车,从故宫运出。其中有青铜器4402件,玉器3894件,瓷器237780件,途经天津,转运上海英法租界。1936年转运南京。1937年战事危急又分三批向内地转运。第一批80箱,由南京西行到长沙,长沙车站、图书馆遭日寇轰炸,国宝又转运贵阳,再到贵州安顺,得一通风的山洞,在那里滞留了六个年头。第二批七千多箱从南京到郑州再到宝鸡遭日寇轰炸、特务纵火而后得以保全。这以后过秦岭走蜀道,最终到达峨嵋山下一古庙里安放。第三批九千多箱从南京到汉口,再到宜宾,停留一年多,然后改乘筏子上行,1939年9月到乐山③。其中艰难险阻,颠簸转运很难详说。
当前护宝任务还是很重。既是宝,就有人觊觎,作非分之想。像孙殿英盗慈禧墓那种人,挖掘国宝,盗卖国宝的,不会绝迹。要提高警惕,严防民族败类,应该严惩那些民族败类。
注:
①韩非子和氏璧的故事讲到厉王,《史记·楚世家》没有厉王,《论衡·变动》提到“厉武之时”。见王焕镳《韩非子选》5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②胡源《慧眼识宝》,《新民晚报》1998年3月1日。
③《国宝漂流记》,《上海法制报》1994年11月4日。(姚东羽摘自浙江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