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
《说文·斗部》:“斜,舒也。从斗,余声。”段注:“凡以斗挹(舀)出谓之斜。”①斜与邪都有不正之义。但两字有分工:“人不正为邪,物不正为斜。”人不正指人品不正。物斜与端正、不歪、合度等相对。美学上斜与正也是对立的统一。为避免千篇一律,克服呆板、不灵活等情状,人们往往喜欢从统一中求变化,爱那些灵活的、不拘一格的、反常的、不对称的美。比如古代妇女头上的“倭堕髻”,就是歪在一边的。这就是所谓以斜为美。
文学作品中,不少诗文可见“斜”字的表现力。杜甫《水槛遣心》:“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燕子斜飞,给人轻盈、矫健之感。由于微风,它不像平时那样上下翻飞,左右穿梭。所谓“微风受势”,更觉飘逸。斜字用得恰到。这也如叶梦得《石林诗话》所说:“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也有人用斜字写雁。李涉《润州听暮雨》:“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二三行。”润州在大江之滨,海门接连大海。大雁惊起,斜向海阔天空,给人的感觉是苍茫雄健。“斜”用到妙处,增加了诗的表现力。韦庄《登咸阳城楼》中写到“近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有异曲同工之妙。斜也是响字,读来铿锵。
再说写梅花的“疏影横斜”。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通雅》称之为千古绝调。苏轼《书林逋诗后》:“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清水烘托出梅花,梅花芳香四溢。这是写花也是写人,将梅花人格化了。清水之所以能烘托,由于“横斜”,清水映着“横斜”的花枝,不只是冰清玉洁,而且清瘦疏秀。《王直方诗话》有则掌故:王君卿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林和靖梅花诗,然而为之咏杏、桃、李皆可用。东坡曰:可则可矣,只是杏花、李花不敢承当。一座大笑。为什么呢?林逋诗透露了消息,梅花不同其他的花:“众芳摇落独鲜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独鲜妍”、“占尽风情”还有谁能比呢?
斜塔也为人欣赏,意大利比萨斜塔建于1174年,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有说它是奠基不慎,致塔身倾斜。为使它不再倾斜,献计人方案逾万。1995年8月有报道说,工程技术人员在基坑注入液氮,塔已停止了倾斜②。对于为什么造成倾斜,议论还在继续。罗马大学教授古·安吉列斯就认为造斜塔是意在改变千篇一律的直体建筑,突出比萨城的不拘一格。还说大量天文学和数学方面的史料证实了这一点。这么说斜塔不是疏忽造成的,造斜是人为的、有意而为的③。但法国的“埃费尔铁塔”、我国苏州虎丘山上的云岩寺塔、上海松江天马山中峰的护珠塔,其倾斜都不是有意为之。
事物不是绝对的,斜的事物并不是都美。比如古代的“宫人斜”是为宫人的墓地。张耒《奉先寺》诗:“荒郊城南奉先寺,后宫美人官葬此……秩卑埋骨不作冢,青石浮屠当丘垅。”扬州有“玉钩斜”,玉钩指月,斜指山坡野地。诗人窦巩有诗“离宫路远北原斜,生死深恩不到家”。尤侗赋说“深深葬玉,郁郁埋香”。宫人斜、玉钩斜还有称“野狐落”(见《路史》),都是埋葬的受欺凌、受屈辱的宫女,还有什么美可言。杜甫也有诗写“陈陶斜”,陈陶在咸阳市东,“孟冬十月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写战争中阵亡的男子。
栏杆一词,也可作横斜解,曹植诗:“月落参横,北斗栏杆。”明郎瑛《七修类稿》:“栏杆,横斜貌也。”
注:
①《说文解字注》71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②《比萨斜塔不会再斜了》,见《新民晚报》1995年8月12日。
③朱加劲译《比萨斜塔探究新说》,见《新民晚报》1991年12月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