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的上海声音
20世纪20年代,当唱片刚刚在上海兴起时,滑稽节目就被商界瞄准,开始出品唱片。当时一大批当红的滑稽演员纷纷将自己的拿手曲目或代表作灌录唱片。如1929年,王无能灌制了《各种哭调》,韩兰根灌制了《滑稽叉麻雀》,丁怪怪灌制了《宁波节节高》。1931年,刘春山灌制了《滑稽游码头》,程笑亭、管无灵灌制了《各地小贩》等等。同样,本滩(沪剧前身)艺人也灌制了一些本滩唱片,如1925年左右,丁少兰、丁婉娥灌制的《卖冬菜》,孙是娥、刘子云灌制的《捉牙虫》。这无意中为我们留下了当时上海方言的原始音频。上海滑稽在初创时期,语音上还没有规范,在“约定俗成”之中。由于当时苏州方言对上海演艺界的影响——上海的新剧女演员都用苏州方言,在表演中夹杂着许多苏州方音,所以苏州方言中的一些词汇也对后来上海话的不断发展起到了渗透作用。直至20世纪40年代,滑稽界“新三大家”(姚慕双、周柏春,杨华生、张樵侬、笑嘻嘻、沈一乐,程笑飞、小刘春山、俞祥明)的形成,滑稽戏才有了较为规范的上海话并保留到现在。以下我们通过那个时期的若干滑稽和本滩作品,来回顾一下老底子的上海话发音。(附音频)
王无能(1892-1933)
一、滑稽《各种哭调》
滑稽(独脚戏) 《各种哭调·头段》
(1929年蓓开公司发行)
表演 王无能
“哭调”让为中国顶多,外国侪呒不。不过中国人还要分档,死脱仔男人哭起来板要哭丈夫。
有格人哭“亲人”,有格人哭“老公”。有仔小囡呢连小囡格名字侪哭进去——也有格。乃末我来哭两声宁波人格调头。宁波人哭起来呀——“喔唷喔唷”戆惺惺……啥咾别人家叫伲苏空头?苏州人头是勿空格,哭起来花头多勿过。现在先哭一段宁波哭老公。
(哭,用宁波方言)“喔唷老公呀……格遭呕我咋相貌啦……”(白)宁波人哭起来喉咙头“呃呃呃”赛过自家勒拍板。嘿!(哭,宁波方言)“喔唷老公呀……格遭呕我咋相貌啦……喔唷老公呀……格遭呕我啥难熬啦……”(白)独(一直)是“咋相貌”、“咋弄弄”、“啥难熬”!格咾花头勿多。
奈要叫上海人哭起来,(同样)也哭亲人,字眼硬张勿过。(哭,用浦东方言)“阿呀我个亲人啦……”(白)有仔小囡,就连小囡个名字一道哭进去——(哭,浦东方言)“阿拉阿大拉格阿伯呀……‘实侬’(你)末掼仔(扔下)‘实吾’(我)咾去哉孃,阿大拉格阿伯呀……阿呀阿大拉格阿伯呢,侬活勒浪搭(跟)我有说有话有商量呀,‘实侬’(你)去仔末叫我一肚皮格说话搭(跟)啥人去话啦;阿大啦阿伯呢……”(白)独(一直)是“阿大勒阿伯”!
还有江北调,哭起来还要好听;苏州调愈加好听……
交际
一句闲话:行,没问题,爽快答应时的用语;一句话。
老牌滑稽王无能的独脚戏中,擅于模仿各类方言。《各种哭调》这则段子列举了不同地方人“哭亲人”时的悲声泣调,体现出了各地人的性格特征,可看作上海以及附近地区的“哭丧歌”。在段子开始的时候,用到了“分档”这个词语,意思是“区别,分类”,此为苏州话和上海话中常用词语,因为王无能是苏州人,所以引用了苏州的俗语到上海的独脚戏中。姚慕双在其80年代的艺术记录片里,在为其子女教授独脚戏时,讲话中也曾引用到这个词语。“有格”的意思为“有的”,“格”代“的”从那个时期开始已经成为吴语系中的助词,沿用至今,苏州、无锡、杭州、上海话中,“格”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侪”在字典里的意思为“同辈;同类的人”,引申到上海话中就代表“全部,都”,沿用至今。“花头”是指“花招、式样”,现在形容一个人有本事,也会说“有花头”。“赛过”,上海话中的典型词语。“硬张”的意思为“生硬、不圆滑”。“实侬”、“实吾”是浦东方言,分别代表“你”和“我”。“掼仔”是扔下的意思,“掼”除了意为扔、摔以外,还有“放出”的意思,上海话里有一个形容大话的词语,叫“浪头”,放出大话就叫“掼浪头”。“仔”在上海话中也是助词,表示已经完成,如“吃仔饭”意为吃完饭。“啥人”意为谁,沿用至今。“亲”、“小”、“进”在发音时用的是尖音,上海话和苏州话的读音是一样的。
刘春山(1902—1942)
二、滑稽《滑稽“游码头”》
滑稽(说唱) 《滑稽“游码头”·头段》
(1931年百代公司发行)
演唱 刘春山
乃末要唱游码头,
游码头要游四方八码头。
上天走、下头再要入地游。
上天走,天上缺少天堂路;
入地游,(侬)地上缺少地门口;
眼门(面)前“鲜人”多来勿过头,
随便啥人偏生搅落(用掉)廿块头(钱),
坐只飞机银河里向兜一兜,
此乃就叫“上天游”。
入地游只要走到“新世界”,
“地洞”里向走一走,
此乃就叫“入地游”。
游东走,走到浦东烂泥渡,
碰着过(了)八十三岁老老头,
气力大来勿过头,挑仔一担大蒜头;
游西走,走到徐家汇,
百代公司请我唱过“游码头”;
游南走,走到“南海”(南面)南铁厂,
碰着仔“拉块拉块”、“这块这块”江北朋友“拉哩妈妈”小工头;
游北走,朝北走到“北海”(北面)火车站,
沪宁火车两部(辆)会调龙头!(下略)
大世界(1917)
潮流滑稽刘春山的《滑稽“游码头”》改编自本滩《游码头》。刘春山是上海宝山人,上海话较之几位原籍苏州的滑稽演员,要更加标准和纯正。段子中“乃末”意为接下来、这下,一件事情说完要说下一件事情时,就会用到“乃末”,起到过渡作用。“末”在上海话中是助词,常用词语还有“格末”、“要末”等,与普通话的“么”意思大致相同,都是代表“……的话”。“侬”表示“你”,这个词语最能代表上海话,沿用至今。“眼门前”意为眼前、面前,上海话的词汇比较形象化,“门前”原为大门前面的意思,眼睛并无门,却用有“门”而且有“门前”,就较为生动地勾勒出“眼睛”这一器官了。“勿过头”是形容词,用现在的上海话来讲就是“不得了”,这个词语在那个时期的上海话中时有出现,后来就逐渐消失了。“搅落”意为用掉,“落”表示已经完成的状态。“廿块头”中的“头”代表“钱”,上海话里凡是涉及到钱的数量,末尾都会带上这个词,如“一元”叫做“一块头”,“一百元”叫做“一百块头”。“兜一兜”是指逛一逛,“兜”这个字现在在上海话中用得还是比较多的,如“兜圈子”、“兜马路”。“里向”表示里面,沿用至今。“碰着”的“着”是助词,与普通话里的“了”意思一样,表示已经完成的状态,上海话里常用的词语还有“吃着”、“觉着”等。“南海”、“北海”并不是指现实中的海洋,而是地理方位上的南面和北面,那个时期的上海话里习惯这样叫,现在已经不这样称呼了。“部”是量词,在上海话中表示辆,“一辆车”叫“一部车”。“新”、“西”、“请”,刘春山都念尖音。
韩兰根(1909-1982)
三、滑稽《滑稽叉麻雀》
滑稽(独脚戏) 《滑稽叉麻雀》
(1929年蓓开公司发行)
表演 韩兰根
唉,我今朝又要来叉麻雀哉!
我迪个叉麻雀几个人叉啊?五家头叉。里五个人啊?一个是宁波人;一个啥户堂人啊?一个是苏州人;一个叫“山东上海人”,哪能叫“山东上海人”呢?因为仔山东人啊到上海来白相仔五年哉,伊讲格闲话,有点山东上海闲话;乃末一个啥户堂人啊?一个浦东人。还有一个啥户堂人啊?还有一个是“拉块”人。
五家头叉麻雀,宁波人先来哉:“啥,沙希啊,我跨只八索!”哎,抓着八索,抓只八索啊!后头个小苏州做半吊子哉——“啊,格个小宁波啊,倷迪只八索是勿好打个噢,一打么下家小山东一定要搭格。”
一个山东上海人听见仔发火哉:“嗯,喂,侬这个小苏州,斜气不写意,交关不漂亮啦,侬啥事体叫这个小宁波这个一只八索不要打,啊?侬一只八索打下来,我吃侬嵌八索,我挺三六万,十四廿八五十六和,五百万一道光脱!侬这个不写意哉,侬这个赤佬模子!”
——喊声“赤老模子”,齐巧个涎唾水喷勒迪个浦东人一面孔。浦东人光火哉——“喂,喂,小山东侬不写意哉,侬勿漂亮哉。啊,侬讲闲话末讲闲话好哉,嘴里向碰宕碰宕落两点毛毛雨。侬算啥哉,格侬有种末一个对一个到外头去讲喏。”
——刚刚讲啊,一只大节头齐巧去翘勒啥人鼻头浪?翘勒江北人鼻头浪。
江北人光火哉——“咳,伙计,伙计,你不要当我江北人都是猪头三,你这个大老官,甚的事七翘八翘,你刚刚翘在我鼻子上面,不作兴的。不要紧?你当我猪头三!?不要紧,不是吹牛皮,在你这个小浦东面上,你到六马路朝阳楼打听我小江北,哪一个不晓得?不要紧的啊,好,有难过不要紧,你空我一角八铜板好拨我吧,你一角钱不拨末,八个铜板一定要拨我的啊!”
——刚刚喊“八个铜板”,外头家主婆齐巧来,乃末来喊哉:“噢,小六子咳,小六子啊,小六子咳,咳,咳……”
“来勒来勒来勒,甚的事?”
“阿唷哙!你这个杀千刀,你这个烂浮尸啊!黄包车还没有交班,你还要这块打牌啊?你给我家去呕!回家!”
“我不家去!”
“家去!你这个杀千刀你还打牌啊?钱没得,黄包车不拉,还打牌!?啊!”
交际
落蓬:下帆,指收场。
——乃末黄!迪个叉麻雀就此散脱,江北人末去拉黄包车去哉。
韩兰根是一代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他在从艺早期却是一名滑稽演员,现在滑稽的保留段子《十三人搓麻将》便是从韩兰根这则《滑稽叉麻雀》改编、完善而来的。韩兰根生于上海老城厢,讲得一口正宗的老上海城区的上海话。段子中“今朝”的“朝”表示天,上海话里把“今天”叫做“今朝”,“明天”叫做“明朝”,沿用至今。“迪个”表示这个,和“伊个”(那个)一样,都是上海话中的方位词。“叉麻雀”表示搓麻将,那个时期上海人都将“麻将”称作“麻雀”,后来香港人一直沿用至今,上海人倒是早已不这么叫了。“嚡里”意为哪里,沿用至今。“户堂”意为地方,那个时期把“什么地方”叫做“啥户堂”;现在浦东不少的上海人中还一直在沿用。“白相”意为玩耍或耍弄,这是上海话中特有的词汇,沿用至今。“伊”表示他,第三人称,沿用至今。“闲话”表示“语言、话”,“上海方言”叫做“上海闲话”,“这句话”叫做“迭句闲话”,沿用至今。“拉块”是苏北话,表示“哪里”,那个时期的上海人对苏北人带有偏见,引用苏北方言“这块拉块”进行调侃,用“这块拉块”指代苏北地方的人,因此“拉块人”就是指苏北人,带有一点嘲讽的含义。 “半吊子”在上海话里是指慢性子、不爽气的人,沿用至今。“斜气”和“交关”,表示非常,沿用至今。“写意”表示舒服、惬意。“赤佬模子”是上海话中骂人的话,“赤佬”表示鬼,见鬼了就叫“碰着赤佬了”,上海人对不听话的小孩也称之为“小赤佬”,沿用至今。“模子”表示各类人,如刁蛮的人被称作“小刁模子”,低档的人被称作“瘪三模子”。“模子”也形容值得敬仰的人,如“这个人很上路,是模子”。“齐巧”表示正好,“涎唾水”指口水、唾液,“光火”表示生气,“勿”指不,沿用至今。“碰宕碰宕”是浦东话,形容动静很大。“大节头”是大拇指的意思,上海人形容一个人优秀就会说“讲到迪格人,要翘大节头”。“勒”在上海话中意思同“了”,表示已经发生,“浪”表示上,是方位词,沿用至今。“鼻头”是鼻子的意思。“空”表示亏欠。“杀千刀”和“烂浮尸”是苏州话,表示骂人的意思,上海话在之后的发展中也引入了这两个词汇,沿用至今。“黄”指黄掉,表示一件事情没做成或不了了之。韩兰根对“相”、“小”、“齐”等尖音字,自然地分得很清楚。
张冶儿(1894-1962)
易方朔(1891-1960)
四、滑稽《莲花落》
滑稽(独脚戏) 《莲花落》
(1928年大中华唱片公司发行)
演唱 张冶儿、易方朔
阿二阿三大家一道街上去兜,
讨着仔铜钿我就好走。(过门)
阿呀哩个来个哉,
来仔一个漂亮大老板,(过门)
看喏:八字眉,丹凤眼,
五官正,勿推板,做生意,板发财;
开洋行,做买办;
讨家小,板贤惠;
养伲子,传后代;
倷福寿绵绵享富贵!(过门)
叨光一只铜板来!(过门)
嘿!嘿!嘿!倷个铜钿忒小哉,
呒不边、呒不眼,
四面缺脱交交关,
随便落里(哪里)用不来,
也勿好买酒,也勿好买饭。
常言道一钿勿落虚空地,
明中去仔暗中来,
请倷调个大铜板啊(过门)
(夹白)
唉,勿调铜板也勿碍,
勿应该面孔板,眼睛弹,
拿个铜钿地浪甩,坍伲大家台,
拿勿拿在伲,拨勿拨在倷,
用勿着,穷凶极恶面孔板。
看倷个样式勿像做老板,
一生一世勿发财,
开子店,板要关,
讨老婆,勿贤慧,
姘头轧仔交交关,
等勒屋里做乌龟,
养个伲子要做小瘪三,
个种样式阿像猪头三!
(下略)
交际
照面:面对面不期而遇叫打照面。
《莲花落》是一则讲述乞丐如何花言巧语来奉承路人,乞讨到施舍的段子,源自滑稽戏《郑元和教歌》。1930年,滑稽界“五福团”演出时曾经发展成十个乞丐上台教授郑元和乞讨的《十大教歌》。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滑稽剧团在纪念滑稽诞生80周年的专场晚会上,还有由张呆儿等表演的经过改编的《外国莲花落》;21世纪初,刘福生在其从艺50周年的情谊演出中,也曾表演过这个段子。
张冶儿为苏州籍,易方朔为杭州人,这个段子是他俩在滑稽班社龙马精神团时的保留节目,用的是带有苏州口音的上海话。段子中“一道”意为一起,“兜”表示逛,沿用至今。“铜钿”指钱,那个时期的上海话中,将银元、铜板等货币统称为“铜钿”。“倷”表示你,是苏州话。“推板”表示差劲,“板”表示肯定,沿用至今。“家小”也是苏州话,意为老婆,老上海人则称“家主婆”。“忒”的意思为很。“呒不”是没有的意思,为苏州话,上海话叫做“呒没”。“落里”是苏州话,表示哪里。“一钿勿落虚空地”是上海话中的一句俗语,意思是钱不会用在无用的地方,段子中乞丐以这句话奉劝路人多些施舍。“勿碍”是苏州话,表示不碍事、没有关系,浦东的本地话中也会用到这个词汇。“坍台”表示丢脸。“勿”是“不”的意思,表示否定。“拨”表示给,沿用至今。“猪头三”是上海话中骂人的话。这则段子中大量的苏州话和上海话杂糅在一起,但张冶儿、易方朔将尖音字“就”、“小”、“酒”、“请”、“睛”等字讲得很准。
丁怪怪(1883-1933)
五、滑稽《宁波节节高》
滑稽(说唱) 《宁波节节高》
(1929年蓓开公司发行)
演唱 丁怪怪
一更月照墙,白相到上洋,
南阳桥兜转呀,洋呀洋泾浜,晓得哙!
烟花女子脸搽杭粉立勒门口浪,
跳老虫格个两角念,一块三角住夜厢,小心咳!
二更月照溪,跑到法兰西,
法兰西格个地方呀,多呀多野鸡,莫看来。
北褚家桥、菜市街口、瑞福扬子里,
常常去白相末,难免要生毒气,懊恼来!
三更月照窗,白相格咸肉庄,咸肉庄格个花佬呀打扮得时式装,好看?
肥肥胖胖、白白壮壮,咸淡请尝尝,
吃着仔格块臭咸肉,生出一身杨梅疮,犯关来!
四更金鸡叫,跑到带钓桥,
棋盘街格个背后咳,幺二六跌倒,阿哥咳!
长春协顺双富双贵,外加老王记,
坐客进门来,先要移茶叫,番饼哎!
五更天已明,踏进长三门,
长三那格个堂子呀,看看真开心,喔唷有趣咖!
碰和吃酒鸦片应酬,堂差唱戏文,
入了那格个迷魂阵,番饼要化灰尘,唔咯明白否!
《宁波节节高》是一则以宁波上海话演唱的小调,唱词为作者根据民间小调《节节高》重填,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烟赌娼”(毒品、赌博、娼妓)的猖獗,规劝世人莫要沾染这些社会毒品。丁怪怪(丁楚鹤)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的主角,也是滑稽戏第一代名家之一。丁怪怪为无锡人,故演唱中还带有一些无锡口音。段子中“洋泾浜”指上海以前的一条河流,后又指汉语和英语混用的一种不规则英语。“勒”表示在,介词。“跳老虫”指到花烟间去嫖。“格个”与“迪个”一样,指这个。“犯关”是宁波话,表示可怜、倒霉的意思。“外加”指再加上,上海话中“外加”还有“而且”的意思。“番饼”是宁波话,表示钱。“唔”是宁波话,表示你、你们。段子是用宁波话唱的,宁波方言不分尖团音,但是丁怪怪唱宁波小调,却是分了尖团音的,他将尖音字“厢”、“小”、“西”、“请”、“进”都讲得十分准确。
六、本滩《卖冬菜》
本滩 《卖冬菜·选段》
(1925年左右高亭公司发行)
演唱 丁少兰、丁婉娥
旦(啊)忽听外头高(啊)声喊,
来呀哉,来呀哉,
里向走出小娇容,
咦咦呵,呵,咦咦呵。
想罢一番门开出,
扳起头来看情容,
那旁来是小桃兄。
回身走来后生叫,
刮辣喉咙高声喊,
来者做点啥情容?
咦咦阿,呵,咦咦呵。
生 回身转咾女娇容,
今朝来者非为别,
一担挑到了场当中。
卖一眼,嘉兴过来个名工一担五香冬,回头侬。
咦咦嗡,嗡,咦咦嗡。
旦 今朝走来买回冬,
小姑娘啊扳起头咾看情容。
看见苗篮当中摆,
我要走来问声侬,
丁婉娥(1905-1986)
后生家,勒辣酱油里向动勒动,白哄哄,
问侬此乃啥古董?咦咦嗡,嗡,咦咦嗡。
生 让我来走回头侬,
酱油里向啥古董?
白哄哄,此乃就叫酱油虫,回头侬。
……
本滩《卖冬菜》的演唱者丁少兰为浦东蔡路人,演唱中本地话的味道比较浓,丁婉娥为宝山人,上海话较为纯正。本滩申曲的上海话基本是东乡西乡方音,这与独脚戏段子中有较多的苏州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唱段中“来呀哉”就是本地话,“哉”这个语气助词在本地话中是一个典型,许多话的结尾都有这个字,作用和“了”一样。“里向”表示里面,沿用至今。“扳”是本地话,表示抬。“刮辣喉咙”是本地话,喉咙是指嗓子,刮辣是形容清脆响亮,表示大嗓门。“咾”也是本地话中的语气助词,上海话里有时候也会用到,意为“了”。“场当中”指当中地方,表述起来有些啰嗦,现在上海话里已不这么叫了。“一眼”指一点、一些,沿用至今。“回头”指回复、答应,上海话里的“回头”还有拒绝的意思。“问声”指问一声,上海话表述简约了一些。“小”、“想”、“情”、“酱”为尖音。
王筱新(1901-1964)
七、本滩《改良游码头》
本滩 《改良游码头·三段》
(1930年高亭公司发行)
演唱 王筱新
行之一到上海地,
过仔杨树浦索介朝南走,
一兜兜到外虹口,返到里虹口。
白渡桥朝南走,大英大马路圈子兜,
电车来往无休息,马达卡,黄包车,不断头。
走到五龙日升楼,对过天蟾舞台从前上底楼外楼。
先施永安两面造,大东亚旅馆二层楼三层楼,
永安公司顶高七层楼。
外国人,心思巧,电灯勿用灯草勿用油,
黄昏亮到五更头。
新新公司生意终算也勿糗。
要到二马路天蟾舞台有心朝南走,
兜到三马路,大舞台对过天晓得,
就是文魁斋拿个乌龟招牌挂出勒门口头。
小花园堂子里向吃花酒,生意浪两个阿姐打合我做花头。
过仔小花园朝南,走到全家福去大菜吃;
上海舞台我兜兜。
兜到六马路,中央明星片子算魁首,
有个导演主任张石川,新戏老前辈先生让还郑正秋。
大世界一扇大门开辣西横头,跑马厅一直兜。
远东饭店机器扶梯抖咾抖,像个荡秋秋。
大中华跳舞场是新开幕,生意也勿糗。
爵禄饭店开勒一品香咾隔壁头,
新世界也去兜。
有心朝西走,走到静安寺看过一只反水井,
张园看歇放气球。
东法华、西法华到徐家汇,乃末福开森路朝东走,
霞飞路一直兜,兜到八仙桥夜饭要吃状元楼。
法兰西大马路去兜兜,电车来往无休息,
马达卡,黄包车,勿断头。
大自鸣钟铁栅栏周转侪是矮墙头。
有心吾要朝东走,走到黄浦滩,
大小火轮船勒浪水上面浮。
走到十六铺,陆家闸桥从前才是糗人头,
抢毡帽、割腰兜,廿年前头三只手。
里咸瓜街朝南走,一进大东门乃末进城兜。
蔓笠桥相对火神庙,县前相对石牌楼,
三牌楼相对四牌楼。
鱼行桥落北三条曲尺弯,舒老爷造脱辣止桥头。
饮食
夹生饭:因为水放得太少或者火候不好而没有熟透的饭;骂人说话生硬叫“吃夹生饭”。
城里有只城隍庙,城隍大老当中坐,
八个皂隶分左右,
星宿殿现在搬场搬勒了后底三层楼。
后花园新造九曲桥桥九曲,水门汀栏杆分左右。
湖心亭一只新造好,相对春风得意楼。
柴行厅书场对过四美轩,石角虎是群玉楼。
小世界(末)生意也勿糗,老板就是陆锡侯。
《游码头》是上海较早反映城市风貌的戏曲唱段,从中可以领略到那个时期上海的市政建设和热门旅游景点。王筱新是正宗的上海人,所以在他的这个唱段里,保留了大量的老上海话。“索介”是干脆、索性的意思,沿用至今。“圈子兜”就是兜圈子,表示在某一区域内反复游走,上海话还意为闲逛。“马达卡”为摩托车,“黄包车”为人力车。“对过”指对面,沿用至今。“上底”指上面。“五更头”为五更天,一夜五更,五更天表示已经到早晨了。“终算”即“总算”,终于的意思,上海话现在基本都叫“总算”了。“糗”(音“丘”)指差、坏,上海话里形容一个人品质很差,就会称其“糗”,“糗人头”指坏人,说坏话也叫“讲糗话”。“有心”意为有意,上海话也叫“存心”。“让还”指(有名气、有代表性的)要属,现在较少用。“西横头”指西面。“荡秋秋”指荡秋千,是一种不规范的叫法。“隔壁头”指隔壁。“看歇”指看过。“勒浪”与“勒拉”意思一样,都是指在。“三只手”意为小偷,上海话里也叫“贼骨头”。“落北”指在北面。“后底”指后面。“水门汀”是外来语,表示水泥地。王筱新对尖音字“钱”、“新”、“就”、“心”、“姐”、“西”、“仙”、“静”、“徐”、“息”、“进”、“相”念得十分准确。
管无灵(1911-2006)
程笑亭(1908-1961)
八、滑稽《各地小贩》
《各地小贩·选段》
(1934年高亭公司发行)
演唱 管无灵、程笑亭
甲:喔唷,朋友!
乙:喔唷,那哼?
甲:向来勒拉啥场化?
乙:啊,我勒拉广东。
乙:蹲几化日脚?
甲:广东蹲仔十年。
乙:后首来呢?
甲:后首来到上海,上海又蹲仔十年。再下来下到苏州蹲仔十年,再下来到过山东。
乙:几年?
甲:又是十年。
乙:再下来?
甲:啊呀,到过地方勿少得来,说出来侬也记勿牢。
乙:格末侬今年年纪贵庚有多少?
甲:年纪只有二十岁。
乙:格末还有三十年啥场化来格?
甲:啊呀,伊活勿落过房拨我格。
乙:有得“过房”格?格么倷广东闲话阿会说?
甲:啊哟,稍为来两句。
乙:像伲上海人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甲:听勒,要吓人格——(广东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赛过骂三门一样。
乙:啊呀,赛过骂山门。格么乃勒广东做啥格小生意?
甲:生意做得来勿少得来,比买办还要大。
乙:格末卖啥格物事?
甲:勿要响出来——卖伦教糕。
乙:做小生意格。
饮食
鳝糊:黄鳝肉切成的丝炒成菜后勾芡。
甲:哎。
乙:阿可以喊两声出来听听?
甲:(喊)“白糖伦教糕!卖伦教糕!”
乙:哦,卖伦教糕格。后首来到苏州卖啥物事?
甲:卖五香豆。
乙:格末(卖)五香豆阿会喊?
甲:喊两声拨倷听听——(喊)“阿要五香豆豆腐干……黄莲豆甘草梅子……盐金花菜香萝卜干……”
乙:叫“卜干”格!
甲:对格。
乙:格末后首来到上海做啥生意?
甲:上海勒拉卖西瓜。
乙:(卖)西瓜阿会喊?
甲:喊拨倷听——(喊)“阿要甜西瓜,十个铜钿买一块嘞……生冷冷甜哉,老虎瓤西瓜一个铜板一块里来……哎,十个铜钿买一块里来……”
乙:喔唷,勿要卖了。
甲:那哼?
乙:加冷格天呒不人要吃个!
甲:一样迪两声卖西瓜上海人(喊得)蛮好听,侬换仔个山东人上海来仔三年,俚喊两声就勿好听哉!
乙:格末一样好喊格。
甲:过来吃西瓜(是)瘌痢头。
乙:要闯穷祸哉!倷喊喊看——
甲:(喊)“啊呀甜西瓜一个铜板买一块来,杀瘌痢头哉……一个铜板杀一刀来……”
乙:要杀瘌痢头格!?格末后首来上海卖橄榄阿曾卖歇过?
甲:卖歇过。西皮倒板、西皮原板、西皮转抢板,抢勿牢就要脱板,比唱京班戏还要犯难。
乙:哎,喊两句——
甲:(喊)“阿要橄榄五钿买十个,一钿买两个,五钿买十个”——迪个叫抢板。
乙:哎,抢板。
甲:后首来卖茶叶蛋。
乙:那哼喊法?
甲:喊拨倷听听—— “五香茶叶蛋,火腿粽子,猪油夹沙八宝饭,五香酱油茶叶蛋……”
乙:——像赖皮叫花子一样!
甲:啊呀,后首来生意做勒大了!
《各地小贩》是滑稽保留段子《各地小贩叫卖》的雏形。程笑亭、管无灵都是出生、生长在上海的老上海人,但是这个段子中他俩却使用了很多的苏州方言。“那哼”是苏州话,表示怎么样、干吗。“场化”是苏州话,表示地方,上海话也经常用到,20世纪80年代,童双春、李青在独脚戏《啊!母亲》里还用到过这个词语,但是现在的上海人已经较少用到,而改用“地方”了,“啥场化”改作了“啥地方”。“几化”似也来自苏州方言,表示多少,上海话现在还经常使用这个词语。“后首来”是指后来。“活勿落”指活不了。“过房”指过继,上海话把干亲也叫过房,如干女儿叫做“过房女儿”。“阿会”是苏州话,苏州话里带有疑问的话语,句首都会加上“阿”。“像”是比如、打比方的意思,沿用至今。“骂山门”指骂人。“物事”指东西,沿用至今。“生冷冷”表示程度很深。“喊两声”指喊几声,“两”在上海话中是一个代表复数的虚词。“卖歇过”指卖过,“歇”表示(某件事情)做过的意思。“犯难”表示有难度、困难。老上海人程笑亭、管无灵对尖音字“像”、“小”、“西”等都还是分得清清爽爽的。
刘子云
九、本滩《捉牙虫》
本滩《捉牙虫》
(1925年左右高亭公司发行)
演唱 孙是娥、刘子云
旦:各公勿要闹重重,
听吾两声捉牙虫。
六月里炉机铁匠,
饮食
作料:做菜用的调味品。
十二月里江上渔翁,
行业末乐在其中,
出身勒淞江西,西野桥头,
白龙抬头,王妈妈勒闸角对过。
对过大眼乌珠牵水磨是吾阿哥。
伲公阿爹肩挑薄担,
“那走那走”鸡毛肉骨换草纸,
婆阿妈劈篾丝扎扎鸡笼,
小姑娘扎珠花咾点翠,
当家人末补镬子咾钉碗。
吾勒外头捉捉牙虫,关关亡人,调调水碗。
阿要捉牙虫?
丑:(白)慢咾去哎!
丑、旦:清清之早晨末面朝东,
喂呀喂喂呀,
眼泪汪汪落在胸。
别人家相思末,勿想也到手,
喂呀喂喂呀,
吾的相思一场空。
隔山也隔东,
蓝桥路勿通,
喂呀喂喂呀,
薛仁贵小将去征东。
清清之早晨末面朝南,
喂呀喂喂呀。
眼泪汪汪哭出来。
别人家个相思末,勿想也到手,
喂呀喂喂呀,
吾的相思侪枉为。
隔山也隔南,
蓝桥路不断,
喂呀喂喂呀,
狄青小将去到南。
清清之早晨面朝西,
喂呀喂喂呀,
眼泪汪汪哭出去。
别人家相思末,
勿想也到手,
喂呀喂喂呀,
吾个相思才忘记。
隔山也隔西,
蓝桥路勿断,
喂呀喂喂呀,
樊梨花女将去到西。
清清之早晨面朝北,
喂呀喂喂呀,
眼泪汪汪哭。
喂呀喂喂呀,
别人家相思末,
勿想也到手,
吾个相思才忘掉。
隔山又隔北,
蓝桥路勿曲,
喂呀喂喂呀,
罗通小将去扫北。
饮食
清汤光水:形容菜肴中没有什么东西。
孙是娥、刘子云都是上海人。段子中“闹重重”指喧闹,本地话里的形容词中叠词比较多。“眼乌珠”指眼珠、眼睛,沿用至今。“公阿爹”是本地话,指公公,上海话里叫做“阿公”。“婆阿妈”是本地话,指婆婆,上海话里叫做“阿婆”。“那走那走”是形容四处奔走。“侪枉为”意思为都枉然,有点夹着上海话的“文白”(书面语),这个词语现在已不大用到。“江”发[jiang]音,“南”发[nei]音,“忘”发[wang]音,也有发[mang]的。“别”,入声,[bi]音,本地口音。“哭”、“落”、“一”、 “北”都为入声字。“西”、“清”、“想”、“相”、“薛”、“青”、“小”、“将”都为尖音字。孙是娥、刘子云将入声字、尖音字都分得十分清晰。
姚慕双(1918—2004)
周柏春(1922—2008)
十、滑稽《英文翻译·铺路》
滑稽(独脚戏) 《英文翻译·铺路》
(1946年百代公司发行)
表演 姚慕双、周柏春
姚:现在唱滑稽真难,侪要受过相当教育,像我姚慕双从前勒外国学堂读过书。所以一口英文交关老鬼。
周:哪能我呒没晓得侬呢?
姚:哎,侬勿晓得了,我迪个英文真好。
周:英文好末要人家讲,侬哪能自家称好呢!?
姚:自家勿讲好,人家再勿话好,格么迪个“好”字就呒没哉滑。
周:既然侬英文好,侬有啥个好证明侬?
姚:啊呀,我迪个英文好真是吓坏人了!我搭外国人讲闲话,常庄外国人讲勿过我,打我招呼:“(英文)……”
周:哦,外国人也听勿懂啊!?
姚:嗯。
周:格么有常时侬自家讲得来自家懂吗?
姚:讲得巧起来自家都弄勿明白,因为我迪个文法太奥妙了!
周:侬真是登峰造极了!侬既然英文好末侬讲两声让我听听看!
姚:喏,讲英文像我伲本地人讲起来顶好,字眼吃得准。譬如两个本地人碰头……
(下略)
到了20世纪40年代,姚慕双、周柏春的滑稽风靡上海滩之际,他们在独脚戏里的上海话已经基本规范,苏州话、上海郊区的特有词汇基本剔除,一些特定含义的词汇的讲法也相对固定下来。这段《英文翻译》是姚慕双、周柏春昆仲的代表作,从20世纪40年代到现在,久演不衰,并且受到了滑稽界众多演员的效仿。段子中的“侪”表示全部,此后凡是涉及到这个意思,用的都是这个字。代表“在”的字“勒”,用法也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学堂”指学校,“老鬼”表示熟练,沿用至今。“呒没”是没有的意思。“晓得”意为知道、知晓。“自家”表示自己。“勿话”的意思为不说,带有些古文的味道。“哉滑”是一句话末尾的语气助词,这种用法源于苏州话,后来上海话也引用了这类词汇,在语气上更好听一些。这里的“滑”字,以后的滑稽里都用“”来表字。“啥个”是“什么”、“哪一个”的意思。“吓坏人”意为把人家吓坏,表示不可思议、特别。“搭”在上海话中意为“和”。“讲两声”中的“两”是表示复数的虚词,“玩几把”叫做“玩两把”,“吃几碗”叫做“吃两碗”,北方人听起来会误以为特指的数量。“碰头”表示见面,在上海话中还表示不期而遇,如“会场上,两人碰头了”。
姚慕双(右)、周柏春(左)早年在电台录音(19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