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文初传日本时,全文皆以中国音音读,就像是今天西文日译。由此而成的文章称为汉文训读文。训读方式出现的时期不详,估计定型于推古朝,奈良时代汉文训读文的一部分已经在《续日本纪》宣命中以引用的形式有所体现。但是,在汉文文本上直接注加训点表记训读语言是奈良时代末期的事情。在探讨汉文训读文时,汉文本身的历时变化也会造成训读文内在的差异。
汉文初传日本时,全文皆以中国音音读,就像是今天西文日译。其后又用当时的口语翻译,久而久之,汉字的读法在日语中逐渐固定,遂诞生汉字训,将此按日语的语顺相连,辅以必要的助词读下来即成训读。由此而成的文章称为汉文训读文。
训读方式出现的时期不详,估计定型于推古朝,奈良时代汉文训读文的一部分已经在《续日本纪》宣命中以引用的形式有所体现。但是,在汉文文本上直接注加训点表记训读语言是奈良时代末期的事情。如此在汉文的古抄本、古印本上用假名和“ヲコト”(表示助词)标点、反读点等符号直接标注以表示汉文训读的文献就称为训点资料。
汉文训读文有以下几种:
(1)汉文原封不动,不施以任何训点而训读的文章;
(2)在文学作品中被引用,并与作品整体表记统一用平假名文或汉字假名混合文所表示的文章;
(3)在汉文上施以训点的训点资料文章。
在探讨汉文训读文时,汉文本身的历时变化也会造成训读文内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大致表现为佛书与汉籍、记录体三者之间,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由于汉文的内容和措词,而且还体现在各学术圈之间不同的训读法上。佛书的训读主要由寺院的僧侣所为,而汉籍的训读本来是以大学寮为主的俗家学者所经手,从其间的历史背景来看,佛书的训读语和汉籍的训读语的性质全然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