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和的分界

汉和的分界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日语文章文体最初进行系统梳理是明治时期榊原芳野所著的《文艺类纂》,其中“文章分体图”对日语的文章作了如下分类:但遗憾的是以上分类未将和歌、歌谣及片假名混合文考虑在内,而且仅仅是从语体形式上作出的分类。虽然汉文与和文作为一个大的框架可以涵盖日语文体的很多层面,但仍有亟待探讨的几个问题。

对日语文章文体最初进行系统梳理是明治时期榊原芳野所著的《文艺类纂》(卷三·文志上),其中“文章分体图”对日语的文章作了如下分类:

但遗憾的是以上分类未将和歌、歌谣及片假名混合文考虑在内,而且仅仅是从语体形式上作出的分类。1901年(明治34年)出版的《古事类苑》将“散文与和歌”分为两个大类。划归散文的有“和文”“汉文”“书简文”,其中“和文”篇目中又分有“上古文·中古文·近古文”“对偶文·整句文·韵文”“和汉混合文·汉译文·俗文·俳文·戏文”等子项,而和歌下有“歌”“连歌”“俳谐”。

及至昭和时期,吉泽义则在论文《語脈より観たる日本文学——文学の種類と語脈の一斑——》(《日本文学讲座17》,新潮社,1928年)中对奈良至平安时期的文体作了系统整理,将奈良时期的文学分为“汉文”和“国文”两大类,后者下又分为“东镜体”“宣命体”“假名专用体”三类,从书写形式对汉和进行了区分。

春日政治在《和漢の混淆》(《国语·国文》,1936年)的论文里以“和文”和“汉文”的交融为中心对各种文体作了系统的、历时的定位,为日语文体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中田祝夫在大量的训点资料研究基础上,首用“文章样式”这个术语,对文体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将日语文体六分为:①汉文;②变体汉文;③片假名文;④平假名文;⑤真假名文;⑥宣命体。至此,从历时的角度,对文体的称呼基本定型了。

以上我们仅从称呼就可以看到,文体在日语的历时轨迹并不是单一的,由于所用文字复杂的历史背景,加上文体分析时所伴随的词汇、语法以及音韵等语言要素并未形成一个严格的体系构造,造成日语文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文体对于日语的比重恐怕要远较其他语言厚重的多。这种情况正如筑岛裕所言“その文体を各時代ごとに共時的に分類し、記述することは、容易ではない”“このような宿命的なものが「文体」それ自体の中に包蔵されているためと考えざるを得ない”。(筑岛裕1977:8)

这也是我们看到日语文体的一些分类称呼的上下位概念并不是同一范畴的原因之一,这说明日语的分类有时难以纳入某个语言范畴内进行。虽然如此,以上的这些称呼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即日语的文体无论是书写还是表达方式上,都可从汉文与和文这两个关系中去探寻它们的特点。我们还可以看到日语的文体基本是在汉文的基础上,并且是在汉文与和文的不断碰撞的相互张力中发展而来的,也是一个不断欲摆脱汉文投影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在探讨日语文体时的一个基本切入点。虽然汉文与和文作为一个大的框架可以涵盖日语文体的很多层面,但仍有亟待探讨的几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