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熬年”,又被称为“守岁”,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时候,守岁是为了驱除百鬼,而如今,则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
魏晋时期,就已经有关于守岁的记载了。这个习俗的由来,有一个传说:老天爷每逢除夕就会向人间散发金银财宝,希望天下百姓能够生活富足。除夕之夜,所有的石头、砖瓦都会变成金灿灿的财宝。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不可有急切和贪婪之心,人们必须把捡到的财宝全部放入家中,直到第二天天亮才能开门。
李家庄有对兄弟,哥哥爱财如命,吝啬鬼一个;弟弟诚恳勤劳,心地善良。这一年除夕之夜,兄弟二人坐在屋里等着金银财宝从天而降。哥哥十分心急,心想:“我得想个办法可以不费力气就能多弄些金银回来。”于是他搬了许多石头到自己的门前,等着“黄金时刻”的来临。三更时分,老天爷开始大散金银财宝。弟弟把金银放入箩筐里,背进屋子,关上了房门。而哥哥此时使出浑身力气把他预先堆好的大石头推到屋里,心想:“以后我就是天下最大的财主了!”可是天迟迟不亮,他很着急,最后终于按耐不住了,将家门打开,等他再回到屋里的时候,金银财宝全都变回了大石头。弟弟等到天亮才打开门,一箩筐的财宝闪闪发光。
后来,老天爷得知像哥哥这样的贪财之人越来越多了,大发雷霆,便从此不再向人间散金银财宝了。可是人们总是心存侥幸,年复一年地盼望着这一天再次到来。尽管天上再也没有下过“金银雨”,但这一天家家户户还是团聚在一起,点着蜡烛等待新年的来临,这让全家人都觉得很幸福。这样,守岁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并沿袭至今。
趣味链接
守岁始于何时
守岁源于何时?《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唐诗中对守岁习俗有不少描写。白居易《客中守岁》云:“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也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到了宋朝,守岁之见遍于城乡。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描绘了守岁的情景。《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