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它起源于汉代,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盛行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剪纸常见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剪纸又叫“窗花”,因劳动人民常把它作为节日装饰贴在窗户上,故而得名。它由手工制作,再配以鲜艳的色彩,独具特色,令人爱不释手。
传统的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人物、花卉、动物以及一些吉祥谐音的物象,深受人们的喜爱。
剪纸艺术,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艺术家们继承和吸收了木板水印窗花、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和刀刻刺绣花样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创造出剪纸这一艺术种类,后经过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剪纸艺术,植根于劳动人民之中。它的创作者多是不知名的农民,他们农忙务农,农闲刻窗花,通过勤劳灵活的双手,把他们的朴实情感、美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倾注在自己的剪纸作品上,反映了创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剪纸艺术获得了永不衰竭的艺术生命。
在漫长的年月中,经过无数不知名的农民创作者的努力,创造出了大量日臻完美的优秀作品,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民间艺术家。剪纸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以“阴刻”为主和“色彩点染”上,它以饱满朴实的构图、生动优美的造型以及强烈的色彩对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趣味链接
剪纸艺术有史可查
唐朝崔道融写过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字”也称“宜春帖子”,就是现在人们熟悉的“剪纸艺术作品”。唐代诗人李商隐《人日》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写的也是剪纸艺术。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南宋周密所著《志雅堂杂钞》中写有:“向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心所欲而成。又中瓦有俞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剪诸色花样”指的就是“剪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