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的变化发展

“学校”的变化发展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就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文字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原始萌芽。到了夏代,出现了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商代的生产力日益发展,学校又有所增加,称为“学”与“瞽宗”。后来,人们专用塾称呼私人设立的学校,叫私塾。“学校”则成为教育机构的通称,一直沿用至今。

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就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文字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原始萌芽。

到了夏代,出现了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孟子说:“夏日校,教也。”还有“序”,分为“东序”“西序”。前者为大学,在国都王宫之东,是贵族及其子弟入学之地;后者为小学,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之所。商代的生产力日益发展,学校又有所增加,称为“学”与“瞽宗”。“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又有塾、庠、序、校之别。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校中的优秀者可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用今天的话来讲,国学相当于中央直属学校,乡学相当于地方学校。

后来,人们专用塾称呼私人设立的学校,叫私塾。庠、序成了乡学之名。“学校”则成为教育机构的通称,一直沿用至今。

趣味链接

古代的学校——私塾

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也就是古时候的学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了。

在启蒙教育阶段,私塾十分注重儿童的教养教育,强调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在教学方法上,私塾的教学完全采用注入式。学生必须将教书先生教授的篇目全部背诵下来。此外,私塾中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的学生,教书先生经常会打手心或者揪学生的耳朵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