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是一种体形较大的蚂蚁,但是它与大树相比仍十分渺小。成语“蚍蜉撼树”是指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力量本来很微弱,而又妄想摇动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
此语出自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昌黎先生集·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诗中“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李白,世称“诗仙”,后人盛赞其“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杜甫,世称“诗圣”,其诗堪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因而,即便是韩愈这样的文学大家对于李杜也是极为推崇的,在李杜面前,他自称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杜甫死后,韩愈“夜梦多见之”,“举颈遥相望”,向往之情可谓深矣。后世欧阳修也有诗云“昔时李杜争横行,麒麟凤凰世所惊”,赵翼诗有“李杜诗篇万口传”。
趣味链接
蚍蜉真的能撼树
蚍蜉真的不能撼动大树吗?也不尽然。就一般蚂蚁来说可能难以办到,可有一种大蚂蚁岂止撼动大树,甚至还能毁掉大树!在巴西南马格罗索州有一片总面积达50万公顷的桉树林,这是巴西最大的人工林。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却遭了厄运。1980年,有65000多公顷桉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杈,进而干枯死亡。到1985年底,这片桉树林被毁面积达23万公顷。科学家在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研究后发现,大片桉树林被毁的罪魁祸首竟是巴西的一种叫“萨乌瓦”的大蚂蚁。这种蚂蚁的“集体观念”极强,总是倾巢而出,向一棵桉树发起进攻,吞食树叶。数以万计的蚂蚁,轮番作战,直到把整棵桉树的叶子咬光为止。当被咬光叶子的树重新长出新叶子之后,它们又会发起第二轮攻击。据观察,桉树叶被咬光两次之后,便再也发不出新芽了,树干也会很快枯死。由此可见,蚍蜉撼树自有妙法,怎么能说它不自量力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